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展望 立足“数聚河西” 推进人才强区建设

2023-03-21撰文中共河西区委组织部

求贤 2023年1期
关键词:河西区人才发展

撰文/中共河西区委组织部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关键之年。河西区作为天津市经济大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特别是“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部署要求,扎实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加快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以“天下才天津用”的开放姿态,构建具有河西区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让人才成为河西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金牌标志。

以“高品质”人才平台建设为重点,做到“三个注重”,着力提升区域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一是注重成果应用转化。充分发挥河西区工程设计产业基础优势,高品质建设“北方设计之都”先行区。二是注重发挥南京理工大学北方研究院作用,构建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创新联合体。依托天津陈塘科技商务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周期科技创新成果育成体系。三是注重强链延链补链。持续推动天津市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深化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融合统一,助力河西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同向发展。按照建设“一核两轴三中心”多点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聚焦金融服务、数字经济、规划设计、生物医药、航运物流等重点领域,坚持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配套产业同向发展,积极吸纳领域内顶尖专家、行业龙头企业、重点科研院所、金融投资机构等关键要素,不断完善产业生态链条,进一步提升区域优势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为抓手,做到“三个着眼”,着力形成海内外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一是着眼人才战略布局。锚定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创新发展需求,服务指导更多骨干企业发现培育一批领军人才、青年人才、行业人才和技能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二是着眼高端人才延揽。深化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高校院所、市级部门的对接合作,积极探索拓宽海外引才渠道,通过落实海外引才项目,加快对接引才目标人物。三是着眼“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育。精准梳理汇集企业用人需求,编制产业链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急需型人才引进流程。切实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加快培养产业链条上急需性和适用性人才。

以“高水平”人才发展生态为目标,做到“三个发挥”,着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新效应。用活用实《河西区引进培育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实施办法》,持续完善高层次人才集聚与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的联动机制,鼓励头部企业打包人才团队、技术专利等资源“带土移植”。加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力度,统筹协调各类人才经费的使用,优先保证人才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的需要。二是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新标准。突出实际应用与信息匹配“双轮驱动”,不断加强与创新研发基地、创业培训中心、人才考评机构的互动交流。聚焦层级多元、社会贡献、市场潜力、成果转化、行业发展等多角度识别标准,打破学历、资历、职称等固有限制,积极探索创新人才识别体系,更加注重对青年人才和潜在人才的挖掘,引导各类人才能够更加潜心研究和务实创新。三是充分发挥场景驱动新活力。全力做好首届天津市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工程应用领域,组织区内19 家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47 名学员参加第一批授课培训。未来,通过初级、中级、高级梯次培育计划,力争打造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卓越工程师,为全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以“高标准”人才服务保障为根本,做到“三个提升”,着力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提升高端人才凝聚力。在每年慰问各领域各战线优秀专家人才代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积极选树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珍惜人才的氛围。二是提升人才强磁场辐射力。不断扩大人才“朋友圈”,加强同广大专家学者的联系,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主动同各方面人才交朋友,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广阔舞台。三是提升特色产业人才原动力。秉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理念,注重需求导向,紧贴行业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同步培育特色项目与特色产业人才,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共进、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齐聚的“双螺旋”上升效应。

猜你喜欢

河西区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天津市河西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
天津市河西区召开第二届微班会表彰大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