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冷落行为导致大学生同伴关系疏离状况研究

2023-03-19洪燕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际同伴效应

洪燕丽

(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使用微信、QQ诸多通讯工具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通讯工具带来不少便利,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时刻关注手机的习惯,甚至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也专注于使用手机,表现出忽视或冷落人际交往对象,导致沟通的减少和同伴关系的疏远,这种现象又叫“手机冷落行为”[1]。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手机冷落行为会影响印象形成和沟通质量,而且会给受冷落者的幸福感和行为表现带来负面影响[2]。鉴于此,探讨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对同伴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同伴关系满意度是对同伴间关系的主观评价,在大学生中主要表现在对同学、舍友、社团伙伴间关系的评价。许多研究表明,手机的使用会妨碍信任感和亲密感的建立,影响个体对人际互动对象的感知同理心和关系质量[2],根据礼貌理论[3],在交往过程中,频繁地使用手机而冷落他人的行为是不礼貌的,这会让对方感觉不被认可与接受,也不利于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受到冷落的一方往往会感到自尊心受损,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可能包括沮丧、失望、愤怒等,这些情绪会影响到双方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导致双方关系满意度降低。许多学者研究手机冷落行为对人际关系质量的负向影响时,更加专注于研究手机冷落行为对于亲子关系[4]、伴侣/婚姻关系[5]、上下级关系[6]等特定的人际互动情景的影响,但是对于手机冷落行为对学校场景中同伴关系的影响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同伴关系在学校场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和学业成就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很有价值。据此我们假设: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会导致同伴关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

疏离感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无法与他人建立稳定、正常的人际关系,难以融入同伴、学校及家庭等环境中,导致个体产生无助、无意义、孤独感等负性情绪[7]。大学生是疏离感高发的阶段,同伴是大学生重要的社会支持因素,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会导致亲子关系产生疏离感[4],不利于良好家庭关系氛围的建立。大学生的手机冷落行为,同样会让受冷落者感受到自己不被重视,不愿意与之亲近,从而产生疏离感,亲密关系无法建立,这会直接降低同伴间的关系满意度。据此我们假设: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产生的疏离感将会破坏同伴关系。

综上所述,深入探讨在学校同伴交往互动过程中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对同伴关系满意度的具体影响,并分析疏离感在其中所起到的效应,能为提升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随机抽样调查及相关数据

本次调查以福建省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该校抽取304名大学生被试,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相关问卷,统计分析后,未发现有规律性作答和三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获得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192名,占63.16%;女生112名,占36.84%,被试的年龄分布为17-23岁,平均年龄为18.62±0.86岁。

(二)态度测量与评定

1.手机冷落行为量表

手机冷落行为量表是由Roberts和David针对恋爱关系编制而成[8],丁倩等人根据研究需要,将知觉对象修改为父母,修订成了中文版父母手机冷落行为[9],本研究根据研究需要,将知觉对象修改为同伴。该量表是单维度量表,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量表总均分越高,说明大学生的手机冷落行为越显著。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3。

2.青少年学生人际疏离感量表

青少年学生人际疏离感量表由杨东等人[10]编制而成。该量表共52个条目,用于评估个体的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采用Likert 7点计分,量表总均分越高,说明大学生的疏离感程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

3.同伴关系满意度量表

同伴关系满意度量表是由魏运华等人[11]编制而成。该量表共20个条目,包含人际和谐、交往互动、社会情感3个分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量表总均分越高,说明大学生的同伴关系满意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3。

(三)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样本的各个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并使用PROCESS插件的Boot-strap程序对中介效应进行再检验。

二、分析与检验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根据Harman单因素检验程序,我们对3个问卷的所有条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了13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且第一个公共因子只解释了总变异量的31.68%,低于40%的判断标准[12]。由此可知,本研究中各变量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疏离感和同伴关系满意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见表1),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与疏离感呈显著正相关,与同伴关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疏离感与同伴关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N=304)

(三)疏离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原理[13]来检验疏离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手机冷落行为对同伴关系满意度有负向预测作用,手机冷落行为能显著正向预测疏离感,当手机冷落行为和疏离感同时预测同伴关系满意度时,疏离感对同伴关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手机冷落行为对同伴关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疏离感在手机冷落行为对同伴关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0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6.93%。

表2 疏离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Bootstrap取样方法[14]对疏离感的中介效应进行再检验。结果发现:手机冷落行为-疏离感-同伴关系满意度路径95%CI检验结果为[﹣0.14,﹣0.03],该路径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疏离感存在中介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疏离感在手机冷落行为与同伴关系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三、讨论

(一)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与同伴关系质量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会对同伴关系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这与以往研究一致,也和礼貌理论相符[3],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和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大学生普遍期望得到对方的尊重和礼貌对待,他们期待对方能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的话语,并得到积极的回应。然而,如果一方因为专注于手机而忽视了对方的感受,这就可能违背了礼貌这一规范,使得对方感到被冒犯,影响了彼此的印象形成,从而降低了沟通的质量,最终导致同伴关系满意度的降低。

(二)疏离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证实,疏离感在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与同伴关系满意度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这意味着大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如果过度依赖手机而忽视了与同伴的互动,会增强另一方的疏离感[4],从而降低同伴关系满意度。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模型,大学生正处于成年早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可以带来满足感和安全感,避免孤独感。大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期望对方能给予尊重和关注,如果专注于使用手机会导致人际对象感受到应付或敷衍,当内心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时候会使其产生疏离感,不愿意与之有进一步的交流互动,从而降低关系满意度。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和疏离感均可以负向预测同伴关系满意度,而手机冷落行为可以正向预测疏离感;疏离感在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与同伴关系满意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二)启示

该研究扩展了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研究结果启示:一是高校应该倡导文明健康的手机使用行为。通过定期组织科普知识、专题讲座,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二是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同伴交流互动,可以增强亲密感,避免疏离感,有利于和谐友善的人际支持系统的建立。三是大学生应该主动提高手机使用自控力,主动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在社交互动保持专注,给予对方及时回应,促进信任感和亲密感的建立,维护同伴间满意度。

猜你喜欢

人际同伴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懒马效应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