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庄秋霁图》中的道家思想研究

2023-03-21孙谊霖王靖涵徐文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元代倪瓒道家

孙谊霖 王靖涵 徐文生

摘 要:宋元两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虽然宋元都有山水画的高峰,但是宋代和元代在表现山水的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元代山水画家的作品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更加注重意境和气韵,追求画面的空灵、虚幻和超脱,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元代山水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元代画家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因家学缘故,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倪瓒的画作独具特色,画面简约,疏淡,气质淡泊,具有典型的道家文化意境。《渔庄秋霁图》是倪瓒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惯用创作手法。

关键词:《渔庄秋霁图》;倪瓒;元代;道家;山水画

元四家以擅画山水画而闻名,是明清以来山水画家心中的旗帜型人物,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与吴镇、黄公望、王蒙虽境遇不同,但社会的动荡对他们的伤害却相同,他们都曾寄情山林,借山水聊以自娱。他们专心绘画,在画作中融入的情感更加丰富,达到了文人山水画的高峰。如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中既体现了倪瓒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仰,又让人体会到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的哲学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道家自然观

元代对于宗教问题比较开放,允许各种宗教自由发展。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倪瓒父亲早丧,自幼由其长兄倪昭奎抚养。倪昭奎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为倪瓒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因此,倪瓒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不问政治,不事生产,常年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博采各家所长,又常外出游览,体悟自然。他仔细观察自然景观,以诗画自娱,通过画笔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态度,传达自己超然的信仰。水墨和画笔碰撞出诗意的境界。

道教的自然观,是在道家人文自然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宗教化的宇宙观、天人观、生命观,同时也是一种人的“行为”观。它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突出自然的“本然”“本性”“本质”“规律”等内涵,强调“道”是其认识的主体,以“道也”“自然”“道本自然”为思想基础。对道家思想的讨论,通常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思想深深影响了倪瓒,使他淡然于世。因而,他的画风清润、天真、清雅,可以简、静、轻概括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渔庄秋霁图》中的一草一木无一不表达了他的思想追求,体现了他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山水并非表象的山水,而是画家与自然的水乳交融。

太湖是倪瓒生活与创作的关键地点。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倪瓒家业丰厚,收藏图文甚多,生活无忧无虑,极为舒适。在战乱兴起后,倪瓒逃避现实,散尽家财,浪迹太湖。在他去世前的二十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创作大量宝贵的传世作品。

倪瓒的山水画创作大多是围绕着太湖进行的。他的画作不像黄公望的那样大气磅礴,宏伟壮观,没有湍急水流,层峦叠嶂,千沟万壑,万里晴空;也不像王蒙的那样繁密,繁线密点,焦墨渴苔。《渔庄秋霁图》中有的只是平和的湖水、稀疏的树木、低矮的山坡、横卧的山石,画面整体简约柔和,甚至没有人迹,只是单纯的景色表现。这些物象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都是画家高度提炼的太湖美景,经过画家在头脑中的二次处理,展现出平淡自然的气质,意境荒疏简远。倪瓒在画中寄托了他高洁的追求。大隐隐于市,倪瓒以太湖的美景表志抒情,将人生追求融入山水图像中,从而将个人创作变成情感抒发、志趣表达的手段。

二、大道至简的构图

(一)一湖两岸,三段式构图

《渔庄秋霁图》的三段式构图是倪瓒画作的最大特点。三段式構图,具体来讲,就是在绘画中只画远景跟近景,中间景色全以空白表现无际的江水。一湖两岸这种高度概括的构图形式让人感受到一种空灵感,表现的是一种萧瑟孤单的意境。在早年间的《六君子图》中,倪瓒第一次使用这种大面积空白将近景与远山分割开来,拉长距离。后来,这一手法在《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中也得到充分运用。用这种构图方式,画中大片空白的湖水使得整个画面灵动起来,虽为空白但白中融情。倪瓒以这种三段式构图更加突出了太湖实景的美,让观者产生无限的遐想,画面平和而又鲜活。《渔庄秋霁图》近景陂陀一片,五六株杂树如文士君子一般屹立其间,高洁清旷。中景湖水淡荡。远处几层矮坡,起伏有致,没有一丝人迹,没有一声鸟语。寂如枯禅,意境荒疏简远。三段式的构图不仅是倪瓒的标志性处理方式,更增添了画面的意境表现。画中远山连绵不断,层层叠叠,天水一色,湖面宽广,延伸无边。这种大片空白,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的:“更如前人言:‘诗是有形画,画是无形诗。……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原。”倪瓒把画中的孤寂与荒寒萧瑟的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构图方式让画面的意境表现上升了一个层次,对后世绘画影响巨大。

(二)三段式构图的渊源探究

倪瓒三段式构图的形成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影响因素:

1.外在的影响

从外在角度分析,主要是受董源、吴镇的影响,还有环境的影响。早期,倪瓒的画面构图宗董源一派画法,多取平远之景。董源对倪瓒的影响,可以从倪瓒早期的作品窥探一二。如《水竹居图》略有董、巨遗法,画面中静水潺潺,近岸坡石上树木虬枝繁叶,树后茅屋掩映其间,远山低平,坡石簇簇,林木深深,所写物象、图上小楷长题及荒寒幽冷之意境浑然一体,画面静谧、荒寒、孤独、空虚。倪瓒早期的这种构图方式为其三段式构图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元四家之一的吴镇也对倪瓒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倪瓒曾题诗纪念吴镇。吴镇始创一河两岸的构图,为倪瓒所取,并发展至更为简劲荒疏的境界。吴镇的《渔父图》即一河两岸的三段式构图,近坡、渔翁、远山三组景物构图严整精练,意境空灵静谧。环境对倪瓒的三段式构图也影响颇大。倪瓒漫游太湖,游历山水,最熟悉的莫过于这山、这水,所见之景绘成其笔下之图。

2.内在的影响

从内在角度分析,则是倪瓒的性情与思想所致。道家思想对倪瓒影响极深,由于自幼接触道家人士,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使得倪瓒养成了不同寻常的人生态度。一湖两岸的三段式构图很好地表达了他不染尘世的追求。

三、精简的绘画语言与荒寒淡远的意境

(一)语言精简

在笔墨形式上,倪瓒也与同时代画家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笔墨精简,没有重重叠叠、繁复变化。从《渔庄秋霁图》,可以体会到倪瓒所说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种“逸笔草草”是对客观物象的脱离,不求外表的相似,抓住本质特征,追求自然,而又能表达画家自身的独特感受。倪瓒反对“工气”,他认为这种追求具体的绘画方式是匠人干的事,与他的“逸笔草草”背道而驰。从画中的山石草木可以感受到倪瓒的潇洒用笔,不追求形似,甚至夸张变形,超越了物象本身,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他的心境和精神追求,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渔庄秋霁图》中,可以发现倪瓒的笔墨以松而柔取胜,并以侧笔取秀,主要为干笔,并以皴擦为主,先使用侧锋画树的枝干,后以干笔淡墨勾勒树的外轮廓,这样画出来的树木较有质感。石头则用折带皴,皴擦纵横,虚实结合,疏松相宜,刚硬劲挺。整个画面空灵透气,不绵软。远景则以线为主,用刚劲有力的墨线勾画轮廓。干笔淡墨的皴擦既可以皴出远山的丰富层次,又可以使近景山石树木富有质感。河水与近景树木、远景远山相得益彰,水乳交融般和谐宁静。董其昌曾说:“作云林画,须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倪瓒的“逸笔草草”是一种逃避世俗、脱离凡尘、躲避政治之“道”。画家草草几笔,写出心中逸气。倪瓒的这种“逸笔”“逸气”的笔墨语言是无形的,观看者可以感受得到而又无法真正获得。这使得后世画家争相模仿却不能得其精髓。这种“逸笔”只能心领神会,而无法完全模仿。

(二)意境淡远

元代隐逸之风盛行,元代山水画中,隐逸思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倪瓒是后世公认的隐士,他受到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影响。倪瓒的内心是极为平静的。《渔庄秋霁图》的画面给人空寂之感,大片的留白成为画面中心,因而观者看此画第一眼可能并不会注意到远山和近树,而是被大面积的留白吸引住。宁静的画面,如世外山世外景。倪瓒作此画,意图并不在描绘客观物象,而在于表达孤寂的情感。荒寒淡远的画面是倪瓒内心寂寥之情的外化。南朝的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提出“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在道家的思想中,画中的山水就是“道”的体现。只有对自然有着深厚体会,才能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倪瓒正是用这种方式摆脱时代与命运带来的痛苦与烦恼,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升华。正因为倪瓒超越世俗的精神,在观看倪瓒的绘画时可以发现,他的画面中总少不了草木、山石、湖水、茅屋等,却很难看到有人的存在,即使有大片的庭院,也给人孤寂之感。倪瓒着重描绘大自然的美妙,很少突出表现人物,是在表达遁隐山林之思。《渔庄秋霁图》中的物象汇成一个冷寂的空间,平淡,宁静,整幅画显得空旷冷清,通过有限的景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四、倪瓒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明中期吴门画派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倪瓒影响,吴门代表人物沈周、文征明等都受到了他的启发。他们的画风各有特色,但都有倪瓒的简淡清逸之风。明末大家董其昌也对倪瓒赞赏有加。董其昌在明朝身居要职,他的绘画主张在明朝有着很深厚的影响力,所以董其昌对倪瓒的欣赏也引起了董其昌的追随者对倪瓒的崇拜,奠定了倪瓒在画坛的地位。董其昌曾提到:“宋人中米襄阳在蹊径之外,馀皆从陶铸而来。元之能者虽多,然禀承宋法稍加萧散耳。吴仲圭大有神气,黄子久特妙风格,王叔明奄有前规,而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天然,米痴后一人而已。”甚至认为在元四家中,倪瓒相比于其他三人更为优秀,应当其首。董其昌十分认同倪瓒的绘画“聊以自娛”的观点,并提出“以画为寄,以画为乐”。在绘画创作上,董其昌也尝试过倪瓒的三段式构图,笔墨劲道,轻松自如。

清初的弘仁、王时敏、王原祁等都是倪瓒的崇拜者和模仿者,他们的画作也都体现了倪瓒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弘仁也尤其欣赏倪瓒的画技与思想,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钦佩:“云林逸兴自高孤,古木虚堂面太湖。旷览不容尘土隔,一痕山影淡如无。”后以弘仁为代表的新安画派让倪瓒的艺术风格在画坛再次发光发热。王时敏、王原祁祖孙两人都尊崇倪瓒,王原祁曾说:“云林纤尘不染,平易中有矜贵,简略中有精彩,又在章法笔法之外,为四家第一逸品。”他经常模仿倪瓒的作品,把倪瓒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标杆。

到了近现代,一些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也都对倪瓒的画作有所研究和借鉴,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和理解。倪瓒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可以说体现了一种中国画的精神传统,它体现了中国画家的审美追求和人格魅力,也为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启示。

五、结语

倪瓒作为元代隐逸文人的代表,他的笔墨运用和构图表现是他的自娱自乐,也是“道”的一种体现。他的画面气质反映出他淡然于世的人生态度,也体现出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倪瓒的绘画主张和留下来的作品都是宝贵的文化瑰宝和财富,对我们今天的启迪是无尽的,其绘画特点及思想仍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聚成,岑其.中国画坛巨匠系列之七:倪瓒 逸笔草草,淡烟疏柳望中赊[J].中华儿女,2014(7):90-91.

[2]李杰荣.画以人重 艺由道崇:元四家之变及倪瓒地位的确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2-28.

[3]杨丰.试析倪云林山水画的气质[J].艺术研究,2012(3):70-71.

[4]毛沛定.倪瓒“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源流探[J].艺术探索,2005(2):53-55.

[5]吕少卿.承传与演进:渐江与倪瓒山水画风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

作者简介:

孙谊霖,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王靖涵,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徐文生(通讯作者),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元代倪瓒道家
倪瓒的洁癖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古淡天真之美——倪瓒《淡室诗》
漫画道家思想
《倪瓒·墨竹诗》
漫画道家思想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