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3-03-19职晓晓张燕妮孙玉杰

电脑迷 2023年22期
关键词:就业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职晓晓 张燕妮 孙玉杰

【摘  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小学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一人一招”提升计划、构建“理论课程—项目实践—专业竞赛—职业资格证”一体化教学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民办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就业;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会增至65%。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当前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不相匹配的现象尤为严重。2023年4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23年河南省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豫政办〔2023〕17号)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呈现出高需求的趋势。近五年,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上都是“绿牌专业”,所谓“绿牌专业”是指失业率小、综合就业率高、工资待遇高、就业满意度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类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高需求专业,也是近几年高等教育报考和培养的热门专业。另外,民办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部分毕业生专业应用能力薄弱,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不足,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民办高校迫切需要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研究现状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国外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较国内开展得更早一些,主要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许多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成功,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如德国的“双元制”等。除了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协作培养外,还加入了社会其他力量,协同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判断一所高校某个专业的优劣最直接的指标便是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已经成为高校实施教育的首要目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河南省大部分民办高校建校时间较短,部分学校还处于产教融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三无”问题,即“无项目开发经验、无竞赛经验、无职业类证书”的问题,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应用型人才培养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需要从各学校的就业情况、产教融合的进展情况、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师资建设情况、学校管理的机制等各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形成联动机制。

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策

提高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需要学校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更需要学校一流的學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一系列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较为直接的途径便是以社会所需,培养卓越人才,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院与企业根据当前计算机企业的实际用人标准与需求,提炼出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要点,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基本都是服务地方经济的普通本、专科高校。学校要根据办学定位找准学生的就业方向,要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摸清本专业学生考公、考研和就业比例,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例,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同,专业课可以分为考研课、技能应用课、专业方向课等课程类型。对计算机专业的考研学生而言,408专业课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四门课程。对就业的学生,根据软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相应的Java高级程序员、NET高级程序员、网站设计师、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等高技能专门人才。技能应用型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类:C语言系列,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等课程;Java语言系列包括Java程序设计、Web前端、Java EE、嵌入式软件开发等课程;专业方向课方面,各学校根据专业方向开设相应的专业方向课,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方向等。

(二)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分流实践管理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按需求跨年级纵向考核”横纵交叉的立体式实践管理体系。要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学校从大一开始就着手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大二时,学生能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大三、大四期间,针对考研和考公的学生,学校组建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学生的考研考公进行辅导答疑。对就业的学生,根据软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Java高级程序员、.NET高级程序员、网站设计师、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等高技能专门人才。

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和个性特点,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分类培养的思路,学校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根据学生考研考证、学生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需求,成立创新创业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成立考研小组、“蓝桥杯”实训小组、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实训小组等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组内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实现纵向分类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开设“小学期”

小学期是实现计算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即在每学年实施三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即秋季学期、春季学期以及暑假前开课约一个月的“小学期”。“小学期”的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经过“小学期”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情商素养训练。“小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专业技能方面

大一小学期为专业能力引导阶段,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的认知,在程序设计方面,以C/C++程序设计为基础,培养系统框架下的模块级设计和实现能力。

大二小学期为小规模系统能力培养阶段,构建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系统能力两方面的专业能力,以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为基础,培养学生基于核心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小规模系统的能力。

大三小学期为复杂系统能力培养阶段,通过高级应用开发,完成计算机综合实践项目。

大四小学期为学术能力培养阶段,以毕业论文(设计)为载体,完成本领域较前沿的研究课题,培养严谨的学术思维能力和初步的专业研究能力。

2. 情商素养方面

大一小学期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大二小学期主要进行专业学习总结、岗位认知和专业学习的方向规划;大三小学期主要侧重于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就业劳动合同签订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一人一招”提升计划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项目化教学的“项目设计者+项目导师”,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但是当前民办高校大部分教师为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少系统性工程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民办高校要注重计算机类专业教师培训,并采取定期考核的方法,针对每个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1. 教师达标考核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每位新教师要想站稳讲台必须过教学关。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程的达标考核是教师过好教学关采取的有效措施。教师达标考核分为材料审核、课程综述、随机抽取课程章节讲课、实验考核四个阶段。达标考核的材料准备包括课程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材料,其中一项材料包括考研、考证在教学内容中的融入情况。考研、考证课程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先要完成近十年本专业或本专业相关的考研考证习题,并将习题分门别类地融入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作业等教学材料中。

2. 教师“一人一招”提升计划

教研室根據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教师专业方向和专业特长,制订教师“一人一招”提升计划。“一人一招”可以选定为应用技能型、考研考证培训、竞赛辅导类等方面的内容。教师“一人一招”的选定采取个人意愿与教研室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一人一招”的分配与教师所带课程、小学期实训、考研、学科竞赛辅导一以贯之,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专业化,采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思路,达到“术业有专攻”的工作效果。

(五)构建“理论课程—项目实践—专业竞赛—职业资格证”一体化教学体系

为更好地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构建“理论课程—项目实践—专业竞赛—职业资格证”四位一体化教学体系,解决学生“三无”问题,即“无项目开发经验、无竞赛经验、无职业类证书”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就业,鼓励学生参加项目开发、学科竞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此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六)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局面

在学校层面上,整个学校形成全员关心就业、全员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制订配套的就业机制。第一,学校要做好产教融合的推进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行业、参与行业,提升学生就业软实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第二,学生管理队伍要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传达工作。第三,学校就业部门、教师、各级行政管理人员要纵向、横向齐联动,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结语

文章旨在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情商素质,建立一整套“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解决学生“三无”问题,即“无项目开发经验、无竞赛经验、无职业类证书”的问题,主要对策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小学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一人一招”提升计划、构建“理论课程—项目实践—专业竞赛—职业资格证”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就业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