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研究

2023-03-22张延民

名师在线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文/张延民

引 言

数感表现为人对数字的应用和理解能力,即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思维思考、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特点,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产生主动、自觉理解数的意识,由此形成良好的数感。面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感,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小学数学数感核心素养解读

(一)基本概念

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感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保持敏捷的思维,尽可能地缩短思考流程,简化思考过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也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之能够在数与数量间的关系中获得感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对数字的驾驭能力,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量关系,能够运用数字进行交流。

(二)培养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大有裨益[1]。《课程标准》强调,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正确理解数的意义,掌握用数字表示个数的方法,在真实情境中估算、描述顺序和判断,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数量规律。培养数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体现,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总之,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具备数感后,能够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字,从数学的视角看待问题,正确描述数量、数量规律,使之形成数感,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数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数感培养理念滞后

《课程标准》指出,人们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2]。在培养小学生数感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数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倾向于主导课堂教学,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课堂逐渐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很难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无法发现客观现象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滞后的数感培养理念不仅会影响核心素养培养效果,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方法比较单调

数感的培养必须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特点,这样才符合学习规律[3]。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探究多样化的数感培养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然而,部分数学教师所使用的数感培养方法比较单调,照本宣科,以为把课本知识讲清楚就达到数感培养目的。这种培养方法不利于学生数感的形成和发展,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数感培养脱离实践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实物和创设情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是选择口述数量关系,未能结合实例加以解释,导致数感培养脱离实践,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将数感培养与具体的实践行为活动联系起来,能让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教师的教学如果脱离实践,便无法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利于提高数感培养质量。

(四)缺乏课堂评价体系

数感培养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方式。为了充分发挥数感培养的优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就应完善课堂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使之形成良好的数感。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只顾讲解知识,开展习题训练,未能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导致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利于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一)融合生活与教材,践行核心素养培养

教师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融合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可以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有助于践行数感核心素养培养[4]。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列举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数感,推动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展示有关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会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以万计的游客和会场座位,结合教材提示分析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几千、几百、几十的概念。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读写十、百、千以内的数,引申出万里长城的相关数据和图文资料,融合生活与教材,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逐步过渡至万以内数的读写,使学生能够运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数字的大小,说出各个位数的名称。最后,教师可以介绍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综合对比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万里长城等建筑,让学生直观了解整百、整千数的计算规律,体会相邻位数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由此践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转换数字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数感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转换数字关系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感的存在,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对数字关系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转化不同的数字关系,认识和了解数感。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呈现不同的家居物品,提出有关家具物品名称的问题,在学生说出名称之后,教师展示价格并引申出小数的概念知识,让学生通过转换数字关系,了解小数的特点,形成良好的数感。然后,教师可以介绍小数点的含义,展示有关不同家具的长度、宽度、高度数据,让学生思考小数点位移后给数据带来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关注,使之在转换数字关系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逐步理解不同的小数,掌握正确的读数方法。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家具,运用小数标注家具不同部位的尺寸,并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由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通过分析问题、动手实践,在数字转换中不断认识、了解数感,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提出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教师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围绕数学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立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之形成良好的数感。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提出有关“节能减排”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利用问题引入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关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环境保护观念和良好数感。然后,教师可以提出有关三角形面积公式、路程公式等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指导学生将除法写成分数形式,介绍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的表达形式。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感,在探索实际问题数量关系与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A=X+Y+Z’之中,A代表十分成功,X代表“三分努力”,Y代表“四分劳动”,Z代表“三分务实”,如果缺少‘Z’,等式能否成立?”由此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使之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列式“10=3+4+3”并进行综合判断,明确等式缺少“务实”不能成立,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拓展数感的载体,帮助学生强化数感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拓展数感载体的方式,开展不同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数感,使之体会到数感核心素养的价值。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将数感作为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与数学的桥梁,科学拓展数感载体,引导学生在探索中逐步拓宽思维,不断强化数感。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要播放舞蹈表演和团体操表演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人数,初步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拓展数感的载体。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和类比的过程中,探索数学规律和数学学习方法,了解2、3、5 倍数的特征,不断强化数感。然后,教师可以推出“阳光体育”表演计划,让学生列举出不同节目的参演人数,引导其体会不同的倍数特征,使之能够在观察数字特征的过程中,概括抽象的数学理论,理解数字的奇偶性质。最后,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引入“千手观音、爱我中华”等团体操表演图片,让学生通过分解质因数的方式,体会人数变化对表演效果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发现数学之美,不断强化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提供动手的机会,帮助学生发展数感

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设计新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提升数感。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体检中的百分数——百分数(一)”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测试视力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视力检测表,让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班级学生近视率”相关数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运用百分数表达实际检测数据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设计不同的“体检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利用百分率或百分比来表达体检结果,学会正确书写百分号“%”,分辨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运用正确的语言来读数。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体检方案”进行总结和归纳,介绍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健康状态等相关数据,提高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食品包装,让学生设计健康食谱,在参照包装数据进行实践的同时,运用百分数来标注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含量,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意识,有助于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分析实际学情,了解现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利用生活实例以及趣味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数学、自主思考、表达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并通过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