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党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023-03-21牟洋洋
牟洋洋
(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贵阳 550005)
引 言
用党史精神指导、教育和教育人民,有利于推动党和国家快速发展,是目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任务之一,高校作为党史的重要宣传阵地与传播阵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一)贯彻党的学科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需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各大高校需要培养大量的能够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优秀人才,来服务和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奋斗了上百年,在不断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对国家有用的杰出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坚持维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力量。加强党史教育,进行系统性的党史培训,有利于这些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爱党爱国精神的培养。
高校纪律教育工作要更加重视政治和党史,引导广大青年了解党的历史,回报党的恩情,明确青年学生应当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发展牢靠地捆绑在一起,坚定他们爱国敬国、努力为国家建设发挥自己的才干能力,承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社会责任的信念,通过纪律教育、党史教育,让青年学生真诚地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二)坚定意识形态,打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倾向
在新时代的新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增加,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存在扭曲和否定的现象,以断章取义的方式,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站在思想建设第一线的高校,要坚决负责任起争夺思想阵地,保卫国家舆论安全的责任,面对错误的意识思潮,作为党接班人的我们要敢于反抗和抵制,有效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揭示历史的主线和本质。
(三)切实明确学科归属,为学科长远发展奠基
就党史学科的现状来看,近年来该学科的发展还是非常稳健的,但是发展的背后也充斥着各种困难与危机。
首先,目前党史学科的归属还没有确定,参考最新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硕士学位目录会发现,党史目前被归于政治学门类,属于第二层次的基础性研究,但是专家学者们对党史的划分却存在着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过程的重要资料,应该属于历史范畴,是一部特殊的历史;也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应该被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级学科;还有人建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应该是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总体来说,学科定位和属性的差异导致了党史学科处于“历史”“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之间的边缘地带。
其次,党史学科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有明显的发展瓶颈存在。开设党史专业的学校数量较少,招生数量有限,目前拥有学位的党史硕士研究生往往没有党史的学习背景,其学术的研究深度仍有待提高。
(四)培养紧缺专业人才,厚植教研队伍成长发展的务实需要
现有教师和人才的短缺,也促进了党史研究的发展。由于发展前景问题和专业的冷门性,许多党史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打算继续从事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其中不少人转向其他领域,导致党史专业的人才储备和供给不足。党史研究队伍越来越小,缺少优秀的专业人员。
党史的教育和研究已经变得没有吸引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就业面较窄,毕业生大多从事教学和教研工作,党史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找工作中时存在屡屡碰壁的情况,大大削弱了该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这使得博士后研究人员不愿涉足这一领域,限制了人才团队的发展。
此外,现有教学和研究团队的发展存在重大瓶颈。现阶段,大多数党史教师负责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意味着与专业课程的平台没有联系,学术研究的深度探索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史学科建设的建议
(一)重要前提:厚植党史人才基础,强化教研师资培育
1.加强本科教育党史质量,夯实党史人才基础
第一,现阶段党史的专业人才队伍的匮乏是我国进行党史研究的主要困难之一,这直接影响了党史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进入高校党史专业学习的学生人数逐年走低,党史专业性人才匮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党史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我国党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前景。因此,党史学科想要获得发展,第一步就是要增加学生注册。
第二,创新党史的教育方式,可以将党史与相关课程衔接教育,扩大对非本专业的优秀人才的吸纳,壮大党史专业的人才队伍,该行为不仅可以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理论和行为素质,还可以为研究和发展党史提供必要的干部。
2.加强教研师资建设,打造过硬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是党史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教学骨干队伍的形成具有长期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加强对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培训,以便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团队奠定基础。在中国,每年获得党史专业学位的人员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人才短缺的要求。此外,一些党史专业的毕业生不再从事党史的教学和研究,而是从事政治学方面的研究。这导致了党史专业缺乏合格的专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新生力量,党史教研室的简化已成为我国党史课程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应重点加强党史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后备力量。
首先,提供更大的学术平台,将体系化的师资力量投入党史人才队伍建设中。
其次,鼓励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设研究生课程,探索与国家研究生课程相适应的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建设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资源和科研优势,培养高层次人才。
最后,扩大教师和专业人员储备,根据党史专业的需求适当增加学生人数,提供相关人才发展需要的平台,不懈努力,致力于打造专业性强、素质涵养高的党史研究队伍。
(二)实施基础:规范凝练学科定位,建设课程教学体系
1.规范凝练学科定位,理顺学科归属
目前,学术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简单理论”和“归因理论”上,也就是说,“简单理论”是一个理论问题。可以将党史专业纳入马克思主义这一一级学科下,并成为一门二级学科。这样,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毕业后,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研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指导下,实现资源配置,形成集群优势,保证学科互补,促进党史研究和党的建设更加全面系统地发展。为党史研究提供更充分的科学支持。负责教育事业管理的行政部门可以进行相关研究,着眼于长远发展,推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积极推行学科聘任制和相应的政策规划措施,为党史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夯实学科教育主阵地
目前,许多高校在公共课程和职业课程层面上,缺乏党史课程,这就使得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渠道有所缺失,影响了党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许多学生无法接受全面系统的党史理论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党史教育的主干课程建设,巩固党史教育的主体地位。
在公共政策课程中,应将“中国共产党史”与“中国近代史纲要”相结合,以新的“中国共产党史”取代“中国近代史纲要”,还应将其纳入国家课程的教学体系,确保稳定在党史研究和教学的最前沿。特别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应开设党史课程,将其作为核心课程纳入教育体系。通过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巩固党史教育的基础地位,全面落实核心课程的任务和价值,提高学生对党史的科学认识,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核心范畴:讲清“四个选择”,增强“四个自信”
1.党史教育要讲清楚“四个选择”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四个选择”,就是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
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与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
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指导思想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改革开放,是因为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实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在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问题。
第一,要强调中国独特的时代主题,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要强调中国独特的研究对象,即中国共产党。
第三,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资源,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开展党史教育,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必须把党的历史放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逻辑当中,从每一个选择的动态出发,考虑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应该明确讲述“四个选择”的渐进性和一致性,适当使用史料,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学生的学术背景探讨史料,明确教学目标,拓宽教学视野。重点构建师生双元教学模式,实现主客体关系和学生关系的转变。在制定课程目标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动机。引导学生认清党的历史地位,认识党的历史功绩,追随党的政治路线,自觉将自身的努力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
2.党史教育要讲清楚“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学习党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要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全面掌握党的路线、实践中的思想突破和新体制建设精神,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探索精神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进程。
如果学生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与党和国家事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将导致学生更难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大学党史课程,要引领学生深刻认识发展理论的根本方向及其实质,认真研究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刻揭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原理的理论与实践,重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思想探索,进一步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之不易。
党的纪律和历史方面的教育必须引领学生认真承担传承历史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的重大使命。在经济社会变化与发展的进程中,历史与文化教育必须引领学生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昂扬的革命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风格,成为社会主义的自觉延续者和捍卫者。
(四)专业教育效果:提高党史专业教育水准,扩大党史教育效应
在提升党史教学水准的新时代,需要下大力气钻研史学方法与材料,用好“活教材”。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学生的党史素养,着力开拓党史教育新格局,为学校党史教育的开展提供可靠保证,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党对群众的宣传影响,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为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党史教学应当起到重要作用。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的祖国建设者,高校要主动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大学党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优越性,增强全体学生的党史意识,促进教育科研,开展社会主义爱国教育,针对爱国主义理想等方面开展民族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将爱国主义深植在每一个学习者的心灵中,让他们志存高远,立志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