APP下载

区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研究
——以鼓浪屿文化为例

2023-03-22曾雪满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鼓浪屿载体区域

曾雪满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区域文化是因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地理差异的文化群落,这种具有鲜明地理差异的文化就是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有接近学情、地情和乡土情的育人特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钢琴之岛”“女王皇冠上的宝石”等诸多“桂冠”的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曾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区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述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区域文化潜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宝贵资源。

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紧密相关。一个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产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而逐步发展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就其存在形态而言,可分为物质文化层和非物质文化层。区域文化的物质层有如建筑、服饰等;非物质文化层有如精神内涵、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其中,非物质文化层具有区域文化的独特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区域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哲理,是区域人民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实体物质或某一具体活动形式[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的都是需要一定的载体来实现的。教育载体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是静态实物,也可以是动态活动。静态实物有如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等的学习场所、学习材料等;动态活动指为达到某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有组织的活动,如文化活动、调查活动、参观活动等。从一定程度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因此,要结合高校所在地的区域文化优势,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践反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时代同发展同进步,但当前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对单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材仍然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育人形式以教室上课为主渠道。这就体现出载体选择仍以静态载体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学生易产生排斥心理,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兴趣度不高。被动的学习状态和单一的载体空间,很难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有效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碎片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兴事物不断涌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公众号、博客、微博等载体形式。同时,各种隐性载体也不断地被挖掘,如宣传栏或是校园中的各种实体等,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走出课堂的新形式。但是,这些新兴载体缺乏系统性,表现为网络更新速度快、真假难辨,各种隐性载体零星的分布在各个地方,不能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较好的衔接和持续效果,存在碎片化的弊端。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化。各个高校都有统一的思想政治教材,传授的知识和思想脉络清晰、内容具有系统性,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思想政治课程流于理论内容的传授,具备知识性,却缺乏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形式化弊端。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面临着现实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涌进高校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发展。首先,意识形态斗争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渗透。各国之间意识形态的斗争,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开放和便利,不同的价值观通过互联网载体的传播,对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带来现实挑战。其次,多元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需求。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为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教育载体的选择也应根据教育对象和目的的变化而变化,存在对教育载体的需求多元与当前载体有限的挑战。再次,现代载体对传统载体的磨损。传统载体主要集中为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课堂等。现代载体有网络载体、实践活动载体等。现代载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载体的局限性,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变得更有趣味,但现代载体的过度选用必将对传统载体造成一定的磨损。

三、区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拓展

(一)鼓浪屿区域文化的特色

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凝结而成的文化精神,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区域形象和区域精神。鼓浪屿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岛屿,其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和历史背景,形成独特的区域文化,凝结着独特的鼓浪屿文化。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鼓浪屿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1844年后,有16个国家先后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兴建教堂、开办学校、医院和洋行等,留下了大量的西式文化和西式建筑。1920年前后,大量爱国华侨带着在国外学习的先进思想理念归国。鼓浪屿是他们归国发展的首选地。他们在鼓浪屿建起大批中西合璧式的大宅院。同一时期,鼓浪屿上相应的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也随之建设和完善,如电报、电话公司、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等[3]。银行、洋行、公司、商铺云集一时,为鼓浪屿区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层基础。同期,岛上教育也繁荣发展。中国当时的先进教育理念融合国外传入的教育思想,使得鼓浪屿上名人辈出、星光璀璨。高素质人才云集,财富汇聚,长期建设投入,使鼓浪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集文学、艺术、教育繁盛一时的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社区。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在鼓浪屿交流、碰撞与融合,成为集世界文化、价值观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典范,发展成了全人类共有的、不可复制的文化财富。革命战争时期,鼓浪屿因其特殊的社区治理环境,为革命地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成为秘密的“红色堡垒”。鸦片战争后的鼓浪屿地位实际上与近代租界无异,与上海公共租界一起,是近代中国仅有的两个公共租界[4]。作为公共租界,鼓浪屿的治理模式是多国共管,治安相对稳定,是革命时期远离战火的相对安全区域,为革命者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便利。许多革命者曾经在此开展英勇的革命斗争,他们在鼓浪屿这片热土上,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英勇斗争,其事迹供后人所凭吊,其精神为后人所学习,成为鼓浪屿区域红色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

(二)鼓浪屿区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区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鼓浪屿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地挖掘其中潜藏的教育价值,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首先,鼓浪屿建筑可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物载体。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岛上现存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园林建筑和自然景观等1 000余座。这些“万国建筑”多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西方殖民者兴建的办公场所和居住所,以及富商、华侨兴建的大量西式或中西合璧式的私家宅院,建筑质量上乘,诠释了鼓浪屿在近现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有力解说。加之,革命时期留下的红色遗址。它们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实物载体。其次,鼓浪屿区域的多元文化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载体。在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前,鼓浪屿是闽南地区的一座岛屿,岛上居民靠海为生,有着典型的闽南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鼓浪屿发展为历史国际社区,多元文化交融发展,见证了我国早期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记录了闽南地区早期的文化特点和外国多元文化在我国的早期传播,实现了中外不同文化与闽南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交互融合,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再次,鼓浪屿人文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载体。区域文化的重要因素离不开人。在鼓浪屿的历代发展过程中可谓名人璀璨,有爱国民族英雄郑成功,爱国教育家、实业家林尔嘉,民族主义者林文庆,一代“医学圣母”林巧稚,著名作家林语堂,还有舒婷、许兴艾、黄梅祥等名人,以及在革命战争时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革命先烈和现代的“鼓浪屿好八连”等。他们的先进事迹是大学生学习的典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载体。最后,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5]。这也是鼓浪屿区域文化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的充足底气。

(三)解决好鼓浪屿区域文化“三进”课堂教学载体

解决好区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有效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实表现。区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能有效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推进区域文化“三进”工作,将区域文化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高校“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对提升高校学生素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一是以鼓浪屿区域文化为载体,编写本土教材。进教材是“三进”工作的重要一环。成立鼓浪屿区域文化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组,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协调、督促和负责安排教材内容审查,区域内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教师分工负责内容编写,形成协作合力的教材编写组,有效落实鼓浪屿区域文化进教材工作。二是制定并落实开课计划。由相关领导部门统一部署,重点突出,以本土教材为主,制定课程计划,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设区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学计划在全域高校开课。同时,专门召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形式,有针对性打磨形成统一教案和课件框架,解决开课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以保证高质量开课,解决好区域文化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三是多管齐下,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好教学内容进学生头脑的问题。“三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用教学内容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下功夫,将育人性全过程贯穿在知识性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鼓浪屿本土教学课程的思想政治德育效果。同时,教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线上和线下协同发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另外,可以成立专题学习社团,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指导和帮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开课学校增加课程开展的支持力度,多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从学校、教师、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好鼓浪屿区域文化为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学生头脑的问题。

(四)推进鼓浪屿区域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通过多方努力,克服现有教学载体碎片化、单一性、形式化和泛政治化等弊端,有效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分主题建立和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基地;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区域文化建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载体。首先,在相关领导部门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牵头下,在鼓浪屿建立稳定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并在基地挂牌。其次,将鼓浪屿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并按主题划分实践教学路线,如红色文化主题,以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址曾家园为基点辐射周围共8处红色遗址,建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项目;近代史文化主题,以鼓浪屿现存近千栋历史建筑群的分布为主轴,建设近代史文化实践教学项目,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载体;时代精神主题,以“鼓浪屿好八连”为素材,开展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好八连的雷锋精神和特区精神等。最后,根据思想政治教学实际内容,有序组织高校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调研考察、现场教学等多形式。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水平、身心特点,以及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和鼓浪屿实际文化载体,分年级、分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走出校园、走进实践基地,在实际环境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接受启发;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培养科学态度,培养爱国爱乡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内化知识,理论结合实践,守正创新,产生新认知,畅想新生活,把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并且,通过多层次、多渠道规划、组织有效整合本土文化资源,将区域文化拓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载体,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拓宽思想政治教学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层次、多渠道规划、组织有效整合本土文化资源,将区域文化拓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载体,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拓宽思想政治教学载体,实现全方位育人,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鼓浪屿载体区域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鼓浪屿
分割区域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区域发展篇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