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稿·文献·生活:绘画中的光晕故事

2023-03-17

画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画派雕塑艺术家

绘画 PAINTING

手稿·文献·生活:绘画中的光晕故事

南京 | 江苏省美术馆

2023年12月29日—2024年1月28日

该展呈现张华清、徐明华、方冰山、沈行工和陈坚等5位江苏代表性油画名家的绘画作品、草图习作和笔记。展览以本雅明笔下的“光晕”为题,聚焦作品诞生的过程,以逆向的观察回归创作的原点并审视过程的全部,厘清绘画实践中的知识来源和行动逻辑,洞悉艺术家们如何自差异化的工作方法、生活日常中诞生出各自独特的图像经验。

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

广州艺术博物院

2023年11月30日—2024年3月31日

该展分3期呈现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的包括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娄东画派、金陵画派、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在内的12个古代主流画派、逾160位画家的共452件作品,每期展期约为1个月,从画派的角度考察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这些画派虽多为地方画派,但影响并不限于一隅,展览在展现各地画派的独特风格与发展情况时,也特别关注其对岭南画家的影响,由此勾勒出岭南美术的发展脉络。

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

上海 | 浦东美术馆

2023年12月12日—2024年4月12日

该展为国内首个卡拉瓦乔主题展,共呈现《捧果篮的男孩》《施洗者圣约翰》等6幅卡拉瓦乔真迹与其他40余位“巴洛克画派”艺术家的50余幅绘画原作,同巴洛克建筑与音乐元素的展陈设计一同带来极具戏剧性的观展体验,令观众得以沉浸在该艺术风格所带来的划时代和颠覆性的美学理念中。

基斯·哈林:将艺术带到街头

东京 | 森艺术中心画廊(Mori Arts Center Gallery)

2023年12月9日—2024年2月25日

本次展览呈现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基斯·哈林(Keith Haring)包括长达6米的大型作品在内的150余件作品,从早期的地铁涂鸦到标志性的卡通小人绘画再到晚期的大型创作,直观地体现了哈林以艺术对抗社会中潜藏的暴力和不平等,由此跨越时空地触动当代人的内心。

影像 PHOTOGRAPHY & VEDIO ART

圖像资产:摄影的新技术与经济

巴黎 | 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

2023年9月27日—2024年2月26日

该展作为摄影史学家埃斯特尔·布拉斯克(Estelle Blaschke)和摄影师阿明·里克(Armin Linke)的艺术研究项目,探讨了摄影的内在机制:将可见世界转化为可供利用的视觉档案。展览分为四个部分:“记忆”探究图像的记录能力;“访问”探讨保存和访问图像的技术载体;“挖掘”探讨对图像潜藏信息的利用;“货币”探讨图像的社会、媒介或经济价值。展品包括摄影和摄像作品、档案文献(出版物、海报、广告)、访谈和文字对话等,同时也将首次呈现两位艺术家为巴黎圣母院重建而发起的数字化项目。

多萝西娅·兰格:看见人群

华盛顿 丨 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2023年11月5日—2024年3月31日

该展呈现美国纪实摄影师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拍摄的约100幅照片。兰格擅长在作品中展现社会现实与人文主义关怀,展览以肖像摄影为范畴,关注她拍摄人物的创新方法,强调她在贫富差距、移民、贫困、种族主义等社会问题方面所做的工作,并揭示她通过镜头挖掘人物性格和内在精神的独特能力。

黎安美:两河之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2023年11月5日—2024年3月16日

该展呈现越南裔美国摄影师黎安美(An-My Lê)30年来包括摄影、电影、纺织物和装置在内的多种媒介作品,探索艺术家对战争和冲突的关注和思考。展题“两河之间”暗示了地理位置和黎安美个人经历的双重主题,邀请观众思考时间和历史的循环性、不同地理环境的层叠性,以及冲突中矛盾滋生的亲密关系。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厦门 | 集美艺术中心、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2023年12月15日—2024年1月21日

此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共呈现32场展览、100余位艺术家的超2000件(组)作品。摄影季特别推出“群岛计划”,以“艺术并不孤单”为主题,以集美·阿尔勒主场馆为核心,辐射和联动多元文化、艺术和生活空间,邀请观众开启一场城市艺术漫步。

雕塑 SCULPTURE

多重永远——阳新雕塑作品展

上海 | 言午画廊

2023年12月5日—2024年1月7日

该展呈现了阳新的43件雕塑与少量绘画,以及一些创作手稿和摄影作品。雕塑的变化意味着物质的不同结构,艺术家阳新试图用这种结构建构一个天梯一般的精神通道,同时在雕塑引申出的肉身定位中不断重构肉身的时空积层,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叠压成一个具有精神隐喻的立体形象,这便是他所说的“多重永远”。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杨亮雕塑作品展

北京 丨 万荷美术馆

2024年1月1日—1月15日

该展呈现了杨亮的创作历程,作品从圆雕、浮雕到装置,展现艺术家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彻底颠覆传统雕塑陈列的束缚,并在展览空间中彰显雕塑作品的无穷多样性。艺术家以木屑和木质材料为媒介,勾勒出生命的精髓,呼唤观者与作品共振。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雕塑的独特质感,更将思考生命的深刻内涵娓娓道来,引导观者活在当下,感受艺术的温暖力量。

粱绍基:溶熔之幻

上海玻璃博物馆

2024年1月14日—6月30日

该展为上海玻璃博物馆2024年度“退火”项目的其中之一,也是该项目中首次使用全部展厅的一个大体量展览,共呈现艺术家粱绍基的12组作品。艺术家试图揭示玻璃作为神奇的第四态物质生成过程中迷幻的存在形式和其精神内涵,借之折射生命、宇宙、历史、神话、社会在水火相克相生的流变之光。此次与玻璃的“面对面”,不但延续了粱绍基长期关注的命题,同时又试图在其个人已早为公众熟知的艺术语言体系中寻找出新的突破。

春之季——施海美术展

杭州 | J Art艺术空间

2024年1月6日—2月29日

该展呈现施海近20年的各系列作品,将其创作历程娓娓道来,重量级作品《春之季》亦将首次在杭州展出。这些雕塑和绘画作品包括施海在教学课堂中进行的示范和创作研究,简洁弯曲的线条勾勒出优美的人体,温暖静谧且充满力量,展现出他对雕塑艺术的深厚把握以及对个性与激情的独特表达。

新媒体 NEW MEDIA

光怪陆离——跨媒介当代艺术邀请展

重庆 | 时代美术馆

2024年1月27日—4月14日

该展汇聚16位(组)中青年艺术家,以“光”作为核心创作元素,呈现“光色”架上绘画、偏向光色游戏的装置艺术、运用当代技术完成的影像艺术和以光隐喻时空穿越的奇幻作品,探讨光与材料、空间、雕塑、镜面、声音、屏幕之间的诸种可能性。

第六届美术文献展:归墟与维度

武汉 | 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2023年11月24日—2024年3月10日

该展共邀请103人(组)参展,以“空间/场域”“光影/媒介”“形式/跨界”“语言/对话”4个单元呈现电影和影像艺术作品、数字沉浸式和交互艺术、跨媒介和空间艺术以及多种材质的艺术实践作品。展览既是对数字时代大背景下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共创之美的集中呈现,亦是新媒体艺术20年深入发展丰硕成果的视觉浓缩。主题“归墟与纬度”旨在通过循环场域与多维空间的视觉营造,为观众呈现一个艺术感知与创作思索下的多向度的、开放的景观世界。

域·绘·场:路与文化的相遇

北京 | 时代美术馆

2023年12月13日—2024年2月27日

该展分为“感知域”“融绘域”“宇场域”3个单元,呈现11位当代艺术家(陈抱阳、戴丹丹、刁娟、蒋睿莹、刘雨佳、李勇政、邱宇、沙克玛·热夏提、塔可、赵燕)的16组近60件多媒介艺术作品,用当代艺术的形式与传统民族文化对话,以艺术与科技的合力打造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多维体验,表达他们对文化融绘和艺术跨界的独特见解与创作力。

喬伊·霍尔德:神秘生物

北京 | X美术馆

2023年12月17日—2024年2月25日

该展呈现艺术家乔伊·霍尔德(Joey Holder)的X虚拟孵化器项目“神秘生物”,展品包括一个增强现实(AR)装置和一个双通道视频。“神秘生物”是一个跨学科项目,由艺术家与海洋生物学家、技术专家和其他艺术家之间的合作而启发,霍尔德希望从神秘动物学和对浮游生物研究的视角,探索西方科学分类法的局限性。

古代美术 ANCIENT ART

文明丽迹——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

深圳博物馆

2023年12月6日—2024年5月24日

该展由深圳博物馆联合云冈研究院主办,故宫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朝阳市北塔博物馆、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蔚县博物馆等8家单位协办,呈现绮丽宏伟的云冈第12窟(复制窟),以及北魏文物珍品和石窟相关史料共计237件(套),全面展示北魏平城时代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汇融的丰硕成果。

澄凝琼英——故宫博物院藏玻璃精品展

北京 丨 嘉德艺术中心

2023年12月23日—2024年3月10日

该展为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藏17至20世纪中西玻璃文物与相关研究成果的首次集体亮相,共展出文物120余件(套)。展览分“瑶琰映彩”“迸火流金”“流景凝霞”3个单元,多方位展现玻璃精品的色彩、器形、装饰、工艺及其在宫廷生活中的使用。

复镜展颜——武汉博物馆藏铜镜修复成果展

武汉博物馆

2023年12月27日—2024年2月29日

该展分“前言”“匠作源流”“妙手成镜”“镜像万千”“结语”5个部分,呈现武汉博物馆藏历代铜镜中被修复的158面具有代表性的铜镜。展览以南北朝时期陈朝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和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湾一明代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两枚破镜为开篇,引出文物修复工作中“修”还是“不修”、“修”要“如何修”等文物修复工作所秉持的文物修复原则。

非洲与拜占庭

纽约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23年11月19日—2024年3月3日

该展呈现180余件(套)文物,汇集从马赛克、雕塑、陶器、金属制品到奢侈品、绘画和宗教手稿等一系列大师级作品,讲述中世纪时期北非艺术与拜占庭地区艺术的相互影响。展览揭示了非洲艺术的惊人成就,再现了其在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网络中的核心作用,并强调了非洲大陆为前现代世界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其他 OTHER

解析——新刻度的1988年至1995年

北京 | 中间美术馆

2023年12月23日—2024年4月14日

“新刻度小组”由王鲁炎、顾德新、陈少平组成,以“取消逻辑”为核心观念,创作中充满了规则与数据,旨在从根本上彻底质疑和取消艺术家赖以存在的基础——个性。展览呈现包括小组以书为形式的作品《解析Ⅰ》《解析Ⅱ》《新刻度小组作品3》《新刻度小组作品4》《新刻度小组作品5》,通过梳理已解散的“新刻度小组”的工作档案及创作历程,回顾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情况。

第十二届上海美术大展

上海 | 中华艺术宫

2023年12月26日—2024年2月25日

本届大展围绕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上海解放75周年”等主题主线,展出包括入选作品、特邀艺术家和总评委作品共553件,涵盖14个不同的藝术种类,为历届大展体量最大的一届。老中青几代艺术家以不同的观察视角和丰富的艺术语言,深情讲述城市故事,精心描绘多彩生活,嘹亮唱响时代精神,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海的美术创作在守正创新中蓬勃发展的整体面貌。

MOT年刊2023:创造与生成之间的协同作用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

2023年12月2日—2024年3月3日

“MOT年刊”展为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创办于1999年的当代艺术群展,主要面向日本青年艺术家团体。此次共呈现11位(组)艺术家、约50件作品和相关资料。展览聚焦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手工“创造”与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NFT、人工智能等自动的机器“生成”之间的协同作用,力图展现人类心灵与数字技术的碰撞所带来的多样化成果,激发观者对当代艺术新可能的想象力。

汇流澄鉴:故宫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展

北京 | 故宫博物院

2023年12月9日—2024年2月25日

该展呈现上千套精品图书垒起的“故宫书山”和“紫禁书城”,并配有22件珍贵文物。这是故宫首次采用“图书+文物”的展览形式,通过“创——成立紫禁城出版社”“塑——打造故宫出版品牌”“博——汇聚院藏文物精品”“谋——引领文博图书方向”“新——数字融合文化创意”5个单元的讲述,将故宫出版社建社40年来的发展历程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画派雕塑艺术家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写实雕塑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薛永年:谈古代的画派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