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相伴 向美而行
2023-03-21姚梅丽
摘 要: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要有耐心,做好每一项必做工作,为学生点亮心灯,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文章指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制订班级发展目标,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美的关系,让班级时刻回响着一种美的旋律,最后绽放出美的花朵。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小学一年级;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6-0094-03
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都需要以良好融洽的班级氛围作为基础。有“现代教育学之父”之称的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
“要让教育的过程成为一门艺术。”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时代,教师要想做好班集体建设,就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与美相伴,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一、班情分析
一年級学生刚刚跨进小学校园,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崭新的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总体而言,
他们兴趣爱好广泛,大部分学生都对获取新知识有热切的期望,他们思维活跃,善思乐学。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习惯了家庭独立生活,缺乏集体意识,不善于分享。基于此,为尽快建立一个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让他们真正融入班级集体生活,享受集体生活带来的快乐与美好,笔者为班级取名“小蜜蜂之家”,希望学生都能像蜜蜂那样勤劳、团结,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收获快乐,幸福成长!
二、班级发展目标
笔者为班级制订的发展目标为:通过一年的班集体建设,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使他们学会管理;让学生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值日、整理书包等,养成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形成责任意识;让学生养成每天诵读经典的习惯,培养爱国的情感;建设一个干净、有序、包容、友善而充满书香的富有凝聚力的美丽班集体,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三、实践做法
(一)美的环境——干净、整洁,秩序井然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1]。教室的环境卫生体现了这个班级的整体风貌,体现了这个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它与班集体的建设紧密相连。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是班集体建设必须要做的。可是以往的教室一到下课学生就乱跑,随之而来的是桌子东倒西歪、东西乱丢一地、很多文具找不到主人。做值日时学生更是告状声不断:
“老师,他用拖把甩来甩去,把我的衣服裤子全弄湿啦。”“老师,她总是不扫地。”此时,教室里一片混乱场景:一些学生争先恐后地踩凳子上擦黑板;一些学生正扫着地,忽然就把扫把扔在一边,看书架上的书;还有很多学生的书桌抽屉里书本文具塞得乱七八糟,稍微动一下课桌,就会掉落到地上。
看到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窘况,笔者陷入了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力气比较小,对拖把之类比较重的工具掌控能力较弱。他们平时在家里被父母宠爱,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在学校里终于可以露一手时,又不知道拖地前需要把拖把拧干。他们很喜欢完成富有挑战的事情,如踩在凳子上擦黑板,所以会抢着干。然而,他们的合作意识还很差,不知道如何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做事也没有目的性。另外,笔者还发现班内学生的卫生意识较差,白天在教师的强调和监督下会把垃圾扔进桶里,放学后就直接把废纸扔到地上,这也给值日生增加了工作量。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学会一些劳动技能,笔者进行了以下训练:
1.强化值日工序
值日工序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值日,怎样值日。笔者在公告栏张贴值日生轮流表和检查表。值日生轮流表能帮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同时也告知学生值日的顺序:捡起地上体积较大的垃圾—清扫地面—拖地—整理桌子—倒垃圾—摆好卫生工具—关门窗,
这样提高了值日的效率。而检查表更是一条一条列出要注意的一些细节,督促工作不到位的学生完成自己的职责。
2.执行六字口令——收、备、捡、对、移、扔
为让教室持续保持干净整洁,笔者让班干部通过喊口令帮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具体要求如下:
收——收好学习用品
备——课前准备
捡——捡起垃圾
对——对齐桌子
移——移进凳子
扔——扔掉垃圾
3.班级事轮流做
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都有为班级服务的权利和义务[2]。因此,笔者在班级里进行了一些改革,要求班级事务让学生轮流做。比如,笔者让学生轮流擦黑板,满足学生喜欢挑战自己的愿望;轮流管理眼保健操,感受全班认真做眼保健操时的温馨、静谧的良好气氛;轮流当餐桌长整理餐盘、桌子,清扫倒出桶外的垃圾,体会其中的艰辛。
在反复的训练中,一个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班集体慢慢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也慢慢养成,学会了合作,体验了耕耘的辛苦,
知道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二)美的关系——尊重、宽容,团结友善
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时刻被尊重、宽容、团结友善的氛围包围。
笔者所带班级有一个学生延迟入学一年,家长要求随班就读,期待孩子在与其他学生的交往中学会一些生活的本领。可是,开学后的一些突发事件让很多教师措手不及。比如,该学生上课时,时不时会摇动桌椅、发出异响,还会突然自言自语,影响别人听课。其他学生也逐渐远离他,课间活动时总是躲避着他。
为了让他成长、进步,融入班集体,也为了让其他学生能接纳他,帮助他,教师除了要爱护他,关心他,给其他学生做榜样外,还可以做以下事情:
1.发自内心接纳他
为了让其他学生理解该学生,能够包容他,接纳他,发自内心地帮助他,教师可以给其他学生讲绘本故事《拉塞尔的天空》《弟弟的世界》《世界上最好的弟弟》,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同学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每个人都要学习怎样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相处。
2.发现优点欣赏他
虽然该学生智力水平不高,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但机械识记能力还可以,会跟着大家念儿歌、背古诗。上课时,他有时也能静静地听十几分钟课,在这十几分钟里还能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笔者以此为契机,专门给他提供舞台,让他表演背古诗,上课时也总是根据他的认知,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参与课堂学习。此外,笔者还多次表扬他,让大家看到他的优点,
也鼓励班上一些容易分神的学生向他学习。每当听到表扬时,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和自信的笑容。
3.引导学生帮助他
为了让学生之间能够真正实现互相帮助、合作分享,笔者还专门利用班会课进行团体辅导。
活动一:“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使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与理解,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活动二:“请帮我一下吧”,幫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时,学会向他人求助的方法,并懂得得到帮助后应当礼貌地向他人表达感谢。
活动三:“分享真快乐”,引导学生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解决分享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分享的方法,懂得分享的规则。
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帮助和关心在班级里形成一种常态。让人感动的是,在这个学生流鼻涕时,他们会主动递上自己的餐巾纸,甚至还会帮他擦鼻涕,看到他手脏了会陪他去洗手;去专任教室上课时,专门带着他不让他掉队;下课时专门提醒他做好课前准备,时时帮助他整理书包,放好水瓶。此外,他们还鼓励他参加每一次班级活动,如合唱比赛、运动会、秋游活动等。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个学生进步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他也能够学着扫地、拖地板、捡垃圾,有了一定的卫生意识、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虽然有时候,
他还会影响别人,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其他学生都会很宽容地说“没关系”。
一群人的努力温暖了一个孩子,也温暖了一个班级。而这个学生也改变了很多人,他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得到了历练,学会了帮助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一个待人宽容、友善的班集体也在悄然形成。
(三) 美的旋律——晨诵、午读,书香四溢
1.开学第一天,绘本之旅立刻启动
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小学生涯的第一天注定是不同寻常的,因为从此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小学生。为了在他们心里播下阅读的种子,教师应精心挑选既有趣味又有意义的绘本故事,开启学生的阅读之旅[3]。比如,教师可以挑选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在阅读中告诉学生:“我们正像那只毛毛虫,迫切需要各种知识的滋养,盼望早日变成蝴蝶。”另外,在第一学期中,笔者坚持让学生每天读一个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本又一本的绘本阅读中,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到了真善美,懂得了爱和付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此外,绘本的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滋养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2.日常生活,晨诵午读充实每一天
一年级刚入学,需要学习的行为规范、学习习惯有很多,因此,教师可以从各种有关养成习惯的儿歌入手,对学生进行指导[4]。笔者所在学校有非常好的德育积淀,用儿歌的形式告诉学生该怎样排队、怎样就餐、怎样与人交往。每天早上,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开启一天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照儿歌的要求,自觉践行行为习惯。比起教师单纯的说教,学生更乐于接受儿歌的熏陶,教育效果也更好。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激发阅读兴趣,当学生学完拼音,具备独立拼读能力后,教师可以选择 《日有所诵》作为班级共读书本。这本书包含一些经典的童谣、儿童诗、唐诗和趣味对联等,内容浅显、有趣,学生会乐于诵读,喜欢上诵读。同时,笔者还请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在大声诵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了阅读兴趣,培养了语感,提升了语言素养。
3.时时刻刻生活在书香的氛围中
为营造“人人爱读书,人人想读书”的氛围,笔者建立班级图书馆,请每个学生带几本合适的课外书到教室,与大家分享。同时,笔者也带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自己喜欢的书,在教室里阅读;更积极向家长宣传阅读的好处,鼓励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每个孩子时时刻刻都有书可读。
每天早上,琅琅书声在班级响起,那是多么美妙的音乐。久而久之,在各种各样书籍的陪伴下,在浓浓书香的滋养下,一个书香四溢的班集体也初步形成。
(四)美的绽放 ——生命滋养,人格提升
教育是农业,需要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精耕细作,
静待花开[5]。经过一年的精心培养,现在的班级已经初具规模。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品行基本养成。小干部的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也逐渐增强。
四、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教会孩子们去追求美好的东西”。孩子们在美的集体中,与美同伴,向美而行,在美的潜移默化中,让生命得以滋养,让人格魅力得以提升,让学习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刘丹丹.读书是教师最好的诗与远方: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J].小学语文教学,2023(15):67-68.
董亮亮.“文化+”牵引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1):6-8.
戴红娟.“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策略[J].文理导航,2024(1):16-18.
牛秀方.探究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J].教育艺术,2023(10):64.
付玲莉.俯身倾听花开的声音: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探微[J].家长,2023(29):47-49.
作者简介:姚梅丽(1976.5-),女,浙江杭州人,
任教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