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芹教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学术思想总结*

2023-03-22洪美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纳差李老师肝病

洪美珠 周 文 李 芹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 (福建 福州, 350025)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1],死亡率高,引起ACLF的常见病因有嗜肝病毒感染、饮酒、药物、胆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2.8%[2]。目前HBV-ACLF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及肝移植。但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人工肝治疗血源不足,且病情容易反弹;而肝移植肝源稀缺,且费用高。因此HBV-ACLF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4周死亡率仍高达39.9%[3]。李芹教授是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肝病的临床研究30余年,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多项重大科技研究,对HBV-ACLF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现将其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并无“慢加急性肝衰竭”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黄疸”“急黄”“瘟黄”等范畴。关于黄疸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描述了黄疸的临床表现即目黄、小便黄。关于其病因病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湿热相搏……民病黄瘅”;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肝热,热在里”。均指出了湿热是黄疸的重要病因。《诸病源候论》云:“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倾刻,故云急黄也”。指出热毒为急黄的病因。清·张璐《张氏医通.杂门》指出:“以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说明瘀血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雨水绵绵,气候温暖,环境潮湿,湿热之邪容易致病。李老师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及大量的临床实践,结合本地气候特点,提出ACLF的主要病因为湿热疫毒之邪。湿热疫毒侵入人体,胶着于肝脏,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身目尿黄。肝脏疏泄失常,可乘脾犯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阻,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导致腹胀、纳差、厌油、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热毒炽盛,内陷心包,蒙蔽心神,则可出现意识错乱,神昏谵语等肝病脑病表现。热入营血,耗血动血,可出现牙宣、齿衄,甚至呕血、便血。肝病累及脾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则成鼓胀。疾病后期,正气亏虚,可出现脾胃气虚、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之证候。因此李老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肝、胆,可累及脾、胃、肾,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虚。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发现,ACLF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湿热发黄证、瘀热发黄证和气虚瘀黄证,三者总和超过90%,湿热发黄证为最常见证型,所占比例超过60%[4],证实了李老师的见解。

2 HBV-ACLF的治疗原则

2.1 清热祛湿为第一要务 湿热疫毒是HBV-ACLF的主要病因,湿热疫毒不去,可迅速传变,热入营血,毒陷心包,还可累及其他脏腑,变证丛生,凶险异常[5]。湿为阴邪,湿性黏滞,热为阳邪,阴阳相合,难分难解。因此李老师认为清热祛湿既是治疗的关键又是治疗的难点。在清热药的选用上,李老师善用茵陈、虎杖、金钱草、地耳草清热利胆退黄;栀子、芦根、板蓝根清热泻火;黄芩、黄连、半边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车前草、玉米须清热利尿。《黄帝内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在祛湿药的选用上,李老师喜用利尿祛湿之品,如甘补淡渗、兼有健脾之功的茯苓、猪苓、薏苡仁;利尿通淋、清利下焦湿热之车前草;性味甘平,药性平和,具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之功的玉米须等,使邪有出路,湿热随小便排出。

2.2 注重活血化瘀 慢加急性肝衰竭有长期的慢性肝病基础,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湿热疫毒内蕴,肝胆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则血行受阻,日久为瘀。正如《沈氏尊生书》云:“气运于血,血随气以周流,气凝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血亦凝在何处”。此外热毒入营血,血液受热毒煎熬而黏滞,运行不畅,亦可成瘀。HBV-ACLF患者常见舌质暗红、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肋下痞块,正是瘀血的表现。瘀血既为病理产物,也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临证指南医案》曰:“气血不行则发黄”。故李老师在治疗HBV-ACLF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活血化瘀。因热毒容易化火,入营动血,故常用化瘀凉血药如:赤芍、丹皮、丹参、茜草等。刘丽等[6]用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HBV-ACLF取得良好效果,印证了化瘀凉血的重要性。

2.3 注重顾护脾胃 脾位居中焦,五行属土,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主疏泄。肝位于横膈之下,右胁之内,五行属木,主藏血、主疏泄。肝脾两者关系密切。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濡养肝脏,而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气机畅达,脾升胃降的重要条件,两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当肝失疏泄,可横逆乘脾犯胃,故HBV-ACLF患者常见纳差、腹胀、厌油、恶心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且清热利湿退黄药多为苦寒之品,久用可损伤脾胃功能,而脾胃运化失常,土壅木郁,可影响肝气之调达。故《金匮要略》云:“见肝知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医学衷中参西录》言:“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自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是肝脏营养支持的功能基础,脾胃升清降浊能够改善肠黏膜屏障作用[7]。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 “将茵陈草煎浓汤,每日以多吃数次为妙……若腹中不快,加神曲、麦芽同煎煮之”。因此李老师在HBV-ACLF的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顾护脾胃。在早中期湿热内盛时,李老师多用祛湿健脾之法,选药上常用化湿醒脾之白豆蔻、砂仁、苍术、藿香;燥湿理气健脾之陈皮、姜半夏;渗湿健脾之茯苓、白术;助消运脾之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等。而在病程后期邪气渐去,脾胃亏虚时,常用益气健脾之四君子汤、温中补虚之黄芪建中汤,甚至温补脾阳之理中丸等。随证加减,每收良效。

2.4 重视疏肝理气 HBV-ACLF主要由湿热疫毒之邪致病,因湿性黏滞,最易阻滞气机,胶着于肝脏,可导致肝失调达,肝气郁结。同时木不疏土,患者可出现情志抑郁、纳差、嗳气、腹胀、腹痛等肝脾不和之症。正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著名医家刘渡舟善用柴胡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性肝炎[8];叶庆等[9]运用疏肝通络、醒脾益气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结果显示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病情恢复。以上皆说明调畅肝脏气机在肝衰竭治疗中的重要性。在疏肝理气药的应用方面,除了柴胡,李老师经常选用行气活血解郁之郁金;轻柔平和之佛手、玫瑰花、绿萼梅、麦芽等,以防损伤肝阴。

2.5 晚期注重扶正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且苦寒药物容易损伤脾胃,故晚期容易出现脾胃气虚或脾胃阳虚,表现神疲乏力、纳差、嗳气、便溏。脾胃亏虚日久,可累及肾阳,形成脾肾阳虚之证候。临床常表现为身目尿黄、色泽晦暗、畏寒、腰膝酸冷、纳差、五更泄泻、尿少、肢肿等。湿热之邪也可郁而化火,伤津耗液,日久导致肝肾阴虚,表现为头晕眼花、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因此扶正固本,调理脏腑功能,在疾病晚期尤其重要。在临床运用上,李老师常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胃气虚;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阳虚证;一贯煎或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证;以茵陈术附汤或肾气丸化裁治疗脾肾阳虚证。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根据证型变化及时调整方药,收效甚佳。

3 用中医外治法,多措并举

对于HBV-ACLF的治疗,除了口服药物、静脉滴注药物外,李老师还善于应用中医外治法,多措并举,彰显中医特色。在疾病早中期热毒炽盛,腑气不通时,以大黄乌梅汤(生大黄、乌梅各30 g)灌肠以通腑泄热,驱邪外出。研究表明,大黄乌梅汤灌肠能减少炎症因子,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10,11]。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主要是根据中医理论、量子医学理论,利用脉动生物信息技术,发出红外波照射肝区,以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细胞的能量吸收。李老师经常应用肝病治疗仪照射患者肝区,以减轻症状,促进肝细胞修复。患者出现气滞湿阻腹胀时,则以消胀包(厚朴30 g,枳壳、槟榔各15 g,大青盐300 g,木香9 g,冰片3 g)加热后外敷腹部以化湿行气消胀。在病程后期正气渐亏时,李师常釆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健脾益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或釆用耳穴压豆以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阴阳,改善睡眠。

4 病案举例

患者林某,男,27岁,因“反复乏力、尿黄3年余,再发4天”,于2021-10-22入院。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劳累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当时就诊外院,查肝功能:Alb 45.9 g/L,TBil 231.7 μmol/L,DBil 206.5 μmol/L,ALT 1 676 U/L,AST 615 U/L,r-GT 107 U/L,HBsAg阳性。遂转诊我院,予保肝、退黄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未定期复查肝功能。4 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食量减少一半、腹胀、身目尿黄,于2021-10-22收我科住院。既往史:发现HBsAg阳性3年余,未行抗病毒治疗。个人病史、家族病史无特殊。

入院时患者症見乏力、纳差、腹胀、口干、尿黄似浓茶状、大便干、皮肤及双目发黄,黄色鲜明,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查肝功能:Alb 35 g/L,TBil 209.9 μmol/L,DBil 121.2 μmol/L,IBil 88.7 μmol/L,ALT 1 099 U/L,AST 515 U/L,凝血指标:PT 23.2 s,PTA 37%,INR 2.04,Fib 1.42 g/L。HBV-M:HBsAg、HBeAb、HBcAb阳性,HBV DNA>1.0E+08IU/ml。AFP:4.6 ng/ml。MRI平扫+增强(上腹部):肝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胆囊炎,脾脏增大,少许腹水。西医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 A型 中期(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断:黄疸(湿热瘀黄证)。李师立清热利湿、化瘀退黄之法,方用自拟金茵退黄颗粒,9 g/次,3次/d,温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方药组成:茵陈、虎杖、赤芍、金钱草、车前草、丹参各30 g,茯苓24 g,黄芩、猪芩、郁金、鸡内金各15 g,姜半夏、枳壳各9 g,陈皮6 g,红枣3枚。并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腺苷蛋氨酸、肌苷注射液保肝退黄。配合耳穴治疗和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

二诊(2021-11-22)患者仍神疲乏力、纳差、嗳气、无口干及腹胀、夜寐可、身目尿黄减轻,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缓弱。复查肝功能:Alb 39 g/L,TBil 72.1 μmol/L,DBil 27.1 μmol/L,ALT 16 U/L,AST 24 U/L;凝血指标:PT 13.8 s,PTA 90%,INR 1.06,Fib 2.26 g/L。考虑湿热渐减、脾胃气虚,治疗应扶正祛邪、健脾益气。处方如下:党参、白术、山药、栀子各9 g,茯苓12 g,茵陈15 g,大黄3 g,甘草6 g,水煎内服,1剂/d,早晚饭后温服。配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位。

服用1周后复查肝功能:Alb 41 g/L,TBil 59.6 μmol/L,DBil 20.9 μmol/L,ALT 13 U/L,AST 20 U/L,凝血指标正常,予带药出院,中药续服前方。2021-12-27门诊复查肝功能、凝血指标无明显异常。

按语本例患者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病程早中期主要表现为湿热瘀黄证,李老师采用金茵退黄颗粒,方中重用黄芩、虎杖、茵陈、金钱草、车前草,清热利湿退黄;茯苓、车前草、猪苓利水渗湿,使邪有出路;白术、茯苓、陈皮、枳壳、姜半夏、鸡内金健运脾胃,顾护胃气,既可防止肝木乘脾犯胃,又可防止苦寒药物损伤脾胃;赤芍、丹参凉血活血化瘀,同时可防止邪热入营动血;郁金疏肝理气解郁。配合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改善肝脏微循环,耳穴压豆疏通经络气血。经治疗,患者邪气渐去,但脾胃气虚,故在病程后期以四君子汤合茵陈蒿汤加味,以扶正为主,兼清余邪,并以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健脾益气,促进肝细胞再生。

5 结语

李芹老师治疗HBV-ACLF的立法和方药,可明显减轻HBV-ACL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率。李老师反复强调HBV-ACLF为急危重症,病情多变,临床医师应根据证型的变化及时调整方药,切不能一方贯穿始终。李师的学术思想值得好好学习与传承。

猜你喜欢

纳差李老师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该得奖的李老师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宠物难伺候
舍不得您,李老师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