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园山水画的精神内涵
2023-03-21隋滢
摘 要:对于中国人来说,山水画永远不只是一种绘画的种类。自古至今,它反映了画家的生存理想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而“田园”一词的加入更是表达了画家脱离世俗,归于平淡的人生追求。田园山水画的出现离不开大自然的审美馈赠,也离不开发达的农业文明,而其发展与文人的隐逸情怀相关,寄寓着人们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代田园山水画是对古代田园山水画的辩证发展,继承了传统的绘画语言理论。当代画家以田园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现自己的审美境界,并在当代审美理想的影响下,使田园山水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田园山水画;精神内涵;隐逸情怀;家园情结
一、田园山水画的发展与演变
在中国的山水画作品中,描述乡村景色的图像被称为田园山水画,主要描绘了恬静、自由的乡村田野之美和生活意趣。尽管“田园山水画”这一术语是在21世纪来临之际才出现的,但实际上,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以田园为主题的山水画。到了现当代,专注于田园山水题材的画家开始崭露头角。田园山水画主要以山水、乡野、牛羊以及其他自然物象为描绘对象,更多地展现村野之景与田园之乐,立足于赞美理想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之上,体现了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统一,在遵循传统哲学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审美境界。论其内容的本质,正是对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的表现和对爱国怀乡家园情结的表达。
田园山水画作为一个题材方向,主要是指以农村的山水溪流、田野菜园、篱笆木桥、农家屋舍和家畜飞禽等为表现对象的山水画作品。从古至今,中国文人画家始终都在追求和向往平淡宁静的生活状态。有的文人画家身居田园之中是为了逃避现实的无奈,有些则是因受到庄周隐逸思想的熏陶来此寻求自由和心灵的抚慰。这些文人画家把全部情感全都倾注于田园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展现了田园情趣、田园之思,以及田园的理想世界。
较早出现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体现田园和赞美田园的作品,例如在《诗经》中就有许多描绘农事、乡村、田野等的内容,其中的《小雅·甫田之什》就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农事的关心,以及祈求谷物丰收的愿望,同时反映了人们对田园的关注。到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动人、农村生活的惬意怡然,以朴实无华、不事雕饰的文字勾勒出一片恬静且纯净的世界,表现出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反映出乡村的清幽与作者心态的宁静。后代文人骚客也竞相吟诵着田园诗歌,赋予田园山庄更加美好的意境,使“田园”成为文人逃离世俗,回归于平淡的理想象征。山水画画家则从绘画领域着手表达自己的田园理想,因此产生了展现田园志趣的山水画。
古人較早就认识到诗歌与绘画在意境表达的方式上具有相通之处。但从明确文字记录上看,最早将诗歌与绘画联系到一起的当属被苏轼赞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大诗人王维。王维不仅创作了像《田园乐七首》这样的著名田园诗歌,而且还画了开启后人诗画并重先河的《辋川图》。《辋川图》描绘的是远离朝堂,走向山间田庄的理想生活。在官场受挫的情况下写下的《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誉为唐诗七律压卷之作。自王维开始,诗画的关系相辅相成,比以往更进一步。南唐赵干创作的《江行初雪图》描画了江边渔民艰苦劳作的生活景象,笔法生动活泼,气韵苍润,人物形象生动。到宋代,文人画逐渐兴盛起来,表现乡野之景的田园山水画更加多了,例如惠崇《沙汀丛树图》、赵令穰《江村秋晓图》、李公麟《山庄图》、马远《秋浦归渔图》等。元代的田园山水画上承宋代,代表作品有倪云林《渔庄秋霁图》、王蒙《葛稚川移居图》。至明代,田园山水画也有很大发展。由于田园生活代表质朴、自然,以及隐逸精神,不仅文人雅士钟爱田园山水画,连官僚缙绅对此也十分热衷。明代画田园山水画的名士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绂、戴进、谢缙、杜琼、沈周、周臣、吴伟、唐寅、文征明、仇英等。其中沈周的作品数量多、质量高,代表作有《东庄图册》等。到了清代,田园山水画的作品数量更为壮观,虽然有很多临仿古人的作品,但更多是师法自然的田园描写。清初“四王”,以及石涛、恽寿平与虚谷等都曾画过田园山水画,他们描绘的更多是文人所居住的山庄、园林和别业。田园山水画始终不断地在向前发展,作品数量也不在少数,虽然没有山川激流激动人心,但田园山水的画境与诗意充分体现了文人隐逸避世的情怀。
近代以来,画家们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地走向乡村、深入乡村、表现乡村。赵望云《农村写生集》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农村的生活,呈现客观真实,使古代玩赏性田园山水画转向对现代农村和普通大众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画家们的深刻学习和思维、情感的变换,田园山水画表现出新的精神,形成了新的意境,如钱松喦的《锦绣江南鱼米乡》、宋文治《运河新装》、亚明的《梯田修进白云里》、李可染创作的《山顶梯田》等。这些作品以传统形式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变化,呈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其内容不同于以往,同时转变了以往的程式化构图,愈加接近现实景象。社会主义背景下的新乡村,不同于传统农村,在改善农民生活的同时,也为现当代田园题材山水画拓展了新的视角,展现出新的形象、新的景象,逐步发展出新的人文环境,为当下田园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这也要求现当代画家到乡村去探索,并创造新的表现方式。当下的田园山水画创作从自然美出发,展现祖国河山之美,抒写画家对田园景色的陶醉之情,画面优美而和谐,充盈诗意。田园美更与生态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田园山水画作品,表达田园情味,展示了自然安适的乡村生活,形成新的田园意境,传递出当代精神追求。
二、追求隐逸的田园山居
中国古代的田园山水画往往抒发的都是隐逸思想,表达文人归隐山林、避世的追求,换而言之,就是通过描绘田园景色表达自己的隐逸向往和隐逸情怀。在隐逸思想的形成过程中,道家的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品格建构中,儒、佛和道三家思想不可或缺,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道家推崇“无为”,对存在赋予了与儒家不一样的新思想。儒家推崇对圣人君子的品行美德,而道家崇尚自然,以顺应自然为法则。就隐逸思想的起源而言,中国大多数隐士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为隐逸思想的生成提供了重要基础。隐逸并非肇始于道家或为道家所独享,但道家以“隐”留其名。隐逸在先,道家在后。隐逸的出现先于道家的形成,道家因隐逸存在而得以诞生,而并非道家才有隐逸。
那么,何为隐逸的思想?从隐逸的概念本身来讲,“隐”取其“隐藏”之义,隐其锋而藏其机,以清静无为而应世;“逸”取其“逸豫”之义,君无所为而臣所有不为,以逸待劳。隐逸就是一种对政治的不顺从的行为,但是纯粹的隐逸行为是很难以长存的。隐逸除了物质上的最低保障之外,还需要有精神与理论上的支持。早期隐逸山居的生活常常是迫不得已的无意识之举,或是不知为官之道的人情世故,或是看不上官场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于是便出现了大量官场不顺的文人,他们或是因厌恶而远离官场,或是因遭贬谪或不得志而郁郁寡欢。由于种种原因,在历史上有许多画家因为自身仕途不顺畅等,而寄情于书画创作。随着隐逸现象的兴起,当人可以拥有安逸的物质生活时,不少人会向往淳朴的乡村生活,而这种向往就是一种对自我现实生活的不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隐逸的思想应运而生,隐逸由一种行为提升到一种哲学观念,从“身隐”上升到了“心隐”,变“山林之隐”为“市井之隐”和“庙堂之隐”。
在这种情况下,田园山水画就是人们逃避现实生活,搭建精神乐园的产物,同田园诗的产生一样。陶渊明辞官归隐,回归乡村田野,与家人一起过着普通的农夫生活,在诗中充分地展现了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崇高、超然的精神追求,以及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田园山水画则是文人画家在面对社会矛盾和内心冲突时,寻求心灵慰藉、解除痛苦的精神钥匙。在现实生活中,政治斗争、失败的人生经历以及个体的自负和傲慢,都会造成心灵的孤独、寂寥、郁闷和痛苦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期望寻找理想的世界来慰藉内心。因此,有些人对乡村田园或山居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希望实现自己理想的世界,享受一种没有争吵斗争、没有君君臣臣、没有成功失败、没有功名利禄,只按照自然规律平凡地生活着的日子,使内心得到平静和满足。
三、爱国怀乡的家园情结
伴随着数千年的风风雨雨,田园山水画历经沧桑,脚步不断迈向当代。画家们主动投身乡村展现了新时代新风貌,因此涌现出一批批以新农村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时代的张力。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变得更快,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更多的人背井离乡,外出打拼,一边是故乡的牵挂,一边是时代的召唤。一批画家正在努力地探索家园意识,将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中。家乡在人们的记忆中是如此美好,当人们欣赏到描绘家乡景色的画作时,对家乡的思念便会油然而生。人天生就对家乡有着深深的思恋情结,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永不过时的主题。由于田园山水画能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爱国怀乡便自然而然地成了田园山水画的一个重要主题。
田园山水画家时常专注于描绘家乡生活,以便更好地展现美丽家园。时光流逝,时常怀念那田间地头的景象,苇叶摇曳,春风拂面,追忆往昔,无法言尽也难以释怀。现实中的喧闹的人群、嘈杂的车辆声、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使得我们的心变得躁动不安,渴望寻找一份宁静、一份平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恬静淳朴的田园生活总是给人一种身心舒畅之感。如诗如画般的田园风光,村舍、树林、炊烟、小路、家禽,以及满目绿意的田野,为长时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带来了些许清新的气息。人们都向往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现代化的建设必然会改变乡村的传统风貌和生活方式,这也让人对过去宁静的田园生活产生了留恋。于是,表现村野之景的田园山水画出现,展现出清新自然的乡村风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光荏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乡村风景,跋山涉水去寻觅心灵的净土,于是田园山水画便渐渐被推到了公众视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画家表现乡情的田园山水画创作,都是对各地方风俗人情的描写,艺术风格有了新面貌。在当代,乡土情怀赋予了田园山水画独特内涵。田园山水画家们通过表达乡土情怀,展现了积极的人文关怀。他们希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带给人们精神寄托,提供可以栖息灵魂的港湾。他们的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备教化的作用。
当代画家以当代笔墨语言将地域性文化与乡土情结完美融合在一起,呈现了极具表现力的田园山水画面。这些画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寄托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一片土地——故乡,它在梦中扣动着人的心弦,在醒来时,却又让人感到失落。故乡具有历史和记忆的双重意义,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支撑。乡土情结是中国人家园意识的一部分。田园山水画家聚焦于此,表明了在当前这个正在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人们的家园意识变得更加强烈。在画面中,不同的场景也唤起了人们对自己儿时生活的回忆,而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这份回忆尤为珍贵,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四、结语
田园山水画作为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山水画的精神意志,也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审美内涵。当代田园山水画主题涵蓋了爱国怀乡,同时体现了积极的人文关怀,也为画家展示个人品格提供了空间。田园山水画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开始城市化建设以来,城市景观愈发繁华灿烂,人们往来络绎不绝,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在这样的空间中无法看到天空,无法触摸大地。这种环境深深地限制了人们内心的自由。当代田园山水画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教化意义,体现了当代人所追求的平和、自由与宁静。这种精神境界和艺术情怀是时代的产物,不同于古时的隐逸思想。因此,深刻理解当代精神与文化,并努力融入文化潮流,是时代赋予田园山水画家的新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黄信初.营造中国田园山水的画境与诗意[J].美术,2018(11):144-145.
[2]邱译萱.现当代田园题材山水画研究[J].收藏与投资,2021(6):14-16.
[3]李青.明代沈周《东庄图》田园山水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4]张海莹.浅析具有田园情趣的山水画[J].艺术科技,2016(5):155.
[5]张正忠.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现代田园山水画的内容特质初论[J].美术观察,2010(6):46-51.
作者简介:
隋滢,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