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图书编辑专业知识问题审视与解决路径

2023-03-21

新闻传播 2023年3期
关键词:编校书稿专业知识

亢 淼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 100050)

书稿的审读不仅是图书编辑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书稿命运和提高书稿质量的关键环节。面对医学专业书稿,审读要求更高一些,不仅要求严密逻辑下的顺理成章,用词得体准确的文从字顺,还要求医学专业知识的准确无误。医学乃健康所系,事关人命。作为医学编辑,笔者认为,随着医学科学科技的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日常医学图书审稿的需要。我们只有不断拓展、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学术判断能力,才能在审稿工作中游刃有余,进一步保证医学图书的出版质量。

一、专业知识层面的问题审视

医学图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编辑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求。笔者在多年审稿工作实践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医学图书编辑在专业知识层面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不到位

医学图书编辑均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但在审稿的过程中,由于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不到位,易出现不能有效地甄别、修改书稿中存在的概念混淆不清、医学理论表述不准确或有误等问题。比如书稿中有“脾的水谷之精气(宗气)和肾的先天之精气(元气)共同组成人的真气……”,在这句话中,宗气、元气、真气的概念是混淆不清的。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1]中关于这三气有如下表述:“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在《难经》中又称‘原气’,《内经》中无‘元气,或‘原气’之称,但有‘真气’之说。‘元’‘真’‘原’本为儒家或道家术语,中医学用之表述先天禀赋。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再比如“寒湿困脾”的舌脉表现当为“苔白腻,脉濡缓”,可书稿中表述为“苔黄腻,脉濡数”,很明显,这是湿热蕴脾的舌脉表现。还有将周围血管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放在内科疾病中论述的,但该病属于外科疾病。由上述三例可见,医学编辑只有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精确掌握,才能有效地甄别、修改书稿中出现的类似问题。

(二)对陈旧医学知识点的更新不及时

在审稿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医学知识点与我们在校学习时的概念或提法已经有所不同了。略举四例,以资参考。比如“大黄”中“大”的读音,曾有老编辑找来说,读“dài”。笔者当时觉得奇怪,一直都是读“dà”呀,直到后来看到1998年重印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2],其中“大黄”的注音是“dàihuáng”,再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3],“大黄”的注音是“dàhuáng”。印堂穴,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4]中属经外奇穴,但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学》[5][6]中属督脉。不孕症,在以往的中医妇科学教材和《中医大辞典》(第2版)中描述为“女子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未避孕而不怀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曾孕育过,并未采取避孕措施,又间隔两年以上未再次怀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7],但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8][9]中已将“两年”时间改为“1年”了。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曾经使用的是罗马数字Ⅰ和Ⅱ,但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统一用阿拉伯数字1和2 代替了原来的罗马数字。综上可见,基本概念也在随着时间发生微小的“变迁”。遇到上述情况,就需要我们改变固有概念和印象,及时更新陈旧的医学知识点。

(三)对特色创新理论缺乏了解

在我们接触的中医学书稿中,有些理论是作者的创新。这些创新理论我们不曾学过,可能也从未听过、了解过、接触过。比如有一本关于“臂穴按摩疗法”的书稿,初读起来,总感觉书稿中的理论有些奇怪,不能拿头脑中固有的医学知识来理解作者的创新理论。但当我们了解到臂穴是视障作者凭借特有的敏锐触觉在长期的按摩诊疗实践中逐步摸索,不断积累中发现的,臂穴按摩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将人的手臂视为人体的缩影,人体的各组织器官都可在手臂上找到它们的对应点。了解至此,我们就明白臂穴就像历版《针灸学》教材中介绍的头针、耳针一样,是全息生物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诊疗方法。再比如结构针灸,它是在新的理论体系下以针刺筋膜、肌肉、神经组织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它遵循现代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筋膜学说,从解剖结构入手进行针刺操作,使针灸治病变得容易理解,既方便掌握,又容易重复,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结合。对于这些不甚了解的创新理论,我们平日只有多听、多看、多了解,接到书稿后虚心请教作者,才能快速领会书稿中的创新理论,从而更好地审改书稿。

二、筑基、更新、拓展专业知识的路径

结合医学图书出版工作,笔者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切实解决上述三大问题,助力医学图书编辑不断夯实专业功底,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开阔医学新视野,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一)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医学图书编辑大体都是学医出身,“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应该不因未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而淡忘,我们虽不能“救死扶伤”“除人类之病痛”,但我们可以“恪守医德”“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医学专业图书对医学专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总结和传承,二是对医学前沿知识的推广,三是指导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而医学科普图书则关系着大众的身体健康,一是帮助大众建立满足自身需求的完整医学知识体系;二是将科学、权威的医学知识通俗化,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大众,让大众看得明白;三是可以指导大众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于我们编辑而言,因为医学有许多细分的学科,专业性很强,所以编校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在实际的医学图书出版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编辑为了追赶图书的出版进度和完成工作量,就放松了对图书内容质量的要求。初审编辑对书稿草草加工,对缺失的内容也不和作者沟通补充,就将未达到出版要求“齐”的书稿提交给复审编辑。而复审编辑都是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编辑出版经验的“专业人士”,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随手翻一翻书稿,就能看出初审编辑的工作态度和编校水平。如果初审编辑对自身没要求,工作态度不端正,碰到问题就提交复审解决,那复审编辑顿时也会没了工作热情。还有书稿到了三校阶段,三校人员认为自己做的不是校对工作,而是初审的编辑加工工作。这些都是工作态度、责任担当出了问题。出版的“三审三校”制度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基本制度,其中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无论我们是做哪一环节的编校工作,都应该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时刻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端正工作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动一动脑筋,不要轻易放过书稿中存疑或不确定的问题内容,全面、审慎地编辑修改书稿,尽量减少书稿中的知识性错误,保障医学图书内容的科学、严谨、准确,切实提高医学图书的编校出版质量。

(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医学图书出版对编辑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有编辑出版的专业知识,而医学和编辑出版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编辑才能成长、成才。在工作中,医学编辑要主动、自觉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一要不断夯实自身的医学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编校书稿,可以大大提高编校工作效率,不至于在遇到很多基本概念、理论时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一一核查。二要及时更新陈旧的医学知识点,就像上文中提到“不孕症”概念中的时间已变成了“1年”、糖尿病分型是用阿拉伯数字1 和2 表示等。只有及时更新陈旧的医学知识点,才能避免在这些细碎、微小的地方出现编校质量差错。三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医学分科很细,但又相互交叉,比如上文提到的结构针灸,就涉及现代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以及传统针灸学等。再比如一患者因右眼偶发眼前水波纹伴头痛持续半小时去眼科就诊,在眼科进行了眼压、球后血管彩超、眼底、视野等一系列检查后,眼科医生怀疑是视神经水肿,遂建议转诊神经内科。在神经内科,患者又进行了头颅MRV 检查。神经内科医生依据检查结果,排除了视神经水肿,确诊为神经性头痛。编辑是杂家,要避免因缺乏足够的交叉学科知识而出现知识型差错。四要了解医学理论创新与前沿进展。编辑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平时要多关注医学学科的最新进展,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又有助于图书选题的组织策划,进而通过图书出版,将新的研究成果传播推广给医护工作者以及普罗大众。只有专业知识储备足够,编辑才能在审稿时保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度,快速甄别出医学专业知识的明显错误、不足、疏漏,或者相关理论论述或观点是否客观、准确、严谨。

(三)高效利用网络学术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编辑在编校书稿的过程中,如果能善加利用这些网络学术资源,就能大大地提高编校加工效率。下面简单罗列一些笔者常用的网络学术资源。在需要核实中医古籍中的异体字、通假字等时,笔者经常用汉典网查找字、词等以确认字、词的字形、读音及释义;在需要核实书稿中引文及其出处的准确性时,笔者常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查找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等来确认;在需要核实医学的新研究成果及新应用时,笔者常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Medline 等搜索相关主题论文进行了解;在需要规范医学名词术语时,笔者常用术语在线查找规范的医学名词术语,用蒲标网查找中国药典、药品标准等来确认;用药物在线的常用药物数据库查找各类药物资讯。但在利用上述网络学术资源时,编辑要始终保持一定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因为网络上的内容可能存在不够准确的情况。

(四)查考各种教材与工具书

医学编辑的桌子上应该常备三类图书。一是医学教材类,方便我们核查复习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最好是参考最新版的医学教材,毕竟新旧版教材之间可能存在上文提到的基本概念的微小“变迁”。二是各种大型的辞典、百科全书类的工具书,方便我们发现问题时能及时查阅解惑,比如《中华科学技术大辞典(医学卷)》《中医大辞典》《中医名词考证与规范》《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针灸学词典》《中国推拿百科全书》《中医人名大辞典》《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英汉汉英医学词典》等。三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各种临床诊疗指南。国家标准如《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腧穴名称与定位》《腧穴定位图》《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如《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等;临床诊疗指南很多,主要是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多见病的临床诊疗指南。如果医学编辑能利用好上述工具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学图书的准确性。

(五)及时请教医学专业人士

当我们查阅各种教材、工具书和网络学术资源都不能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时,我们应该向医学专业人士,尤其是作者老师请教,毕竟他们对相关医学领域更为了解,对书稿也更为熟悉。碰上作者的特色创新理论,我们更是应该与作者密切联系,深入沟通,尽可能准确领悟新理论,悉心审改书稿,一方面使作者的思想理论、科研成果得以准确表达、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使读者获得专业、正确的医学知识。

医学编辑只有不断地夯实基础知识、更新陈旧的医学概念和拓展医学新视野,持续提升学术判断力和审稿敏感度,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因应编辑工作对个人专业能力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履行编辑职责,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图书。■

猜你喜欢

编校书稿专业知识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编校手册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