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运用音乐指令对特殊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2023-03-22吴小茵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指令行为习惯节奏

吴小茵

一、音乐指令在常规教育中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常规教育涉及教学常规与生活常规,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无论对班级管理还是对特殊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音乐指令的有效开展,关系着各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守纪、自律、内化规则,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执行规则的能力,为适应集体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特殊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他们的注意力和指令服从性较弱,对传统指令不能及时遵从。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变换不同的旋律及节奏,调动人体良好的能动反应,强化感官协调统合,帮助学生感知内在情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将音乐与传统指令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指令内容的形象,通过歌词较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或记忆正确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促进其常规的建立。

二、音乐指令的选取与设计

(一)音乐指令的选取

音乐指令是指教师运用音乐或音乐活动,发出具有指示或引导作用的信号,使学生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好地进行。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但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用作音乐指令。有效开展音乐指令的前提是该音乐信号能被学生接收,并激起其兴趣及情感共鸣,使其主动做出反馈。因此,音乐指令的选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特殊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抽象复杂的音乐往往难以理解。音乐指令的选取要简单、明确、便于执行。首先,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基础上,选择与其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相契合的音乐,如短小精炼、节奏鲜明、活泼有趣的儿歌。其次,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目标和个体的特殊情况,选择针对性强、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例如,排队集合时选择节奏明快、富有集合感的音乐;上课问候时选择节奏稳定、适合对唱的音乐等。

(二)音乐指令的设计

好的音乐指令是开展常规教育的第一步,教师需根据音乐特点和教育教学需求来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指令,必要时可以对音乐进行改编、创编,使音乐作为沟通的媒介,服务教育、服务学生。

1.常规性音乐指令

此类指令是指在学生的一日学习生活中,教师引导他们遵守约定好的行为习惯。常规性音乐指令的设计需注重简单化、游戏化,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轻松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学会听从指令。

特殊学生受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的限制,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较弱,简单可操作的音乐指令及有趣的音乐游戏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巧用唱游律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服从指令的积极性。例如,教师使用时长较短、节奏丰富的音乐,学生会跟随音乐拍打节奏,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可以提前设计相应的师生互动环节及特定的动作,把控学生的运动路径和整体运动节奏,进而调节学生的常规秩序。

2.情境性音乐指令

此类指令是指在特定的场景中,教师通过音乐营造氛围或创设情境,实现某种引导作用。情境性音乐指令的设计需注重艺术化,目的是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艺术化”音乐氛围的渲染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时候的音乐更多是发挥一种烘托作用,音乐营造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旋律美、情感美,从而促进其情感与动知觉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各个教学活动环节。例如,在点心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轻快、舒缓的音乐,使学生安静有序地进餐;在整理玩具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收玩具》,使学生自觉地跟随歌词引导,主动收拾玩具;在操作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舒适的背景音乐,使学生专注力提升,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三、音乐指令的教学过程

音乐指令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在短时间内,教师需使用相对固定的音乐,并在学生能适应的范围内,不断地加强音乐效果,最终形成动力定势,促进学生常规的养成。

(一)第一阶段:利用语言与肢体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指令规则

音乐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音乐出现时,学生并不知道教师的意图,只会跟着音乐随意地摆动身体,教师需按照教育教学目标进行相应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利用语言提示、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引导学生看懂指令,理解规则。例如,在排队环节,教师播放歌曲《排队歌》的同时用语言提示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踏步,并用肢体提示提醒学生按顺序一个一个排列好队伍。这时学生心里有了预期,知道自己要原地等待还是踏步向前排队,从而减少游散、推搡、拥挤等行为。

(二)第二阶段:利用非语言引导,促使学生执行指令

特殊学生的自控能力、注意力等较弱,常规培养的反复性较大,学生虽然能理解音乐指令要求,但会出现不自觉游离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感知、接收暗示信号的能力,通过弱化语言提示,强化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非语言的引导,使学生主动领会规则,自觉遵循规则,并在反复刺激中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形成自觉、快速、有序执行音乐指令的习惯。

(三)第三阶段:巧用音乐旋律,强化学生规则意识

在学生熟悉了指令要求后,音乐指令开始成为主导,肢体提示、语言提示逐渐消退,音乐代替语言成为常规管理的信号源,并在不断的刺激中形成动力定势,即稳定的习惯性行为。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纪律与组织意识,还促进了学生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音乐作为一种媒介,它的有效介入及使用,不仅能使特殊学生的课堂充满乐趣与活力,还能调动他们积极听从指令、自主配合完成各项活动的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促进他们常规的建立。

猜你喜欢

指令行为习惯节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ARINC661显控指令快速验证方法
YOUNG·节奏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中断与跳转操作对指令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