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书写更加温暖更有质感的民政答卷

2023-03-22杨有谷

中国民政 2023年1期
关键词:二十大救助养老

☉ 杨有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告字里行间彰显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不渝的为民初心。新征程上,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的重要批示精神,顺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以赶考的心态、拼搏的姿态、奔跑的状态,书写更加温暖、更有质感的“民政答卷”。

主动担当,精准发力,积极回应基本民生保障新期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精准高效和“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模式,适度扩大兜底保障范围,持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着力纾民困解民忧,牢牢兜住民生保障的底线。

一是聚焦“兜住底”,持续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快速识别、主动发现、协同办理等工作机制,常态化走访摸排困难群众,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推动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过渡期内兜底保障政策的总体稳定,将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落实刚性支出扣减政策,加大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识别认定力度,实行“按户施救”和“按人施救”相结合的救助模式,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聚焦“兜准底”,不断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全面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科学划分救助层级,提高政策可及性和覆盖面。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依托“数字民政”“赣服通”等信息化平台,加大监督管理,确保行政赋权放得下、接得稳、办得好。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等政策,支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事业,助力完善综合救助大格局,提升多元化救助水平。

三是聚焦“兜好底”,守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认真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保护政策,适度、稳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干部培训和素养教育,推动完善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配备和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建设,增加基层社会救助服务有效供给。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完善救助经办全流程规范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救助保障网更加密实牢靠。

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落实落细基层社会治理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我们要围绕新时期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需要,按照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聚焦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选好用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建强配好基层党支部、村(居)委会班子队伍,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引导更多人才向基层汇聚。党的基层组织要主动扛起基层社会治理政治责任,不断引领治理创新,完善治理模式,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巩固基层政权治理根基。

二是聚焦主体责任,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加强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厘清村(社区)权责边界,优化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持续实施基层减负行动。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乡镇和村居“吹哨报到”、“365 天不打烊”、“夜话协商”、“民情沟通日”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推进村(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用,弘扬文明新风和孝老爱幼助困传统美德,增强基层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聚焦平台完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商的治理模式。完善基层治理平台功能,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学习借鉴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搭建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凝聚共识的“治理一张网”共享共建共治网络,推动群众事务 “身边办、就地办、一次办”。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引导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事项,发展志愿服务,推动村(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全力打造基本社会服务新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在造福人民的行动上,扎实推动基本社会服务实现均等可及,促进服务对象生活品质有效提升。

一是聚焦老有颐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和星级评价。加强独居困难老年人风险防范应急机制建设,适时推进80 周岁以上老人一键呼叫服务运用,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重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借鉴乡村老师“定向培养、定向使用、定向考核”模式,提高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二是聚焦幼有所育,筑牢困境儿童保护防线。推进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推动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实现全覆盖,织密扎牢关爱保护网。依托“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社会组织走进困境儿童“牵手行动”和孤残儿童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等项目,开展孤残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聚焦精神文明,推动移风易俗新风改革。鼓励和支持专业人才和服务机构参与婚姻家庭服务,推行集体婚礼等新型婚礼,引领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劝导或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散埋乱葬等不良现象,倡导婚事新办、厚养礼葬,推行集体祭祀等,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加强行政区域界线和行政管辖范围分界线管理,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广泛开展贴近群众的地名文化宣传活动,普及地名知识,讲好地名故事,记住美丽乡愁。

猜你喜欢

二十大救助养老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水下救助抢险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