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心态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海外形象建构

2023-03-20杨向博神君仪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

杨向博 神君仪

[摘要]全民族抗战期间,美国驻华外交官较为看重实际利益。怀着这种现实主义心态,他们访问了延安。在延安,他们看到了种种带有民主改良色彩的新鲜事物,听到了中共领导人有关坚持抗战、和平民主、与美合作的种种保证。在现实主义心态影响下,这些美国驻华外交官把他们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与美国的实际利益联系了起来,写成报告提交给了美国政府。在这些报告中,他们将中国共产党塑造成了一个“民主”“和平”“强大”的政治势力。

[关键词]现实主义心态;形象塑造;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美国驻华外交官

[作者简介]杨向博,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 510631;神君仪,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 510631。

[中图分类号] D26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10-0038-0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问题,学界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多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探析中共塑造海外形象的内容、途径、意义等。①一些研究借助媒介与文本展现中共形象,对形象的成因并未过多论述。②本文拟在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从美国驻华外交官的心态入手,分析中共海外形象的成因,借此展现中共海外形象塑造的有效方法,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海外形象塑造工作提供借鉴。抗日战争时期,美国驻华外交官就中国的国内局势提交了大量报告,这种用于展示目的的报告,反映了一种集体意识,即美国驻华外交官的群体心态。③美国驻华外交官在撰写报告时受到这种心态的影响,因此报告中的中共形象其实是这种心态的产物。详细了解美国驻华外交官的心态,将会有助于我们探讨中国共产党海外形象塑造取得成效的原因。

一、美国驻华外交官的现实主义心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逐步卷入到中国内部政治事务之中。出于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考虑,美国采取了一种完全支持蒋介石政府的政策。它希望通过这种政策,将中国扶植成一个能在战后远东发挥积极作用的西方化大国。但美国驻华外交官认为,美国目前的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他们向美国国内发去了若干揭露国民党弊症的报告。报告指出,蒋介石政府正面临着各种严峻的危机。这包括:政府内部贪污腐败严重,经济衰退,地方政治集团势力扩张,“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态度逐渐增长”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进行民主改革。但蒋介石只关心保持自己的权力,不愿意进行民主改革。即使蒋介石愿意进行民主改革,他也没有能力这么做,因为他不了解民主的真谛,他的权威也不稳固,他只是依靠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平衡来统治国民党乃至整个中国。很明显,蒋介石政府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蒋介石政府领导的中国对美国来说“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财产,但将来会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④。

除蒋介石政府本身令人失望外,蒋介石政府对中共所采取的政策,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戴维斯在1943年6月24日的备忘录中指出,国民党和蒋介石认识到,“共产党因其所受到的群众支持和他们在行政改革和为政清廉方面的声誉而形成对中央政府及其腐败制度的挑战”。蒋介石不能接受共产党的要求:使中共政党合法化,将民主的进程付诸实践。这样做就意味着“国民党和地方首领的被废黜”。从中共方面来看,“共产党人也不敢接受中央政府的邀请,解散自己的軍队,被吸纳入国家的政治实体。这样做意味着自我灭亡”。为了打破这种僵局,蒋介石极有可能借助美国的援助取缔中共。⑤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蒋介石对中共采取的这种政策,已经影响到了对日作战的结果。谢伟思在1944年1月23日的报告中指出,目前,蒋介石将比较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用于封锁共产党。共产党军队也被迫使用大部力量去防御来自国民党的威胁,从而使其对日作战的军事潜力不能有效发挥。“从军事上说,当前的局势,对中国进行任何有效的作战努力都是巨大的障碍。局势恶化到打内战会引起灾难。所以,形势对我们击败日本的努力有着直接的联系。”⑥

长远来看,蒋介石的这种政策还会影响美苏关系。戴维斯指出,一旦日本战败,俄国东部边界不再受到威胁,斯大林就有可能放弃与蒋介石的合作,转而利用中国共产党。那么当蒋介石进攻中国共产党时,中共就会“投入俄国人正好张开的怀抱”,从苏联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援助。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共将击败蒋介石政府,进而产生一个“以中国作为从属伙伴的苏—中集团”,这是美国极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出现,美国必须向蒋介石政府提供援助。但即使提供了援助,美国还是会面临危险。谢伟思注意到,蒋介石政府有着强烈的反俄态度,它现在正在采用一种“积极的反苏政策”⑦。美国如果仍然不顾一切给予蒋介石政府支持,那么,美国就会被卷入与苏联的冲突之中。⑧

针对目前的局势,美国驻华外交官认为,美国需要采取“一种在更大程度上掌握我们在亚洲的命运的政策”⑨。在这个政策制定出来之前,美国必须在中共掌控的地区有官方情报来源。因此,戴维斯建议美国向延安派遣政治观察员或设总领事馆。但由于蒋介石的阻挠,美国并未在延安设立相关机构。

1944年1月15日,戴维斯又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他略去了关于设立领事馆的要求,主要强调了美国在战时和战后对日本、中共和苏联的情报要求,这包括“获取共产党军队实力的精准估计”,“俄国在华北与满洲的行动”,“华北和满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甚至苏联卫星国的可能”⑩。除获取必要的情报外,戴维斯还强调了派遣观察团对消弭中国内战的作用。毕竟,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国内外压力之下才会拥有革命的热忱”?。是蒋介石对中共的孤立和封锁才导致了中共依赖苏联,“美军观察团可能可以打破这种孤立,减少中共对苏联的依赖倾向,同时也可以制止蒋介石对于尝试内战清除中共的渴望”?。

谢伟思从与中共合作抗日的角度出发,也认为应当向延安派遣军事观察员。谢伟思认为:“对日本的积极战斗,最后必将推进到华北。因此,有一个援助共产党和游击队,或者是与他们合作的问题。如果我们以紧急军事需要为理由的合理要求得不到赞同的反应,我们就应当不惜一切派遣我们的军事观察员。”?

从这些报告中可以看出,美国驻华外交官有着一种现实主义心态。即:在国际交往中,不主要依据某种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原则,而依据受权益支配的政治现实主义法则。他们认为,中共的革命热忱并不可靠,可以通过解除中共的封锁与孤立来减少中共对苏联的依赖。邹谠指出:“美国的价值观念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自动得到解释:这种解释是我们特有的某些地理和历史事实所赐予我们的。”?

这些美国驻华外交官更看重的是美国的实际利益。美国所希望的,是“以和平方式建立团结和民主的中国”,也只有一个独立、强大、民主的中国,才能为美国提供支持。因此,当蒋介石政府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时,这些美国驻华外交官就要考虑对蒋介石采取更现实的政策,向蒋介石施压,逼他合作,“如果他不这么做,就支持那些在中国可以保证这种发展的因素”?。

二、中共的无意识塑造

1944年7月22日,谢伟思和美军观察组第一批人员飞抵延安。他们一到延安,马上就感觉到自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我们全组的成员都有相同的感觉:我们来到了一个不同的国家,正在遇见不同的人。不容否认,精神气质和气氛都有变化”?。戴维斯在10月22日到达延安后,也认为这里充满活力,“沿途老百姓都很健壮,马也肥硕,骡也膘壮,狗也欢跳。我们的军官都大声惊叹这里与重庆完全不一样”?。

其实,他们这种感觉与中共的根据地建设工作密切相关。由于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为了克服严重困难,中共在进行抗战的同时,针对根据地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这些措施的初衷并不是塑造形象,但在无意间却使美军观察组对中共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首先,为了克服根据地的经济困难,中共号召推行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等。以陕甘宁边区为例,从1940年到1942年,中共领导群众开垦大量土地,实现了粮食增产。为了节约开支,1941年12月,中共还规定,各根据地脱产人员不得超过人口总数的3%,在精兵方面,规定主力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在极端困难地区,甚至要求主力军全部地方化。在简政方面,要求裁并重叠机构,裁减冗员,实行合署办公。因此,美军观察组发现,根据地“军队给养有了改善;党政工作人员伙食和服装比以前好了;当地医院里营养不良病例几乎绝迹了”?。总体上来看,这里商业繁荣,市场兴旺。这种经济形势的改善对根据地的士气民心和普遍安定具有重大影响,会使共产党人的实际和潜在力量增加。

其次,中共还进行了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动员群众在根据地进行了广泛的民主选举,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提出政权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在选举委员会与群众团体的组织下,根据地选举全面展开,中共通过各种方式以确保80%以上的选民参加选举。通过这种选举运动,中共对根据地民众进行了有效的民主动员。美军观察组进入根据地后,感到“官员和人民与我们的关系,以及中国人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

中共还进行了社会教育与风俗改革。陕甘宁边区原本是一个极端落后的地区,民众识字率极低。中共到这里,进行了扫盲工作,首次将一些政治概念告诉民众,使底层民众能够理解一些政治道理。因此,美军观察组发现“那里有惊人的政治觉悟。无论人们向谁——理发员、或是农民、或是管理房间的服务员——提出问题,他都能很好地说明共产党坚持抗战的纲领”?。

除根据地的建设措施外,党的建设工作也对美军观察组的看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加强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共产党于1942年开始进行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谢伟思以这场运动为根据,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远离教条主义。

美军观察组通过对延安的实地考察,看到了中共进行的种种带有民主改良色彩的新鲜事物,受现实主义心态影响,以寻找民主、强大的政治势力为目的的美国驻华外交官不可避免地将中共与自己的目的联系了起来。因此,他们对中共获得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即“共产党保持了其革命性,而且渐渐壮大和比较成熟了”,他们和人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中共的有意识塑造

除无意识的形象塑造外,中共还有意识地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塑造进步形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与英美等国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方针。所以,中共对美军观察组等具有官方政治身份的人员给予了充分重视。

1944年6月23日,林伯渠获悉了美国将要派遣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的消息,6月24日即复函表示欢迎,并保证美军观察组“将会得到十八集团军的合作,并会给予行动工作及用无线电台直接联络的自由”。6月26日,林伯渠将菲利克斯的电报以及自己的复函转致毛泽东。

美军观察组的到来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6月28日,毛泽东致电林伯渠、董必武,希望他们能代表自己与周恩来表示欢迎。考虑到美军观察组的安全问题,毛泽东还就延安机场的情况亲自草拟了一份电报,在电报中毛泽东对机场的情况,包括规模、走向及标记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6月29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召开主席团会议,对美军观察组来延安问题进行了讨论,决定“使团到后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叶剑英出面接待和谈判”。为了迎接美军观察组到来,《解放日报》特意发表了题为《庆祝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的社论。毛泽东还亲自为这篇社论提出了修改意见。为了使对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周恩来于8月18日专门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这份指示“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以外交工作为题目和内容发布的党内指示”。

中共中央欢迎美军观察组来延安,归根到底是想要“通过这种最初形式的军事合作来争取达到使美国政府承认自己和援助自己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共必须在美军观察组面前塑造出一个良好的形象。因此,6月29日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的决定,以及周恩来8月18日的外交工作指示都涉及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在六届七中全会的主席团会议中,中共强调要着重向美军展示中共实事求是、堅持抗战、追求和平民主的进步形象,“对美军事使团表明我们现在需要合作抗战,抗战胜利后需要和平建国,民主统一;在交涉中以老实为原则,我们能办到的就说办到,办不到的就说办不到”。8月18日外交工作指示强调,要把扩大中共影响,争取国际合作作为外交工作重心,即使是对“顽固分子”也要“诚恳说服给以好的影响”。在具体的工作中还要注意表现与国民党的区别,争取塑造良好形象,以便赢得尊重,比如在通讯的电信方面,虽要进行检查,但“凡非泄露军机、造谣生事破坏政府者,我们概予放行”,在提出己方要求时要注意“不可一见面就问他要东西”,应当“使其自动地先向我们提出”。

8月6日-10日,中共分别派遣彭德怀和陈毅,向美军观察组简要介绍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七年来的对日作战情况。在谈话中,他们介绍共产党军队接受国民政府改编的经过,突出共产党军队“顾全大局、相忍为国的革命精神”。介绍共产党军队的斗争过程,说明共产党军队是“在敌伪区与敌伪战斗中和反复‘扫荡中发展起来的”,共产党军队具有与人民相结合的优势。介绍共产党军队的斗争方略与斗争方式,表明中共的方针及其目的是实现民主和平自由,中共与国民党的争执是“如何坚持抗战,以实现民主自由和平的新中国的争执”,不是共产主义性质的争执。介绍根据地的各种情况,包括编制和现有力量、作战伤亡情况、敌情、敌人扫荡次数、敌方的评价等,反驳关于共产党军队“不游不击”“破坏抗战不打敌伪”等谣言。

紧接着,中共又与美军观察组围绕国共谈判,进行了交谈。在谈话中,中共主要是表达了自身对民主团结的渴望,同时也对国民党的顽固与毫不妥协进行了批评。周恩来向谢伟思表示,中共“唯一的目标是迅速击败日本。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国家民主化和全国动员”。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寻求在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合作,深信这是胜利进行抗战和解决中国内政问题的关键。”因此,中共与国民党合作,“政府必须全面改组,新政府必须享有改组并控制高级军事指挥部的权威”。但是,国民党没有作出实质性让步,它只是希望大大裁减共产党军队。因此,达成妥协已经不可能,国民党现在进行谈判,主要是用来得到宣传上的好处,“是做给外国舆论,特别是美国舆论看的”。

在这个问题上,中共还表达了对美国影响的期望。毛泽东向谢伟思表示,美国的政策能决定中国的战争与政治形势,只要美国愿意就“能够制止内战并迫使国民党朝民主政体前进”。共产党需要美国的了解和支持,美国的政策对共产党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

在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建设方面,中共也表达了与美合作的期望。中共认为,“美国必须在中国登陆”,“假设美军不在中国登陆,对中国说那将是最不幸的事”。在与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交谈时,中共明白表示:“中国和美国的利益是互相关联和相似的。它们在经济和政治上交织在一起。我们能够而且必须一起解决问题。”中共需要与美国合作,也需要得到美国援助。中国需要实现工业化,在实现工业化方面,美国是唯一能帮助中国的国家。因此,中共不仅不反对美国在华利益,而且还欢迎美国来华投资,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终通过一种渐进的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如果说,中共与谢伟思的交谈,只是表达了一种与美国合作的期望,那么与戴维斯的交谈便涉及了具体的合作办法。戴维斯询问毛泽东:“如果美国在共产党控制的海岸地区登陆,共产党的组织、军队和人民又会提供什么样的合作?”毛泽东回答说,如果美国的行动规模大并向中共提供援助,中共会尽全力协作。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事项,其后由朱德、周恩来、叶剑英与戴维斯进行了交谈。叶剑英提出,“共产党人愿意投入50000名正规军”支援美军在连云港附近登陆,而且还可以利用正规军和游击队向日军发动进攻,破坏交通线,钳制敌人。周恩来继续说:“假如美国当局宁愿选择共区另外的港口登陆,同样会得到全面合作。”共产党可以动员“登陆港口200英里为半径范围之内的老百姓,为美军部队提供劳动力和食品”。总之,共产党将会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合作。

随后,戴维斯又就战后重建问题与周恩来进行了交谈。戴维斯告诉周恩来,他们想知道中共对中国战后建设有什么计划。周恩来对戴维斯说:“中国共产党进入城市后将派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去美国学习技术,还将招聘一些外国专家和顾问;贸易方面,中国需要大量的在沿海航行的船只。”

中共还向这些驻华外交官表示,在这些问题上,俄国人的参与比起美国来应是第二位的。中共早就注意到,“中共与苏联的关系仍旧是美国人的一块心病。可以肯定,要切实争取美国政府的承认与援助,必须根本打消美国人的这种顾虑才有可能”。林伯渠与董必武认为,美国向延安派遣美军观察组,除为飞机轰炸日本外,还另有目的,“(甲)详细了解我与苏联的关系,现在是否受苏联的支持,(乙)详细了解我们的建设方向,战后是否与美国合作,这是很多美国人存在心里的问题”。据此,林、董提出,应当让“美国完全认识我七年来自力更生地认真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实况”,这必然有利于现在中苏美的合作。

除进行谈话外,中共还尽力配合美军观察组在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44年8月20日,毛泽东给山东军区和新四军军部发报,要求他们尽可能快速地收集有关海军的情报,因为美军对沿海方面的情况特别重视。8月21日包瑞德向叶剑英提出了所需情报项目,叶剑英于8月30日向各兵团参谋长转发了这一情报纲要,希望他们指定专人,负责搜集研究。9月6日,叶剑英又给张云逸发报,要求他们侦察沪杭一带的敌情,并表示“望即办,如不能各项全查明,查明一部分亦好”。

对于拯救美方空军失事人员,中共也尽力克服困难,配合美军观察组工作。9月8日,华中地区,张云逸向中央发报,认为护送美方空军人员存在困难,希望将他们留下工作。9月10日,中央回电:“美方对失事降落人员、一律须回后方,你处五人不能例外。”在共产党军队的努力下,10月14日,美空军萨伏伊等五人安全获救。

为了满足美军观察组到各敌后根据地考察的需求,中共尽力提供便利,并保障其安全。毛泽东于8月20日向邓小平发电报,“望在太行、山东、华中三地区,选择适当(上空开阔,地面坚实)地點,各开辟一个飞机着陆场”,同时指出“这一工程,必须有首长负责,专门指导”。10月8日,为了保障赴晋察冀考察的美军观察组人员安全,中共中央给程子华发报,要及时迎接,严守秘密,不要对外宣传,在不暴露的情况下还要“尽量利用机会参观我军胜利的战斗”。中共中央地方分局也对招待美军观察组的工作特别重视,10月23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向中共中央汇报了招待美军观察组的准备工作,表示会给他们提供各种情报以及可以公开的材料,在招待问题上,“原则是一切用本地土产,力求丰富,但不过于铺张”。

这些驻华外交官详细分析了他们与中共领导人的谈话以及他们在延安的见闻,向美国政府提交了相关报告。

四、现实主义心态影响下呈现的中共形象

美国驻华外交官在提交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对中共进行了高度赞扬。他们认为,中共是一个受到民众拥护的,民主进步的政治势力。这种形象的产生与他们固有的现实主义心态密不可分。

在现实主义心态的影响下,这些美国驻华外交官“对教义单纯的信仰很容易枯萎、衰减和误用”。所以当他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政策与苏联存在明显差异后,便本能地对中国共产党“红的程度”出现了严重的低估,忽视了中国共产党形象中的“共产”特征。

这是美国驻华外交官塑造中共形象的一个基础。因为,美国对苏联有着一种敌视的态度,其根本理由就在于俄国的无产阶级或者说产业工人成为了一种颠覆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所以,如果没有消除“红”这一特征,其他一切形象塑造都是徒劳的。

另一方面,在现实主义心态影响下,这些美国驻华外交官看重实际的政治利益,这使得他们在观察中国共产党时,时刻注意与自己的实际利益相联系,在向美国政府提交报告时也多着眼于美国实际利益相关的方面。

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平的政治势力。谢伟思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从理论转向到实际,它只是要求实行民主”。即使从中共现行的对国民党的政策来看,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相信民主体制,主张多党参与政治。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了一个追求有秩序地民主成长的,走向社会主义的政党”。

在他们看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得到人民支持的强大政治势力。戴维斯指出:“共产党政府和军队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到人民积极广泛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他们得到这样的支持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因此,中共就具有了一种非凡的“活力和力量”。如果没有大规模外国干预,蒋介石无法打败中共,而如果中共获得外国援助,他们将迅速取得胜利,控制全中国,“共产党会在中国存在下去。中国的前途不属于蒋,而属于他们”。谢伟思也认为,即使中共没有上升到统治地位,由于人民的支持和活力,它也将是中国有影响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愿意与美国作朋友的。在他们看来,中共恐惧美国的原因在于,美国可能会给蒋介石援助,而美国给蒋介石的援助越多,“他发动内战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如果美国能够在与蒋平等的基础上给中共援助,那么中共“也许会不经过内战就很快地控制整个中国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除了美国可以给中共援助外,共同的目标也是使中共愿意与美国联合的重要因素,中共认为“美国建立强大、独立和民主的中国的战略目标与他们的民族主义目标一致”。

这些美国驻华外交官以及其他美军观察组成员的报告对中共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国民党多年来对中国共产党的丑化宣传。原本美国政府对中共的信息并不了解,大多数有关中共的信息都是从一些二手的自相矛盾的报道中得来的,这包括国民党的报道,以及外国记者的报道等,极少有美国官方直接获取的。美军观察组作为具有官方背景的政治团体,它实地考察得来的报告使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这些报告使美国政府切实地了解到了中共及其领导的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这些报告在美国政府和美国舆论中产生了影响。这些报告被送到国务院、陆军部、财政部等机构,美国政府官员争相阅读这些报告,其中就包括财政部的摩根索、罗斯福的亲密助手霍普金斯、国务院中国科科长范宣德等,他们对中共的各项政策基本持肯定态度。同时,观察组的部分报告还在《美亚》杂志上发表,影响了战后初期公众对于美国对华政策的看法,他们抗议美国政府用军事手段干涉中国事务,要求美国政府运用其影响去取得中国在民主联合政府基础上的联合。正如包瑞德所说:“虽然使团总体上对战争没有发挥重大作用,但是以它所花的费用来说,它做的工作是值得的。”

结语

美国驻华外交官的现实主义心态与中共的努力共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海外形象建构。中国共产党在与美国驻华外交官交谈时,着重表达了自己对民主与和平的渴望,以及与美国合作的意向。美国驻华外交官认为,一个和平民主强大的中国才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在现实主义心态影响下,他们将在敌后根据地的见闻与他们的实际利益相结合,最终在提交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呈现出了中共和平民主强大的进步形象。

中国共产党通过戴维斯等驻华外交官成功塑造海外形象,这对新时代党的海外形象建构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注释]

①類似的研究有刘克利、冯誉萱:《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历史考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02期.代红凯:《抗战时期毛泽东面向国外媒体宣传中共形象的策略——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为中心的考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洪富忠:《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以大后方为中心的考察》,《党的文献》2021年06期等.

②类似的研究有李金铮:《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河北学刊》2016年02期.李金铮:《以民为本: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河北学刊》2015年03期.周瑞瑞、杨宏雨:《英文北华捷报呈现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形象》,《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04期.刘兴旺、凌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体形象的塑造与认同——以<新华日报>为考察对象》,《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10期.简婷:《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以<随军西行见闻录>为例》,《长沙大学学报》2020年03期等.

③本文采用(法)马克·布洛赫《国王神迹》中的心态定义,即一种集体意识、精神状态,见(法)马克布洛赫著,张绪山译:《国王神迹:英法王权所谓超自然性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第73页.

④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M].罗清,赵仲强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147.

⑤戴维斯备忘录[M]//王建朗主编.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第8卷).中华书局,2015:1058.

⑥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罗清,赵仲强译.第172页.

⑦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罗清,赵仲强.第126页.

⑧Policy Conflicts among the United Nation,unclassified order sec army by tag per 721144.吕彤邻主编.戴维斯、谢伟思与实用外交.上海远东出版社,2017:94-102.

⑨戴維斯备忘录[M]//王建朗主编.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第8卷),第1060页.

⑩Observers Mission to North China,January15,1944.吕彤邻主编.戴维斯、谢伟思与实用外交.第124页.

?约翰·帕顿·戴维斯著.未了中国缘:一部自传.张翔,陈枫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74.

? Observers Mission to North China,January15,1944.吕彤邻主编.戴维斯、谢伟思与实用外交,第124页.

?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罗清,赵仲强译.第157页.

?邹谠著.美国在中国的失败.王宁,周先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77.

?American Policy in Asia,February19,1944.吕彤邻主编.戴维斯、谢伟思与实用外交.第136页.

? First Informal Impression of the North Shensi Communist Base,July28,1944.吕彤邻,杨冬权主编.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文件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19:73.

?约翰·佩顿·戴维斯著.抓住龙尾——戴维斯在华回忆录.罗清,赵仲强译.商务印书馆,1996:332.

?Brief Notes o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e North Shensi Communist Base,August3,1944.吕彤邻主编.戴维斯、谢伟思与实用外交.第242页.

?First Informal Impression of the North Shensi Communist Base,July28,1944.吕彤邻,杨冬权主编.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文件集.第74页.

?First Informal Impression of the North Shensi Communist Base,July28,1944.吕彤邻,杨冬权主编.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文件集.第75页.

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罗清,赵仲强译.第184页.

林伯渠关于欢迎美军事人员赴延至中央电[M]//杨冬权.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18:3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23.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335.

牛军.从延安走向世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64.

陶文钊,杨奎松,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7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十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73-477.

陈毅与美军观察组的谈话提纲(1944年8月)[M]//杨冬权.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166-177.

Conversation with General CHOU En-lai,July28,1944.吕彤邻,杨冬权主编.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文件集.第125页.

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罗清,赵仲强译.第238页.

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罗清,赵仲强译.第240页.

Conversation with General CHOU En-lai,July28,1944.吕彤邻,杨冬权主编.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文件集.第125页.

Interview with MAO Tae-tung,August27,1944.吕彤邻,杨冬权主编.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文件集.第217页.

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罗清,赵仲强译.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第260页.

约翰·帕顿·戴维斯著.未了中国缘:一部自传.张翔,陈枫译.第268页.

约翰·佩顿·戴维斯著.罗清,赵仲强译.抓住龙尾——戴维斯在华回忆录.第345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99.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447.

林伯渠、董必武关于美军事人员准备十日后赴延给毛泽东的电报(1944年6月)[M]//杨冬权.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第39页.

叶剑英关于美军观察组要沪杭一带敌情资料给张云逸等的电报(1944年9月6日)[M]//杨冬权.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第186页.

毛泽东、刘少奇对张云逸等9月8日电报的复电(1944年9月10日)[M]//杨冬权.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第188页.

毛泽东关于在太行、山东、华中建飞机场给邓小平等的电报(1944年8月20日)[M]//杨冬权.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第143页.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保障美军观察组人员安全给程子华等的电报(1944年10月8日)[M]//杨冬权.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第191页.

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区关于招待美军观察组之准备工作致中共中央的电报(1944年10月23日)[M]//杨冬权.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第196页.

约翰·帕顿·戴维斯著.未了中国缘:一部自传.张翔,陈枫译.第274页.

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罗清,赵仲强译.第265页.

约瑟夫·W·埃谢里克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告.罗清,赵仲强译.第223页.

Will the Communists Takes over China?November7,1944.吕彤邻主编.戴维斯、谢伟思与实用外交.第156页.

The Chinese Communists and the Great Powers,November7,1944.吕彤邻主编.戴维斯、谢伟思与实用外交.第153-154页.

冯嘉琳.“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活动及影响[J].历史教学,2005(01):71-72.

[美]卡萝尔·卡特.延安使命:1944—1947美军观察组延安936天[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302.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从剧作角度分析《阿伽门农》中对克吕泰莫斯泰拉形象的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