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和研究成果

2023-03-22彭静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华师学科融合

彭静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问题的提出

1.不断更迭的硬件设备与使用效度不匹配

从2001年开始,由最初引入的电视机与实物投影到如今的物联网智慧教室,学校的硬件设备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更新,但设备相应功能应用并未达到最大化,设备的使用效度有待提高。

2.先进的硬件设备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匹配

在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之前,华师附小部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足。面对日益更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硬件设备与教师们技术和观念的不匹配,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势在必行。

3.传统教学模式低效与信息时代的高效不匹配

传统教育形式下形成的学习方式与现在的教育环境不协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只局限于课堂上,学生的依赖性强,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较为薄弱。学校希望通过环境和资源的变化来转变学习方式。

4.课程资源低质静态单一与优质丰富互动性资源不匹配

传统的教学资源存在同质化、单一化、静态化、数据化,且毫无互动性、趣味性、拓展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如何将资源打造成优质有效的助力学科教学的资源,需要研究探索。

●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基于以上所呈现出的问题,华师附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依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指导性文件,带领教师研究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具体路径如下。

1.建设现代化教学硬件设备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定期对硬件资源进行更新迭代,引入最新的设备和技术,打造更加智能、现代化的信息化环境,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和课堂教学效益,为学生成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1)单机式的硬件设备:电视+电脑。从最初班级的一台电视,到实现了文本、音视频的输出。

(2)互动式的硬件设备:电脑+投影机+电子白板。学校每间教室配备电脑和实物投影,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资源与师生互动目标。

(3)网络化的硬件设备:计算机网络机房。学校积极探索搭建网络机房的教学环境,实现学生可以自主操作自主学习。

(4)云端化的硬件设备:触控一体机、平板电脑、教育云。学校所有教室全部配备触控一体机借助云端资源平台配合平板电脑实时反馈课堂数据,实现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云端化。

2.开展常态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从2001年至今,华师附小每年开展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全员培训以及多次信息技术与学科类融合培训,国家省市区、校级各类培训累计数量达几十次,为线上教学和线下学习提供了宝贵资源。

3.建设优质化学科教学资源

华师附小将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制作特色有效的资源包,实现优质资源开发。

(1)资源建设的学科全覆盖。华师附小在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美术、体育、音乐、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科学等科目的课程资源建设中,将信息技术与其充分融合并进行了深度的应用,逐步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学科全覆盖。甚至在体育课中都利用到了信息技术,如采用平板教学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借助平板资源以及实时反馈和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足球课堂上也能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

(2)资源建设的互动性更强。华师附小鼓励将资源深度应用到教学,带动课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化,让资源真正地用起来、动起来。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实现的方式从单机版的多媒体课件,到Flash动画制作创建情境、Authorware制作交互式课件运用、搭建各类学科主题学习网站、利用电子书包的应用、STEAM项目平台、VR技术的融入,到如今人工智能的运用,每一次课堂的资源,都是技术与课程深度恰当融合的又一次更新与发展。例如,在音乐课堂中,自主开发了特色音乐优质课程资源,在自主开发的apk小程序中,学生完成了视唱、识谱、录制、打分、评价、校园KTV等云端功能,有趣而又高效。

4.辐射示范化优质课程资源

华师附小积极搭建了有利于信息交流的环境,扩大学校融合研究的范围。20年间,华师附小将近100多节的优质课例资源通过送教、督学、校级交流、观摩听课、实地参观、专题报告、网络直播等形式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将近30余次对薄弱地区进行应用推广,通过教育部国培计划等活动与多地实现了优质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发挥了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5.搭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展示平台

(1)学校为各学科教师搭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展示平台,通过各级赛课、展示课、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应用能力,推广华师附小信息技术建设与课堂融合的实践经验,多次获得各级别奖励。

(2)以课题为抓手,展示研究成果。华师附小积极申报并立项了十一五、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科研课题,承担的十一五课题、十二五课题等9项课题都顺利结题。在其带动下,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别论文比赛,在经验中反思助推实践,进一步展示了华师附小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

1.革新了课堂教学模式

华师附小信息技术的全学科应用与覆盖,促成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课堂因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翻转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

2.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在华师附小全学科的覆盖与应用,转变了华师附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变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课堂因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课程资源的拓展变得更加开放而充满活力,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华师附小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资源和内容形象化,将表现手法多样化,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拓宽了学生评价维度

华师附小积极探索实时评价系统,实现评价数据化、小组互评人性化、评价类型多元化,从会倾听、会学习、会发言、会合作、会展示方面来进行快速高效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互评实现全面发展。

5.促进了课程资源开发

目前,华师附小的信息技术与全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了几十节次。信息技术助力课程资源让课堂资源更丰富,并且有更强的交互性、拓展性,促进了单一课程资源与多学科的网络资源的融合,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持续开发。

●效果与反思

1.效果

(1)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理念的转变是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创新的必然趋势。华师附小教师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观念,将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将教师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师生变成了学习的伙伴,教师也有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2)实现了软硬件应用效率最大化

每次更新信息技术设备,学校都会及时开展教师培训学习,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引进数字化服务公司进行技术保障,让老师们用得放心。这样方式,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发挥了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

(3)资源建设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精准性

华师附小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20年的过程中,积极实践摸索并形成一定的经验,多媒体软件制作、网站制作、云平台应用、软件应用都是紧跟时代技术潮流。在国家先后出台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以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中,我们的探索也得到了鲜明的印证。

(4)积累了各学科的教学课例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华师附小教师在各级信息技术相关课堂教学评优中获奖达78节次,相关研究课题9次,论文50余篇,教学资源50余项,应用推广22次,在全国范围展示观摩,将先进经验积极介绍推广,受到广泛好评。其中部分教师成长为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该学科的领头羊。

2.反思

①硬件、软件资源快速地迭代及现代化,教师需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调整教育观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学校要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将信息技术纳入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不断改善信息化条件,完善考评机制,更大力度地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与学校信息化整体发展融为一体。

②通过不同形式对薄弱学校加大帮扶带力度,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的模式常态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华师附小与结对帮扶学校的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回眸过去,研究的过程,有艰辛、有困难、有困惑,但是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互联网+教育”必将带来对教育的颠覆性改变,而我们对信息技术助力学科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也从未停止,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华师学科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华中师范大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超学科”来啦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