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背景下党史学习与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价值研究

2023-03-21

活力 2023年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史人格

赵 芬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南京 210048)

引 言

众所周知,党史学习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极具内涵的素材,理应抓住机遇,剖析其高效培养的着眼点,深刻剖析建党百年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内涵。目前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说明大学生人格培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新时代聚焦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育,分析它与党史学习之间的关联性,梳理并归纳它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中的价值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建党百年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内涵

高等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是各具特点的人,高校在探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目标的设计千万不能遗漏人格这一基础性因素,这既能丰富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涵,也助力厘清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多功能型人才。理想人格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被社会所认可并推崇的人格模式,是人的知识、智慧、情感、道德、审美各要素的统一,具体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对青年的要求与希望,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要求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六个方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学生要做好“六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2019年4月,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对新时代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即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的具体标准需参考以上要求,根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道路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博的知识见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等。

二、建党百年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迫切性及重要性

在新时代,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富有特色的“00后”是高校工作的对象,他们登上了舞台并对社会的个性化要求非常之高,高校也一直在为更好地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不懈努力着。目前总体趋势是平稳的,高校在人格培育过程中注重不断追求着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在追求学生个人物质层面的需求的基础上追求崇尚精神层面的和谐;另一方面,将学生个人全面健康综合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等层面结合起来。

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些矛盾与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学生自身人格发展不确定性。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海淀检察院公布的一项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表明,从2005年至2006年,该院受理审查批捕的在校大学生犯罪总计85件,114人。其中盗窃犯罪占到50%以上,其他涉及罪名还包括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等。占案件总数50%以上的盗窃案件,主要发生在教学楼的自习室、图书馆、宿舍等学生主要活动区。而位居第二的故意伤害案,则多由各种细小的纠纷诱发引起,如口角纠纷、债务纠纷、赔偿纠纷、交友纠纷等。寻衅滋事案件,多由于酒后失控造成。2017年至2021年,全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涉及被告人共计14.37万人。从被告人年龄分布来看,“80后”“90后”被告人占比近九成,存在网络犯罪罪犯年轻化的苗头,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涉案。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提醒我们,还有部分大学生的人格中是隐含着不健康因素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家庭等支持系统务必对此高度重视。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梳理出大学生人格培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意志品质还有薄弱之处、团队精神较为涣散、个人私欲略显张扬、人际关系不够协调、心理状态不够稳定、缺少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等方面。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全球环境的复杂性无疑给高校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育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而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特殊性,他们的学习经历、家庭背景、知识结构等人格养成有区别,给理想人格培育带来了一定挑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强调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及九条要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百年党史是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因此,在建党百年的背景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积极以党史学习为文化资源去探索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党史学习的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价值研究

(一)党史学习与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相通性

党的理论建设需要进行党史学习,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需要进行党史学习,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更需要党史学习。党史学习的文化特色和形式与高校思政课思想相通、内容贯通、目标一致,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所需要的文化诉求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载体,也提升了理想人格培育的实效,反过来也能够进一步促使大学生更好地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将所学所悟的知识真正地消化吸收,付诸行动,做到时刻不忘自己的目标,肩负重担、不惧怕艰难险阻、砥砺前行,为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1.党史学习的价值追求与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目标的内在契合

目前,高校在大学生人格培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刻剖析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生个人因素等诸多内外因素。总之,高校急需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实效性,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要在建党百年背景下,借此良机加强党史学习的力度,丰富党史学习的载体,提高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翻阅党的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的壮丽画卷。用成功的经验引导大学生,用失败的教训警示大学生,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要热爱这片热土,勇担时代重任,具备吃苦耐劳、不惧怕风险的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修行品德,真正地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砥砺前行,这些正是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育目标所在。因此,党史学习的价值追求与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目标是内在契合的。

2.党史学习的传统意蕴与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有机关联

一直以来,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是党的优良传统,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体系有机结合,将我们党艰苦奋斗和独立自主精神等优良品质传递到社会各个角落。历史与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与挫折,党的初心不变,使命不变。党史学习的文化特色和形式与高校思政课思想相通、内容贯通、目标一致,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所需要的文化诉求有着天然的关联,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党史学习的传统意蕴,去提升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实效性。

(二)党史学习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中的价值

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目前,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并不了解,却存在着部分学生盲目从众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认为只要成为一名党员,就能便于今后找工作、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大学生应该了解党的历史,立足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党史观。要深刻把握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从人民史观强调其政治属性,从辩证史观强调其唯物属性,从科学史观强调其科学属性,从功能史观强调其育人属性。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应认真梳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总结党的成功经验,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自己的信念,从内心深处真正信仰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加强先进的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四个自信”,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自身的发展动力,从而用心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

2.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百年党史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文化里蕴含的共产主义信仰一直是大学生信仰人格塑造的“清醒剂”,在日常教育中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利用红色文化的情感激励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共鸣,完善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体系。

3.有助于大学生科学看待挫折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应提升总结规律、更好地创业干事的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过程是曲折的,回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多次历经挫折后又奋起的艰辛道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未放弃过,总是坚定信念,克服千万种困难,带领全国人民奋进。如今的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历经挫折后奋起的精神,不断提高应对风险的胆识,时刻提升自身挑战困难的能力和水平,勇毅前进,同时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

4.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奋斗创新意识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建党时的初心,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大学生是祖国的生力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责任意识的迫在眉睫,也是时代所需。意识是前提,当大学生担当意识得到提升和责任意识得到强化,有利于促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型人格、积极进取型人格、自我提升型人格等。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第一步可以考虑从培养其责任意识着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学史力行讲奉献,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日常管理中,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各种技能竞赛、支教活动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锻炼大学生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意识,并通过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宣传工作,将正能量的精神传递下去。将党史学习中一些容易启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真知、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例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由学生自发组织成一支“讲述家乡红色故事”小分队,扮演导游、记者或者宣讲人等不同的角色,依次到家乡(徐州、连云港、盐城、镇江、滁州、合肥等地)采用接力的形式寻找当地的特色的红色足迹、访谈具有代表性的红色人物等,声情并茂地向大家介绍红色故事,引导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如同灯塔一般始终照亮前进的道路,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从而引导大学生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担当责任意识,展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精神品质。

5.有助于丰富德育元素,落实立德树人,塑造时代新人

学史崇德重担当,“德”乃涵养万物的载体。党史呈现了丰富的德育元素,充实德育内涵,丰富德育题材。将党史学习融入高校日常思政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史学习的德育功能,系统化地规划大学生党史学习的进程,有助于高校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促进高校工作的改革,推进三全育人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引导大学生构建精神家园,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史人格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