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2023-03-22王金凤
李 涛,王金凤,解 芬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小哨 650212)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在构建生态型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不断强化,农业生产也逐渐趋于生态化转型,绿色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和作用性更加凸显,深化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可以缓解生态污染和农业生产的矛盾,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对促进农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是世界农业生产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趋于机械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转型,绿色种植技术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应用。绿色种植技术主要是指无公害、无污染、环保绿色的生产技术,其能够缓解农业生产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提升农产品品质,满足现代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一、价值和作用
(一)保证农产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当代消费者关心的重要课题,而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农户为了防治病虫害、提升产量,使用一些有毒害性和污染性的农药化肥,为农产品安全埋下隐患。绿色种植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与改进,例如病虫害防治不使用农药,而是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生态药剂等绿色方式,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还不会影响农产品品质,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二)提升资源利用率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但是受到固化生产模式、经营思维和生产技术的影响,农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包括肥料、水分及土壤资源,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节约型和生态化转型。而加速推广绿色种植技术,能够节约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农作物灌溉中,应用微灌技术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还能够实现精准灌溉,进而节约水资源,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1]。
(三)打造农产品品牌
农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品牌成为了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绿色种植技术不仅可以确保生产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还有助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通过树立市场形象、扩大品牌优势,能够帮助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多收益[2]。
(四)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在生态型社会理念下,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课题,各个行业都要积极探索生态型发展模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往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依赖性较高,而过度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化肥如果没有被根系吸收,其会随着径流流入到附近水体中,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的生物结构和自我恢复能力。应用绿色种植技术能够优化种植方式,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五)提升产品经济附加值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升,对农产品安全更加重视,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较高,并且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绿色农产品生产需要依托于绿色种植技术,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可以提升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帮助种植户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六)推动机械化转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时代淘汰,机械化生产成为行业必然发展趋势。绿色种植技术的应用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密切相关,很多绿色农技都需要与农业机械相结合,例如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微灌技术,需要农户建设灌溉管道网络,使用压力泵等现代化设备,进而满足农作物生产的水分需求。因此,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可以推动当地农业的机械化转型。
二、发展策略
(一)开展社会性宣传
当前社会对绿色种植技术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误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户对绿色种植技术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导致其存在抵触心理,在农业生产中依然倾向传统手段,为技术推广带来制约。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社会性宣传。首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当代农户的生活习惯,以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作为社会宣传的重要载体,将最新的农技成果、农业知识传递给农户,促使其转变思维认知,了解农业生产前沿技术;其次,在农村地区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村级广播、宣传海报等方式,加速绿色农技的地域性推广,提升农户对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最后,整合当地的传统媒介资源,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以及期刊等,形成全覆盖的媒介宣传体系[3]。
(二)开展农户培训教育
农村地区长期面临着人才流失问题,大量青壮年向城市涌入,农村留守人员以儿童和老人为主,由于老人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不足,对绿色农技缺乏认知,学习进度缓慢,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当地政府要将农民培育与绿色农技推广充分结合。首先,从农户群体中选拔青壮年、复员兵、回乡创业大学生作为重点培育群体,传授其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绿色种植技术以及农机操作技术,发挥群体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学习绿色种植技术;其次,当地政府要给予农户培训以资金和资源支持,吸引广大农户参与到技术学习中,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最后,对农户培训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将线上培训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缓解农业生产和农户培训的时间矛盾[4]。
(三)结合实际开展推广
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农业资源以及优势农业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在推广绿色农技中,要根据实际做好针对性推广。首先,对当地优势农业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结合优势农业进行科学推广,例如西北地区种植番茄,为了提升其产量和品质,要注重推广微灌技术,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可以满足番茄的生长需求;其次,组织推广人员深入到当地,与农户进行沟通互动,掌握其对农业技术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利用绿色种植技术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自然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存在差异,自然灾害类型也各不相同,推广绿色农业需要做好自然灾害预防,例如针对飓风灾害要重点推广抗倒伏品种,可提升农业生产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户经济损失[5]。
(四)建设农技推广队伍
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地域性等特点,对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岗位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农技推广面向广大农村,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存在人才流失、推广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建设农技推广队伍。首先,保证推广人员数量充足,根据推广工作的需求,积极从高校和社会中招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的人才,适当提升岗位入职门槛,在入职后要做好专业培训,明确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容,通过人才引进优化推广队伍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其次,定期组织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应包含岗位知识、农业技能、绿色种植技术以及沟通技巧等,通过培训提升人员的岗位能力,将考核结果与工薪绩效挂钩,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后,由于农村生活环境较为艰苦,职能部门要给予推广人员在生活方面的关怀,提升岗位工薪待遇,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困难,疏通岗位晋升途径,在职称评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起到挽留人才的作用[6]。
(五)加大推广经济投入
绿色种植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撑,当地政府要给予绿色农技推广以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扶持,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首先,结合农技推广的工作量和工作范围,对所需资金进行预算,当地政府可利用专项资金投入方式,满足工作的资金需求,对专项资金加强管理,严禁存在浪费、挪用等问题,做好资金用途的审查工作;其次,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当地政府还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给予当地农业企业以技术帮扶,解决其生产实际问题;最后,确保充足的资金用于采购推广工作所需的车辆、电脑、仪器、设备等,满足绿色种植技术推广的硬件需求。
(六)政府给予政策扶持
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当地政府在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中要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给予推广工作以政策扶持,激发广大农户学习和应用绿色种植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首先,政府要积极与当地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给予应用绿色种植技术的农户在贷款方面的优惠,为其提供农业转型所需的资金,解决农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来到当地进行农业投资,加大绿色种植技术的规模化推广,通过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地域农业品牌,扩大当地农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最后,绿色种植技术需要以先进的农机设备为支撑,但是受到传统观念、资金和农户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农机设备尚未实现全面推广,当地政府要制定配套政策,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机租赁、技术帮扶等服务,以农机设备为载体带动绿色种植技术的快速推广。
(七)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农耕文化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农户在长期农业生产作业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化的经验、知识和生产模式,突然转变生产模式对于农户而言绝非易事,为了提升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效率,当地政府要积极建设绿色种植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让广大农户看到绿色农技的生产效能。首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可与当地农业生产大户合作,通过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生产,合理应用绿色种植技术,在获取一定经济效益后,可邀请当地农户来此参观,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绿色种植技术的经济价值;其次,以生产示范基地为支撑,构建绿色农产品生产产业链条,形成研产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扩大绿色农产品在当地的影响力,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以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最后,当地农业科研机构还要积极参与到示范基地建设中,定期组织农业专家来到生产基地开展现场指导,解决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结 语
总而言之,在生态社会背景下,居民在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基础上,对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更加重视,以往的农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其会对附近水体、环境带来污染,农产品中也含有残留农药,对消费者健康带来危害。应用和推广绿色种植技术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生态化转型,当地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发挥技术的生态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