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菌渣、玉米芯循环利用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流程

2023-03-21卢政辉柯斌榕王海霞兰清秀吴寿华卫秀英廖剑华

东南园艺 2023年6期
关键词:循环利用菌渣玉米芯

卢政辉 柯斌榕 王海霞 兰清秀 吴寿华 卫秀英 廖剑华

摘要要:以木生菌菌渣、玉米芯为主要资源循环利用栽培双孢蘑菇的工艺流程为背景,对双孢蘑菇适宜的栽培条件、品种选择、培养料堆制、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与贮藏、病虫害防控等工艺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一套菌渣、玉米芯循环利用栽培双孢蘑菇技术供参考应用。

关键词:菌渣;玉米芯;循环利用;双孢蘑菇;流程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774(2023)06-0458-06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Agaricus bisporus through Recycle

of Mushroom Residue and Corn Cob

Lu Zhenghui1,Ke Binrong1,Wang Haixia2,Lan Qingxiu1,Wu Shouhua3,Wei Xiuying4,Liao Jianhua1*

(1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13,China;

2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 of Manas County,Changji Prefecture,Changji,Xinjiang 832200,China;

3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 of Ningde City,Fujian Province,Ningde,Fujian 352000,China;

4Mingwang Mushroom Planting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Manas County,Changji Prefecture,Changji,Xinjiang 8322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cultivating of Agaricus bisporus with recycle of lignicolous fungus residue and corn cob as the main resources,some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suitable cultivation conditions,variety selection,cultivation material compost,spore germination management,fruiting management,harvesting and storage,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 and others. A set of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Agaricus bisporus through recycle of mushroom residue and corn cob wa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Mushroom residue;Corn cob;Recycling;Agaricus bisporus;Process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年产木生菌菌渣150~200万t[1]。大部分菌渣是杏鲍菇、金针菇等木生菌栽培后的废弃菌包内容物,以有机物质为主,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其资源化潜能不但无法得以发挥,反而起到阻碍、破坏生态环境的作用。木生菌菌渣的基质主要以棉籽壳、玉米芯为主,笔者2021年结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东西部协作项目在新疆昌吉州进行双孢蘑菇新品种‘福蘑58的推广应用时,发现当地的棉籽壳、玉米芯、麦秆、玉米秆的储量非常大。根据昌吉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告[2],202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 45.69万hm2,其主要作物棉花14.58万hm2、小麦14.34万hm2,通过估算年可产出棉籽壳9.69 万t、麦秆49万t、玉米芯18万t、玉米秆240万t。可供规模生产大量食用菌的原料保障,而且棉籽壳、玉米芯当地价格甚至低于福建市场价格的50%,原材料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其中棉籽壳、玉米秆和麦秆在疆内就能迅速消纳,唯独玉米芯剩余量巨大,大多被用于燃烧或随意抛弃,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综合高效开发利用以木生菌菌渣、玉米芯為主要原料循环栽培双孢蘑菇,既可解决农业废料的利用问题,又能生产出鲜美、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对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改善人类膳食结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生态、经济、社会意义显著。

1 适宜的栽培条件

1.1碳氮比(C/N)

C/N是食用菌栽培配方配制时需要严格遵循的配方标准。按照国际公认的双孢蘑菇堆制前培养料的C/N值约为(28~32)1 ,如果采用常规设施发酵栽培模式,则要求堆制前的含氮量为1.4%~1.6%;工厂化栽培模式,则可提升到1.8%~2.0%。在经过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菌种播种前培养料的C/N 为(17~18)1 。通常设施栽培单位投料量(干)为30~35 kg/m2,工厂化栽培为80~100 kg/m2。

1.2温度

双孢蘑菇通常被划分为“稳温型中低温结实性食用菌”,即出菇各阶段温度要求相对稳定,在16~20℃。以‘W192为例,其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2℃,最适温度22~26℃;子实体发育生长温度10~24℃、最适温度16~20℃。

1.3 湿度

堆制好的培养料要求含水量在65%左右,即单拳紧握堆肥,指缝间有3~5滴水珠渗出而不下滴。菇房内相对湿度为走菌期间75%~80%,出菇期间90%左右。

1.4 CO2浓度

CO2浓度达到0.5%时会抑制子实体的分化,达到1.0%时会造成菇柄细长、菌盖小、迅速开伞。

1.5 酸碱度

菌丝生长较适pH值为6.0~8.0,最适在7.2左右。因菌丝的生长过程会产生酸性物质使生长环境逐渐偏酸,因此播种时常把培养料pH值调到7.5,而覆土层的pH值可调到7.5~8.0。

1.6 光强

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和发育不需要光照。过强光线会使菇体表面干燥发黄,品质下降。

2 品种选择

2.1 ‘As2796双孢蘑菇

As2796菌种播种后萌发力强,菌丝吃料速度中等偏快,生长强壮有力,抗逆性较强,尤为耐高温,具高产优质,耐肥、耐水和耐高温的特点,适用于经二次发酵的粪草料栽培。As2796基本单生,成菇率高(90%以上),成品率高(80%以上),1~5潮产量分布较均匀,转潮不太明显,后劲强。子实体圆整,硬实,制罐得率高,通常可以达到63%左右[3]。生长最适温度为菌丝24~28℃、子实体14~20℃,气温超过20℃甚至达到24℃时一般还不会死菇,可比一般菌株提前15 d左右播种。不宜薄料栽培。培养料含氮量太低或水分不足都会影响产量或产生薄菇等质量不良现象。

2.2 W192双孢蘑菇

W192是分别以‘02和AS2796的单孢子通过同工酶检测后进行杂交筛选得到的新菌株。栽培特性与As2796相似。菌丝爬土速度中等偏快,纽结能力强,生长快,因此采菇时间可提早2~3 d。产量多集中在前4潮,转潮明显,易于管理。其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3℃、最适温度24~28℃;堆肥含水量范围为50%~70%,适宜60%~65%;pH值范围为5~9,最适7左右。

2.3 ‘福蘑78双孢蘑菇

生物学特性与As2796相似。朵型圆整、子实体硬实,出菇密度适中。菌丝爬土速度中等偏快,纽结能力强,生长快,从覆土到采菇时间缩短2~3 d。产量多集中在前4潮,转潮明显,易于管理,较适应工厂化栽培。

3 培养料堆制

3.1 场地与基质要求

3.1.1菇场

菇场布局根据生产流程、栽培工艺等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环境和交通等条件进行科学合理设计。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场所,距公路主干道和人口密集的居民生活区500 m以上,2 000 m内无禽畜养殖场、垃圾堆置点、焚化场。

3.1.2菇房

菇房采用保温库板、挤塑板、砖头、竹架、钢架塑料薄膜、遮阳网等材料搭盖,应牢固、实用;所有门、窗宜安装防鼠钢网和60目防虫网。常规菇房在菌床之间的通道外墙两端设有通风窗,上下窗间隔55~60 cm,窗口上沿与对应的上一层菌床面平行;通风窗规格30 cm × 40 cm,安装轨道插片或绳控木板片用以控制通风量。每条走道中间房顶上设有防雨拔风筒,筒径30 cm、高100~120 cm。工厂化菇房应配套调温、控湿、通风系统。

3.1.3菌床

菌床宽度100~130 cm,通道宽度60~80 cm。菌床层数5~6层,底层离地面20 cm,层距55~60 cm,顶层距房顶应大于150 cm。

3.1.4 栽培配方

配方1,杏鲍菇菌渣66.5%、牛粪30%、石膏1.5%、轻质碳酸钙1%、石灰1%[4]。配方2,杏鲍菇菌渣36.5%、金针菇菌渣30%、牛粪30%、石膏1.5%、轻质碳酸钙1%、石灰1%[5]。配方3,玉米芯60%、棉籽壳15%、牛糞21.5%、石膏1%、轻质碳酸钙1%、石灰1.5%。

3.2 培养料一次发酵

常规发酵的场地采用呈3‰倾斜坡度的水泥地,周围挖排水沟和收集池。亦可以建设配套的专用一次发酵隧道。

3.2.1 预湿

预湿前应将菌渣、玉米芯、牛粪块碾碎呈直径2 cm左右的颗粒,并拌入1%~2%的生石灰粉,然后进行定时喷淋,最好采用浸泡方式进行。浸泡预湿通常需要2~3 d,喷淋则需5~7 d。预湿的最终要求是菌渣、玉米芯和牛粪颗粒内部充分吸水,掰开看不见“白芯”现象。

3.2.2 建堆

堆肥建堆主要分为三种方式。一是人工建堆,将原辅材料均匀混合,堆成锥形,底宽3~5 m,高1.5~2.0 m,长度不限;二是机械建堆,即利用铲车、建堆机进行原材料的充分混合后建堆,堆宽5.0~6.0 m,高1.6~2.0 m,长度不限;三是专业隧道式建堆,先利用铲车混合后,再用输送带和进料机继续混匀进料填充隧道,堆高2.0~4.0 m。

3.2.3翻堆

在堆料内部1 m深处的料温由高转低时进行翻堆,即利用铲车将料堆重新翻倒再建堆。目的是改变料堆各部位的发酵条件,调节水分,散发废气,增加新鲜空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培养料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

翻堆时辅料的添加次序是,第一次翻堆时将不同辅料的1/2量均匀添加到料堆内,根据检测的pH值酌量添加石灰;第二次翻堆时将剩余不同辅料的1/2量均匀添加到料堆内,酌量添加石灰;第三次翻堆时将剩余所有辅料均匀添加到料堆内,酌量添加石灰;第四次翻堆时酌情调节水分和酸碱度。通常每次翻堆间隔天数为3、4、4、2 d。第四次翻堆间隔2 d后将培养料调节含水量至65%~70%、pH值7.5~8.0后移入菇房。

3.3 培养料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巴氏消毒杀灭残留在堆料中的有害生物体,创造出有益于微生物菌群活动与繁衍的适宜条件,积累适合于蘑菇菌丝利用的选择性营养源。通常分“温度平衡、巴氏消毒、控温发酵、降温冷却”四个阶段,先在菇房外墙应悬挂安全提示标志牌;在控制过程做到监测温度以料温为主,利用堆料自热升温,节约能源;使用活蒸汽;既要避免升温过快,或巴氏消毒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导致堆料中氨气不能充分被吸收转化成氮肥,形成氨害,又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温度下降过快。

3.4良好的双孢蘑菇培养料标准

良好的培养料要求颜色呈褐棕色,腐熟均匀,富有弹性,禾杆类轻轻拉即断;控制含氮量1.6%~2.0%、含水量65%、氨含量0.04%以下,pH值7.5~7.8;具有浓厚的料香味,无臭味异味;料内长满灰白色的嗜热性微生物菌落。

4 发菌管理

4.1 整床与播种

在培养料中心料温降至25℃后即可进行整床,上下翻透抖松培养料,均摊于各层。双孢蘑菇菌种以撒播方式为主,播种时先将一半的菌种均匀撒播在料床上,然后抖松料床让菌种向料层内部散落,稍压料床,再将剩余的菌种均匀撒播,用板片轻压平整,使菌床内部培养料疏密度一致。播种量750 g/m2为宜。瓶装栽培种应提前1 d消毒后挖出、计量装袋,置适宜环境中恢复菌丝。

4.2 发菌

播种3 d内以保湿为主、不通风或微通风,控制空间湿度70%~80%,菌丝定植后可根据料温和空间湿度进行通风换气。发菌期菌床中心料温控制在24~28℃,空间温度与中心料温温差不超过8℃,湿度控制在75%~80%,当料温≥23℃时,应及时开窗通风。

4.3 覆土

4.3.1覆土材料处理

双孢蘑菇栽培需要覆土,覆土材料以稻田土、草炭土、沙壤土或粘性壤土为主。土壤最好采用烈日暴晒或甲醛灭菌消毒。用甲醛消毒时,应摊晾3 d以上,直至无残留气味。进行药物拌土消毒,不得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且注意石灰与农药不能同时混合使用。

4.3.2 覆土方法

覆土适宜的pH值为6.8~7.2、含水量33%~37%,颗粒直径应小于3 cm。覆土前检查菌床是否存在不平整的凹陷或凸起,整平床面后放置高3.5~4.0 cm的指示圆环检验覆土的厚度。

4.3.3 覆土后管理

常规设施栽培方式,覆土层中菌丝一般需要生长10~15 d。当床面约有80%的蘑菇菌丝露出土表时,可以喷打‘结菇水。工厂化栽培方式,当菌丝生长7~9 d,覆土中的菌丝达到覆土层的体积70%左右,可进行‘搔菌处理,即利用钩耙或搔菌机将覆土层中的泥土与菌丝体打散混匀,使整个覆土层中的菌丝分布更加均匀。搔菌处理后2~3 d,蘑菇菌丝逐步恢复生长,可以促进一潮菇的均匀分布出菇,预防丛生菇的发生。

5 出菇管理

5.1 降温刺激

双孢蘑菇的降温刺激对温差要求不大,常规设施栽培主要是利用夜间冷凉气温加大菇房通风换气,降温大于3℃以上的温差就可以刺激原基的纽结;工厂化栽培则每天均匀降温0.8~1.0℃,连续降温7~8 d,以保证出菇的层次,提高子实体品质。

5.2 通风

通风是为了补充菇房内新鲜O2,同时调控CO2浓度,合理诱导菌丝健壮发菌和子实体的优质发育。通常调控发菌期间CO2浓度为0.5%、出菇期间0.08%~0.12%。

5.3 水分管理

5.3.1 结菇水

床面菌丝80%冒头时即可喷施结菇水,1~2 d内分次喷施,用量3.0~3.5 kg/m2。喷水后加大通风,菇房气温控制在17~19℃,料温保持19~21℃,空间湿度控制在85%~90%,菇床每天雾状喷施1.0 kg/m2,维持土面湿润3~4 d。

5.3.2保质水

菇床上米粒菇发育到蚕豆大小时喷保质水。1~2 d内分次喷施,用量3.0~3.5 kg/m2,喷水后注意加强通风。菇房气温控制在17~19℃,料温保持19~21℃,空间湿度控制在85%~90%。2 d后,菇床上便可开始采收蘑菇子实体,约2~3 d可达到高潮。

5.3.3维持水

维持菇床湿润以减少因子实体表面及床面蒸发量加大造成的水分损失,每日1次,用量约0.5~0.8 kg/m2。适当通风预防细菌性病害发生,又要防止通风过度,避免形成鳞片菇,保持气温17~19℃、料温19~21℃,空间湿度90%~95%。

5.3.4转潮水

在2~3 d内分批逐次加大喷水量,使下潮菇得到足够的水分,用量3.0~3.5 kg/m2。期间控制气温19~21℃、料温21~23℃、空间湿度85%~90%。养菌3 d后将菇房气温降低至17~19℃,料温19~21℃,空间湿度85%~90%,诱导下一潮原基形成。

6 采收与贮藏

在福建,当双孢蘑菇菌盖直徑长到3~5 cm时即可采收,而新疆地区的双孢蘑菇规格以6~9 cm则更受市场欢迎。采菇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住菌盖下压旋转后再拔起,若客户要求带根菇,则放入已垫好塑料膜的篮或筐内,切勿碰伤菇体。正常市场菇为切脚菇,即采即切,留柄0.5~1.0 cm,轻放篮筐内。当大、小菇体丛生在一起时,可用刀将大菇切下,留下小菇。采菇时若留下孔穴,需用预先留下的土粒把穴补平。采摘应注意“潮头菇稳采,菇密勤采,中间菇少留,潮尾菇速采”。采后装筐,在篮筐内双孢蘑菇高度与筐边缘齐平时覆盖保温膜,转移至1~4℃保鲜库中冷藏。

7 病虫害防控

7.1 生态防控

把好菌种质量关,覆土严格消毒;提高菇房保温、保湿性能,减少生理性病害;严格进行堆料二次发酵,杀灭虫卵;做好栽培场地内外的卫生,定期消杀,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预测预报,提前预防。

7.2 物理防控

以物理预防为主,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出菇期间不得用药的原则;可采用人工捕杀法、食物诱杀法、色板杀虫、灯光诱捕法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控。

7.3 化学防控

栽培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应选用食用菌生产上登记用药的产品。产品的农残指标应符合《GB 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DB35/T 2116-2023 木生菌菌渣资源化利用栽培草生菌技术规程[S]. 福州,2023.

[2]昌吉州统计局.昌吉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5-26). http://www.tjcn.org/tjgb/31xj/37603.html.

[3]王泽生,王波,卢政辉.图说双孢蘑菇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72.

[4]程翊,曾辉,卢政辉,等.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1,30(5):19-21.

[5]张金文,柯丽娜,袁滨,等.漳州模式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J].食用菌,2012(6): 19-21.

(责任编辑:许玲)

猜你喜欢

循环利用菌渣玉米芯
抗生素菌渣(危废)减量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研究新进展
微生物菌渣管理分析
抗生素制药菌渣的处理技术探究
农科问答
我国快递包装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问题研究
浅析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
得闲爱搓玉米芯
双水相超声波法辅助提取甜玉米芯多酚及抑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