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班幼儿游戏中冲突行为的分析及干预

2023-03-22杨惠安徽省合肥市科学院路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林林火车头游戏规则

◆杨惠 安徽省合肥市科学院路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幼儿在游戏中时常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中班幼儿游戏中冲突行为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教师应通过加强游戏环境的创设,采取表扬、鼓励等方式,重视家庭的影响,帮助幼儿在游戏学会合作、分享,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游戏行为中冲突行为的分析

(一)争抢游戏资源引发的冲突

1.争抢游戏物品引发的冲突

案例一:益智区幼儿在玩拼插游戏时,毛毛和晨晨争吵起来,晨晨激动地说:“这是我先拿到的雪花片。”毛毛抓着雪花片大叫:“我也拿到这个雪花片了,没有这个雪花片,我的汽车都搭不好了。”老师走了过去:“谁先拿到的?”晨晨:“我先拿到的,毛毛直接来抢我的。”“如果是晨晨先拿到的雪花片,你可以等晨晨玩完了你再玩。大家都是好朋友,要学会谦让,不可以抢。”在教师的耐心调解下,毛毛终于松开了手,将最后一个雪花片给了晨晨。晨晨高兴地说:“谢谢。”晨晨将自己的城堡搭好后,又将自己所有的雪花片给了毛毛,他们一起拼了一架大飞机。

案例分析:在本案例中,由于材料投放不足,幼儿之间发生争抢。中班幼儿受身心发展水平、智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游戏资源缺少时是会发生争抢行为的。加上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独占游戏材料,没有分享意识,当同伴违背他们的意愿时,就会产生冲突,在发生冲突时,幼儿互不相让。中班阶段的幼儿缺乏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的介入对于幼儿冲突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面对幼儿冲突时,教师除了要起到调节和导向作用,还要不断丰富游戏资源,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减少幼儿在游戏中的争抢行为。

2.争抢游戏角色引发的冲突

案例二: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准备在操场玩“过山车”游戏,山洞的角色已经确定,火车头的角色还没确定下来。明明说:“我要当火车头。”聪聪也大声说:“我也要当火车头。”他们争执起来。“是我先说的。”明明大叫,“应该我当火车头。”他们争执不下,谁也不肯让步。明明又说:“这样吧,这次我玩,下次你玩,可以吗?”聪聪听了明明的话,双手紧紧握着拳头,紧紧咬着牙齿说:“可是我就想现在玩,为什么我不可以当火车头?我再也不想和你们玩了。”说完就跑开了。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明明和聪聪为了争抢一个游戏角色而发生争吵。在游戏中,“火车头”需要带领小朋友们穿越山洞,具有挑战性,对幼儿吸引力大。两名幼儿从争吵到商量到最后不欢而散,可以看出中班幼儿已经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当冲突行为发生时,他们能尝试自己去解决。但由于中班幼儿社会认知水平不高,他们对待事物的看法更倾向于以自己的意见为标准,以满足自己为目的,当意见观点不能达到一致,就会产生冲突。这一阶段的幼儿还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产生冲突时,会相互争执,都不妥协。

(二)游戏意见分歧引发的冲突行为

案例三:建构活动时,妍妍正在搭着自己的飞机,旁边的小朋友都在夸赞她的作品。辰辰在搭自己的坦克,他也喜欢妍妍的飞机,就对妍妍说:“我们一起给飞机和坦克搭一个赛道吧?”两人便一起玩了起来。赛道搭好后,辰辰提出要给他们的飞机和坦克安个导航。妍妍想了想说:“应该安在这。”辰辰不同意:“应该在这,我看电视上导航都是在这的。“不对,安在那里,飞机就飞不起来了。”妍妍和辰辰开始争执起来。在争执中,辰辰情绪很激动,将积木推倒在地上。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妍妍和辰辰由最初的独自游戏进行到合作游戏,最后因为意见不合,互不退让,产生冲突,不欢而散。中班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案例中妍妍和辰辰因为导航安装位置产生冲突,没有达成一致,导致合作失败。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冲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幼儿年龄特点影响外,幼儿的性格也会影响幼儿处理问题的方式。辰辰平时在幼儿园性格较活跃,情绪容易激动,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过激行为。

(三)游戏规则维护引发的冲突行为

案例四:户外活动时间,幼儿选择玩滑滑梯,大家都很自觉地排队。林林玩了一次后,又立刻往队伍里跑,站到了成成前面。成成不同意:“你插队。”林林不听,继续往里挤,两人互不退让。林林用力一推,成成摔倒在地上,大哭了起来。老师询问原因后,得知是林林插队,推倒了成成。老师安抚好成成后,对林林说:“小朋友玩滑滑梯的时候,要一个接着一个排队,不能插队,更不能推人。”林林听后主动道歉,按照游戏规则继续玩滑滑梯。

案例分析:案例中,林林违反了游戏规则,导致同伴冲突,在老师的教育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游戏规则是游戏是否能有序进行下去的准则,中班幼儿已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大多数幼儿愿意去遵守并维护。但幼儿身心尚未成熟,自我约束力较差,有时候明明知道这种行为是不符合规范的,但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常常不能控制自己。案例中由言语冲突逐步上升为肢体冲突,当肢体冲突发生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介入,保护幼儿安全。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在幼儿冲突行为的解决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冲突,维护了秩序。

二、中班幼儿游戏中冲突行为的干预

幼儿在游戏中,会因为争抢游戏资源、违反游戏规则、游戏意见不一致等原因与同伴发生冲突,如何引导和帮助幼儿去解决冲突行为是关键。

(一)发挥榜样作用,加强示范教育

中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示范作用,做好榜样。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获得正面的教育引导。当冲突发生时,教师可以给予幼儿机会,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引导幼儿共同学习,提高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二)加强对游戏环境的创设

游戏环境是游戏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投放足够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案例一中幼儿因游戏材料不足,发生争抢。可见游戏材料投放是否充足,也是影响幼儿冲突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环境创设上,教师可利用图示,如“轻声说话”“轻拿轻放”等提示幼儿;在材料的投放上,可投放能够发挥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半成品材料,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和创造。在游戏前,教师要明确游戏规则,营造愉悦的氛围,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三)重视游戏结束后的讨论指导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游戏中冲突的分析、总结也十分重要,分析、总结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示范作用。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围绕游戏环节中幼儿冲突行为产生的经过,开展谈话活动,鼓励幼儿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幼儿的讨论,积极地引导,总结出解决冲突的对策,促进幼儿解决冲突能力的发展。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对幼儿的性格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和睦友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性格善良,乐于分享,游戏中发生冲突行为的概率也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孩子树立榜样,重视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及时纠正,以自己的行为带动孩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分享。

幼儿冲突行为是幼儿在游戏中时常发生的,冲突行为不利于游戏的正常进行,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如何有效地减少冲突行为,减少给幼儿身心带来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作为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行为的同时要追究行为产生的原因,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积极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林林火车头游戏规则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林林的故事
社区少先队的“火车头”
龟兔赛跑后传
老火车头的故事
游戏规则
有林林的日子里
哎呦,肚子疼
不高兴的火车头
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