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制分析

2023-03-21郑培育胡文昊朱洪涛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牛犊牛群母牛

李 宇, 郑培育,胡文昊,朱洪涛

1.吉林省白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白城 137000;2.吉林省通榆县动物检疫站,吉林通榆 137000;3.吉林省白城市畜牧兽医技术指导中心,吉林白城 137000

对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是养殖牛的基础病症,患病牛有着腹泻的问题,此种疾病传染性比较强。牛病毒性腹泻病有一定的复杂性,若尚未对牛病毒性腹泻病加以动态控制与管理,势必会阻碍畜牧行业的生长运作。以规避牛病毒性腹泻病大范围传播与蔓延为基础,相关人员要分析牛病毒性腹泻病带来的危害,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防制,使得畜牧行业的发展存在安全性,保障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1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概述

牛病毒性腹泻病,会产生较多危害,若大范围发病,可增加控制病情难度。再者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基础症状不够明显,具体生产中诊断也是面临问题的,养殖场匮乏对此种疾病的关注程度,导致养殖场感染病毒扩展面积。养殖牛产生的隐形损伤是不能估量的,不可淡化此危害,因此要获取行业单位的高度关注。首先是牛病毒性腹泻病导致牛的生产性能降低,繁殖障碍显著。牛患有了病毒性腹泻疾病,奶牛产奶量有所减少,对应的乳汁品质不高,发病之后很容易造成患病牛死亡以及腹泻,出现了感染与早产等问题,不利于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损失。牛病毒性腹泻病产生之后,直接出现母牛不孕以及胚胎面临死亡的威胁,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引发连续性感染。孕期母牛患有病毒性腹泻,在没有流产或者死胎的情况下,会造成牛犊面临持续性感染威胁,诸多感染的患病牛即便身体是健康的,可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有抗原阳性,牛出现了终身传播病毒的趋势,产生了母性持续化感染群体的问题。持续化感染使得牛生存有发育不良的现象,降低生产能力,养殖场内的感染牛基本上不存在饲养价值,抗体阳性率达到75%的养殖场,持续感染率是2%,所以应控制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感染,采取防控方式促进牛正常生存;最后是免疫抑制,污染产品的质量。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进行分析,病毒的潜在会引发宿主免疫控制,对牛个体的免疫机能造成损害,患病牛有生产性能降低的趋势。在已经面临病毒感染的牛个体出现机能抑制的情况,不管其体内有没有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都会把毒素排向外界,就算是患病牛康复,也会长时间携带病毒,发展为传染源。对于产品污染的现象,牛出现了病毒性腹泻,出现血清与胚胎等生物制品的污染问题,严重阻碍了畜牧行业的正常发展,造成经济损失。

2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基础病症

病症包含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亚临床模式,其充当牛群感染的基础种类。一些资料表明,牛病毒性腹泻病抗原抗体双阴性很有可能被病毒性腹泻所影响,诸多患病牛没有显著症状,甚至有短暂性症状的趋势。基本形式是体温达到40 ℃以上,持续时间小于2d,白细胞数降低超过了30%。感染14d,不能在牛的淋巴系统内分离出病毒性腹泻病的抗原,较多牛场不能了解此种病症的出现,导致出现牛病毒性腹泻病抗体阳性率的现象;第二种类型是急性腹泻模式,造成牛出现急性腹泻的因子以NCP为主,更多出现在免疫力水平比较高的牛个体身上。感染牛有高烧不退、精神不振以及白细胞降低的症状等,牛病毒性腹泻病在上呼吸道组织、淋巴体系中繁殖,出现了免疫抑制的问题,给其他类型的细菌感染带来条件,让感染牛有发病的症状,甚至造成了感染牛病死;第三种类型是牛犊感染,母牛处于怀孕阶段,即妊娠的1~4个月,一旦受到病毒性腹泻感染可能产生此问题,妊娠早期的母牛被腹泻性病毒感染后,病毒越过胎盘造成牛犊感染,出现了死胎与发育不良的现象等。母牛生产后,牛犊有持续化感染的问题,此种状态下的牛个体外观往往是健康的,可是发育有些迟缓,且免疫力不佳,终身带毒,基本上不会产生抗体,作为牛犊感染型是牛病毒性腹泻病的传播途径;最后是黏膜病,此种疾病直接造成了牛感染,妊娠早期母牛患有病毒性腹泻疾病,刚刚出生的牛会在生长期间备受病毒性腹泻的影响,增加了黏膜病的出现率。此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急性感染存在相似之处的,可是症状也比较明显,时常有持续高热与食欲降低以及水样腹泻等现象。水样腹泻往往伴随黏膜与血便等,相关动物在发病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死亡,且舌部与硬腭等部位糜烂,没有死亡的牛体现出慢性黏膜病的情况,以间歇性腹泻为主,造成了牛消瘦与牛厌食等。

3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制措施

3.1 完善疾病检疫,开发对应疫苗

在分析了牛病毒性腹泻病造成的危害之后,能够明确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制是比较关键的,若没能科学处理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制问题,势必会威胁牛群的生长和繁殖,阻碍畜牧行业的发展脚步。此种状态下,一些单位应主动搭建疾病检疫的关键流程,明确比较严谨的检疫计划,特别是产地管理以及运输控制,控制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出现和蔓延。若牛群属于进出口的状态,相关人员也需要动态检疫,同时给予奶制品等产品加以严格管理,定期对奶牛开展检查工作,控制好牛病毒性腹泻病,从根源上保障附近环境足够优越,让牛群可以健康生存,避免牛群生长受到病毒性腹泻的影响。并且对疫苗进行开发,健全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制计划,增强流行病学的分析力度,主动开发疫苗是特别关键的。较大规模的养殖牛过程中,应增强管理效果,管理好优良品种的基地疫情,整理国内疫病的流行趋势和发展规律。充分开发和牛病毒性腹泻病相匹配的流行毒株,明确生物类型以及基因类型,在一些资料的参考下完善病毒遗传图谱,掌握不相同病株的时机危害和致病因素,赋予疫苗研究较强的针对性和规范性。养殖阶段要采取自繁自养的思路,避免引进的牛携带病毒性腹泻病菌,养殖牛阶段确保全面观察和统计,在个别牛有异常现象时,开展隔离措施针对性治疗。

3.2 保持合理饲养,增加防制技术开发力度

牛养殖期间,要想控制牛病毒性腹泻病的产生,应保持合理饲养,同时对技术开发进行全方位创新。饲养管理充当养殖牛期间比较重要的项目,实施饲养项目可控制牛病毒性腹泻病的产生和蔓延,然而若没能投入先进的思想观念,势必会出现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大规模传染。养殖户应保障饲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执行完整的饲养管理方案,使得饲养管理的过程足够规范化。特别是养殖期间不可以把引进的牛直接和原有健康牛在一起饲养,而是按照隔离和管理的原则确保引进牛的体质达到标准,控制病毒感染与传播。若牛群有发病的趋势,应及时隔离患病牛与处理患病牛,不要让这些牛互相接触。优化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制,使得牛养殖可以持续运作,一些部门能够和咨询委员会互相配合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控制,给养殖户带来咨询与防制疾病等服务。另外重视开发防制技术,牛病毒性腹泻病有一定的致死率,平时的饲养和管理需要防疫单位的人员重点研究,研究畜牧行业的发展趋势,再者病毒随时有可能变异,造成了牛病毒性腹泻病防疫难度大的问题,技术层面防疫单位要强化创新与实践,对防疫项目全方位落实,提升畜牧行业的发展效益。

3.3 实施药物与物理诊治,开展疫苗注射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治上,要选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以中西医的形式为主对患病牛的肠道进行清理,确保肠道之中不存在废弃物,缓解患病牛的肠道压力。在此阶段使用5 L清水以及500 mL硫酸钠,对患病牛的肠道加以清洗,在症状有所缓和的情况下控制用药量。之后是对患病牛进行一定体液补充,即充分混合地塞米松以及葡萄糖溶液,接下来输液,治疗时间为7d。若发病牛有高烧不退的现象,要配合肌肉注射,即使用30%的安乃近。利用白头翁散对患病牛进行灌服,在患病牛完善恢复健康的情况下才可以将其与其它牛混合饲养,准确化判断患病牛的病症,由于此种疾病存在一定传染性,养殖户要避免让整个牛群都受到病毒威胁。养殖户还要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加强患病牛体质,提供一些营养和水分,相关资料明确了藏药可控制病毒性腹泻出现吸附的现象,且药物之中有甘草酸,对病毒杀灭,内在的菊类物质对解旋酶活性带来抑制。实际的物理诊治上,因为病毒性腹泻敏感于乙醚等溶剂,且对感染力产生阻碍作用。在pH值不超过3的状态下可使得病毒失去活性,在56 ℃左右真正实现消除病毒的目的。从物理特征出发,相关人员要深层次研究疾病变化规律,不要引进携带病毒的患病牛,消毒和清洁养殖场所有的车辆,关注圈舍和道路的消毒操作。另外对牛群进行品种选择,坚持营养化饲养,优化牛群的生活环境,从根源上强化牛饲养的效果。在注射疫苗过程中,要引进灭活疫苗,挑选牛犊以及处于妊娠时期的母牛,牛犊出生的2个月之后实施疫苗注射,成年之后间隔一年要进行一次疫苗注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牛的养殖应顾及病毒性腹泻的出现,此疾病会对牛群和养殖户带来一定危害。新时期下兽医以及养殖户都应该重视病毒性腹泻的控制,结合牛个体的生长情况明确防治病毒性腹泻的方法,大力创新科学技术,全方位对牛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督,规范化开展牛群养殖的项目。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清洁,让牛群可以生存在良好环境中,动态隔离与管理患病牛,不要有病毒大范围扩展的现象,由此保证养殖场可良性运作,保障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牛犊牛群母牛
奶牛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牛犊错牵难以要回 血缘鉴定确定归属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与牛共眠
“初生牛犊”
牛犊量少 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