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国际标准舞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3-03-19李晓飞

电脑迷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李晓飞

【摘  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为充分发挥艺术类高校国标舞课程的育人价值,文章以舞蹈表演专业国标舞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教学实践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舶来文化”的国标舞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技艺类课程更重视技术而忽视思政教育;教材及教学内容在课程思政内涵的体现欠缺;专业教师不够正视自身思政意识养成。基于此,文章提出以下举措:坚持教育方针指导,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做好教学内容嵌入;注重教研团队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式;重构课程考核方式,确立思政评价细则。本研究旨在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形成一门具有丰富思政内涵特色的国标舞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课程思政;国际标准舞;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国际标准舞课程改革的可行性

2020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立德树人成效视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需求的高级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需求人才具备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而长期以来包括国际标准舞在内的学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更多地是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没有对其进行多维度的教育深入挖掘,即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美育等全方面教育。另外,地方应用型高校没有发挥其人才培养内涵,增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因此,有必要确保专业的学科课程可以像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一样担负起培养重要人才的重任,教师在讲授专业技术课程的同时,重点开展与本专业相关思政教育,丰富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

所以,研究在国际标准舞课程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文精神要素融会贯通,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专业课程嵌入,实现协同效应,真正实现立德樹人的长远教育目标,深入挖掘国标舞课程的深层次育人价值,将其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嵌进课程教学设计,渗透到教学环节,让价值、知识、能力的融合成为国际标准舞蹈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当前国际标准舞“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舶来文化”的国标舞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国际标准舞(与国标舞同义)来源于国外,起源于欧洲与拉丁美洲,经几百年发展,最后在20世纪初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将十个风格迥异舞蹈种类进行统一标准、规范整理,从而形成新类型舞蹈并传播覆盖全球。而这类新的西方舞蹈类型在中国引入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却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化发展,男女老少对这种舞蹈产生了青睐,纷纷学习和效仿。因时间短、学习浅、模仿深,国标舞其内涵文化与中国文化在共性上出现一定的不适现象,主要原因是哲学基础、文化传统、经济与政治生态等不同,以致盲目和机械地借鉴复制,从而导致思政元素方面的挖掘不足,造成教学内容上文化中空的现实窘境,为课程教学如何更好育人带来一定难度。

(二)技艺类课程更重视技术而忽视思政教育

据调查显示,舞蹈学科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科学生而言,普遍在文化知识储备方面略显不足,且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关注度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自我意识较强,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却不够重视,甚至对思政课程也没有展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而且,存在的唯舞蹈技能学习现象,这也是大多数高校舞蹈专业学生本科课程学习的一个“通病”。课程思政元素很难融入舞蹈课堂中,只贯穿没落实,有计划不实施,设计“完美”,实践“空洞”,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明显。

(三)教材及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内涵体现欠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奋进目标和努力动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规划教材从21世纪初就已存在并不断扩展教材库,但关于各大高校当前的国际标准舞课程,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各个高校用书也没有寻找到用来保障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书源。在对北京舞蹈学院、北京体育大学、CBDF、CDSF等协会编制的书籍以及“红宝书”(作者沃尔特·莱尔德)进行研究和分析,在课程实践中的借鉴与参考中发现其书中思政内涵也较少,更注重实际技能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这也说明了学科所属一门,但内容包含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与关注点也就不同,加大了课程思政在学科内普适使用的困难。

(四)专业教师不够重视自身思政意识养成

目前,任教国际标准舞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较少,课程团队没有形成集体备课模式。同时,教师自身对思政教育内涵的认识存在窄化,在理解思政教育上存在误区,假以为思政教育仅限于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但其内涵浓厚到包括国本思想、哲学、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等多个方面。在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群体学习的趋势明显展现出“教师主角型”的特点。技艺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强,亲身示范、言传身教的交流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机会更多也更大,教学重心倾斜不到位,使包含思政元素的案例融入的时间难以控制,给课程的思政教育开展带来困难。

三、国际标准舞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措

(一)坚持教育方针指导,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在各类课程(包括必修、选修、通识、公共基础等)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营造具体的教学氛围,教育主体以一种间接和含蓄的方式承认和捍卫道德准则,将自己的思想和政治哲学有序地融合到教育过程中,让教育客体接受政治思想教育,使这些对象成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国家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理念。教学目标则是实践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基于国家政策方针导向对预期达到效果的综合表述,是完成实践国际标准舞课程思政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体现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发挥自身技术技巧能力,主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专业知识与教学思想政治要素融合,才能真正做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感的提升,以期形成良好品德和完美人格。如认知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国标舞时,掌握国标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训练方法。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特色,并在专业技术实践中,不仅让学生体味域外民族风情的魅力,还要认识到文化理解与传承的重要性。保持谦卑心态理解学习其文化内涵,理解各舞种间的差异性,积极探索与融合,学好国标舞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二)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做好教学内容嵌入

课程学习是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因素。依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和性质,主动思考和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思政型课程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体验职业道德、沟通协作、文化认可和身份认同等观念意识,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最大化成效。国际标准舞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国标舞理论学习与技术实践两个部分。从教学内容和技能教学的实际体验来看,每章节授课过程都蕴含值得深挖与提炼的思政内涵。因此,要根据具体章节的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国标舞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内容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课程思政”主题。例如,含有中国故事的经典国标舞蹈(黄河、弟子规)作品欣赏板块可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深化本专业知识中思政要素的理解,对国标舞技术和理论层面的内容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例如,以遵守动作运动规律为题,是在基于第2次课的方位、角度等的学习后,去讲授基本步动作技术在各节拍正确表达顺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动作,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因减少动作程序而导致的不适感和难受情绪,这体现了要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方可达到完美结果,也从侧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注重教研团队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难挑千斤担”。一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任务的实施与完成仅靠个别教师的单打独斗,这点力量是不足的。目前,每个高校开设的国际标准舞课程基本上都是独立的,由专业老师独立负责。课程怎么上,局限于教师自身的挖掘和实践。即使在一些高校内已经将同类课程分成多位老师进行上课,但在班级与班级之间,课程教学效果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简单地将班级划分为精英和普通层次班级,那么,思政教育融入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建设强有力的课程思政教研团队是重要的,定期开展团队教研,发挥教师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从经验出发,形成理论,再付诸实践。收集资料,挖掘思政案例,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看重对学生的赞赏,以学生为本。同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切入方式,量要适宜,引出思政主题,借助故事讲授、类比联想、案例分析、示范示教、视频播放、实时展示等方式方法,反复突出思政重点,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四)重构课程考核方式,确立思政评价细则

国际标准舞在舞蹈表演专业的人培中设置成专业选修类课程,班级考试方式采取期末考查形式,学生成绩的最终得分会是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期末成绩的综合比率,重点强调评价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和职业型技术能力。而“课程思政”教育机制改革,可将学生成绩分为专业成绩和思政成绩,课程考核成绩由两项依比例共同构成。思政成绩可以在课堂与作业中隐形体现,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时给予讨论结果评价,终结性考核中隐形融入思政考核指标。例如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表现,是在着重考量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能否具有放眼未来的远见、用心思考的心境,是否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表现,重塑师道尊严,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审查学生每月作业完成情况,而致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以期末增设多主体协同考核评价,来关注学生多角度的差异化表现。

四、“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国标舞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

(一)紧跟国家教育导向,完成育人使命

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就提到,作为一个文艺人才要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知识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只为让自己成为一位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也是这一现象长期以来所承载的精神使命。而德艺双馨作为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也同样是国际标准舞其本身的内在特点。德立,则艺可成,艺体共进,德礼并蓄。“国际标准舞”课程在实践中把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基石,浸入艺术教育、礼仪知识,校外竞赛,是为培养具有德艺双馨的国际标准舞后备舞蹈优质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的育人使命。

(二)加强文化理解,提升文化自信

国际标准舞在西方世界的观念中是以强调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关系发展而产生交际的一种偏娱乐性质的社交舞蹈。当它传入中国,就被视为一门课程来进行研究与教学,并不断探索其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背后逻辑关系,去理解外来舞蹈的文化,寻找思政元素与该类课程的契合点。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设计,锁定不同“课程思政”主题,确保思政元素嵌入教学课堂,

多角度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意识形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消除专业课和思政课的“双弦”现象,增强学生主体文化自信。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知识的获取为基础,通过参与课堂内外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以课程学习而去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参与舞蹈活动演出,积极准备团队比赛,志愿助力乡村艺术教育,构建以学促教、以学促演、以学促服、以学促赛的课程育人模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多角度分析,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