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2023-03-21魏卉教授刘伟杨兴全教授博导
魏卉(教授)刘伟 杨兴全(教授/博导)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随着“大智移云区”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人工智能的广泛深入应用,会计职业在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会计高等教育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革新压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基于技术发展对高层次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拉动以及新技术应用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驱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革新势在必行。对标新环境下实务领域对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培养符合实务界需求的高端会计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根据石河子大学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更新教育理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育培养方式、革新考核评价体系等系列改革举措进行创新实践,以期推动会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新技术环境变迁对会计领域的冲击
(一)新技术背景下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
1.运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传统会计模式下,因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各层级、各部门的信息割裂,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不能被企业有效应用。在新技术时代,会计的业财跨界融合是大势所趋,通过财务和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借助“大智移云区”等新技术获取、整合、处理来源于企业内外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庞大数据,将原生的大体量数据转变为助力企业经营决策的有用信息(刘永泽等,2019),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从而凸显会计的“价值创造”功能。
2.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会计的交易业务处理工作不断压缩,账务处理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很多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代替。会计职能从收集数据、验证数据和报告信息的传统角色演变为分析管理决策的增值角色(舒伟等,2021)。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财务会计的数据信息和企业运营中各环节数据有机整合,对企业未来的运营方向以及可能发生的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合理预测,提炼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建议,协助企业快速识别新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会计的分析、预测与决策职能,会计职能从核算反映型为主向管理决策型为主的转型已成为必然。
(二)新技术环境下对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
1.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专家型会计人才。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使企业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融为一体,即企业的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将在统一的平台中运行和流动,财务部门的数据平台汇集了来自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巨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此时需要掌握数据挖掘技术的会计人员,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汇总、整理、甄别、加工以及分析,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再发送至企业的研发、生产、采购以及销售等部门,为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决策以及公司战略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李增泉等,2019)。如何使企业财务部门真正有效发挥组织内信息集散地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能力,即在新技术环境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处理复杂数据的信息专家型会计人才。
2.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新技术环境下,企业日常的核算、计量等程序性会计活动逐渐被智能财务机器人所取代,促使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创新性思维、管理型才能。通晓诸如经济、法律、管理、财务、营销以及数据分析等广博的专业知识是会计人才具备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前提,会计人员只有掌握了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开发出独特的思维模式,将其对企业业务情景的理解与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整合,进而形成准确有效的职业判断和后果预测(苑泽明等,2018),为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二、石河子大学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尚不能适应新技术环境的变化需求
目前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总体而言,财务核算类课程比例仍然较大,风险管理、战略决策等课时较少,跨学科课程融合有待加强,在理论和实践环节未体现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重视。虽然增设了贴合新技术环境背景下市场需求的课程,如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实践、区块链与会计专题、智能财务共享专题,但尚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课程内容与实践工作脱节、数智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不够紧密、授课师资紧缺等问题。
(二)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予以完善
近年来,石河子大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通过线上课程的录制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会计专业教师初步掌握了“互联网+”的教学手段,能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手机课堂等媒介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革新,开始尝试将多媒体、慕课、雨课堂等逐步引入会计教学体系中。但“线上”教学中的网络录播、在线作业、在线测试以及在线答疑等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推进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成本,且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等要求较高,会计教学的开展与考核还停留在以传统课堂教学与书面考试为主的方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流于形式而欠缺实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未能有效贯彻,同时并未体现课堂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会计专业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石河子大学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但现阶段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尚未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理想状态。一方面,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足,融合模式不畅通。由于企业缺乏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与学校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相对有限。多数企业即使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也只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达到宣传自身的目的,但未能形成有效的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模式比较单一,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目前石河子大学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为建立实习基地,实践模式相对比较单一。而已建立实习基地的企业出于对商业机密的考虑,只能提供辅助性岗位,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效果欠佳。
(四)教师的知识储备难以满足新经济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会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传授本专业知识,还要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甚至编程等知识有所掌握。由于石河子大学地处西部边陲,引进人才难度较大,会计专业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占比较低且博士较少,现有教师受到的培养又都是以财务会计能力为主,教师对新技术的学习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既懂会计学科又精通IT智能化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教师现有的知识储备难以满足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要求。
三、新技术环境下石河子大学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路径
(一)准确定位新环境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环境背景下,业界对会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经济和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信息收集与分析、创新等综合能力。为此,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结合新经济市场需求特点做出相应调整。重点培育学生在复杂环境下解决问题的三方面能力:一是理论分析能力,实践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储备和多层次的知识结构,是提升理论分析能力并胜任未来会计职业的基础,因此,除精通本专业知识外,会计人才还需要掌握管理、法律、经济、营销、物流、战略等与具体业务相关的跨专业知识。二是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统计、计算机等工具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大数据(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创新型会计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职业判断预测能力,以真正实现数智理念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苑泽明等,2018)。简言之,新环境下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职业道德良好、具备扎实专业相关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
(二)依据新环境时代要求设置新的专业方向
一方面,强化管理会计方向。为顺应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全球化趋势,继续强化新开设的“会计学专业CIMA方向班”人才培养,与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AICPA|CIMA)深度合作,适时向更高层次(如硕士研究生层次)逐步拓展,培养为管理决策更好服务、适应国际化需求的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CMA)人才,更积极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服务于兵地战略实需。另一方面,增设大数据会计或智能会计方向。为培养能够适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集会计财务、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专业能力于一身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应考虑设置新的专业方向,如大数据会计或智能会计方向,最终实现会计科学与数据科学(计算科学)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为企业提供进行智能化决策的辅助。
(三)构建适应新环境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1.精简会计核算类专业课程。在新技术环境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步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相应的会计职能的需求也逐渐由基础的核算向企业价值创造扩展。因此,在会计课程设置方面,应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尽量减少核算型会计课程,合并整合会计课程门数,例如,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合并为会计学,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管理合并为财务管理,取消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压缩为5门,分别为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和智能会计信息系统。
2.植入数智教育课程。会计类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于会计学科与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前者是根本,后两者则是会计在数智时代更好发挥管理作用的工具,因此,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植入数智教育课程刻不容缓。首先,本科低年级可以适度增加基础数学课程难度。按照理工科标准开设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课程,增加数学分析、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等课程。其次,本科高年级可开设计算机及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如计算机与大数据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与智能财务决策等课程。再次,待条件成熟时将会计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向智能化过渡。专业核心课程由现在的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和智能会计信息系统,逐步调整为智能会计学、智能财务共享、智能财务分析与决策、智能审计学、智能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
3.增加跨学科课程。培养具有战略思维、能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需具备广泛的商科、金融和经济等知识,虽然现有课程体系中包含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管类课程,但在定位上仍然属于仅起到辅助作用的边缘课程,因此有必要增加战略管理、投资金融、市场营销、商业模式等大经管类通识课程,增强对跨学科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跨学科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不再以非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对待,充分发挥跨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4.优化创新创业课程。虽然石河子大学一直将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但普适性的课程内容侧重于讲授创新创业的基础概念和知识,未能与会计专业知识充分融合,与实践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创新创业课程可考虑融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模式。如聘请业界知名专家、成功创业者、优秀企业家等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通过分享亲身经历,与学生共同探讨创新创业的现实案例,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实践教学可以根据本地区特色打造创新创业实践操作平台,如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创业训练中心等,借助实践平台指导学生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和国家发布的有关创新创业的新政策,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现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的真正目的。
(四)结合数智经济背景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1.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树立人本化教学理念。新技术环境下,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应树立人本化教育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变革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诸如采用以OBE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师由被动的理论传播者向主动的能力塑造者转变,学生由被动的“聆听者”向主动的知识探究者转变。以注重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满足未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市场人才需求。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高校可通过课程建设经费支持以及职称评审条件改革等激励方式,鼓励教师重构教学方法,完善在线教学资源配置,切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以学校搭建的智慧树、学堂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慕课平台等在线课程平台为依托,鼓励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慕课、手机课堂、微课堂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基于“线上”平台资源和“线下”翻转课堂,彻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行探究式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积极倡导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教材知识学习与经验知识学习相结合,实现教师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统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
(五)革新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1.改革会计考试内容。课程考试应侧重于测评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考试内容不能仅仅考核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即使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设置,也不单是对记忆力的简单测评,而要通过结合实务中可能涉及到的情形,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运用情况,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对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当增加一些主观类和分析类问题的出题比例,诸如对课堂案例的延伸或社会热点话题的分析讨论,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过程导向。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以考试为主,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积极推进考试评价方式改革,突出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建立多元化考核与评价体系,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时机全程化,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强调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表现等,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真正体现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要性。评价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一,学生“线上”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占总成绩的30%),考核数据来源于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记录,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问题讨论次数等。其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占总成绩的30%),这部分来源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包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与教师的交流情况等。其三,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可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由传统的笔试扩展到笔试、撰写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类型。其中,前两部分为过程考核,其比例应由传统的30%提高至60%,期末成绩所占比例则由70%下降至40%。
(六)搭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
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提高实践学分占比,强化课内实验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形式,加强专业实验、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大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力度,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探索建设集约化、智慧化、交叉化、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的专业实验室,探索“模拟实习实训+虚拟仿真实验+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加强“大智移云区”等新兴技术方面的实训中心和平台建设,如建立数据资源库,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获取、挖掘数据资源的能力,从而实施进一步的数据筛选、整理、分析、运用工作,更好发挥会计在企业中的管理职能作用。以“业财融合”为中心,校企联合建设以“开放、智能、共享”为理念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集核算、咨询、管理、报税等于一体的财务云共享实战平台,根据“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创新能力”的三层能力培养递进路径(凌世寿,2020),采用科学的流程作业、严密的风控体系、可视化的质量监管,形成具有人工智能特色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企业、财税服务机构、高校三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七)构建适应新环境的教师队伍招聘和培养机制
1.引进具有计算机、数学和会计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核心要素是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以及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学科建设规划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一人一议”等差异化引人政策,采取多元化方式和渠道引进具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会计交叉学科背景的全职或兼职教师,形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且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会计教育改革做好师资储备。
2.培养新兴技术与会计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和科研团队。首先,通过外派教师进修或借助网络学习资源,组织教师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为开设“数智”课程提供应急师资。其次,常态化组织任课教师参加智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软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会计教育教学的数智化水平。再次,依托对口支援高校的教学科研优势,借助外聘“绿洲学者”的契机,聘请数智会计领域的知名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推进“大智移云区”等新兴技术与会计交叉融合的科研和教学研究,加快培育一流的数智会计方向的科研教学创新团队。最后,探索整合校内资源,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推动各专业教师开展跨学科协作,融合各专业优势,打造教育教学共同体,会计专业、计算机专业和数学专业联合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共享师资以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实现与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八)充分发挥学科竞赛育人功能
依托学科竞赛专项经费,培育、资助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支持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科竞赛团队与指导教师团队,重点培育“数智+”等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案例大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本科云端税务技能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