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六手”抓好教研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

2023-03-21叶阿真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岩溪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23年8期
关键词:解题作业数学

叶阿真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岩溪中心小学)

“双减”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减轻家长育儿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弱化了家庭辅导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将承担更多教育学生的任务,将面对更多教育学生的压力。“双减”政策的实施,将学生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规定在学校范围之内,这对教师而言也是更大的挑战。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实践性特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运算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断地练习中逐步提升,不仅包括课堂上的练习,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练习。因而,“双减”政策下,教师不仅要更加注重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要更加重视作业的设计,减负增效,在有限的条件中,帮助孩子更好地提升能力。

在强化小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上的培养,教师要丢弃那些繁多且复杂又无用的教学方式,科学选择最适合小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教学路径,正确理解与应对“双减”政策,着眼从备课入手、从课堂着手、从作业下手、从灵活出手、从参与动手、从奖励援手等“六手”抓好教学研究,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着实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备课入手,切实做好上课准备

要想上好一堂课,精准而充分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上课是备课成果的主要检验手段。要实现精准而充分的备课,要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目标、备教学重难点、备教学过程、备板书设计几个方面着手。

从备教材而言,人教版小学《数学》的特点是知识的组织是螺旋式的上升,以钟表的学习为例,学生在一年级初次认识钟表,了解时针、分针以及整时整点的读法和写法,二年级上学期钟表的学习要求学生对表盘有更充分地了解,知道一大格是五分钟、一小格是一分钟,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时间,了解时和分之间的单位换算。《数学》教材的这一编写特点决定了在备课时要注重知识间的衔接,要在备课中加强课堂设计,在复习巩固中引入新的课程,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

备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储备。从思维发展水平上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不具有可逆性,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具有了可逆性,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性思维有了初步发展;从注意力的发展来说,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时间约为10 ~15 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时间逐渐增加,到五六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就达到了半个小时左右;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在备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将知识讲清楚说明白,高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多,可以适当进行扩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备课的重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是判断一节课好坏的关键,在备课之前,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当前,教学目标的确认往往按照三维目标的方式设置;其次,要考虑学生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预测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是哪部分,哪部分知识点是学生需要重点把握的,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设计。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目标之间有一个鸿沟,备教学过程的目的就是在鸿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其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就是这座桥的地基和砖石,传统的课堂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的优势在于集体教学中便于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比较刻板且容易模式化发展。合作探究的方法优点很多,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但在小学课堂中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小学数学课堂的本质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显然更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要求。

板书设计一定不能忘记。在备课过程中备板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诸多数学教师往往不够重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模式化:新授习题——解题过程——练习题。这样的板书设计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无法将板书的重要作用突出,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板书中,既增加了新意,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知识框架,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是符合板书设计标准的新的尝试。

二、课堂着手,增强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数学课堂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的状态,数学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非常紧密,以二年级下册“除法的认识”为例,从平均分的概念到认识除法,从除法的计算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前一章节的学习是后面章节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很难透彻地理解除法,之后在学习除法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前面的知识点没有弄懂,后面的内容也很难理解。因此,要建设高效课堂,就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组织课堂,在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的前20 分钟进行知识新授,在学生注意力开始下降的后20 分钟进行变式练习,加强巩固,使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学会弄懂。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适合,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堂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班级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有的班级氛围比较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但课堂纪律不太好,那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要考虑到班级的实际,选择容易组织教学的方法更为合适;教材的内容也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以二年级下册“我是小小设计师”为例,让学生通过剪纸来理解轴对称图形,是教材的意图,通过剪纸的活动方式,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理解会更深刻。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应多以动手摆一摆,自己圈一圈等更为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学习,因而这节课应该采用实践法进行教学会更为合适;而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发展,经常采用直观的教具演示的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阻碍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针对高年级的课堂,就可以更多地通过题干叙述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作业下手,创新设计减轻负担

作业的设计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是减负增效的最终体现。

在作业布置中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在作业布置中采用分层作业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理解能力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使作业布置更有针对性,让每位学生在作业中都学有所获,体现作业的价值。以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为例,对于理解较困难的学生可以从找对称轴的作业做起;对程度一般的学生可以布置简单的剪轴对称图形的手工作业,更深刻地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设计轴对称图形的手工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不仅能让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学有所获,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更有勇气去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注重习题的设计。要实现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要注重作业的设计,作业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针对班级中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情况布置作业;二是从教学的重难点入手布置作业,教学的重难点往往是课堂学习中的重点,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以教学的重难点入手布置作业就是抓住了本节课的核心;三是从学生的易错点出发布置作业,以除法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刚学习除法时,对平均分的认识和减法容易混淆,将除法和减法对比出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

王爷爷买了8 个梨,平均分到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王爷爷买了8 个梨,要分到两个盘子里,一个盘子里放2 个,另一个盘子里放几个?

两道题让学生对比题干,找出不同,并总结出除法和减法的区别,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灵活出手,多样教学强化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本身具有单一性。教师要力求改变这种单一的现状,把灵活化、趣味化、多样化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中去。在数学应用题目学习中,不要让学生钻进传统的框架里,要把他们解脱出来,教师课前可以运用一些有助于强化教学的教具,通过这些教具把原本相对抽象化的概念演变成某种具体的实物,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为了丰富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音、像、图、文等多种传播功能,是一种新兴不久的有利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新奇等特点。

在“圆”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圆形物体、正方形物体和长方形物体。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思考自己身边曾经看到过的哪些物体是正方形,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哪些物体才是圆形。每个学生思考出来的答案各有不同:电风扇框架是圆形,烟灰缸是圆形,爸爸的公章是圆形……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不同圆形的东西。接下来,可以请学生回想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关于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方式。复习旧知识中,学生会自然联想到“今天我们学的圆的面积与周长,又该如何计算呢?”借机,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及圆形物体拿出来逐一比对。比对时,教师让学生观察看看哪种物体谁大谁小。显然,学生的肉眼是很难分辨这些不同图形物体哪个大哪个小,那么学生可以尝试用尺子去量一下各个不同图形物体的周长。学生会发现,这个办法对长方形、正方形等量一量有用,可唯独对圆形没办法测量。在这一筹莫展的关键时刻,教师借机把圆形计算周长的公式搬出来,同时告诉学生,圆的周长同样可以测量,只是方法不一样罢了,周长测量不是量周长,而是测量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得出答案,同时在黑板上把圆的周长公式直接展示出来:πd或2πr。在学生们都理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时,适机引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带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从周长到面积,层层推进,在解题思路上灵活变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解题的理解。

五、参与动手,提高学生解题兴趣

对于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过程,小学六年级除了要学生的思维打开外,解答问题之外还得让学生懂得利用公式进行套用,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学生感兴趣或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感的解题方式。应用题的解答不仅是单纯利用算式,还可以利用画图、做表、做活动等方式中进行探索,达到解题效果。

教师在上“图形的运动”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一边做运动一边学习。先是让学生按照一个坐标方格坐下来,把每一张课桌定义为一个格子,物体由学生来代表。首先由各个小组学生以不同图形在各自的坐标方格中呈现,在老师指令下达后,整个图形进行平行移动,每个学生一起按照指令寻找各自的新点位完成移动。我们视这个移动过程为实物,学生因直接参考会显得更加的直观。在这样的移动中,学生们的小组合作、团体协作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培养。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旋转方式进行下一个移动,通过这个移动让学生对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概念更加清晰。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大一定的难度,在平行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体验旋转移动,对于旋转移动又该怎么移动呢?通过这样或那样做游戏的互动方式,除了让学生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外,可以让学生对应用题解答产生新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对于其中的重点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六、奖励援手,助力学生解题能力

奖励,是焕发学生荣誉感和进取心的一种有效、良好的措施,能够调动学生勇于上进的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分值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的能力与技巧不可小觑。对“解题”来讲,可能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当看到提纲也许就想放弃了。数学是一门特别有意思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性教学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定期举办“数学解题比赛”,对于比赛的方案与奖励政策可以和学生进行约定。让学生爱屋及乌,因为喜欢得奖的感觉,因为喜欢奖品,所以爱上做数学题。

奖励政策,可以参考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答技巧、友情指导等进行数学积分的累积,当积分达到一定的数量便可兑换一些学习用品,比如,一个本子或者一支笔什么的。奖励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爱从多个角度多思考的良好习惯,有效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双减”政策的出台,既考验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考查了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从备课入手,利用好课堂上的学习时间,精心设计作业,重视学生参与感提升学习热情,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努力追求更有广度、更有深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注入新的力量,为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解题作业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