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分析

2023-03-19吴清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南非海南受众

吴清鹏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南 海口 571126)

引言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自贸港建设的过程中,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岛内外人员的注意力。非遗既是当今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又是见证中华历史变迁的活化石,其在大众传播的效果能推动非遗所在地的社会知名度。新媒体的时代潮流使优秀传统文化从原来的“口传心授”式传播转变为“可跨时间跨空间”式传播,同时赋予了非遗文化精髓得以广泛传播的机遇,而抓住这一潮流对海南非遗传播、弘扬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开展海南非遗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现状的实证研究,发掘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及时查漏补缺,是推动海南非遗对外良好传播的关键步骤。

一、研究方法、过程与样本

(一)研究方法

为了有效地研究海南非遗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现状,本文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已记录归档的文本进行分析的非介入性研究(unobtrusive research)的研究方法之一,是一种在系统的、客观的和定量的方式中研究和分析传播内容的重要手段[1]。运用内容分析法,能更为清晰地获悉海南非遗报道的内容构成与分布,并能更为深入地对海南非遗报道进行可视化分析与阐释。

(二)研究过程

考虑到选取案例的权威性与典型性,本研究以海南唯一省级重点新闻门户网站“南海网”为报道研究样本的来源对象。首先将搜索报道发布的时间跨度选定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通过爬虫软件爬取该网站上含有“海南非遗”相关内容的报道,并着重对所选内容中有关海南非遗报道的议题构建及变化开展研究。

(三)研究样本

经排除无关和重复的海南非遗内容的报道后,共获79篇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在样本选取上以有关海南非遗的图文或视频为一个研究单位,仅含标题的海南非遗视频也属于一个研究单位。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样本划分为报道数量、报道内容、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报道的非遗类别和报道的非遗地区等六个研究板块。

二、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分析

(一)海南非遗报道数量

“南海网”提供最权威、最快捷、最全面的海南新闻,其在有关海南非遗报道数量上呈现出一定周期性规律。如表1所示,2022年海南非遗报道数量在6月份出现极大值,在3月份出现极小值,有关海南非遗报道的年均发表量6篇。近年来,海南不断推动“非遗+旅游”的绿色经济模式,在利用中促进非遗的保护,但纵观2022年的报道数量分布,非遗报道的发文高峰期在年中,而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4月是海南旅游的黄金时间,非遗报道发文量侧重时间与旅游热门时间匹配度背道而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海南非遗的曝光度,亦难以抓住“非遗+旅游”赛道获得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机会。

表1 2022年海南非遗报道数量

(二)海南非遗报道内容

“南海网”对海南非遗报道的内容,不仅映射出海南对非遗保护与发展的立场,还反映着海南非遗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以报道的性质和目的作为划分报道内容的考量范畴,将海南非遗报道内容划分为以下五点(见图1):

1.非遗政策与保护

非遗政策与保护的报道数量有6篇,其中有关非遗政策发布报道的数量有4篇,有关传承人报道的数量有2篇。非遗政策性与保护性报道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与态度,非遗的保护动态关乎着非遗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现有的非遗保护动态的报道内容更多是从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的视角去解读海南非遗,引用非遗传承人观点的报道内容相对较少,这使得非遗保护的微观层次缺失一定的本地化视角。

2.非遗走进生活(社区、校园)

为让社区居民和校园学子体验海南非遗的快乐与魅力,激发海南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兴趣,更好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海南相关部门组织多场非遗走进生活的活动。“南海网”实时跟踪非遗走进生活的报道,在2022年间,对此类报道的发文量达到了8篇,报道涉及的活动市县有:海口、三亚、文昌和昌江等四个市县,除此之外,未见涉及其他市县的非遗走进生活的报道。

3.非遗项目科普与申报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深入,非遗文化亦不断受大众所关注。为将海南非遗更好地对外传播,“南海网”设置了“海外传播官种草海南非遗”栏目,专门科普与推介海南非遗项目。在2022年间,非遗项目科普的报道达到了6篇,而非遗项目申报的报道仅有1篇。海南目前有44项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若是按照当前的非遗科普专栏报道的发布效率,难以统筹科普到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甚至是市县级代表性非遗项目。

4.非遗展演活动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显示,海南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包含:传统音乐11项、传统舞蹈3项、传统戏剧6项、传统美术2项、传统技艺12项和民俗10项,而海南在大大小小的主题活动中,都将这些非遗项目融入其中。在2022年间的海南非遗相关报道中,非遗展览活动大部分与大型节庆假日、旅游和艺术相结合,“南海网”对非遗展览活动的报道量几乎占据全年的一半,有30篇,这说明“非遗+”主题是可行且必行的发展路径。

5.领导活动报道

非遗有关领导人员对非遗的发言是推动非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反映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坚定信念,亦是表明发展非遗的致力方向。在2022年间,“南海网”对领导活动报道的数量有8篇,其中,海南省旅文厅相关领导的发言报道是主要来源,由此可见,“非遗+旅游”目前是海南非遗面向大众的主要融合行径,同时也是有关领导人员对海南非遗融入旅游环节的认可。

(三)海南非遗报道类型

在所选时间跨度区间的海南非遗报道中,消息类型报道有42篇,占比54%;通讯类型报道有17篇,占比21%;评论类型报道有7篇,占比9%;科普视频类型报道有6篇,占比7.7%;特写类型报道有5篇,占比5%;专访类型报道有2篇,占比3.3%(见图2);除消息类型报道和通讯类型报道外,其他类型报道占比较少。科普视频类型报道和专访类型报道是以接地气型宣传为特征的报道,不局限于诸如消息型报道一类的正式报道的风格,亦能起到讲诉海南非遗故事的目的。

图2 所选时间跨度区间的海南非遗报道形式占比

(四)海南非遗报道篇幅

新媒体时代使得阅读趋于便捷化,多数受众倾向通过视频播放或音频播放获取信息,而针对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多数受众倾向短文阅读。“南海网”对海南非遗报道的篇幅偏向于简洁凝练的风格,大部分报道字数趋于300—900字之间,并且往往以图文形式呈现,而诸如1000字以上的报道篇幅相对较少,可见撰稿人员有意识地顺应当今新媒体时代大众的阅读习惯。

(五)海南报道的非遗类别

“南海网”报道的非遗类别主要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和传统技艺等五大类,涉及的具体非遗项目有:疍歌、打柴舞、琼剧、黎族骨伤疗法、黎族蛇伤疗法、黎锦、藤编和椰雕等,其中总体报道的传统技艺类项目占比最多,同时融入海南非遗元素的大型展览或演艺活动都有涉及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

(六)海南报道的非遗地区

海南有2个地级市、4个市辖区、6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但“南海网”在2022年对海南非遗的报道中并未提及非遗项目的申报地或发源地,而是仅提及举办非遗相关活动的地区,一定程度上降低非遗申报地或发源地的保护积极性。媒体传播的信息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来源[2],报道的非遗地区能借助报道宣传,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亦能促进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鲜有从传承人视角关注海南非遗保护的报道

“南海网”对海南非遗项目保护的报道多为从领导人视角或非遗研究人员视角出发,发布的保护性报道观点多为从宏观视角论海南非遗的未来发展趋势。尽管这些观点把握住海南非遗项目保护的整体方向,但海南非遗项目保护的微观层次并未得到较多的关注,而传承人作为言传身教非遗的一线人员,对海南非遗保护亦具备一定的话语权。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海南非遗,有关媒体应重视对传承人的采访,从传承人视角关注海南非遗保护,给予多维视角供受众查阅。

2.传统图文形式传播仍是海南非遗报道的主流

图文形式的报道是最常见的媒体传播方式之一,具有内容充实、主题突出、发布便捷等特点,但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传播受众日益增长的审美标准已不再局限于这类传统的报道形式。此类静态报道在“南海网”网页新闻占比较大,而视频、动图、音频等动态形式或动静结合形式的报道较少。非遗本身是需要多种手段去再现其形象的活态文化,若单纯凭借静态报道去呈现非遗的主题,是难以吸引受众的。有关媒体应积极与传播受众的审美新标准接轨,丰富动态型体裁的非遗报道。

3.报道聚焦的海南非遗类型数量结构较为单一

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的归类条目,海南非遗项目可划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和其他等共计九类[3]。但民间文学和民俗等两大类非遗项目却不见相关报道,总体而言,“南海网”聚焦的海南非遗类型数量结构较为单一。非遗类型多样的报道能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亦能深化受众对海南非遗的印象。

4.海南非遗相关报道之深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南海网”对海南非遗的报道类型多以消息为主,吸引受众眼球的报道较少,所报道的海南非遗有关内容缺乏深度。有深度的报道内容能有效提高受众对海南非遗的关注度以及阅读感,更能展现出新媒体在传播领域的权威性。海南非遗报道的可读性与报道深度息息相关,有关媒体要加强对海南非遗背景的延伸,提高海南非遗报道的内涵,以此提供更详细且更多元化的海南非遗报道内容。

(二)建议

1.多维视角报道海南非遗保护动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4]。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涉及不同维度的知识面和意识面。单一视角报道海南非遗保护动态,难以全面和深刻地将海南非遗亟待关注的方面呈现给非遗有关保护人员,而多维视角报道海南非遗保护动态,能更为综合地传播海南非遗“好声音”,将海南非遗更为地道的一面呈现给受众。

2.方式多样化报道海南非遗的动态

新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内容。传统新闻因新闻排版需求、新闻价值取舍和新闻内容把握等考虑因素,往往采取纯文字的单一方式对海南非遗进行报道。相较于传统新闻,新媒体新闻打破传统的问题报道方式,采取有文字、“文字+图片”、“文字+视频”或短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共存的报道方式,能有效将海南非遗的特色传播给受众。

3.聚焦报道多种海南非遗项目类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都分别对非遗进行定义,并将非遗进行类别划分。海南非遗不止局限于某一类特定的非遗类别,而是表现出多种非遗类别的不同特征。报道的聚焦不应是某一类非遗类别或是部分非遗类别,而是尽可能关照到大众认知度较低的非遗项目,聚焦报道多种非遗项目。

4.优化海南非遗报道内容结构分布

优质的非遗报道能留住原有的受众,也能拓展出潜在的受众[5]。海南非遗是海南本地文化的体现,更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构成,是值得向大众推介的“活态文化”。优化海南非遗报道内容结构分布,能提高报道阅读量,亦能挖掘对海南非遗感兴趣的受众,更能引起受众对保护和传承海南非遗的热情,是推动海南非遗深入大众视野的强有力途径。

结语

本研究分析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样本选择方面,案例选取是以单一的新闻媒体为例,没有更多的兼顾到其他新闻媒体(如抖音客户端、小红书客户端、今日头条客户端等),因此未涉及官方之外的个人发布的相关内容,导致未能从多维视角寻找非遗传播的特点和问题,若在后续研究分析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探究,或许能够更好地提出有关海南非遗传播的对策。

猜你喜欢

南非海南受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南非的多彩暑假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完美再赴南非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