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目的论视域下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 外宣策略研究

2023-03-21吴文潼潘梦来

旅游纵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外译外国游客目的论

吴文潼 潘梦来

(1.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一、东北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不懈奋斗遗留下来的[1],能激发国人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一种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红色旅游是以纪念地为载体,以其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血液,以现代化旅游为外在形式,促进游客缅怀英雄,对了解中国悠久历史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旅游活动[2]。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遵循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下,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其中黑龙江省拥有12 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包括瑷珲历史陈列馆、齐齐哈尔泰来江桥抗战纪念地等;吉林省拥有8 处,包括杨靖宇烈士陵园、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等;辽宁省拥有12 处,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大连关向应纪念馆等。将这些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整合不仅有利于发展东北地区红色旅游文化,还有利于东北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更有利于各国人民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这对革命历史遗址、遗物保护具有深刻意义。

二、功能目的论的研究

功能目的论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又被称为“功能性翻译理论”,最早由学者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3]。弗米尔在译文类型的基础上从广义角度提出功能目的论,认为它既包含翻译具体文本的目的,也包含翻译行为的目的[4]。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的选取在于它的翻译功能和目的,这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更加合理和科学的依据。因此,译者的翻译目的实现与否决定了译文质量高的低。在此之后,学者克莱斯蒂娜·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提出“功能+忠诚”,该理论认为译者应协调好原作者、译者、翻译发起者之间的关系。

功能目的论遵循三个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其中目的性原则是功能目的论的核心,它突破了传统的翻译观念,使翻译策略更灵活、更具有操作性;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应注重其语内连贯,即译文需要在受众者可理解的范围内;忠实性原则是指源语言与译文存在语际连贯一致。通俗来讲,语际连贯是指译文需要忠于源语言,忠实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译文目的和译者对源语言的理解。综上所述,功能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仅注重原文的弊端,将翻译视为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而非单纯实现语码和文化的转化。

三、功能目的理论下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的翻译原则

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文化交流互换的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全面考虑译文类型、译文功能、翻译目的、受众理解力等。在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工作中,译者应以功能目的论为前提,尽可能地提升译文的准确性与内容的丰富度,从而形成更完整的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翻译体系。

(一)目的性原则

东北红色旅游文化译文的受众群体是外国游客,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的目的是让游客在游览、参观东北红色旅游景点的同时,了解红色思想、学习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功能”,着重凸显核心信息,弱化或剔除次要信息。除此之外,译者还要考虑外国游客可能存在对革命人物或革命事件了解不足的情况,所以在翻译时应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增加必要的信息加以说明,帮助游客掌握历史文化背景信息。

(二)连贯性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应考虑受众群体的个体差异,从多角度来建构译文,因为翻译的过程实质是对句子结构的调整,对语言层次的转换,更是将两种文化体系进行沟通、交流与转化的过程。译者应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达。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庸之道”,中国人也注重平衡美,用词讲究对称、结构严谨,句式讲究辞藻华丽、善用排比。而根据功能目的论中连贯性原则,在进行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做到简洁、直观,译者可根据情况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忠于原文但不拘泥于原文,最终形成完整和谐的翻译模式。

(三)忠实性原则

东北红色旅游文化景区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抑或是历史史料的陈列馆。根据功能目的论中忠实性原则,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外译工作应以外国游客文化背景为导向,在不影响受众群体理解的前提下,外宣文本中纪实性史料和红色文化特征的词语应尽量保留其原有的语言表达形式与修辞手法。

四、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东北红色文化旅游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具备国际视野,高度重视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与外宣工作,通过文化元素传递大国自信。然而,目前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仍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一)对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工作不够重视

东北三省的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工作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足够的重视,译文质量问题有待考究。通过走访部分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基地和对比部分文本材料,了解到当前的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仍存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产生的误译、中式英语产生的误解,以及语义歪曲和语义模糊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前来参观的外国游客面对红色旅游文化基地密集的文化承载元素,不知其所云、所指,甚至对其产生文化误解,无法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震撼,更无法实现红色旅游文化的活态化传承。由此,东北三省红色旅游文化相关部门应对红色景区外译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并解决以上问题。

(二)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宣意识薄弱

东北三省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开发也不够深入,出现知名度较低的局面[5]。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宣方式却过于传统,不利于东北红色旅游文化打开外宣市场。当前,东北三省的爱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或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的英文介绍极少,即便有英文介绍也仅限于红色景区名称或红色景点简介,红色旅游宣传册、红色景区导览册、红色旅游纪念品等的英文介绍严重缺失。东北三省的红色历史对于东北地区的爱国教育体系构建意义重大,应做好外宣外译方面的工作,向世界弘扬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另外,东北三省红色旅游文化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解决外译欠缺这一问题,吸引更多人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

(三)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研究欠缺

目前,东北三省红色旅游文化的外译及外宣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和发展阶段,笔者从中国知网上以“东北红色旅游”为关键词,检索2012—2022 年 发表的学术论文,发现学术期刊56 篇和硕士论文28 篇;以“东北红色旅游文化”为关键词,检索2012—2022 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发现学术期刊6 篇和硕士论文2 篇;进一步以“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为关键词,检索结果为0。由此可见,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足够的重视,尚未形成有效的外译及外宣理论体系指导实践研究。关于“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研究虽然呈现出成果丰富性不足、内容创新性不够的状态,关于“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的学术研究成果更是寥寥无几,但是此类研究话题的潜力较大,今后可以从此话题入手,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为“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研究提供参考。

五、加强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及外宣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外译水平,付出实际行动

1.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相关部门要提高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外译水平,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具体来说,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若发现源语言在语义语用层面均和译文保持一致,可以采用直译法;若出现诗词典故、历史事件或中国人习惯用语,可以采用增译法,以便读者了解文字外的引申内容;若遇到不影响主要内容的附注信息,可以采用省译或删除法,避免次要信息对译文的干扰;若此部分的源语言不符合受众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可以采用语篇重组法进行重新建构。

2.丰富文化语境的创设

功能目的论注重翻译语境的创设,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外译面临的语境大不相同[6],国内外受众者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也大相径庭。在进行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外译工作的过程中,应以“以文化人、以文会友”的原则为宗旨,必要时进行语境化调试,添加相应的英文背景材料信息,培养译者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加不同文化间的碰撞,进而提升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国际化形象。

3.注重翻译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部分高校会通过举办红色文化类比赛、参观红色基地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历史,掀起红色经典浪潮。笔者认为,东北红色文化旅游相关部门应抓住机遇,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调动更多学生探索东北红色文化的积极性,持续推进红色经典热潮,将理解红色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培养他们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增强外宣意识,拓展外宣渠道

1.线上线下双结合式发展

线上线下双结合式发展是加强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国际传播、文化互通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线上宣讲与线下宣传并举,在外国游客和中国文化之间搭建一个利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贯彻落实好东北红色旅游文化对外宣传的实际执行,不搞形式主义,加强公众对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文化认知,让外国游客通过线上线下的多重感受,了解中国的过去,体会中国的当下,憧憬中国的未来。

2.“三媒一体”共发展

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相关机构应善用、巧用媒体的力量,通过举办重大会议、红色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持续做好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外宣工作。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可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三媒一体”的外宣形式,在原有的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介的基础上,着重利用现阶段的公众号、微博、小视频等效率高、成本低、受众面广的自媒体平台,做好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外宣工作,使得“三媒一体”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东北红色历史的百科全书,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参观东北红色旅游文化景区。

3.海内外媒体融合式发展

随着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应用于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笔者认为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国内的微信、小视频等普及红色文化信息,并将其融合国外的Facebook、Twitter、You Tube 等影响力强的社交媒体,为东北红色旅游文化景区进行直观、有效的外宣,最大限度提升外国游客对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热情。东北红色旅游文化的相关部门也可根据海外文旅网站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海外受众群体对东北红色文化的关注、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外宣策略,发展潜在海外受众群体,进而扩大海外客源市场规模,将中国东北红色旅游文化逐步推广到各个国家,促进东北红色海外旅游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外译外国游客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柔性侵入:文化外译接受策略研究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
民族典籍外译比较研究——以藏族《萨迦格言》英译本为例
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