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索

2023-03-19赵志伟叶原丰管航敏林晓霞田文杰

化工管理 2023年16期
关键词:化学品储存危险

赵志伟,叶原丰,管航敏,林晓霞,田文杰

(金陵科技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0 引言

高校化学实验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实验中涉及到多种危险化学品,但是相应的安全管理却未及时完善,以致出现种种问题,甚至是生命、财产的损失,例如2015 年北京某高校实验室氢气泄漏爆炸、2016 年上海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而且还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给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1]。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一直是高校面临的重大难题,一方面,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具有创新性、多样性、探索性等特点,有的实验项目需要使用危险化学品,且高校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少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危险化学品自身的性质,造成安全事故的方式多,这给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科学有效消除危险化学品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价值,已成为众多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大多数高校制定了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有的高校未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照搬其他高校的管理制度,导致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制度上存在漏洞[2]。有的高校危险化学品由保卫处、设备处、科技处等多个部门联合管理,在实际过程中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有的高校未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制,安全责任未能逐级传导下去,导致无法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有的高校未建立危险化学品从采购到废弃物处置方面的制度,实际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的抓手。

1.2 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高校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而忽视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因为教学科研活动能带来一定的成果和经济效益[3]。安全意识薄弱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师生不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认为实验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有些师生未对实验的安全性进行认真评估,不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性质和使用注意事项就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不注重对学生指导,这些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有的高校未设立关于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课程,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前未能向学生灌输安全实验理念及危险化学品使用注意事项。有的高校未能构建系统化、精准化、多样化的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教育仅为通识教育,内容主要是消防教育,较为单一,且未能针对专业的特点进行精准化教育。

安全教育的形式也较为单一,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调动老师、学生的兴趣。有的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安全培训证书而已。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导致师生对安全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由此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机率大大增加。

1.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上投入的经费较为有限,以致一直未能得到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随着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飞速提升,实验项目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少、分布广,对安全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储存方面,有的高校由于实验室面积比较紧张,化学实验室分布在年代久远的建筑里,有的高校化学实验室由其他功能的实验室改造而成,防护设施配备不足,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条件均无法达到国家的规定。有的高校危险化学品散落在实验室的多个地方,甚至未配备储存柜,未考虑理化性质混乱摆放。有的高校虽有专用的实验室储存危险化学品,但是其安全防范条件却不完善,还停留在人防和物防层面,在技防层面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在使用方面,部分高校危险化学品从申领到归还登记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纸质记录和存档,未能实现信息化管理,且纸质登记本经常存在随意涂改、记录不清现象,导致无法正确核对购入量、使用量、库存量[4],既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降低了工作效率。

此外,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实验室环境未达到开展实验项目的标准,如缺少通风装置,严重损害了师生的健康。经费投入不足给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4 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不高

危险化学品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是,很多高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员并非专职人员,而是由实验指导老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且还承担着其他工作,以致无法对危险化学品进行认真细致的管理[5]。比如,很多高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由保卫处负责,而保卫处一般没有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对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安全检查中也难以提出较为专业的指导。有的高校不重视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导致管理人员无法掌握最新的政策及要求,不能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此外,大部分高校人员编制不足,岗位晋升、薪资福利、职责模糊等多重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导致无法做实做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

1.5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责任未落实

当前,很多高校都制定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高校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力度不强,方法落后,导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落到实处[6]。在采购环节,有的实验室未对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进行统一管理,造成危险化学品大量囤积,从不具备资质的经销商购买危险化学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从其他学校将管制类危险化学品带回实验室。在储存方面,部分高校未对现有的储存条件进行改善,缺少必要的技防设施,储存条件不符合标准,未能按照危险化学品的性质进行科学分类储存。在使用环节,使用人员未经培训,未掌握实验流程及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未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就开始实验。对于风险性较高的实验,开展前未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使用危险化学品后未及时做好记录,导致危险化学品底数不清。在实验废弃物处置环节,有的实验室将实验过程产生的“三废”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现象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也大大增加。此外,监管手段也未能与时俱进,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安全监管不到位导致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制无法落实,因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和风险。

2 高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

2.1 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需要一系列完善、科学的制度。当前,高校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危险化学品的规章制度也应要结合高校的发展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使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高校要成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并且明确管理过程中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责,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实验室”三级安全责任体系,细化、量化安全责任,并层层压实,将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7]。此外,要建立危险化学品从采购到废弃物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使整个过程都有据可依。同时,高校还应建立有效的奖惩追责制度,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积极性。

2.2 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全体师生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通过分析近些年来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可以发现,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和不规范操作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8]。安全教育是防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高校应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纳入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中去。高校应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可在校园内组织相关的危险化学品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师生安全意识。除了拓展师生的安全知识,还应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此外,要设立实验室安全课程,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相关课程,将危险化学品的相关安全教育纳入到实验教学课程中。

高校要构建系统化、精准化、多样化的安全教育体系,既要有通识教育,也要有学科特色的安全教育,学生通过安全教育考核后才具备公共课、专业课的选课资格。高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收集实验室危险源种类等相关信息,针对不同的实验室开展精准化的安全教育。要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实验项目中去,教师在设置实验项目前要评估实验项目的安全风险,实验开始前要向学生讲解实验项目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性质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操作的指导。此外,安全教育的形式要突破传统的课程教育、安全讲座等模式,可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竞赛、虚拟仿真实验安全教育等形式。构建系统化、精准化、多样化的安全教育体系,有助于师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

2.3 保障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经费,完善配套设施

近些年来,高校教学科研水平迅速提升,对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为了使危险化学品得到规范化管理,高校需提供经费保障。在储存条件方面,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相应的储存场所,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完善的防护设施是保障安全的基础,比如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要配备储存柜、灭火器、防火门、烟雾报警器、通风设备、急救药箱、个人防护用品等。同时要加强技防层面的投入,如配备气体预警系统、火灾预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9]。引入科学技术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防范,是对传统防范措施的完善,提高了安全防范的质量,以便于突发险情时可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在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条件方面,要配备充足的急救药箱、个人防护用品、应急喷淋和洗眼装置,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可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此外,为了有效管理危险化学品,高校还可投入经费采购化学试剂管理系统,该系统详细记录实验室里每一种危险化学品的信息,如来源、领用记录、库存量、储存位置、危险特性、应急处理措施等,这样便可实现对危险化学品的动态化管理[10-11]。

2.4 加大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实现专业化管理

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特殊性,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队伍建设,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不可安排实验指导老师兼职管理危险化学品。

高校要定期安排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去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本校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中去。同时,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和政策的学习,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此外,高校还可通过鼓励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畅通晋升渠道、肯定工作业绩、实施奖惩制度等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12]。

2.5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监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高校要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力度,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在采购环节,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的采购管理,定期盘点危险化学品现有存量,摸清底数,避免出现重复采购而造成危险化学品大量囤积的现象。为防止从不正规渠道获得危险化学品,要定期检查危险化学品采购记录,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储存环节,要改善储存条件,并按照危险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存放。要加强对储存环节的监管,防止因不合理存放引发的安全事故。在使用环节,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流向和使用记录的检查[13]。

在实验废弃物处置环节,严禁直接排放实验过程产生的“三废”,由于高校一般不具备处理资质和能力,因此可将实验废弃物交给专业的公司进行处理。除了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部门的检查,高校可邀请第三方公司开展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检查。

此外,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危险化学品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在该管理模式下,将全程收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置等方面数据并进行分析,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既可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也可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入可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追踪,大大提高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效率,有助于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3 结语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探索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塑造全员重视安全的实验室文化,充分发挥危险化学品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消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隐患,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猜你喜欢

化学品储存危险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喝水也会有危险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精液长时间冷冻储存与冷冻复苏率的相关性研究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拥挤的危险(三)
冬眠
2015年《造纸化学品》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