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构建研究
2023-03-19李晓芬
李晓芬
(南宁学院商学院 广西南宁 530200)
2018年12月19日,教育部教职委高教司司长吴岩在西交利物浦开会时提出了“新商科”的概念。新商科,是指在传统商科发展的基础上,对已有学科进行交叉重组,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教育,旨在培养跨界融合型的创新商科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与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广西自由贸易实验区的设立,将大大增加对“应用型”“开发型”商科人才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然而,近年来传统商科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传统商科教育偏理论教学,对于实践类的课程较少,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培养的商科人才与市场需求错位。因此,在创新驱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如何改革当前应用型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展开改革,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实现商科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融合,适应新时代新桂商企业对新商科的用人需求,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1+X”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构成要素
生态圈即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统称,它包含了生物链上所有生物、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等。生物圈具有可持续性、相对稳定和自动平衡等特性。奥德姆(2009)在《生态学基础》一书中提出:“大自然中,不同物种在物质形态上以群体的形式共存于自然的大环境中,群体之间构成的特定关系链条,在这个圈内按一定的规划实现相互储存。”新商科人才培养生态圈是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构建而成的一个价值平台。每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新商科人才的发展,并且能够共创价值,共享利益。其中“1”指的是学生,“X”指的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其他各要素。
此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新桂商企业、行业协会、应用型高校、高校教师及学生社团等为驱动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生态圈。学生在高校教师和新桂商企业家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实习实训等培训,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毕业论文、创新创业项目)服务于新桂商企业的发展。应用型高校是应用型新商科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新商科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课程教学和开发、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等,为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新桂商企业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者或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它们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和要求,同时给应用型高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就业基地、实战性教师等。行业协会将产业需求和应用型高校供给链接起来,为特定的行业提供应用型人才。学生社团是志同道合的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的平台,是搭建新桂商企业、应用型高校和社会的桥梁。政府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怎么培养”提出方针政策;为应用型高校教学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进行监督考核与评价等。
2“1+X”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构建路径
2.1 以“新桂商特色班”为活动载体,构建全周期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在掌握新商科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新商科全周期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在大二的认知实习中由新桂商企业的特聘讲师团导入《职业化教育课程》;在大三的专业实习中导入《行业知识与技能》;在大四的毕业实习中导入新桂商企业实操。学生的毕业论文需以新桂商企业为主题,对其在经营管理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在此环节中,在校内教师的理论指导下,由新桂商企业主导,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最终考评,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成为合格的职业者,实现毕业即就业,提高其就业率,如图1所示。
图1 全周期的实习实训体系框架图
2.2 以“新桂商企业项目”为载体,开展赛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比赛
在构建“新桂商特色班”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模拟企业沙盘大赛等各类竞赛为契机,来自不同专业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社团,由社团中3~6名学生组成团队。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新桂商企业实践教师的共同指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的技术要求。赛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比赛是一个动态的、时间跨度长、多知识交融的综合实训课程,比赛以“新桂商企业项目”为载体,由应用型高校教师和新桂商企业实战教师采用个性化、差异化的授课方式,共同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对项目的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书、财务管理、路演环节等进行指导,以赛促学。教师以此项目为契机,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及科研项目的立项。政府为教学改革项目、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提供资金支持,监督考核与评价等。
2.3 以生态圈的发展助推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新商科实习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赛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比赛和校内校外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实现了生态圈各个要素的互利和共赢。对地方高校而言,学校是新桂商人才培养的基础,其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生态,推进了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新桂商企业而言,能拥有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长期与行业接触,科研容易出成果;同时与行业的深度结合,教师将获得行业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行业中的高级讲师团从事教学工作,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结合行业发展需求,要求学生掌握行业必备知识,培养工作技能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成为合格的职业者。同时,生态圈的构建有利于集中校友优势,帮助学生成为未来的新桂商,提高新商科人才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1+X”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生态圈的实践
根据教育部《专业质量国家标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的精神,在对新桂商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5月开始,南宁学院与南宁市赛盟数字设备有限公司合办“赛盟OA特色班”商科人才培养生态圈,截至目前已开办四期“赛盟OA特色班”,共培训学生100多人次。在实际开展的地方高校与新桂商企业的互动中,南宁学院商学院主动出击,积极谋求与新桂商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新桂商特色班”,共同编制“新桂商特色班”实习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行业知识的培训和实操,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很好地实现了商科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融合,适应了新时代新桂商企业对新商科的用人需求。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已经与企业签约,并以实习企业为例撰写毕业论文。毕业后直接进入实习企业工作,实现了毕业即就业,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就职于新桂商企业,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赛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比赛,推荐优质项目参加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等竞赛,共获得区级以上奖项80余项。教师团队中7人被评为国家级、区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5人获得国家创业咨询师二级证书、教师发表新桂商论文30余篇,申请立项新桂商科研教改课题20余项、90%的学生毕业论文以新桂商企业为主题等。新桂商人才培养的基础形成了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新生态,推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了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地、生根、发芽。
4 结语
通过对新商科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企业实操和创新创业比赛的历练、行业知识的培训等,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与创新能力、继续深造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初步形成服务新桂商企事业单位的储备力量,成为新桂商新一代储备人才。同时融入生态圈的概念,使新商科实践教学生态圈得到良性循环,具有持续性和可发展性。“1+X”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生态圈在南宁学院已经实践了5年。新桂商企业参与的数量不断增加,现已扩展到19家新桂商企业。由于桂商总会、行业协会等的加入,该生态圈的模式已日渐成熟。诚然,该生态圈的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生态圈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新桂商特色班的规模有限等,学生前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新桂商企业实战培训的推进难度不断加大,其积极性下降;由于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前期教师参与积极性不够等。新桂商企业与新商科人才如何更有效地匹配,桂商总会、行业协会和政府如何更有效地参与进来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探索应用型高校应立足本地,主动深入持续地与当地新桂商企业保持密切合作,了解当地新桂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内涵的对接,提高合作的持续性、质量和效率,使新商科实践教学生态圈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