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无法复制的苏联“黑科技”

2023-03-22《参考消息》

新传奇 2023年5期
关键词:里海黑科技暴风雪

核动力汽车、氢动力飞机、既像飞机又像舰船的“里海怪物”……苏联的科技成就往往与一些大事件相关联,比如首颗卫星上天、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驶入北极……苏联的哪些“黑科技”如今已无法复制?

日前,《俄罗斯报》网站刊发了一篇题为《核动力汽车、氢动力飞机、飞碟:哪些苏联成就如今我们无法复制》。全文摘编如下:

苏联的科技成就往往与一些大事件相关联,比如首颗卫星上天、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驶入北极……其中,部分突破性技术曾是机密,另一些技术的研发工作因国家的解体而停滞。如今,在梳理这些成就时,仿佛这些成就出自另一个更强大、目标坚定、志向未来的文明之手。苏联的哪些“黑科技”如今已无法复制?

“生态与进步”飞碟:独一无二

“生态与进步”项目是几乎能在任何地方起降的飞行器。国外称之为“俄国UFO”,因其特性与飞碟相似。它的研发工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制造的两个原型机顺利通过测试。“生态与进步”项目具备成为全新空运类型的所有先决条件。

超级望远镜:超前于时代

20 世纪60 年代,苏联科学家接到政府下达的“特殊任务”——制造比美国更大的望远镜。当时,美国拥有直径为5 米的海尔望远镜。

苏联科学家认为,镜面直径大出1 米就够了。美国科学家则认为,制造直径超过5 米的单片反射镜没有意义,因为自重会导致镜面变形。20 世纪70年代,全球最大的6 米大型望远镜(BTA)在苏联建成。它的设计全部采用国内技术,彰显了苏联在光学仪器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竞相前往BTA 所在的天文台,借助这个被称为“行星之眼”的奇迹进行观测。

“暴风雪”号:技术的胜利

百万人参与“能源-暴风雪”航天计划。为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送至发射场,苏联研制了世界最大的安-225 运输机。1988 年,“暴风雪”号进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飞行,没有载人,使用自动模式。尽管“暴风雪”号被设计用于100 次航天飞行,但它再未被发射过。2002年,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房屋顶棚坍塌,砸毁了该系列唯一一架飞向过太空的“暴风雪”号。

K-222:速度最快的潜艇

K-222 是全球速度最快的苏联核潜艇。它在100 米深的水下时速达到44.7 节,创造了至今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K-222 船体由钛合金制成,因造价昂贵而获“金鱼”之称。

“火箭”号:未来客运工具

1957 年,苏联开始量产全球首批“火箭”号水翼船。这种船用于在长达600 公里的线路上运送乘客,时速可达60 公里。“火箭”号大受欢迎,许多西方国家纷纷购买。这种水翼船用于在苏联数十条河流的客运线上载客。如今,“火箭”号仅在勒拿河上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使用。

苏联航空:全部国产部件

苏联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自己的部件生产所有类型飞机的国家。苏联国家航空公司成为世界上首家年客运量超1 亿人次的航空公司。

核动力汽车:史上唯一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核动力汽车进行过切实讨论。美国有福特核能概念车,苏联有“伏尔加-原子”项目。这个苏联项目甚至造好了试验样车。原本可能改变整个世界汽车工业的非同寻常的汽车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未知之旅。

1958 年,苏联原子能部长半开玩笑地向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介绍了美国的汽车试验。赫鲁晓夫的反应出乎意料:“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汽车造出来?”

于是,苏联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局,其主要任务是打造核动力装置,制造出的发动机将拥有在那个时代不可思议的性能。1965 年,这辆原子汽车驶向试验场。据测试人员回忆,驾驶感受非同寻常。原子汽车非常笨重,但增加的重量平衡了发动机的强劲动力。发动机散发巨大的热量,尽管西伯利亚十分寒冷,车内却很热。因此,工作人员开始研究第二版发动机。但后来赫鲁晓夫去世了,其他人对该项目的兴趣悄然消退,试验车也被处理。

氢动力飞机:全球首架

1988 年,全球首架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的图-155 飞机顺利完成首飞。使用氢燃料的构想承诺将为全球航空业带来变革:飞行成本大幅下降,同时更加环保。

在图-155 上,苏联设计师采用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其中许多在世界上至今仍是独树一帜。在测试期间,液化氢被液化天然气取代,这一方案同样成功。图-155 共飞行70次:5 次使用氢燃料,65 次使用液化天然气,没有发生一次事故。但随着苏联的解体,该项目也被悄然停止,未取得重大突破。

“里海怪物”:令西方惊异

苏联的“鹞”型地效飞行器又名“里海怪物”,是一种既像飞机又像舰船的庞然大物。与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战舰相比,它拥有10 倍的速度优势。“鹞”型地效飞行器曾搭载10 人,在距离里海1 到3 米的低空飞行,经受住了5 到6 级的风暴。如今,唯一留存的“鹞”型地效飞行器搁浅在里海沿岸,锈迹斑斑。

个人计算机:先于乔布斯

1958 年,电子计算机“LITMO-1”在列宁格勒问世,这是个人计算机的原型,每秒可执行100 次计算。

1968 年,个人计算机在鄂木斯克被制造出来,其发明者获得第383005 号发明人证书,其中详细描述了这个“编程设备”。几年后,乔布斯(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在车库里组装了自己的苹果电脑。

科技:屡创第一的时代

1967 年,540 米高的奥斯坦基诺电视塔成为世界最高建筑。后来,它被646 米高的华沙电台广播塔超过,但此塔后来倒塌。目前,奥斯坦基诺电视塔仍是欧洲最高塔。

“托卡马克”是世界上第一个热核聚变控制装置,它的等离子体温度达到了1160 万摄氏度。科学界大为震惊。西方急忙追赶苏联。

1983 年,第一台苏联对撞机在普罗特维诺动工建造。该项目计划在距离地面20 到60米深的地方修建一条20 公里长的环形隧道。与此同时,欧洲也开始研制大型电子对撞机,但苏联的设计能力更强。到上世纪80 年代末,欧洲人已经完成自己的项目,而苏联因资金问题,1991 年时仅建成3 公里隧道,最终停工。

猜你喜欢

里海黑科技暴风雪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暴风雪
这才是搁置争议的正确打开方式
里海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答读者问)
你是对的
冬日
那些仍受青睐的经典“黑科技”
VR是“黑科技”,还是科技的未来?
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
里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