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3-03-21王广臣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勘界金寨大鲵

王广臣 兰 霞

(1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徽金寨 237300;2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镇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安徽金寨 237300)

1 大鲵自然保护区概况

2021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撤销2006年4月成立的原金寨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县级)。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六安市金寨县西南部的关庙乡和沙河乡境内,紧邻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康王寨片区和九峰尖片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01″~115°31′13″、北纬31°20′21″~31°31′12″,总面积为10 377.21 hm2,其中核心区(核心保护区)面积4 684.59 hm2,实验区(一般控制区)面积5 692.62 hm2。保护区内涉及2个乡7个行政村,分别是关庙乡的关庙村、仙桃村及沙河乡的高牛村、楼房村、祝畈村、梓树村、西河村,人口12 176人,其中保护区内人口数量为2 921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鲵及其适宜大鲵生长的山谷溪流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2 保护区内物种资源

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属大别山区,地形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海拔高度相差悬殊,水热条件随着高度变化有较大差别,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出现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阔叶矮林带和灌草丛带。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据统计,该保护区分布着苔藓植物50 科95 属180 种,蕨类植物27 科52 属100种,种子植物147 科559 属1 183 种,其中裸子植物5 科6 属10 种,被子植物142 科553 属1 173 种;陆生脊椎动物26 目86 科263 种,其中两栖动物2 目9 科22 种,爬行动物2 目12 科31 种,鸟类16 目48 科176 种,哺乳动物6 目17 科34 种;鱼类5 目13 科54 种,昆虫20 目217 科1 070 种。从动植物的科、属地理成分和生态分布型来看,均具有很强的地域代表性[1]。

3 原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3.1 范围面积大原金寨县大鲵自然保护区范围覆盖天堂寨、燕子河、长岭、斑竹园、吴家店、果子园、花石、沙河、关庙等9个乡镇及3个国有林场全境,同时也覆盖199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005年原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的安徽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燕子河大峡谷景区,批复面积1 563.77 km2,占金寨县国土总面积的41%。因为保护区面积过大,与其他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导致无法进行实际落界,更无从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2]。

3.2 矛盾冲突多原金寨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内有80个行政村、1 072个居民组、18.3万原居民以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同时还涉及1.73 万hm2基本农田、5.54 万hm2集镇及村庄建成区、0.99 万hm2矿业区、3.04 万hm2人工集体商品林。多年来,随着保护区内人口增长和人为活动干扰,大部分区域已无大鲵分布,也无法满足大鲵栖息繁衍要求[3]。

3.3 管理机构缺乏原金寨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存在“设立不规范、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因发展与保护、社区管理矛盾冲突等历史遗留原因,已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4];因未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原金寨县农委渔政部门负责资源保护工作,也未建立日常巡护机制,保护管理机制近乎空白,无法真正落实保护区管理[5]。2019年机构改革后,各项工作移交至金寨县林业局,并管理至今。

4 保护区的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应做到保护目标明确,资源本底清楚,管护设施完备,管理队伍专业,管理制度健全等。为切实加强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解决原金寨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落实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职责,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应尽快开展以下相关工作。

4.1 落实机构人员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全面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保护区规章制度和管理计划、指导保护站开展各项工作、宣教工作和外联工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应当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6]。

为保障保护区日常巡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建、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需设立保护区管理机构,明确经费来源[7],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改善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状况,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物质基础。

根据保护区内资源分布特点和保护区周边人口分布情况,应规划建设以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管护站、管护点组成的三级保护管理体系,形成以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为决策领导机构,以乡镇级管护站为分支管理机构,以救护站、管护点为基础支撑机构,覆盖保护区范围内的资源保护管理网络,切实做到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将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8]。

4.2 开展勘界立标完成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是依法开展大鲵保护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对自然保护区的边界范围进行全面调查,形成政府、管理机构和农户都认可、准确清晰的边界,有助于推动大鲵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后续的自然保护区执法监督有据可依。确定自然保护区范围和边界,扎实开展勘界立标工作,需要采用高科技和现代化的方法进行勘界,以矢量数据和卫星影像图作为参考,结合ArcGIS软件标识自然保护区范围和界线,确保精确落图,范围清晰,面积正确,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严格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和《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9]确定的范围与功能分区,开展大鲵保护区勘界并建立矢量数据库,编写勘界报告。

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及《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规范》统一标准,按《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勘界立标,开展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矢量数据采集等工作,制作完成矢量化勘界工作底图和基础数据。大鲵自然保护区范围和界线确定后应予以公示,并根据勘界结果设立界桩、界碑、指示牌等,特别是在进入保护区的主要交通要道、重要分界点、人们活动频繁的边界处醒目位置设置标志牌和动态信息发布屏,保证各利益相关方充分知晓并严格遵守管理制度。

4.3 加强科研监测大鲵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遵循大鲵的生活习性,合理利用地形、水系以及生境中的植物,构建适合大鲵隐蔽、摄食、繁殖的栖息地生境,从而为大鲵种群复壮提供必要的生态环境。

利用毗邻的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优势[10],结合大别山区特有的地理资源优势,加大与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相关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制定保护管理方案,调查监测计划,开展野生大鲵的科研监测、增殖放流等工作,提升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逐步扩大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社会影响力。

在大力开展大鲵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同时,深入开展大鲵生物和生态学基础专题的应用性研究,为大鲵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培养、锻炼出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产生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使保护区成为省内、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科研、教学和实习基地;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数据库,促进保护区管理质量的提高。

4.4 扩大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大鲵的保护价值和科学价值、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保护、科研、监测成果,充分激发当地群众的保护意识,促进参与保护的自觉性,提升居民参与大鲵保护的积极性,提高群众对大鲵保护的认同感,有助于扩大大鲵保护区的影响力,进而争取更多的科研保护合作项目,促进自然保护区长远发展。

4.4.1 建立宣教中心 应规划建设金寨西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内设保护区沙盘、图片资料展览、标本展示和视频放映等;提供座谈、交流研讨场所,以供参观、宣教、培训、实习之用;主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6,11-13]。

4.4.2 成立宣传队伍 成立一支专业素养高的宣教队伍是保障宣教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可通过岗位教育、集中讲座等方式,提高宣教工作人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意义的认识,增强信心和工作责任感。业务培训应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掌握制作板报、宣传画、横幅、录制音像材料等基本技能,确保在工作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多种媒介将宣传内容传递给观众。

4.4.3 扩大宣传方式 采用村村通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标牌、宣传册、制作视听材料、组织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介绍大鲵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以及保护区情况,告诉人们如何保护大鲵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利用科研成果,积极做好科普宣教和公众教育,提高大众保护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5 结语

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且保存完好,具有良好的自然性,生态环境优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动植物种类较多,同时还分布有多种国家一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珍稀濒危动植物,中国特有种及在安徽也仅分布在这一带的物种,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保护价值。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才;科学界定边界和功能区范围,完成勘界立标;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扩大保护宣传,提升群众保护意识等途径,才能彻底解决原大鲵保护区历史遗留问题,在资源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优势,强化大鲵栖息地保护及种群恢复,将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皖西大别山区大鲵保护与研究、自然保护与社区和谐共处的示范性保护地。

猜你喜欢

勘界金寨大鲵
金寨翠眉茶品牌形象设计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汝州市水源地保护区勘界项目通过评审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金寨红
幸福金寨
萌物
CSAMT法在金寨银水寺地区找矿中的应用
义乌市林权勘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越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