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生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

2023-03-21杨惠菊

活力 2023年1期
关键词:福建文明生态

杨惠菊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 350202)

一、生态省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学习,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福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多次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这一基础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通俗化、大众化表达是对生态文明最清晰的表达,也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做出的诠释和继承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生态保护优先的先进理念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人口较多、自然资源较少且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因此,党的几代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防治水土流失,曾提出要有计划地砍树、栽树,要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为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一系列的治理工程,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等工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施“防害于先,综合治理”的方针,修订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使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保护,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视为同等重要的内容,纳入国家战略布局。

(三)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不倦地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留下了生态智慧,成为后人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源泉。古代的哲学思想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尊重之心,人要顺应和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二、福建生态省建设的成功实践

(一)“高颜值富魅力”的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

长期以来,厦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统筹谋划,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增强问题意识,主动发现生态建设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持续提高综合治理能力,推进污染治理攻坚,争当生态建设模范先锋,使厦门市绽放出璀璨的生态文明之光。

如今,厦门市搭建“多规合一”平台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生活垃圾分类“厦门模式”等列入国家发改委2021年印发的《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效和制度成果的调研报告的通知》。《厦门市“三线一单”空间管控系统织就“生态绿网”》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一批“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案例汇编,在全国推广。筼筜湖生态修复案例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二)“笨鸟先飞”的宁德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

宁德市委、市政府一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省建设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制定《宁德市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及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融合,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加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融合,探索乡村生态振兴之路;加强生态振兴与重点政策的叠加融合,注重乡村发展、脱贫、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宜居的共建融合,着力实施“护山”“治水”“清污”三大工程,推进乡村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如今的宁德,“美丽经济”成为生态保护的持久动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新业态”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定提升;努力打造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精准扶贫与生态振兴相互促进,各项产业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一个个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三)“绿色榕城”之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

福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进入快车道。通过系统化、生态化的治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区水系治理;通过退养还湿、加强生态修复,不断打造最绿城市样板,增进百姓福祉。

如今,福州市已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福州不断展现在市民面前。

(四)“特色城市样板”的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到福建各地进行调研,根据各地的特点和问题,从自然生态整体性出发,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治理生态环境,因地制宜促进生态产业落地,谋划空间布局以协调环境和经济效益,倡导生态文化以引领生态省建设。福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实现了长汀从“火焰山”到“花果山”的水土流失治理;实现了莆田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综合治理;实现了龙岩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生态样板。

三、福建生态省建设的实践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时说:“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继续谱写福建新篇章。

(一)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人民对生活的需要不再仅限于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包括正义、公平,尤其是健康等。我国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蕴含着人民对健康的需要,如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资源、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等。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是“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一切实践证明,两者关系密切,不能割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活动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一方面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最终还损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损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失去了人民的发展,一切将无从发展。因此,要充分重视高质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重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出发,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推进生态环境的优化是一项社会性、政治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坚决守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生态环境质量刚性底线。相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环境质量的变化态势。目前,福建省9个城市的空气、水土环境整体良好,对于较弱城市应该进一步增强,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之根源,认真调研,做好环境质量分析,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二)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动能提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主动适应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主动培育和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福建省是发展大省,也是具有绿色发展动能的大省。生态优势是福建发展的优势,我们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生态环境成为推动全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使人民群众实现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绿色发展既要绿色,也要发展。绿色发展不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修修补补,而是更具活力和竞争力、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方式。

提升绿色发展新动能,首先要正确认识新旧动能的关系,要在把握好传统资源,如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做好生态产品服务。另外,还可以通过“增绿”、降低能耗、减排、止损、改制等方式进行提升。福建各地的生态资源优质、丰富,要将各地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新的产业形态,探索适合各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加快福建生态省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生态系统价值核算项目成果,加快推动福建省各城市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数字中台系统与省生态云平台对接,为福建省推进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贡献各城市经验,如福州内河治理经验、莆田木兰溪综合治理经验等。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争取更多的行政村建成“绿盈乡村”;进一步推动“双碳”工作,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风、光、气等新能源的有序发展,保持生态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到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福建各个城市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发挥各地本身的优势,制定科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持续推进生态系统治理能力提升

抓好污染防治攻坚与推进生态修复,是生态治理优中求进的首要任务。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重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福建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福建的生态系统治理起步较早,成效也比较好,如前面所述厦门筼筜湖生态修复案例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宁德的生态系统治理模式,使各项产业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一个个扶贫攻坚生力军;福州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天更蓝、山更绿、成就山水城人和谐共融的生态之城,森林样板城市建设已成为指导各国实践的典型案例。

针对福建省目前的情况,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针对各个城市的需要,大力统筹推进山水田湖草一体化的保护和修复,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加大城市森林景观带建设,完善森林公园、森林跑道等建设;精准提高森林质量,严格落实森林生态修复,进一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水源的涵养、防止水土流失,各城市都深入了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推广“长汀经验”,持续降低全省水土流失率;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继续扩大完成综合治理面积;进一步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以“生态云”助力环境治理现代化转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前进。

(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之一,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首次出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还涉及人们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的变革。要想持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包括实施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等都至关重要。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从现在出现的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问题全盘考虑,要考虑到顶层设计和整理布局,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与其他“四位”建设的关系,在决策方面把它充分融入其他建设中去。其次,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涉及目标体系的建构,在制定时要综合考虑,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一起纳入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再次,对于生态文明的管理制度,各部门要协调沟通,合理规划好能源、水、土地等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培育全面加强所有自然资源所有制职责,同时健全监管制度,严格实施排放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标准,进一步健全生态立法。最后,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全民行动、共治共享、依法治理、奖惩分明,让生态保护理念牢记于民心;强化考核,挥好绿色“指挥棒”;数字引领,建立监管“一张网”,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党委统筹协调、政府负责执行、部门具体落实、人大司法监督”的全链条、系统化、整体性责任体系。

结 语

福建作为生态大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地,其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生态保护优先的先进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其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成就了福建各个城市的成功实践,有的成为全国生态样板甚至推向全球。未来,福建省仍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绿色发展动能提升、生态系统治理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等方面,继续实践生态省建设。

猜你喜欢

福建文明生态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