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宁市湟中区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2023-03-21段国芳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兽医站防疫动物

段国芳

西宁市湟中区畜牧兽医站,青海西宁 811600

随着畜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质量,并根据各地区养殖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疫要求。就湟中区来说,其动物防疫工作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群众对防疫工作的认识水平也越来越高,通过免疫注射等相关防疫工作的开展,当地的动物疫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动物养殖效益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笔者在此次研究中主要就是对湟中区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为当地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湟中区概况

湟中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中上游,隶属西宁市管辖。2021年底,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1.74万头、20.89万头、41.06万只、21.8万羽;出栏分别达到8.05万头、16.62万头、27.6万只和40.9万只;肉、蛋、奶产量预期分别达到31 369、1 870、23 500 t;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99亿元。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14个、动物检疫报检点16个、规模养殖场136家、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5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433名。

2 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2.1 实行“双轨制”

“双轨制”即要求行政轨和业务轨能够双管齐下开展工作,要求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首先是行政轨方面可以加大防疫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并且要积极引导防疫,还要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其次就是需要业务轨能够在疫苗调运、防疫器械供给、村防疫员的培训和具体注苗工作上发挥作用,真正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2.2 签订“责任书”

区政府与区农业农村局、区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以及市农业农村局与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农村局与区畜牧兽医站、区畜牧兽医站与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与村级动物防疫员之间层层签订《动物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从而可以确保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运行机制,这样也可以最大程度上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该采用“密度、质量”的双项考核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效果,并采用罚款的形式激发起工作积极性,比如每发生1次疫情扣5分,并罚防疫承包人100元、乡(镇)兽医站正副站长各50元;抽查防疫密度、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按最差的一项核算,每差1%扣1分,扣完为止,并罚防疫承包人10元;而且凡是发生疫情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年终不得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2.3 落实“三到位”

一是宣传培训到位。需要配备专门的宣传工作小组,积极深入一线,并利用有线广播、黑板报、群众集会、防疫会和科技下乡等形式加强宣传工作。召开防控专题会议达30余次、举办培训班40余次接受咨询人数达10 000余人次;邀请区电视台录制兽医工作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报道10期,制作兽医工作短视频6条,每周公众号发布防控知识一次,发放、张贴和制作各类防控知识挂图、应知应会、明白纸、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宣传册等宣传材料20余万份,发布温馨提示35条,悬挂宣传横幅20条、播放布病防控知识音频60次、宣传展板22块。同时,还应该采取层层培训的方式来全面提高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二是免疫接种到位。免疫接种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环节,各养殖区要落实接种工作,可以分片区统一组织,统一时间进行免疫,免疫期间要执行规范的操作规程,并采用统一的免疫标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免疫工作不漏乡、不漏村、不漏户、不漏畜、不漏针、不漏属地养殖单位,真正的保证了防疫密度和质量。2021年累计免疫注苗455.89万头只(次),其中猪70.44万头次、牛85.8万头次、羊222.71万只次、鸡76.94万羽次。猪、牛、羊补戴二维码免疫耳标25.57万套,其中补戴耳标猪5.26万套、牛12.89万套、羊7.42万套。免疫耳标佩戴率达100%;三是监督检查到位。全区18个检疫申报点,累计产地检疫各类动物51.4232万头(匹、只、羽)。其中牛23.5952万头、羊2.8619万头、猪3.6585万头、鸡20.116万羽、马属及其它动物1.1916万。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病死猪0.4803万头,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产地检疫出证率达100%,耳标佩带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兽医卫生市场监督检查700次,摊点及餐馆达178个(次)、养殖场264家,期间共查处违法案件6起,其中无证销售仔猪案5起共71头。联合区公安局、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假兽药案1起,没收兽药产品77种483瓶(盒)。通过主动查处与群众举报信息查处相结合、定期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多部门联合突击整治等方式,依法取缔私屠滥宰摊点11家,有效地制止了私屠滥宰不法行为。

2.4 顺应改革,强化防疫体系建设

目前湟中区的动物防疫工作开展顺利,全区畜牧服务体系健全,防检监结构齐全,下设乡镇兽医站14个,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名、本科学历62人、专科学历84人、其他学历1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2人,中级职称94人,初级职称42人。全区村级动物防疫员433人,建成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

2.5 建章立制,规范生物药品管理

通过《湟中区兽用生物药品管理制度》《湟中区兽用生物药品发放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制定能够有效规范兽用生物药品管理,确保动物防疫工作中使用到的生物药品都能够做到专人负责管理,用药的时候也需要按照防疫工作的要求由区站统一计划、统一调拨、统一供应和统一管理。2021年累计共免疫注射牛出败29.28万头次、羊痘33.8万只次、羊梭菌性病等四联苗47.1万只次。春秋两季防疫共完成牲畜内寄生虫防治99.78万头只、外寄生虫防治116.25万头只。

3 存在问题

3.1 宣传认识不到位

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消费者的安全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没有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主要原因是相关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还没有认识到动物疫病传播的危害。加之注射口蹄疫苗后引起副反应造成牲畜死亡较多,补助又少,也会给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很多养殖户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拒绝注苗,对防疫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2 防疫队伍不稳定

防疫工作量比较大,基层环境又比较恶劣,待遇也不高,因此人员流动比较大,导致防疫队伍并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质量。

4 对策

4.1 充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动物防疫认识

在实际进行动物防疫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进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能够提升相关人员对于动物防疫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减少不按照规定进行动物防疫现象的出现,促进动物养殖业以及动物防疫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切实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在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人才也是决定其工作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加强防疫队伍的建设,一是要积极引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加入到基层工作中,并给予相应的福利;二是要重视人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防疫队伍人员的质量。

4.3 “预防工作”常抓不懈

畜禽养殖已成为基层农户提高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农村市场比较活跃,畜禽调运流动性很大,这样也是导致疫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疫制度,对可能引发传播疫病的活畜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4.4 发动群众积极配合作好动物防疫工作

动物防疫工作涉及的环节较多,还需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防疫工作中,要求其能够严格执行免疫操作规程。为了提高防疫效果也要注意抓好防疫注射的质量,配备防疫技术高的人员,严格按照疫苗的操作要求进行免疫。

4.5 加强疫情监测,扎实搞好检疫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工作方针,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检疫工作的效果,针对产地养殖实际以及屠宰、运输环节等加强检疫工作,严禁没有免疫标识的猪、牛、羊等产品进入到市场。

4.6 依法治牧,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尤其是要重视对兽用生物制品销售和使用的监管,并拿起法律的武器打击逃避等的违法行为,通过严格进行动物防疫的执法以及一段时间的打击行为,能够减少不按规定进行动物防疫现象的产生。

4.7 加强防疫工作基础设施建设

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此要加强财政支持,为防疫工作技术设施的建设满足基本的物质条件,并且按照防疫情况逐渐增加经费投入,及时更新防疫设备,并支持人员培训工作等等,从而全面保障动物防疫工作的高水平开展。

猜你喜欢

兽医站防疫动物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