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境下非遗地理标志产品融入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2023-03-17陈露周光发
陈露 周光发
[摘 要]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挖掘学生所在地区的乡土教学资源,在真实的乡土情境中实现地理思维进阶。文章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贵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作为案例,开展“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设计,在导、析、研、思、拓的课堂内外联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学生的非遗传承意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乡土地理;农业区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4-0088-03
新课标提出,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1]。本文将以具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作为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作为教学内容,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非遗地理标志产品融入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一、非遗地理标志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非遗地理标志产品可以理解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地理标志性商标或者产品,也可以理解为拥有地理标志性保护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地理标志产品以具有地理标志性意义、有形的产品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的保护与传承。其不仅具有地理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文化传承与经济价值。
二、非遗地理标志产品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挖掘乡土教学素材,培养乡土情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产品都是一定地理背景下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晶,是乡土地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一定地区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要素滋养下形成的重要地理教学资源。它既体现了一定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又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具有一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是一定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能丰富地理教学素材内容,对培养学生乡土情怀具有重要价值。
(二)充实地理教学资源,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非遗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重要的地理研究价值。将非遗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地域的形成作为案例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综合分析本地区特色产业的优势条件,培养学生的乡土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探索、学习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丰富非遗文化内涵,增强非遗传承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地区人文精神的见证,将其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非遗传承意识,实现非遗文化进校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非遗地理标志产品融入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2022年7月,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价值。都匀毛尖茶根植于贵州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多元的人文环境,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贵州地区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之一。非遗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因素正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内容的體现。这种教学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指向见表1。
(三)教学设计过程
1.新课导入——建立非遗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的乡土区域认知。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这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专题视频,导入非遗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
【提出问题】贵州作为产茶胜地,都有哪些有名的茶?为什么都匀毛尖茶会成为兼具非遗传承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呢?它与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学习来走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
【过渡】自然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形成非遗地理标志产品的前提,我们先通过茶叶的生长习性来探究都匀毛尖茶的农业区位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利用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的兴趣,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对都匀毛尖茶农业生产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建立学生的乡土区域认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新课讲授——分析都匀毛尖茶农业区位影响因素,探究其产业可持续发展之策,课堂内外联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环节一】析:综合分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的农业区位因素。
【承接】农业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周期性与季节性,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对象不同,产生的具有地理标志性意义的农产品也不同。影响一定地区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之为农业区位因素,非遗地理标志性保护农产品是农业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同时承载独特非遗文化的重要体现。
【问题探究】(1)分析茶树的生长习性对自然环境的要求。(2)从茶树的生长习性出发,分析都匀市适宜毛尖茶叶生长的自然因素。(3)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的角度出发,分析都匀毛尖茶农业生产地域的人文因素。
【学生活动】小組合作展开探究,得出结论。
【小结】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非遗地理标志产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农业区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我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土地总结生产生活经验的重要体现。农业区位因素知识内容分析框架见图1。
【方法指导】在分析某个地区农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影响因素时,要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方面,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要素进行分析;人文方面,主要从市场、交通、政策、文化、历史、科技等要素进行分析。应综合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农业生产活动,因地制宜地确定农业区位的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对茶叶生长习性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标志产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因地制宜发展而来的,从而加深学生的乡土区域认知,建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对都匀毛尖茶的区位优势分析中,提升学生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与地方综合能力,让学生知道并掌握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环节二】研:调查研究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概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
(1)实地考察活动主题:非遗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农业地域的形成。
(2)实地考察地点:都匀市螺蛳壳河头茶叶合作社有机茶园基地。
(3)实地考察目的:调查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概况与非遗传承现状。
(4)实地考察活动。
①实地考察活动前:考察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各小组根据实地考察的目的确定实地考察的方向,并准备好考察所需物品。
②实地考察活动中:参观螺蛳壳河头茶叶合作社有机茶园基地,运用相关仪器与软件采集都匀毛尖茶生长环境的自然要素,搜集都匀毛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成的人文要素;体验都匀毛尖茶的采摘、制作,品茗,记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领略特色非遗茶文化;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螺蛳壳河头有机茶园基地茶厂负责人、茶农、茶叶经销商;将搜集与访谈的过程用视频、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③实地考察活动后:整理实地考察记录并结合网上搜集的参考资料,撰写考察报告,形成基于都匀毛尖茶农业地域的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5)实地考察活动课堂总结与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展示实地考察成果。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考察成果。
【设计意图】借助非遗地理标志产品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地理课堂内容,创设校内外联动的地理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在真实的乡土实践活动情境中锻炼学生搜集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巩固提升——探究思考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任务布置】产业发展组:搜集相关资料,结合当前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问题,撰写都匀毛尖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对策的研究报告。非遗传承与保护组:根据都匀毛尖茶非遗技艺的传承困境,提出人类非遗技艺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教师活动】通过课前对非遗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区位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对都匀毛尖茶产业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发现非遗地理标志产品对都匀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型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非遗地理标志产品产业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和传承该地区的非遗茶产业?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并综合实地考察报告,总结得出非遗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学习中体会到人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重要性,借助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搜集的地理资料与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实现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渗透,让学生树立关注乡土地理事物、关心国家政策的意识。
4.作业布置——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拓展研究贵州其他非遗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地域的优势区位因素。
【教师活动】贵州地区还有哪些非遗地理标志产品呢?它们与当地的环境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一种贵州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资料,以此作为案例从农业的区位影响因素出发,分析该非遗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地域的优势区位因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了解本地区非遗地理标志产品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乡土区域认知与乡土情怀,让学生在课外的拓展研究中进行知识的迁移,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四、结语
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落实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非遗地理标志产品农业地域的形成,根植于乡土地理的独特自然与人文环境之中,是该地区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将具有地理标志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传承意义的农产品及其产业的发展作为案例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建立学生的乡土认知、增强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李延荣.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8):47-49.
(责任编辑 陈 明)[基金项目]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民族地区基础学科质量提升专项课题“基于实践育人的黔南民族民间德育资源的开发与课程设计研究”(MJ2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