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企改革工作现状及相关建议
2023-03-21刘维璐
刘维璐
(江苏华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扬州 225000)
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作用凸显。现阶段,国有企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想要完成改革,并转变为现代化企业,需要明确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出措施,解决问题,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促使国有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我国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时,主要目的是帮助部分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在21世纪末让大多数的国有中大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而摆脱困境的目标能够为深化改革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实施。
(一)增强国有企业的信心
现阶段,国有企业转变体制和调整结构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部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逐渐地暴露出来,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出现了经营方面的困难,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的人员甚至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产生了怀疑。部分人员认为,国有经济具有亏损和补贴的性质,主张的是私有化。也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在运行的时候十分平稳,而改革让这些企业的经营水平逐渐下降,所以想要恢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工作方式。而最开始设定的三年改革时间比较短,部分人没有充足的信心实现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这些看法会将企业内部人员的思想扰乱。部分国有企业人员的改革意识并不强,无法确定改革的方向,这些主张和看法均是错误的,也缺乏根据。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所出现的困难并不是改革导致的,更不是改革的方向出现了问题,而是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了改革不到位和滞后的情况。国有企业目前的困难除了经营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和改革成本承担过多有着较大的联系,与整个经济体制和环境相关联。也正是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国企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效益,甚至使部分国有企业主张“实施私有化”,这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并不相符。不管经济体制和环境是否变化,都应坚持使用传统的方式经营发展。所以,实现改革和脱困这两个阶段性目标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排除所出现的问题,便于建立长远的目标,提升信心,加快企业改革的速度。
(二)为国有企业长远目标打下基础
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较多,覆盖面很广,不管是在改革中还是在发展中,均不能一同前进,应该将重点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应突出以下两个重点:第一,大多数国有中大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可以带动其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并且大多数国有中大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不断地完善;第二,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实施了公司制改组,建立了基本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以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为基础,不断完善和创新之后才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速度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均遇到了困难。我国政府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减少了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依旧存在出口增长速度缓慢、民间投资缺乏较高热情等情况,导致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闲置,甚至导致部分工人失业。因此,实现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目标会帮助我国经济发展减轻压力,提升国有企业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并增强国有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没有较强的动力
国有企业是否可以成功地改革和以下两个方面相关:首先,政府是否积极推动;其次,国有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动力。
对于我国来说,国有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性质,不光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有较强的优越性,并且政治社会地位也有着一定优势。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市场选聘比例,严格按照规定调整薪酬和福利待遇,建立长效的奖惩制度等,这些改革方式会将国有企业的利益格局打破,必然会影响国有企业中的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所以会出现“没有较强的动力”的问题。
(二)有过于沉重的“包袱”
首先,“债务包袱”过于沉重。部分国有企业没有较为科学的管理方式,导致没有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部分国有企业的负债率甚至已经高达70%。还有一部分企业出现了“资不抵债”的问题,已经面临破产。“债务包袱”过于沉重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解决这个问题花费时间比较长,任务十分艰巨。
其次,工作人员的“包袱”过于沉重。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国有企业中有30%左右的工作人员均无法发挥作用,而在部分企业中这种人员的比例更大。这些员工的存在不光使国有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还会增加国有企业的运营负担。
(三)投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只有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特征体现出来,才能够确保企业规范化发展。现阶段所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虽然已经允许国有企业以独资的形式出现,但是规定只有特定和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可以建立此种性质。分析长期改革实践的情况,很多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独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依旧出现了政企无法分割的问题,甚至没有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这就导致在深化改革的时候,投资人员多元化的转变难度增加,依旧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
(四)不同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差距较大
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在改革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和外部条件有着较大的关系。我国实施的是相同的改革措施,这会在不同的地区中显示出不同的改革效果,不管资本是否充裕、市场机制是否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否多元化,均在比较时存在差距。例如,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之间的外部环境就有较大的差别,这就导致这些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前进速度并不一致。
(五)利益群体较多
很多国有企业均开办了幼儿园等不具营利性质的公益事业机构,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的辅助生产部门十分庞大,这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收获较多的经济利益,但是有时也会成为发展的阻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深化改革。国有企业要将上述附属机构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减少负担,消除既得利益群体,让国有企业可以顺利地改革和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
(一)统一改革思想,坚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统一改革思想、坚定改革步伐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首先,坚持生产力标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多样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能够提升生产力的改革形式,需要坚持所规定的标准,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改革顺利实施。其次,紧抓两个基本点。重视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制度创新两个基本点,调整战略布局,适当缩短国有经济战线,明确哪些国有企业可以实施产权制度,并进行规范公司制的改造,确保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得到转变。再次,改革时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根本问题上。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和主攻的方向,不要将减少员工、增加效益和再就业等问题当作治本的问题进行重视,应该将调整企业结构和创新制度当作基础,从根本上将两者的依附关系解除。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可能错过改革的最佳时机。最后,走出误区。国有企业可能会秉持“用国有论国有”的思想和误区,应该走出误区,坚持改革攻坚的力度,根据国家所设定的目标,集中力量解决国有企业已经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
(二)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国有资本需要做出调整,保证自身有进有退,抓大时可以放小,让资本逐渐向国家控制的行业及领域前进和集中。要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按照产权主体多元化、代表人格化、交易市场化,以及劳动用工市场化等多方面的要求和创造税源、保护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总体要求来完成改革,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改革目标。还需要以兼并收购和民营化改制等形式加快国有资本退出竞争行业的速度,让投资主体和经营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出来,创建更为良好的劳动关系,完善企业的内在机制。大中型国有企业应该利用上市、合资、嫁接,以及经营人员持股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多元化的转变,对于经营人员持股给予大力支持。国有企业在转变经营机制的时候,应该利用股份制引入新的投资人员。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拍卖、并购和重组等多种方式将制度进行更改,彻底地进行改革。为了使企业改制资金不充足的问题得到解决,除了需要进行资产变现结余资金调剂,还应该引入其他的资金渠道。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实施职工安置标准,保证职工享受公平的待遇,避免出现企业之间互相攀比的情况,让改制能够更加顺利。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应该明确企业内部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权力和职责,使用更为完善的领导人聘用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董事会主要负责选择合格的经营管理人员,而经营管理人员使用自身的权利促使监督机构和自身之间有更为完善的制衡机制。有效落实企业决策责任制度和建立产权管理制度也十分重要,这能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并使其增值。企业党组织应该满足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根据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到重大问题的决策当中。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并与市场化选聘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机制完美结合。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也需要明确职工民主管理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与到对应的工作和决策当中。另外,在经营层持股、推广股权制,以及年薪制等方面,也应该出现新的进展。
(四)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与监督的制度
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应该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利用出资人的职责对授权的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保证企业可以享有各项权利。同时,还可以确保资产保值和增值,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当地的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他市属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需要继续利用资产运作的方式,为企业重组提供支持,帮助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奖惩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完善运行和监督的体系。要重视提升资产运作水平,让国有资产在流动的时候可以不断地增值,也可以在运营的过程中增加效益,从而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五)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改革速度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如果配套措施不能完善,会影响改革的进度。一般来说,在采取配套措施进行支持的时候需要两边同时进行,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深化改革,解决已经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加快改革的速度。国有企业和国民经济相关联,我国国有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间接调控的宏观管理体制框架,在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多个方面的体制上进行了改革,初步改变了体制长时间滞后的情况。而在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部分刚起步的改革企业成为改革过程当中的制约因素,如银行制度和社保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在今后的改革当中,要不断地完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配套措施,并深化宏观管理的体制改革,让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完善。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法制建设,让国有企业能够逐渐向现代化企业转变,为其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改革的速度。
(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重视技术改造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主要是为了让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是一个十分长远的目标,也需要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努力。国有企业政企分开、科学管理、权责分明,这些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让企业更加完善,也可以有效地进行技术改造,拥有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这就要求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根据企业人事和分配制度来进行改革,内部应该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员有更为严格的管理,让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其次,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地提升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总体来讲,企业在改革的过程当中需要多关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不断地提升生产能力,淘汰落后产能。还可以利用产业和产品的升级,让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实现公有制,并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最终促进企业改革。
结 语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必然的,这和国民经济有着较大的关联。此时需要分析改革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改革,促使国有企业得到发展。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利用配套的措施和统一思想等均能够让国有企业逐步从改革困境中脱离出来,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解决改革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