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的探讨
2023-03-22罗蕴仪
罗蕴仪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畜牧兽医站 广州 510890)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经济发展进程逐渐加快,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更好地带动了畜牧养殖模式的升级转型,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养殖场被建立起来,不但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效益,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畜牧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很多养殖户仅仅为了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而随意扩大养殖规模,导致畜禽养殖缺乏合理性,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养殖业和种植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使得资源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利用,养殖场所产生的多种废弃物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处理,直接向外排放,对土壤水源空气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针对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所存在的诸多不当之处,需要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养殖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带动畜牧养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真正实现养殖产业结构的调整。
1 广州市花都区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现状
为减少畜禽养殖粪污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花都区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治理畜禽粪污,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坚决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1.1 规划引领,压实粪污治理责任
花都区加快编制实施“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结合花都区实际情况,科学布局畜禽产业区域,对现有畜禽养殖场进行综合整治,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推进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认真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规模养殖场科学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及时准确记录有关信息,确保畜禽粪污去向可追溯。
1.2 技术赋能,推动资源多元利用
针对不同地区的畜禽粪污环境承载力和消纳土地配备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畜禽粪污处置中心,以畜禽粪便和“三沼”利用为重点,努力打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通道,大力推广“农户蓄粪+集中处置+大田利用”模式,实行畜禽粪便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循环利用,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格局。鼓励有机肥加工企业与大型养殖企业、粪污处理中心对接,以畜禽粪污为生产原料进行有机肥加工,实现畜禽粪污利用的资源化、产业化、商品化。
1.3 监管提效,规范粪污处置行为
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加大畜禽养殖企业日常环保执法力度,通过双随机检查、节假日抽查、无人机巡查、多部门联合执法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养殖场(户)监督监管,发现有偷排、漏排或擅自关停污染治理设施的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2021 年以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花都分局已对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的15 家养殖场(户)共处罚款16.95 万元,起到了良好的震慑效应。
2 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面临的几点问题
2.1 畜禽产业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
经测算,全区畜禽粪便负荷量约为1.15t/公顷,未达到1 公顷耕地负荷30~45t 畜禽粪便的常用数值下限,畜禽粪便环境承载力整体压力不大。部分养殖场配套消纳地面积不足,出现畜禽养殖场偷排、乱排现象,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携带的大量氮、磷污染物,存在污染风险,制约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2.2 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仍然不足
现代区域畜牧业的发展对体系的完善要求日益提高,随着国家出台引导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政策,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全区种植业、养殖业快速发展,但农牧对接不紧密问题依然存在,种植养殖业脱节,融合互动发展不够,畜禽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造成生态链断裂。同时,全区畜禽养殖传统种养方式依然存在,"种养结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支撑有待加强,种养一体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模式应用程度仍需提高[1]。另外,粗放型使用有机肥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隐患尚待进一步解决。
3.3 粪污处理利用技术支撑还需加强
部分养殖场内部设施设备工艺缺失,如雨污混流、粪污贮存不符合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仍有部分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存在未配备粪便处理利用设施、设备维护较差及产能不足等现象。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组织尚未完全建立,兼顾畜牧产业发展、防疫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标准、技术体系还有待深入探索,大型养殖企业、兽药经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组建的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团队为中小养殖场户提供的“一条龙”“菜单式”实用科技服务以及投入品管理等正向激励不足。另外,养殖场的氨气、甲烷等治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全过程探索综合的畜禽养殖场减臭治污模式。
3 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的对策
3.1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化利用
一方面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以沼气生产为主要处理方式,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全面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建设2 个畜禽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中心,配套农用有机肥生产和沼液储运等设施,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通道,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就地就近消纳利用。并对大型规模养殖场、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实行分类治理,按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一种或多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对养殖工艺和粪污治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采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畜禽养殖场户应建设堆沤肥、粪污密闭贮存和沼气收集处理等设施,做到防渗、防雨、防溢流。采用达标排放的规模养殖场,应建设酸化调节池、高效生物处理池、好氧膜生物反应池等设施,引导大中型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车间[2]。另一方面根据各畜禽养殖场户粪污消纳土地(含土地流转)配套情况,优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对配套农用地面积不足的畜禽养殖场户,指导通过减少畜禽存栏量、新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增加配套农用地面积、污水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增加有机肥外售量等措施,确保做到种养匹配。对配套土地面积充足的畜禽养殖场户,指导优化粪污处理方式,逐步降低处理成本,确保充分腐熟发酵。最后一方面持续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培育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建立有机肥生产和使用奖补政策机制,对涉农项目资金扶持种植花椒、果树、蔬菜、茶叶等大户发展时优先补助使用有机肥,推动业主产地及周边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堆沤和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输送及施用等设施,配套特色农业生产的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提升有机肥施用技术与配套设施水平。
3.2 加强畜禽养殖臭气防控
合理优化圈舍布置,提高场内空气流动性,及时清理粪便及垫料。推进养殖业主在畜禽饮水、饲料中添加有益菌,促进畜禽消化、吸收能力,减少畜禽粪污产生量。正确选用优质饲料,探索推广低蛋白高能量饲料,降低排泄物中蛋白质的残留量,减少畜禽舍中恶臭气味的产生。鼓励养殖业主在圈舍、粪沟、粪污集中处理区以及养殖场周围喷洒、喷雾化学除臭剂、治污除臭剂或微生物除臭剂,减少臭气扰民[3]。加强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污水输送网络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畜禽粪收集后送至集粪池进行加蓬及水泥硬化处理防止雨水进入造成溢流和下渗。采用规律性翻堆肥,并适当地通风,或在堆肥中掺入某些物质等措施,减轻或完全消除恶臭气体的刺激。
3.3 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
按照“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标准,通过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加大有机肥生产和使用扶持政策,引导农户使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或规模化积造的农家肥,建立粪肥还田利用的通道,推进有机肥、农家肥补贴政策和耕地有机质提升奖励政策。加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指导和服务,组织实施农业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梳理一批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点、示范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资源内部循环的绿色循环农业。
3.4 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无害化处理企业为重点,完善畜禽死亡报告、定点收集、核实登记等制度。构建完善“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保险联动、智能监管”的集中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实现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乡镇病死畜禽收贮点建设,完善全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杠杆,建立健全养殖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联动机制,建立与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财政补助机制,切实降低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成本。推动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及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切实规范全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为,防止发生病死畜禽进入市场流通环节或随意丢弃现象,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为导向,推荐绿色化的生产方式,注重做好粪污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工作,保证各项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高效配置。另外在畜禽养殖业发展期间,还需要将农业可持续发展融入其中,通过综合治理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能够更好地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