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至上视域中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2023-03-21刘家用

活力 2023年1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群众基层

刘家用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 430023)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治理之“本”,始终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治理方向,把人民的参与作为治理力量,把人民的满意作为治理成效。

一、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治理方向

人的生存离不开各种需求,正是各种需求的不断产生,推动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新时代人民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们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重视新时代人民的美好期待,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把创造高品质生活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决把创造高品质生活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加快构建均衡普惠、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武汉市以“网上群众工作部”等端口全面受理市民报事,依托“微邻里”对接政务一张网,形成报事、办事、议事,以及党务、政务、法律、生活、文体、志愿服务“三事六服务”体系,推进“工作力量全进入、服务需求全收集、分级分类全处置、服务过程全评价”,服务群众效能显著提升。促进基层治理高效有序运行,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群众要求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效落实“民呼我应”。人民群众有了诉求或遇到了问题,通过一定的渠道“呼”出来,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就要及时地“应”。“民呼我应”的核心是“民呼”,畅通“民呼”通道,应注重居民体验,简化高频事项进入程序,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民呼我应”的关键是“我应”,应推广“民呼我应”市级决策、县(区)级指挥、乡镇(街道)调度、部门响应、村(社区)服务五级联动体系,鼓励运用一套系统完成居民诉求的多级流转和办理,提升服务群众效率。实现“民呼”与“我应”有机结合,应注重运用大数据分析研究社情民意,全方位感知居民的需求,及时提醒社区(村)干事上门解决问题,开展服务。

激发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要充分考虑党员干部的合理需求。当前,许多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辛苦,但待遇较低,因此增加基层党员干部的收入十分必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应逐步提高社区(村)干部的薪酬,按照不低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落实社区(村)干部薪酬,建立社区(村)干部薪酬的正常增长机制。组织部门要关注基层党员干部的成长,加大从优秀社区(村)党员干部中招录街道(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力度,为基层党员干部提供职业发展平台,拓宽晋升渠道。在新形势下,各地、各单位工作任务重,不少党员干部往往“5+2”“白加黑”地工作着。在群众需要和任务紧急的时候,加班是应该的,但如果经常无节制地加班,必然会损害党员干部的身体健康。“5+2”“白加黑”不仅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助长了形式主义,降低了工作效率。身心健康是人的基本需求,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队伍才会有战斗力,才可能取把工作做好。除特殊情况外,各地方和单位应坚决摒弃“5+2”“白加黑”的观念,把关爱党员干部身心健康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把人民的参与作为治理力量

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类通过自身的能动性影响并改造着外部世界。普通动物只是靠本能利用自然界现成的东西来满足需要,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则不断地去认识世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开发利用自然界,从而改变外部世界。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这种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推动着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人的能力,促进了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需要人民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一)畅通基层治理参与渠道

治理与管理相比,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区居民、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当前,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参与明显不足。推进基层社区治理,要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政府、社会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机制和平台。

党员是火车头,是发动机。推进基层治理,首先要培育“红色头雁”,激活“红色细胞”,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培育“红色头雁”,就是要选优育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新时代,要按照“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标准,选优配强“红色头雁”。例如,武汉百步亭社区党委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将党小组建在楼栋。现在,百步亭社区已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格覆盖要求,形成了“五级负责”制,即党委书记负责社区、支部书记负责苑区、支部委员负责片区(楼群)、党小组组长负责楼栋、党员负责家庭,做到了问题面前有党员,党员面前无问题。针对现在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的困境,可以选聘一批大学生到社区(村)任职,逐步建立大学毕业生—社区公共服务干事(大学生村官)—社区(村)“两委”成员—社区(村)书记的成长链条。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基层治理成效如何,还是要看广大群众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推进。当前,不少基层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基层治理不能成为少数党员干部的“独唱”,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和谐的“大合唱”。志愿服务使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为了发动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武汉市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在全国首推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存取制度。志愿者将每次义务劳动、帮贫扶困、无偿捐赠等活动换算成时间并记在社区志愿服务储蓄卡上,志愿者的“存款”可根据需要兑换相应的服务,还能到社区的“慈善超市”中兑换商品。对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可以授予“社区荣誉居民”称号,推荐参加市、区先进模范人物评选。促进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推行好“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四民工作法。武汉市江岸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业主大会电子表决平台”的试点工作,通过现代化手段,增加居民的参与度,提高了议事效率。现代化的治理离不开现代化的参与平台,为了方便人民参与社区治理,需要整合各类信息平台,通过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设施联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的方式,打破数据壁垒,建设标准化智能化的社区治理平台。

(二)构筑“五社联动”机制

社区(村)自治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是基层治理主体,基层治理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服务平台。当前,基层社区(村)普遍存在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较少、社会资源匮乏、社会服务平台不畅的问题。现代社会治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推进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要在社区(村)自治组织引领下,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引入专业社工,培育社会组织,争取公益慈善等社会资源,构筑“五社联动”机制,形成治理合力。提升人民参与水平,需要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专业人才的组织引导,“五社联动”的重点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进社区(村)。政府应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引入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进社区(村),当社区(村)遇到重大社会问题、突发公共事件时,就能发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专业人才的优势,提升公众参与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三)着力提升基层群众素质

参与治理的成效有赖于参与主体的经验和能力。居民是现代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着力提升居民的素质。各地要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向先进模范学习等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做文明市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在文化决定了外在行为,良好的社区文化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社区可以组织各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鞭挞假恶丑,讴歌真善美,培育公共精神,共同传递爱心,陶冶情操,弘扬正能量,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现代社会需要明确的规则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规则才能成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只有通过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才能推动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挺进。促进人民有序参与基层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各种治理规则,提升人们的规则意识。

三、把人民的满意作为治理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这张答卷做得怎么样,要由阅卷人来评判,评判的标准就是人民的满意度如何。

(一)健全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导向的考评标准

基层治理成效如何,要由广大居民评判,而不能由上级领导或专家决定。把人民的满意作为治理成效,就要健全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导向的考评标准。武汉市修订的《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在社区工作者考核中,党员群众评议占60%,提高了群众评议结果所占权重。通过民主测评、社会调查,以及“双评议”“民呼我应”等方式、渠道,获得群众的真实性评价,并将人民满意度评价转化为社区(村)、街道(乡镇)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成绩。群众满意度对基层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起到决定性作用,影响基层社会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前途,相关工作人员自然会尽力为群众办事,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取得良好的治理成效。

(二)建立持续不满意事项的审核鉴别机制

现实中,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有的问题难以解决,群众很不满意。相关部门对群众持续不满意事项要进行审核鉴别,弄清原因后依法依规处理。如果是因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原因导致群众持续不满意,一定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人民满意不等于个别人满意,人民是代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如果满足个人私利,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人民群众是不会满意的。为了人民满意,既要严肃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又要建立相关排除机制,为依法依规干事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

结 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重要的历史经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依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为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守住人民的心,就必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要放在切实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上。贯彻落实人民至上,我们要把创造高品质生活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美好需要;畅通基层治理参与渠道,构筑“五社联动”机制,着力提升群众素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健全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导向的考评标准,建立持续不满意事项的审核鉴别机制,把人民的满意作为治理成效。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