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探究

2023-03-19马建华

电脑迷 2023年22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就业导向中职教育

马建华

【摘  要】 中职教育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其中包括对标社会人才需求,加强课程教学与岗位就业衔接。基于此,为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实效性,摒弃传统教学弊端,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文章简单探讨坚持就业导向教学的重要性,从课程理念、内容、实践方面分析就业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路径,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人员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中职教育;就业导向;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价值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革新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整个社会以及人才市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所提出的迫切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价值可总结如下:

第一,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相较高等院校,中职院校学生在同岗位竞争时于文凭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但是社会进步,岗位考核愈发注重专业能力的高低。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通过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就业导向,并落实一系列教学创新、优化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当前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能力,从而满足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所提出的更高需求,让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期间,可以与高职以及本科学生处在同一竞争地位,提升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机会的成功率。

第二,深化课程建设,提升中职院校办学水平。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也能够推动课程建设的完善。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落实,要求教师把握市场、社会人才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等,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全面优化课程设置。让教师在深度思考下改善课程建设,这对专业课程、教师以及院校均具有极强现实意义。不仅如此,以就业为导向,意味着教学工作中学生的职业规划将贯穿始终,市场需求和社会变化将直接体现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在该情况下,所制订的教学实践方案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和职业趋势,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院校将有资本、有经验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打造特色专业,从而提高办学实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策略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相对较弱,学习积极性较差,甚至存在厌倦情绪,课堂教学期间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学习自信心丧失。因此,在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时,应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成就感,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确保其能够接轨社会实际。

(一)深入了解就业市场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社会处于现代化发展状态,就业信息、趋向瞬息万变,因此,在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时,首要任务是面向市场开展较为全面的人才调研工作,明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在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以此明确教学目标,进而优选、梳理教材,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了解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时,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围绕计算机相关岗位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的要求,尤其是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案,面向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促进他们就业竞争力、胜任力的形成与提高。从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性质划分,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三类,分别为研究型专门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信息化类型)人才。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认知能力、数据库操作能力、网站的建立与运维能力、网络构建与配置能力、计算机美术设计与媒体加工合成等能力。教师可根据能力需求梳理教材,明确各章节对标的具体计算机技术与能力,以此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

在深入分析现阶段市场需求与就业形势后,教师应以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坚持生本理念与因材施教原则,开展学生学情调研与分析,明确学生知识储备、技能水平、认知程度、个性特点,在把握学生计算机学习层面上的个体差异后,优选教材。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为例,教师应不定期更新教材内容,根据计算机发展成果为学生带来最新的技术知识,一是选择较新的版本教材,二是进行教材编写。其中,立足中职院校编写计算机课程教材时,应以校方为主导,以教研小组的方式结合院校特点、学生特点开发特色教材,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并争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共同进行教材的编写,以此保证教材具有先进性、有效性,使其满足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

(二)创新教学方法,锻炼学习能力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的问题,在实施就业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时,应在坚持学校教育大纲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的方式激活计算机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接触到教学内容中的就业板块。

1. 任务导学法,丰富就业内容

以往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以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递—知识接收”为主,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虽然通过言语讲解、教师演示、学生上机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效果,但是却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发散、创新等逻辑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坚持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任务导学法,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丰富、扩展的载体,扩大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探究环境。

教师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为学生提供相应题目,通过设计落实明确任务鼓励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投入电脑维护以及组装等知識技能学习活动中,利用任务驱动学生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使其掌握、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巧,获得学习经验,得到思维与能力上的锻炼。期间可融入任务项目,与校企合作不同,任务项目从教材内容出发,教师围绕实际案例创设任务场景,在课堂中引入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操作项目与相关技术,要求学生在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下完成工作,围绕真实项目展开讨论、学习和互动。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为例,教师可围绕微型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这一知识创设任务情景,情景创设以多媒体工具、新媒体技术等为主,通过开机启动常见硬件故障、配件接触问题,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来确定计算机故障,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判断计算机故障原因,最后反馈给教师,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随着项目任务的完成,学生将获得计算机学习成就感,同时掌握维护、维修方法,提高就业能力。

2. 创设翻转课堂形式

为使中职计算机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教师可在确定课堂内容和教学重点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革新教学形式,以市场需求为主线确定课堂内容,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需技术和知识,充分发挥其实际应用价值。对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而言,结合市场需求可细化为四方面,分别为:(1)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基础知识;(2)Web开发、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等计算机应用技巧与实践能力;(3)创新型实践课程;(4)基于企业的定制化技术培训。教师应分析各个方面的教学重难点,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方案例如,引入企业岗位操作,尤其是系统故障,交给学生实践操作解决企业项目难题,如计算机拆装、计算机网络教室、C语言设计、算法程序设计等,要求学生使用线上平台完成系统化操作,根据不同的企业岗位分组布置学生工作,以单位部门的方式完成计算机知识学习。

(三)结合就业指导,落实校企合作实践

在就业导向下,计算机课程实践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始终,尤其是校企合作类实践教学,落实“双导师”制度,并以相同人员组建就业指导团队,由校内教师与校外企业专业人士共同给予学生计算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使其明确自身学习方向,在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动态的情况下树立科学岗位目标,并在合作项目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职业能力与道德素养。

1. 校企合作优化实践课程设置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仍要依靠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深化合作力度与形式,增加学生计算机实践机会,靠近岗位实际工作指标,以此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具体而言,每个学期学生均要到岗实训,根据每学年的学习重点参加顶岗学习,为其提供知识应用渠道,使学生在学习后锻炼知识应用,提升实践技能的同时丰富计算机操作经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相关岗位的了解。比如,于寒暑假组织学生体验网站运营维护、网络安全、内部局域网设置、计算机硬件维护等工作。依托“双导师”制度,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实践问题,切实按照岗位流程做事,巩固、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2. 基于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活动

新时期下,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内容与计算机教学特点,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制订、创新上机操作课程,以此强化学生计算机相关岗位胜任能力。期间,可结合校级、国家级大赛,结合热门计算机岗位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设计。针对校级竞赛,中职院校可根据学生就业规划,组织贴合学生计算机发展需求的竞赛活动,比如动漫设计等,要求学生使用3D Max、Photo Shop、CAD等软件设计动画人物;或是组织软件编程大赛,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了解不同代码设计技巧。通过围绕计算机行业热门就业方向,落实针对性的就业能力实践活动,扩大学生就业空间,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3. 建立就业指导机制

由校内教师、企业职业人员组成就业指导小组,围绕学生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与实践活动提供专业的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传授就业经验,满足学生个性化就业需求,使他们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路径。在该机制下,中职院校还应围绕计算机专业就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技能。对临近毕业的学生,举办就业创业讲座、研讨会、校企交流等职业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条就业渠道。条件允许情况下,利用现有信息系统提供就业信息资源平台,通过计算机相关岗位招聘信息与就业市场报告,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机会与门槛。对已经毕业走入岗位的学生,中职院校可开展工作反馈与动态跟踪调查工作,了解就业情况,以此为基础优化校内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方案与能力培养侧重点,不断提高职业化人才培养水平,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四)增加考核主体,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为保证就业导向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完整性,教师应根据教学方法与内容的调整变更考核体系,尤其对校企合作类实践项目,应增加考核评价主体,同时注重过程性、阶段性评价。计算机课程侧重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所以,评价应结合中职学生特点,为保护学生计算机学习积极性,适当降低试卷考试比例,将考核評价重心调整为上机操作。除了每学期的上机操作考核,还应根据项目任务、校企实训等结果,开展阶段性总结评价,采集教师、组内、企业以及学生自我的评价,以此保证考核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期间,对标企业常用的实践报告等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态度、成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工作岗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下,应注重教学思维、方法、考核评价方法的革新,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比重,将企业岗位工作制度与流程标准引入教学,立足于市场人才需求开展各项教育举措,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就业导向中职教育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