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钢琴演奏技巧
2023-03-21纪颜琳
纪颜琳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000)
这首广东小调是我至今演奏广东小调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中最喜欢的曲目之一。这首广东小调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如梦似幻的蝴蝶纷飞的场景。这是1945年陈培勋先生受到广东民间快板小曲《双飞蝴蝶》和慢板粤曲小调《水仙花》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的启发而创作的,聆听曲调,别有一番粤调风味。接下来,我带领大家走进这首美妙的粤曲。
一、作者简介
陈培勋,在香港长大,自幼跟随家中长辈学习音乐。1939年,陈培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校,跟随李维宁老师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作曲。抗战胜利后,陈培勋返回上海,跟随谭小麟老师学习研究兴德米特作曲技法。1949年,陈培勋来到北京,被聘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书。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先后创作了《卖杂货》《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思春》等曲目。在“文革期间”,又创作了《平湖秋月》。二十世纪80年代,他返回自己的家乡,回到了香港,在香港浸会学院艺术系任教。2006年2月在香港逝世。[1]
二、曲式分析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主要由八个部分组成,主调性A商调式,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式。主题A部分是从第一小节到第五小节,为A商调式;A1部分为第六小节至第二十三小节,调式为A商调式;A2部分为第二十三小节至第四十二小节,调式为G商调式。A3部分为第四十二至第五十八小节,为F商调式;主题B为第五十九小节至第一百零五小节,为降B商调式;B1部分为第106小节至第120小节,为降E徽调式;B2部分为第121小节至第144小节,是由降A徵调式转向G宫调式;尾声是由第145小节至第153小节,为A商调式。[2]
三、部分乐曲演奏技巧赏析
(一)主题A
整个这个部分仅有一个乐句构成,而这一个乐句恰恰是最核心,最表达主题中心思想的乐句,可以说整首乐曲都是在围绕这个主题句在变奏。
在演奏技巧方面,我们要学会将上半身和大臂大部分力量集中在指尖,触键方式需要给人一种演奏声音很深的感觉,不是单纯的“砸”琴,因此在触键的一刹那要有控制。首先我们要弹出旋律性,不能单单只是纵向的同音八度,还有一个八度从到另一个八度的过渡连接,音符连接到下一个音符,满满的宽广、厚重、庄严的情感从内心发出来的趋势也要连接过去,不能没有这种感觉的连接,不然就变成单纯的和弦与和弦的手指练习了。之前说的和弦与和弦之间连接的感觉,可以理解为在“a-d1-c1-d1-a-br1-b-a-g-e-a”这一个乐句在演奏时,深吸一口气,每演奏一个和弦,想象中就呼出一点点气,然而大部分气是保留到下一个音的,之后一直延续这个规律,一直到最后一个和弦。其实整体聆听演奏,这个主题乐句应该是有稍稍的渐强,但由于这句刚开始就是ff(特别强),所以整体坚强的幅度不大。有些演奏者是这一乐句一直有种将宽广的感觉向上推到最后一个和弦的感觉,还有一部分演奏者是先渐强,后稍稍减弱,到最后一个和弦有些许收束的感觉。
(二)变奏一
轻盈跳跃的进入,仿佛一只在空中旋转着,飞舞着的蝴蝶映入眼帘。整体来看变奏一前5小节的左手跳音,都处于相对非重音拍。首先这些跳音和弦不是零散的、无旋律和规律的,因此我们不能就只是数拍子,到了该弹的时间毫无音乐表达地弹一个和弦跳音。我们要把左手声部的空拍和跳音当成是一个旋律线条,演奏出低音声部的横向进行,同时心里有意识地将每一个空拍当成一个旋律音符,要有一个旋律中“空”的感觉。当然在左手伴奏声部也要有稍微适当地渐强和减弱,可以上行渐强,下行减弱,这样听起来音乐符合听众内心期待,并且还有韵律感。
从变奏一的第一小节来看,第一拍是一个左右手的“集体空拍”,这个空拍有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正如之前说的空拍一样,这个空拍也要融入旋律,心里非常清楚的有一个空拍,随着这个空拍,心理和身体会有不自觉的律动。第一个动机,“e4-d4-b3-d4-a3”是钢琴老师常说的:“用‘落提’的演奏方式演奏的部分”,当然,这里将力量集中在指尖,演奏出灵巧且颗粒性很强的旋律。对比第一小节的前两个动机,分别是“e4-d4-b3-d4-a3”和“e3-d3-b2-d3-a2”,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a3是跳音,a2没有跳音标记。再细细分析会发现a2是一个小叠入,既是前一个动机的最后一个音,又是后面重复一遍的主题乐句。因此在第二小节右手第一个音a2音后面可以有一个小呼吸,但是主题的音乐意思和韵律不能断,这非常考验演奏者的细节处理,同样的处理可用于第三小节a2音后面的小呼吸。可以说整个重复的主题句的音乐气息只有推到第四小节的第一个和弦跳音才算一种小的结束,这里可以较大程度地做出一个“呼吸”。
第五小节处,音乐术语标记为“强调性地演奏”,这是一种断奏和保持音相结合的方式来演奏。具体演奏时,可以想象钢琴上贴了一块“双面胶”,每演奏一个音要在上面“粘”一下,再将手拿起来。这一小节左右手同时将坚强感觉推向第六小节第一个断奏保持音。这种演奏仿佛描述的是蝴蝶在水面上玩耍,偶尔用尾部点了点水面而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水面上也微微荡起了一圈圈酒窝般的涟漪。然而,按照刚刚所说的“小叠入”,会发现第五小节处第一个音a2既是这个第二个乐句的第二个动机的结束音,又是“a2-b2-a2-g2-e2-g2-a2-b2-g2”这一主题句衍生部分的第一个音。作者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叠入”,将两个动机(其中一个动机为主题句或主题句的衍生部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并有推动性的将乐曲向前推进,让乐曲像泉水一样自然地流动下去。
第六小节处,按四分音符为一拍,左手第三拍是一个保持音,虽然不弹也要像演奏了这个音一样有心理、身体和音乐的保持音律动感。左手演奏时也要注意左手是两个“落提”方式演奏的小连线,这种律动也要有,虽然左手位于伴奏声部,但也不要弹得过于虚和模糊,由于这是一个非常欢快和灵巧地变奏,所以左手也要演奏的清晰且有颗粒感。第七小节就是将第五小节的左右手感觉换了一下,当然左手变为主旋律时,可以运用一下手腕的微微转动,可以使演奏出来的音不僵硬。整体分析一下第六和第七小节,第六小节的右手部分是两只蝴蝶的提问,第一个动机是大蝴蝶提出的,第二个动机是小蝴蝶提出的,因为从所演奏的音区分析,第二个动机声音更高、更细,声音发出的震动频率更高。而第七小节的左手旋律像极了回答之前“蝴蝶提问”的语句。这样分析会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脑海中有意境感、画面感,更有利于他们对音乐律动的理解和演绎。如果将6、7、8小节看作同一个整体,那将是第六和第七小节将音乐的渐强感推到第八小节的第一个和弦上,从而达到这个音乐小波澜的高潮,紧接着是乐曲俏皮地减弱。
第九小节音乐瞬间从俏皮进入一种柔美且情感丰富的感觉,在我的认知想象中,这仿佛是两只蝴蝶玩累了在撒娇。这里在演奏时,指尖要相对控制的触键,大臂、小臂、手腕一直到手指都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力量集中在指尖,然后小臂带动手腕转动,手腕转动的同时带动手指,紧接着将力量从指尖适量的放出来,演奏出柔美的声音,整体的手部动作特别像在“揉”或“搓”琴键。再来看左手,是带有低音延音的小连线演奏方式,当然因为这部分左手低音的小连线是在整体是柔美、富有表情的旋律条件下,因此左手的和弦“落提”,“落”的方式演奏的和弦不要太僵硬,要有控制地下键,演奏的有深度;“提”的演奏方式演奏的音与和弦,不要很迅速地提起来,这样会显得发出的音非常干涩,相反,我们演奏时,要使发出的音变得圆润,起键时要慢,不要着急,左手也要跟着右手带动这部分的情绪,甚至起键时指肚可以在琴键上多留一会儿。细细推敲,这里有两小节的“落提”组合,分别是第九小节和第十小节。根据音高的大众内心对音乐进行的期待规律,每个小节里第二组“落提”小连线比第一组要更富有感情、稍重一些。
接下来,我们针对第9、10、11小节,探讨一下乐句的大呼吸里是如何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小呼吸的(这里的“小呼吸”可以理解为一个又一个的音乐小韵律或者小起伏)。由于这三个小节是切换到柔美的部分,紧接着第12小节又回到非常欢快、活泼的部分,一般乐曲在这种情感状态切换的地方,总会设有呼吸的地方,但这里的呼吸不太明显,但是是有的,在第11小节的“e3-d2”后面,有个呼吸,整体听来比较短促,却必不可少的一个呼吸。如果将刚刚我们所说的呼吸看作前半个乐句的一个较大的呼吸,也就可以说从第九小节音乐仿佛吸了一口气,到这个较大呼吸的地方才能呼出去。当然,我们刚刚提到如何大呼吸里包含小呼吸,比如在这半个乐句中,第九小节的右手旋律可以看作一个小韵律,韵律里包含一个小小的渐强渐弱,以及一个小小的呼吸,第十小节也是大概同样的道理。
从第12小节开始,“蝴蝶”又恢复了活力,左右手交替的16分音符连跳音,是一种左右手“互相对话聊天”的呼应形式。当然16分音符的连音后面的三个跳音也要在旋律里演奏,不能单单只是把它们当成技术的跳音。
第16到第18小节,连音适当运用手腕,在跳音那里“提”,在和弦重音那里“落”,这里的“落”时,手腕可以有下压的姿势,整体是一种渐强。
这个变奏一的想象场景描述大体是: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底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花的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野花,蝴蝶在野花丛中跳着优美的“华尔兹”,等到我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的舒翼飞开了。
(三)变奏二
从第19小节开始,音乐变得妩媚起来,一共三个声部。细细分解开来,最高声部的音是“a2-g2-a2-c3-b2-d3-c2……”以此类推,中声部为“f2-e2-g2-d2-e2-c2-d2-b2……”以此类推,最低声部为c1的持续音,像一个在底部撑起上面两个声部的支柱音,使三个声部更有音响的立体感。从第19小节到第20小节初仿佛这俩蝴蝶嬉闹累了,需要在斑斓的花丛中“歇歇脚”,而这较高音的两个声部仿佛是这两个蝴蝶相继伸了一个懒腰。演奏这里的时候,触键要有控制,同时触键的那一刹那,脑海里应该想象自己是身处两只蝴蝶在伸懒腰地做慵懒状的旁边观察他们,或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面里,感受氛围的美好,想尽办法控制触键的指肚,想着怎样用钢琴的音乐来描绘这静谧美妙的画面。
从刚提到演奏中脑海中的想象,我们不得不提到关于音乐心理学类似的另一方面的想象就是“联觉”。联觉指一种感官感觉引起其他感官感觉的心理现象。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让他听一下作为老师演奏的版本,然后问他:“听完音乐,你想象到了什么画面呢?”来判断和锻炼学生的乐感和创造力。
从第二十小节中部开始,开始慢慢地向活泼过渡,属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部分。这里是一个中速的部分,手指要贴键,不要抬得太高,因为抬得太高会有“啪啪”地与键盘相撞的声音,还会因为动作幅度太大,影响连接音符的持续连贯进行,通俗点说就是演奏没法变快,因为手指过大的动作幅度也会造成实践的消耗。从第二十小节到第二十四小节是一个左右手互相问答的阶段,犹如两只蝴蝶在空中飞舞时交替位置,转圈着嬉闹似的,抑或是在“跳交谊舞”呵?
从第二十五小节的结尾的十六分音符开始到第二十六小节,是一个稳定地积蓄力量,之后满满释放力量的过程,但是整体是在极弱的背景下,所以要整体地收着力量,慢慢积蓄力量,悄悄地释放演奏力量,有点偷偷摸摸的感觉,但整体这部分的感觉应该是悄悄地渐强至八分音符和弦。这里要注意,不要渐强至中强或强,这里渐强到最终也只是中弱,一部分演奏者为了体现自己的风格演奏的渐强幅度太大,个人感觉不符合这首曲目本身的意境。
从第二十七小节开始,左右手十六分音符的连奏加八分衣服的跳音,形成一个个从短到长,一个又一个的“落提”。从第二十七小节到第二十九小节,非常的活跃,整体演奏的感觉是从蠢蠢欲动的一种躁动的状态,到是在憋得不能说出来,或者躁动出来的感觉而憋不住了,然后最后扭扭捏捏、很不情愿地发泄出来的状态。至于手腕转动,这里我具体地描绘一下,通过第二十六小节末之第二十七小节初的“f2-g2-a2-c3-g2-a2-g2-f2-d2-f2”来分析手腕转动运用在钢琴作品中的具体动作分解。首先,我们如果用一指、二指、三指演奏前三个音,那演奏前一指、二指、三指要分别贴在f2、g2、a2三个键上,但是不出声。手腕从正中心的位置上绕圈左下角,顺着手腕运动的趋势,在不抬起大拇指的前提下,大拇指(也就是一指)落键按下去。紧接着手腕从目前所在的左下方向右下方运动的过程中,在不抬起二指和三指的前提下,依次按照大拇指的方式将键按下去。但是整体看,是从大拇指这里“落”,从三指这里“提”,有一个手腕带动音乐的律动性。接下来的五指的跳音,手腕整个向右方向倾斜。g2音用四指弹,过渡到五指时,从左下角过渡到右下角,再原路径回到四指,手腕再向左倾,顺着手腕向左向下的趋势三指下键,同样的方法过渡到大拇指的音,弹完顺延琴键的弹性进行“提”起手。那从第二十八小节到第二十九小节的左手伴奏跳音,三度跳音也是有旋律的,要演奏出横向的旋律性和伴奏音进行的方向性,逐渐渐强。
从第二十九小节末开始,右手的高音三度和弦跳音仿佛蝴蝶纷飞的过程中阳光穿过密密麻麻的树叶缝隙,形成一道道光柱的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右手跳音和左手十六分音符的连奏的旋律都是根据音高判断都是忽上忽下的,像淘气的蝴蝶在任性自由地飞舞。
结语
通过分析《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我认为我们在学习中国钢琴音乐时,要学会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研究和探索,要了解作曲家创作背景,注重音乐分析,理解音乐风格;其次,要做到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张力的高度融合,做到“人琴合一”的境界。同时钢琴老师们也要学会运用联觉的技术培养同学们的乐感,让同学们在音乐旅途中更多地体会到中国钢琴音乐的美妙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