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叙事背景下古镇空间建构设计研究

2023-03-19林苑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古镇建构历史

林苑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引言

古镇空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居民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记忆传承的宝贵媒介。古镇空间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如何留住空间里的回忆,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根据研究资料和数据可知,目前,我国古镇空间的建构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古镇人口的流失,空心化、老龄化现象的出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镇开始出现人口流失的情况,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更向往去大城市寻求发展的机会,这导致古镇的社会活力减弱,商业活动受限,空心化的现象逐渐显现。其次,建筑老旧,人居环境不佳,盲目拆改现象的出现。古镇的建筑年代久远,但经年累月的风雨侵蚀使得建筑物老旧、脆弱,甚至面临着倾倒的风险。人居居住环境的不佳,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一些居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进行盲目的拆改,导致了原有的建筑布局和风貌受到影响。第三,古镇传统文化遗失。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传统农艺、手工艺、乡土习俗等宝贵的精神遗产可能因为缺乏传承和重视而逐渐失落。针对上述困境,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也各自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对古镇空间的保护与传承做了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从空间叙事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加强古镇空间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问题,为古镇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能够保持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提出有益的空间建构参考。

一、概念界定

(一)古镇空间

古镇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幸运地保存下来,城镇形态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同时环境、格局、建筑、历史文脉以及传统氛围等各个方面都得以较好保存的小城镇[1]。古镇空间,是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民居组成的综合体,是组成古镇的基本单元,通过古镇空间的建构与设计能够更好的和古镇历史对话,感受当地的文化,同时还能够将古镇的传统文化通过超越时间界限的空间体验再次呈现在大众眼前,这为古镇文化的持续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在助推活力古镇再塑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认为古镇公共空间可以分为实体空间、暂存性空间以及精神空间[2]。古镇被视为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其空间形态的变化与代代相传的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方式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3]。古镇传承至今的传统建筑、历史老街、遗址文物等都是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二)空间叙事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叙事学逐渐引入了对空间的关注,空间叙事理论的出现是对传统叙事理论的深化和外延,在时间和空间的相互依托下,叙事空间成为了充满流动性和变化性的整体[4]。空间叙事是人与空间交流手段的一种,叙事学主要是研究人、事、物、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叙述结构和表现方式,注重关注和挖掘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5]。

1984年加布里尔·佐伦在《走向叙事空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叙事中空间再现的三个层次,分别为“静态实体的空间”、“时空体的空间”、以及“文本的空间”[6]。2008年龙迪勇率先打破了我国在空间叙事理论上的研究空白,他的《空间叙事理论》当中所涉及到的空间通常被分为四类,分别是“故事空间”、“形式空间”、“心理空间”和“存在空间”[7]。

以往研究成果表明,当前我国对传统空间的保护,已经逐渐从物质转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从历史研究的价值上升到对社会生活价值的追求。因此,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视角出发,以空间叙事主体为核心,结合叙事主体、叙事线索和叙事情境,最终提出一个古镇民居空间的建构路径建议,为古镇民居空间的发展提供一条路径参考。

二、空间叙事背景下古镇民居空间的建构策略

古镇空间是我国乡镇文化的主要载体,更是一个生动的历史画卷。空间叙事背景下古镇空间的建构可以分为物质线索与非物质线索两方面[8]。物质线索包括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自然风貌等四个方面。非物质线索包括历史文化、生活方式、节日庆典、非遗文化等四个方面。

在空间叙事设计中,结合直白、对偶、隐喻、象征、强调、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古镇微更新为路径,活化传承传统文化,重塑本地人文化自信,还原古镇的生活气息。在描述古镇空间时,直白的道出民居的特征,呈现它留有的岁月痕迹。对比不同的空间元素时,可以采用对偶的手法,凸显它们各自的独特性。通过隐喻的叙事方法,将空间元素与抽象概念连结起来,讲好故事,增强叙事效果。还可以通过象征,将空间元素赋予象征意义,增强叙事的深度。在加强空间细节的表现时,可以通过反复、强调等修辞手法,强化参观者对空间细节的理解。空间叙事理论更像是对一个回忆中的故事进行解读,通过记忆中的线索为参观者呈现出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叙事需要通过某种作为载体的文本才能发生,古镇空间作为文本的一种,以空间作为载体,通过将记忆融于空间叙事的方式进行人文精神的传达,突出空间叙事性的表达。

因此,研究嵩口古镇民居的空间叙事基础,需要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实地访谈等方式,挖掘跟古镇空间发展的相关事件,比如:手工艺品、民俗庆典、非遗文化等,分别按照物质叙事基础和非物质叙事基础进行分类整理。

三、案例研究:永泰县嵩口古镇设计研究

(一)嵩口古镇概况

图1 嵩口古镇(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永泰县嵩口镇古称“嵩阳”,其有着丰富且悠久的历史,也有着许多被当地居民一代代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是一个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名镇。如今嵩口古镇更是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闽台乡村游示范基地、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重点镇”等众多荣誉。

嵩口古镇历史建筑众多、商贸繁荣、人才辈出、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好的街巷市集以及明清时期建筑群。古镇主体沿着交通主干线与大樟溪发展,依山而建,和莆田、福州、三明多地毗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同时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水资源。

(二)线索归类

1.物质线索

(1)灿烂的建筑遗产。嵩口古镇作为“古建筑博物馆”,有乾隆年间所建造的古堡,有在民宿中少见的“四梁扛井式”结构,还有各种祠堂祖庙和摩崖石刻。现有古民居100多座,多为明清时期的传统大厝,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厝数十座。古镇建筑多就地取材,采用木质结构,有着独特的飞檐、雕刻、灰塑等细节装饰。

(2)繁华的传统街铺。目前古镇较好的保留了直街、横街、米粉街、关帝庙街、大埕街等古街。街巷两侧的建筑也同样保留着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建筑的布局紧密相连,则又形成了曲径通幽的巷弄。

(3)精巧的手工艺品。竹编、木桶、蒸屉、柿漆、藤编、笋壳、铁具等手工艺不仅是物质文化的象征,更是古镇文化的传承。通过手工艺品,人们可以窥探到永泰嵩口古镇的历史和生活,感受到这个地方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精神。

(4)富饶的自然资源。古镇多山、地势也较为险峻,南面东湖尖海拔约1681米,是永泰县的最高峰,因此嵩口古镇自古便被称为永泰的南大门[9]。古镇沿着大樟溪河岸展开,与森林、湖泊、田野等生态要素形成了一个多样的生态系统。

2.非物质线索

(1)绚丽的人文风光。嵩口古镇拥有“两张”文化,分别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幹以及闾山派道教宗师张圣君。古镇历史记载,古镇曾有1位状元、2位尚书和41位进士,也流传着“父子六人六进士、六子同朝、子孙三代十八条官带”的佳话[10]。

(2)质朴的生活方式。古镇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育秧、犁田、榨油、割稻、分谷等,农田里还可以看到辛勤劳作的人们。街巷上也可见到传统的器皿和工具,木制的、竹藤编的、铁铸的、石凿的等多样器具。

(3)多元的民俗庆典。嵩口古镇拥有诸多文化遗存,如赶墟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等。另外还有闽剧、谢天地、游神等民俗活动。张圣君信俗文化已于201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4)丰富的非遗文化。嵩口古镇的非遗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展现了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除了上述张圣君信俗文化之外,还有诸如肥狮表演、藤编工艺、虎尊拳、柿染技艺等。嵩口镇党委书记连萍提出,“唤醒群众的乡愁记忆,让老手艺焕发新生,让游客切身感受嵩口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古镇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图2 嵩口古镇叙事线索(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叙事路线的打造

经过对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资料的检索与分析,全面评估了嵩口古镇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内容,因此从空间叙事理论出发,进一步对叙事节点进行梳理与打造,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叙事编排。

1.确定关键叙事节点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镇故事”,这些故事应与古镇民居的历史、文化或特色紧密相关,如“瞻仰名士”、 “市井生活”、 “非遗体验”等等。收集特色主题道具,比如在以“市井生活”为主题的路线上,可以考虑传统农器具的摆放,石磨、碾盘、秤砣等等,为游览者提供触摸和体验的机会,不仅能够教育年轻一代,同时也勾起老一辈游览者的故乡情。创设拍照打卡点,游览者可以体验到戴斗笠、披棕蓑的感受,触摸这些在城镇里不易寻觅的珍贵物件的质感,倾听历史的回音。注重对树种的选择与保护,综合考虑地域、长寿、景观等特点,规划不同的叙事节点,以庄寨周围的树种为例,可以特别凸显城墙所展现的坚韧生命力,象征着防御的不屈精神。各个景观节点可以呈现多样的展示主题,突破时间的束缚,创造出叙事节点的独特历史氛围感。

2.情感引导

独特的故事内容取决于古镇承载的记忆,这是成功叙事古镇故事的基本要素之一。“赶墟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都是嵩口古镇的重要传承,是串联历史文化和古镇活动的纽带。通过情感的引导,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的表现手法,引导参观者更深入地感受故事情节的情感内涵。将传统博物馆与现代项目结合,创设不同主题的游览路线,结合网红打卡点、记忆墙体、嗅觉空间、触觉体验等元素,构建起一个复合性的空间。结合闽剧表演,编排家乡故事,以戏剧的形式呈现,将游览者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用故事唤起家乡情。

3.情节连贯

利用街巷路径,把叙事节点串联起来,路径组织和设计应尽可能确保叙事节点的连贯性,注重路径的功能属性,设置不同主题的游览主题,打造内容饱满的沉浸式体验,通过一些具象的语言述说故事。在空间叙事设计中,由于叙事节点较多,内容复杂,因此在主题游览路径安排时应当首先考虑叙事关键节点,保证故事叙述的完整性。站在体验者的视角思考,考虑行人的疲劳程度,一般两个空间节点间的街道长度不宜超过500米,过长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和枯燥之感,或让人感知距离超过实际距离,从而影响步行体验[11]。不同主题的游览路径将若干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紧密连结,为游览者创造了一个沟通和互动的纽带,构筑了超越时间、空间的情感媒介和情境通道。这样的设计让游览者在行走中不仅仅是被动的观赏,更是与古镇的历史、文化紧密融合,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交流。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破坏性的城市改造时有发生,在抹去古镇记忆的同时,也丧失了原有的文化特色。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空间叙事的背景下古镇空间的建构问题,从空间叙事理论的定义与特征出发,分析其在古镇空间建构中的应用,特别关注叙事主体和线索的运用,并结合嵩口古镇进行实例阐述。研究为古镇空间建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故事、历史、文化等元素融入空间,可以打造出更具有情感共鸣和意义的叙事环境,为古镇文化的传承与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思路与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古镇建构历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建构游戏玩不够
新历史
千年古镇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