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3-03-22韩凤华
韩凤华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党员群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党的组织建设和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呈现人数逐步增长的趋势,如何保障学生党员发展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让学生党员经得起组织的考验、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现状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持续保持生机活力
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448.5万名增长约22倍。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大学生是新时代党员队伍的重要力量,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持续保持活力,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187.2万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9.5%。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充分认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严格按照党员发展要求,认真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加强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要求逐渐提高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当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群体的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排头兵。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将发展优秀的大学生入党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视程度持续加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要求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把关、学生党员发展评价标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将党中央的要求落实落细,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基本能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进行,高校的学生党员中绝大多数都是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养突出的佼佼者,但是也存在着发展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入党标准不明确、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重发展轻培养,以及个别党员政治素质不高等问题。
(一)党员发展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发展党员的流程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为高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提供了具体详明的执行依据,虽然党员发展具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大多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问题上淡化党员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对相关工作细则落实不到位,不够细致,当然不排除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太多,从而导致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考察无法进行精准把握,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通常都是一好遮百丑,发展前未能做到全面考察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从源头上没有为发展高质量学生党员做好把关工作,由此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高质量的要求。
(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坚强力量。高校是知识的汇聚地,是广大青年思想引领地,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影响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各界人士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影响各级党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号召力,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了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是高校立德树人成果的最好诠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则具体体现在带头作用、骨干作用以及纽带作用。带头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党员在广大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榜样力量;骨干作用体现在学生党员能够积极团结和组织带领广大青年学生群体,按照党的指示方向奋斗前行;纽带作用是指学生党员能够深入到广大青年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盼,是党组织与广大青年学生群体沟通的纽带,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现在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把入党作为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以此来满足自己所谓的虚荣心而递交入党申请书;有些只是盲目从众,看到他人入党,就盲目地萌发我也要入党的想法;也有学生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例如考取选调生、公务员等,觉得入党后可以获得更大的优势,晋升机会多等因素;怀着各种目的在入党前积极表现,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但是对于这部分从开始入党动机就不纯的学生来说,在入党后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其中不乏有部分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还有个别成绩优异学生表现也不如以前,成绩下滑严重,根本无法在其他大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有甚者,以自我为中心,个人意识膨胀、徇私舞弊、没有大局观念,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完全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总结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入党动机不纯,最终影响了党员发展质量和党员的先进性。若党员自身入党动机存在偏差,仅仅是行为入党,思想并未入党等问题,必然会影响学生党员群体的形象,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对党组织的信任,将关系到我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因此构建新型党员发展模式以及提高党员质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针对上述在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后党员质量不高的问题,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党员发展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抓住每个环节,发展前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保证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纯,思想觉悟高;发展过程中要让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最新成果,以新思想武装头脑;发展后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体现一名党员的先进性。
三、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基础性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党员的标准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根据的经常性的政治任务,质量是发展党员的生命线。构建学生党员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业过程的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阶段性、系统性教育培养,全方位打造“养成系”党员培养计划,严把入党“入口关”,加强入党过程培养;注重培养“过程关”,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守好就业“出口关”,提高党员就业的影响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性修养。
(一)严把入党的“入口关”,蓄足源头活水
一是高校可以从学生入学时就要实施新生润思想、育新人的“育苗工程”,为学生党员发展蓄足源头活水。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程、青马工程培训等开展党的知识理论、专业素养、课程思政等内容专题讲座;利用“团课”主题班会时间学好党史,通过观看一部红色电影、宣讲红色故事、谈谈学党史心得、朗诵一段党史书籍等形式回忆党艰苦奋斗的历史,切身体味党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依托党员工作站、新生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团学青组织,有步骤进行浸润式组织育人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并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生各类主题活动,把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有机结合,将党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针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新生的脑中心中行动中,在全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是建立并严格执行推优选优遴选相关制度,团总支要做好向党组织推荐优秀青年大学生的工作,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坚持“十个不发展”:即没有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培养和考察的不发展;理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觉悟不高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发展;不懂或者根本不了解党的历史的不发展;没有经过党校发展对象培训结业的不发展;群众测评赞成率低的不发展;团员没有经过推优的不发展;业务学习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发展;现实工作、生活表现不佳的不发展;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入党手续或入党手续不完备的不发展。真正把政治上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发展党员条件、忠诚党的事业的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到党内来。
(二)注重培养“过程关”,夯实队伍根基
自大二开始实施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提素质、促带动的“领航工程”。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是由优秀学生组成的先进集体,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将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划归党小组,每月参加一次党小组活动,提升自身能力,树立榜样力量。通过社会实践、业务技能训练、学生干部培训、志愿服务、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其工作能力、团队意识。
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坚定信念跟党走的青年政治人才。正确的目标导向是有效激发党员责任心和荣誉感的“助推器”,可以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提升党性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将党员教育培养的目标确定为:为党培养和输送一批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诚仁爱、忠恕任事、人品服众、求真担当的青年政治骨干。
二是优化培养内容,构建五维协同的系统化党员培养体系。从“理想信念、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明德守纪、学习成绩”五个维度全方位构建教育培养指标体系,全面系统的党员教育培养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党员教育培养的规范化,提升党员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依托学生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群体深入开展了调研,摸清了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的真实状况,对照培养目标找到了党员培养过程中的短板和差距。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对学生党员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和“四史”教育、党章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等,引导学生党员增强党员意识,提升理论素养,弘扬优良作风,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量化培养过程,依托积分制管理实现党员成长可视化。积分制管理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过程性量化考核,为其成长培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有效提升了党员培养教育的科学化。例如,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中,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赋予分值,采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方式设置了正向加分指数、反向扣分指数及归零指数,在一年培养周期结束后,得分情况将作为发展预备党员的重要依据。通过积分制管理的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过程性量化考核,为其成长培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有效提升了党员培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提升培养成效,通过“三方评议”确保考核全面客观公正。编制“一册两簿”,为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建立积分档案,全方位记录培养教育全过程,是实现党员培养教育全链条体系落实落地的重要载体。学校统一印制《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制度手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纪实簿》和《党员培养纪实簿》,为所有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建立积分档案,“一人一册”“一生一档”及时做好纪实簿的填写。根据考评标准,学院对党员承诺践诺、日常表现等情况采取自评、民主评议、组织评定“三评合一”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即每学期末通过个人填写纪实簿进行自我评价、班级内部民主评议和党组织评议打分,进行过程性量化管理,建立起党员发展的“明白账”,展现党员成长的“晴雨表”,实现高校学生党员高质量发展。
(三)守好就业“出口关”,保证队伍活力
一是在大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要建立完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党员质量工程系统的目标实现。通过开展民意调查、走访座谈、考核评议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有理有据可依的文字信息,对大学生党员质量状况进行监督反馈。
二是建立学生党员质量跟踪问责机制。通过问责制度对党务工作者进行监督,促使党务工作者深入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及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和生活上的动态状况,增强对大学生党员质量监管的常态化和自觉性。
三是建立毕业生党员质量反馈机制。在开展大学生党员质量监督工作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流,搞好毕业生党员的后期信息反馈工作,为高校持续开展大学生党员质量工程建设获取实践经验。在毕业季实施毕业生党员树标杆、强传承的“旗帜工程”。学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党员离校前的主题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毕业生党员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毕业生党员的信仰与初心,激发毕业生党员做新时代奋斗者的行动自觉,永葆毕业生党员的先进性,做到“离校不离党,站好毕业生党员最后一班岗”。要积极引导毕业班学生党支部以重温入党誓词强化仪式教育,永葆毕业生党员初心本色;以特色主题党课提升组织生活温度,激发毕业生党员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