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庙由社生”:社会变迁中民间信仰的演化迭代
——评《码头经济与众神居所:漳州浦头港社会变迁研究》

2023-03-21郑容坤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宫庙闽南漳州

郑容坤

(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2023 年6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在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下,根植我国国情,立足文化传统,推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方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闽南民间信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推动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之一。那么,在新时代语境中,闽南民间信仰如何进行现代化转型,从而更好地助力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时代议题。钟建华副教授的专著——《码头经济与众神居所:漳州浦头港社会变迁研究》对社会变迁中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成长及其现代转型做了深刻研究,有力回应了民间信仰现代化转型及其新时代文化使命之问。该书以福建漳州浦头港宫庙群成长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学研究方法为主,辅以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兼具个案剖析与整体观照,透过码头经济和庙宇生态的变化,揭示了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之间交织互动的“庙由社生”逻辑。这对推动民间信仰文化现代转型,助力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一、绘制了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学术版图

一切研究都有其源头,需遵循“回头看”的研究路径,方能细水长流,形成客观理性的研究结论,这是学界研究共识,更是研究者的内在自觉。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民间信仰是宗教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主要论域之一。这些学科主要从民间信仰的制度化程度切入,创设了民间信仰的宗教论、民俗论,以及模糊论等研究取向。这些有关民间信仰研究的宏观叙事,成为解构我国民间信仰文化的基本框架,亦有助于揭示区域性民间信仰及其成长逻辑。在民间信仰研究的学术版图中,闽南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占据重要位置。钟建华博士深知此理,并在《码头经济与众神居所:漳州浦头港社会变迁研究》(以下简称《码头》)一书中指出,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整个民间信仰研究的前进步伐是基本一致的,其既置身于中国整个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又深受海外宗教人类学等学科研究之影响。因此,在进入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变迁研究前,有必要对闽南民间信仰研究基本概貌做出述评,这样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

基此,钟建华《码头》一书将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脉络划分为开创期和兴盛期,从而展开详尽的独到的研究述评。其中,作者深刻揭示了闽南民间信仰研究兴盛期的基本样式,比如以召开学术研讨会为活动载体的交流方式、偏好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闽南民间信仰与福建民间信仰的差异性研究范式等。在完成相关文献述评后,该书客观评价了已有研究的成效外,认为目前闽南民间信仰研究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遗憾:一是厦漳泉现存有丰富的民间信仰文化资源,但缺乏足够的研究保障与研究信心;二是面对如此丰富的民间信仰文化资源存量,但缺乏足够的专业研究力量与有深度的个案研究。钟建华副教授以饱满的研究热情,客观的研究态度,扎实的学术功底,选取漳州浦头港宫庙群为个案,结合长时段的时间维度,剖析明清时期、近代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时期漳州浦头港宫庙群文化生态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联性,并基于史料方志和田野调查,进一步揭示二者有机互动所结成的“庙由社生”逻辑,这有助于推进闽南民间信仰的纵深研究,也凸显闽南民间信仰在福建民间信仰研究学术版图的重要位置。

二、揭示了区域民间信仰成长的社会密码

文化总是与一定的地域社会相勾连,并映现社会生活的基本图景。漳州浦头港宫庙群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聚落的典型代表,其兴起、发展、衰落、复兴的演化路径,并非仅是一种文化的兴衰史,而是其与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之间关系的具象化表达。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文化为何有着如此跌宕起伏的成长命运呢?该书指出,浦头港民间信仰文化成长与浦头港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们可以将此关联化约为“庙由社生”逻辑,这构成理解区域性民间信仰文化成长规律的重要视角。在闽南,村村皆有庙,无庙不成村,这是闽南地方社会与民间信仰关系的生动叙事,因此,村庙或社庙成为闽南人的日常用语。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闽南民间信仰的庙宇空间不仅是与世俗社会相对的众神居所,更是演化成基层社会公共治理的“议事厅”或基层群众的“心理诊所”等。由此可见,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宫庙群是地方社会多元因素互动的产物,其兴起、发展、衰落、复兴等演化轨迹是一个历史性范畴,需要将其置放于漳州浦头港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叠合的框架下加以审视,方能得出适切的解释。

在相当意义上,“庙由社生”模式,揭示了民间信仰宫庙文化与地方社会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码头》一书中,作者结合史料文献与访谈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系统梳理漳州浦头港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认为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的迭代演化主要受制于经济、社会、政治等多因素的制约,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不一。这种关联性样态,作者认为可以从两个相对的横截面来理解。一方面,近代以前的明清时期,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宫庙群成长主要归结为经济因素的推动。明代漳州府的浦头港凭借其先天的水陆交冲地理优势,跃升为明清时期漳州府繁华的中心市镇(浦头市)。浦头港成为明清漳州府海陆往来的交汇处与集聚地,经商人士、游学士子、地方乡贤等多元力量在此汇聚互动,因而伴随经济发展的繁荣,民间信仰得以生长起来,也就有了作者所刻画的浦头“大庙管十八庙门”的精彩叙事。另一方面,近现代时期,政治社会因素对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宫庙群成长影响深刻。进入近代以来,浦头港及其民间信仰文化可谓“命运多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现代国家建构的政治因素影响。在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中,传统往往被视为与现代化相反的落后的对立物而存在。在这一污名化标识中,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的文化象征和物理空间均受到大规模的破坏。直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与社会力量的不断生长,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得以复苏与复兴,并成为我国民间信仰的一朵奇葩。作者基于丰富的地方史料爬梳和详尽的田野调查访谈资料,对漳州浦头港社会变迁中码头经济与众神居所的内在关联做出独特剖析,为学界从事地方民间信仰文化成长研究积淀前期基础,也有助于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民间信仰文化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三、提出了民间信仰事务治理的未来进路

学术研究不是单纯的理论推演,而需要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社会治理,助推社会发展。民间信仰是公共治理的重要议题,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转型,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本着这一研究取向,钟建华《码头》一书,从宏观和微观切入,提出颇有见地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结论对现代化进程中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治理或其他地方民间信仰事务治理提供了有益启发。

一方面基于全观性视角,归纳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周期性发展的启示。作者认为,浦头港民间信仰的生长机理可表征为“庙由社生”逻辑,如果将其放在长时段中加以分析的话,则呈现为一种周期性发展的内在规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民间信仰复苏繁荣的决定因素;二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导致民间信仰内容产生新变化;三是官宦士绅与普通信众是影响民间信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差异化角色;四是社会政治文化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浦头港民间信仰内容。这四个层面细化了闽南民间信仰“庙由社生”周期性发展的机理,也提醒我们在开展民间信仰事务治理时,需要秉持文化主体性,立足系统性思维,审视民间信仰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政治生态之间的关联性,方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民间信仰事务治理方案。

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提出城镇化变迁中民间信仰文化保护策略。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机制,其对民间信仰文化的生长具有关键影响。其中,用地纠葛成为民间信仰与城镇化之间的矛盾所在。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乡愁,留住城市的根脉——民间信仰宫庙,这是当前值得关注的议题。《码头》一书关注到了这一现实话题,并提出“联合宫庙”策略以解决城镇化中民间信仰宫庙的生存问题。在作者看来,“联合宫庙”旨在整合相近相似的民间信仰宫庙,通过将原先散落在各个宫庙的诸多神尊安放在同一宫庙空间中,这样既可以达到节约城市用地,营造社区环境,又便利于社区群众一体化朝圣。同时作者也提出,地方政府创设诸如“多庙合一”“集中安置”“建设民俗宗教文化村”等具体策略,十分适合地方社会宗教生态的多样化现实。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内嵌普遍性因素,通过个案研究,容易形成对具体案例的全面研究,进而有助于抽离出普遍性意义。作者基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对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现代转型的个案剖析,从而得出的民间信仰“庙由社生”的周期性发展逻辑,这既是对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文化的理论深化和系统建构,也可为当前现代化转型中民间信仰文化治理的路径和模式提供更可行的方案。

总之,《码头》一书是我国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一部力作。该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关照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建设的历史渊源和地方性知识,从长时段的时间脉络,客观剖析地方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庙由社生”的内在逻辑,展现了作者对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深刻体悟与深切关怀,体现了作者对建构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猜你喜欢

宫庙闽南漳州
福建宫庙建筑龙柱装饰艺术的时代风格流变研究
闽南文化传承
台军想征召“宫庙义勇”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以来福建莆田妈祖宫庙的时空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