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3-03-21朱凤年甘肃省古浪县第四幼儿园
朱凤年 (甘肃省古浪县第四幼儿园)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重、难点,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是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教育活动,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启迪幼儿心智、净化幼儿心灵、丰富幼儿审美体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选用等方面存在问题,阻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美术教育活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推动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意义
1.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内容。其中,绘画和手工最能体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是幼儿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和情感的一种活动。手工活动是幼儿用双手对各种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活动。幼儿的想象天马行空,在他们的笔下,可以把夜空的星星想象成发光的灯泡,把秋天的落叶想象成大树妈妈的宝宝,把天空飘落的雪花想象成蝴蝶翩翩起舞。在手工活动中,运用橡皮泥制作自己想象的卡通人物,用剪纸剪贴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用麦秸秆编织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等等。这些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又称非智力因素,它具体表现为人的兴趣、情感、意志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敢于动手尝试、大胆创作、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另外,美术教育活动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专注力,锻炼幼儿的毅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3.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美育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美的素材,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幼儿的审美感知力,进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幼儿欣赏贴近生活的绘画作品,或是让幼儿欣赏适合其年龄的影视作品,让幼儿感受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接受良好的美育。
4. 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美术活动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及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绘画、泥塑、剪纸、折纸、手编和布工等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泥塑通过团、搓、压、捏、粘合等一系列动作,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
二、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 幼儿教师缺乏美术素养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保证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当前,部分教师对美术教育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片面地认为美术教育就是让幼儿绘画、折纸等,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对美术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未能真正重视幼儿美术教育,影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加强。目前,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美术素养,美术基本功不扎实,美术教学方法单一。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他们大多数采取传统示范、临摹、讲解等方法,很少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忽视了幼儿欣赏美的主观体验,以及对幼儿潜在艺术创造力的挖掘。教师教育形式单一,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导致美术教育效果不理想。
2. 美术教育内容不全面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以绘画为主,泥塑、雕刻等手工类美术教育活动较少,专门的美术作品鉴赏课程也很少开设。幼儿园把美术教育活动等同于绘画课,美术教育内容不全面,无法全方位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和审美素养。
3. 美术作品评价方法不科学
首先,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部分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忽视了幼儿参与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只注重美术作品的最终成果,评价缺乏多元性,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其次,评价方式单一。当前,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时,教师是主要的评价者,未能让幼儿参与到作品评价中,无法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使用的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大多数教师评价语言笼统,往往以“好”“真棒”等进行评价,不利于幼儿美术技能的提高。
三、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1. 提升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能力。
教育思想是教师行动的先导。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受教师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影响。要提高幼儿美术教育质量,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美术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学习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能力。教师可以参加幼儿美术教育专家举办的专题讲座,学习、借鉴成功的美术教育活动经验;还可以观摩骨干教师的美术教育活动示范课,参与交流讨论,提高自身的实战演练能力。
(2)丰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率。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等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利用可创造的材料,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例如,以纸盒、手工纸等材料开展“猜一猜”游戏,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幼儿在纸盒上描画出各种动物,另一组幼儿根据图画猜出动物名称。这种游戏既能锻炼幼儿的绘画技能,又能活跃美术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从而提高美术教育效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补缺画面”绘画竞赛活动。教师在活动前准备若干张不完整的图画,让幼儿将其补充完整,看谁用时最短,而且最具创意。运用游戏教学法既能挖掘幼儿绘画的潜能,又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渐提高绘画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观察法。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从而获得感性经验的一种方法。它是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为了让幼儿完成绘画作品《美丽的街道》,教师可以引导和帮助幼儿确定观察任务,然后带领幼儿走上街头有目的地观察:街道两旁有哪些建筑物,还有哪些特征鲜明的事物,街道中间有什么,哪些景物能够体现街道的美丽。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增强了,观察效果自然明显提高。在绘画时,幼儿的兴趣会较为浓厚,将自己观察到的建筑物、行人、车辆、花草树木等描绘出来,幼儿的绘画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观察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锻炼幼儿感官的敏锐性,发展其感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进而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效率。
2. 丰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内容
(1)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内容。
绘画、手工、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不能只局限于绘画,还要延伸到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方面。众所周知,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丰富美术教育活动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优质的自然环境。例如,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可以作为幼儿绘画的对象;五彩缤纷的花瓣、形状各异的叶子、粗细长短不同的秸秆等都是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较好材料,幼儿通过拼接、粘贴、折叠等方式可以制作出有创意的手工作品;色彩斑斓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贝壳等自然材料具有自己独特的几何形状和天然色彩,经过幼儿的创作具有可观性。教师还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渗透到美术教育活动中,如剪纸、草编、柳编、泥人等民间工艺。教师可以让幼儿跟着家人、老师动手学剪纸,剪出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小动物等,利用麦秸秆编织草帽、扇子、飞机等工艺作品,利用泥巴制作泥塑作品等。这些民间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拓宽了幼儿的文化视野,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立足特色活动,拓宽幼儿美术活动内容。
美术活动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立足美术特色活动,让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夏天来了,教师可以开展“美丽的色彩”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去田野采风,欣赏大自然秀美的风光,绿绿的麦田、五颜六色的花朵、洁白的云朵等都可以作为幼儿的美术资源。鼓励幼儿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借助美术语言和符号将色彩美表现出来,进一步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重大节日节点,开展美术教育主题活动。例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让幼儿动手绘画,制作手抄报、贺卡,编织手工作品等,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有的幼儿利用棉签、彩纸、彩泥、颜料等材料,设计出精美的花束,表达自己对妈妈、老师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学会感恩;有的幼儿用树叶、蛋壳、果仁壳、吸管、毛线等材料制作黏贴画,呈现出祖国新时代取得的新成就,向祖国献上自己的美好祝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教师还可以开展“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美术作品展活动,让幼儿欣赏手工剪纸、戏剧脸谱、山水风景画、人物素描等美术作品,了解我国历史上著名美术大家的故事,让幼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陶冶幼儿的人文情怀。
3. 优化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方法
(1)完善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体系。
开展幼儿美术作品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促使幼儿积极投身美术作品创作,不断增强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和生命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使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更具实效。教师应该从全新视角出发,重新认识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价值与意义,积极探寻更为科学、有效、多元、丰富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提高科学解读幼儿美术作品的能力,对幼儿美术作品给予正确的反馈,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建议。表扬和批评要具体,让幼儿明白哪里做得较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同时,教师要注意呵护幼儿的心灵,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尊重幼儿的个性创新,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幼儿的创作动力,有效提高美术教育活动的效率。
(2)丰富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方式。
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教师只是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幼儿才是评价活动的主体。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忽视了幼儿及其同伴等评价的作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切实提高评价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采取集体评价的方式对幼儿作品进行点评,让幼儿针对某一幅美术作品开展评价。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多倾听幼儿的声音,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幼儿互评的方式,引导幼儿正确评价同伴的作品,学习、借鉴其优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作品评价中,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作品评价的主人。教师可以采取幼儿自主评价的方式,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读、分享、展示,使幼儿在自我评价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我,激活幼儿的审美潜能,促进评价活动有效性的提高。另外,教师要丰富评价语言。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和能力,对其美术作品给予不同的评价语言,让每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都能带走自信,留下精彩。
综上所述,教师要正确对待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美术教育内容,改进评价方法,促使幼儿美术教育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