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野调查法融入河北太行文化范式研究

2023-03-17范泠荷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陈 淼 范泠荷

(1.河北传媒学院 影视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2.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9)

太行山脉蜿蜒于冀、豫、晋三省间,层峦高耸,西南至东北的走向自古被称作“天下脊梁”,位于河北省地域内的太行山东麓腹地为广阔的华北平原。河北太行被古老的沁水、滹沱河、漳河横穿而过,保留着璀璨的早期人类文明遗迹。战国时期的燕、赵文化,融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文明为一体;魏晋以来,河北一带多次为胡族统治;隋唐时期此区域地处“胡化区”;辽金元时期又为此地打上了深刻的游牧民族烙印;元明清后,此地成为畿辅之地,畿辅文化成为河北省重要的地域文化特征。太行山作为文化资源厚重的历史名山,是联系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浓缩了中华民族形成、变迁与发展的文化缩影。研究河北太行文化对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河北省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本省文化建设、增强文旅融合、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学习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一、启动田野调查:以史学视角“俯视”太行遗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田野调查由人类学家提出、倡导和实践,并最终成为人类学者赖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和建构理论的方法[1]。史学田野调查是历史学、人类学与社会学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产物,它将历史学的社会变迁研究导向田野,使研究者身处真切的社会场景,综合运用跨学科的实地调查方法,研究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田野调查的理论和方法虽形成于人类学,但伴随不同学科以间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的程度而逐步加深,这种研究方法也将社会人文学科的成果加以采纳和运用。人类学视角下的田野调查关注的是文化差异与文化法则;而史学视角下的田野调查观察的是社会变迁的动态过程,关注的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历史延续,关注社会现象随着时间流动而发生的空间位移、形态转化和节后变迁[2]4。

调查起点以史学田野调查的视角进入河北太行文化的研究,明确了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是对河北太行文化研究的前提。在中国地理版图中部,太行山脉以其高峻的山体跨越了北京、山西、河北、河南四省市,从幽燕之地直抵黄河之滨,至今仍被百姓称为“八百里太行”。太行山脉耸立于华北平原西部,山体高耸入云,被古人誉为“天下屋脊”。展开历史卷轴,太行山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元朝后期藏传佛教扎根于此,为太行山脉蒙上一层异域的神秘与庄严的色彩;在太行山脉下的石头民居、平调梆子戏、古法冶铁文化、西柏坡红色文化,使这片黄土地散发出难以言喻的文化魅力。以上,从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史学田野调查的开展提供了优良的研究范本。

在田野调查启动第一步,需要理性地选择研究现场并界定现场中要观察的情境,以选择典型特征的观察样本。以河北太行文化中的“谷神节祭星”为例,祭祀会选择在正月初八的谷神节这一天进行。研究此文化样式需要研究者理性抽样,排除样本的概率性,而后研究者根据各种限制,如走访、汇查资料等方式掌握祭星这一民间习俗与道教文化的关联。道教认为,每年皆有岁星(太岁)轮流掌管土地与气候,在历史上百姓认为其掌管着当地农业收成的丰歉。正因如此,民间每年都要“祭太岁,保丰收”。研究者在掌握这一信息后能够选取合适的时机捕捉“谷神节”这一民俗仪式,因此,理论抽样的逻辑或策略必须依赖于所研究的问者和适于观察的现场,要保证研究的文化样式在选择研究现场的过程中得到界定。研究者必须到达现场,才能制定一套贯穿整个观察过程的策略。研究者选择了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石井乡黄岩村为观察地点,因为该地位置背临太行山脉东麓,在城镇化发展中被高速路将古村分为东西两侧,因此,“谷神节祭星”这一活动由原来的村中庙宇祭祀、烧香、焚表改为农民在自家院子内举办仪式——北侧设案桌,上置面饼制作的饼灯九盏,备茶水九杯。村中长者还会带头捐款,由全村民众集体筹集祭品,并在公共场所设灯祭祀,以祈求岁星保佑农业丰收与村民安康。

二、田野调查地域性的选择:在“异文化”“本文化”中“参与观察”太行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共有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体系的总体[3]164。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学与史学研究的逐渐融合,研究者们从早期的研究西方文化传统的“异文化”转至研究本民族、本国度的“本文化”。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早期人类学研究学者多出自西方欧洲国家,所以“本文化”与“异文化”的差异在于“西方本位”与“非西方本位”的相对研究视角的差异。由此可见,“本文化”与“异文化”不是指不同民族、不同文明意义中的文化,而是指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文化。

河北太行山峰峦叠嶂,岭谷延绵,形成了太行地区空间相对封闭的格局。太行山脉与外界的联通大多依赖蜿蜒曲折的山峪与河谷。就山体结构而言,延绵的河谷盆地北连大漠,南通上党,东、西两侧分别被太行、吕梁两大山脉屏隔,形成一座巨大堡垒,因此成为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地。“本文化”视角下的“参与观察者”面对所熟知的风土人情时,需将自身身份暂做转化,构建出一个符合田野调查客观性和科学性要求的“田野空间”。因此,在研究河北太行文化渊源时,需做到既是通晓晋冀鲁豫文化的“局内人”,又要成为一个以“他者”眼光审视河北太行文化的“局内人”,挖掘习以为常之后的缘起、流变与归向,建立一批真实、可信的河北太行文化的文献资料库。

参与者(即研究者)的角色可以是完全的“局外人”,也可以转化为“局内人”,参与者所处的角色表明了研究的社会位置及其感兴趣的文化现象,研究者的参与角色决定了其能够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甚至感受到的一切。“参与、观察”原本在词义上富有对立意义,但因为田野调查法被灵活赋予了“局内人(参与)”“局外人(观察)”的意义。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岗南镇的李家庄,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所在地,在太行山东麓的田野调查中,研究者以局外人(观察)身份调研了李家庄与我党革命斗争的历史渊源:1948年在中国革命高潮来临之际,随着中央机关陆续移驻平山,将驻地选址在西柏坡西北方向距离仅2.5公里的李家庄,并对外称“工校研究室”。在田野调查的实际走访时,研究者参与至李家庄的红色文化中,走访了李家庄红色党史研究室的负责人、李家庄村现任书记与前任书记。前者从专家学者的角度介绍了该村作为革命老区在1948年时,全村组织健全,党员人数多达70余人,党群、军民关系亲如一家人。经过战争洗礼和土地改革运动,村民的觉悟大幅提升,从事生产、支援革命战争的积极性高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李家庄这个群众基础好、思想觉悟高的小山村就成为了中央统战部(旧称“中央城共部”)的诞生地。在对李家庄前任书记与现任书记的走访中,研究者得知1948年前后,中央统战部在李家庄时“家产”拮据,大家当年生活极为艰苦,“每天只能吃到小米饭、南瓜、胡萝卜,一星期才能吃到一次细粮和一点肉,为了改善军民生活条件,中央抽出专项资金建立一间豆腐坊、酱园和农场用以调剂饮食”。现任书记表示,现在的李家庄将中央统战部旧址很好地保护起来,建立了历史文化展览馆,以红色文化和当地的秀美风景吸引游客,大力发展农家院,带动了全村致富,将李家庄的红色基因嵌入到新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研究者在太行山东麓地区的走访中,获得准确的、客观的、真实的研究结果,挖掘到河北太行文化中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记录下河北太行老区发展中的坚定步伐。

三、田野调查的视野与路径:在“整体视野”方法中“归向”太行

史学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身临其境”,做到从“走近”田野到“融入”田野,最终做到研究论证后仍以客观、局外的立场对工作作出总结的“走出”田野,这全套流程即是整体分析法。整体分析法,是将人类社会与人类活动视为整体,注重全方位地考查人的活动、考查各种不同活动间的联系,认为如果侧面、孤立地看待文化样式,整个研究将毫无意义[4]229。整体视野作为一种研究取向或研究方法并不局限于历史学,也不限于史学田野研究,而是多学科共用的研究方法。按照整体研究的主张,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应该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社会、语言、文化等[5]4。从整体视野的视角看,每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文化是一个有系统且整合的丛林,而纵横交织的文化样式则像丛林中扩散生长的植物样式,文化样式的生存、繁衍、流变归口于丛林整体的存在,而多元、丰富的文化样式也构成了民族文化的生态场。

在“整体视野”下分析即将研究资料解剖、分割和拆分成片段、部分、要素或单元,将取样的素材分解为易处理的部分,研究者而后对其进行分类和筛选,寻找类型、种类、顺序、过程、模式或整体。这样处理的目的是按照有意义或易于理解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整理,而理解资料的过程就是将资料理论化(theorizing)——组织事实并建构有意义的模式[6]114。从参与观察法的角度看,分析和理论化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收集笔记和档案资料时,已经进入了分析的循环圈。在研究的早期阶段,一般注重现场进入,建立和维持现场中人物关系,参与、观察并收集材料,同时尝试对材料进行分析与理论化,此刻分析的重点是揭示特定研究主题或提炼研究问题。当研究主题与问题清晰明确后,收集材料回归到基本活动,其重要程度将逐渐让位于材料分析。

以研究河北太行地区的古村落为例,需以整体视野方法掌握本地区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对村落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决定性影响。由于差异化的地理环境所致,太行民居村落主要分为条形、伞形和网格形三类。条形村落形成受水源和交通因素影响,条形河道贯穿村落方便村民积水、灌溉;随着交通运输发展,煤炭与石灰开采使村落民居依道而建,久而久之形成了显著的“条形”特征。在考察河北太行山东麓地区中研究者发现,伞形村落坐落在太行深山中,为躲避洪水侵扰建设在朝阳缓坡之上,村落发展从山上向山下延伸最终布满山脉形成伞形布局;网格形村落具备一条主干道两侧为发展成熟的商业中心,商业发展吸引聚拢至网格状。以“整体视野”方法研究河北太行文化,勾画出各个相关要素系统配合起来的文化整体,描述出农村消费、生产、商业、交通等体系,归向河北太行文化中村落文化与农村经济体系、经济活动、社会制度、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依存关系。

史学视角下的田野调查法将研究视角从历史社会变迁的研究导向田野地点,使研究者“融入”社会场景中,综合利用跨学科方法完成对已发生和正当时的社会变迁的研究,完成对研究资料的深挖与拓展。在启动田野调查法中以史学视角探寻“俯视”太行遗存;继而以“参与观察”的身份就“异文化”“本文化”内容完成河北太行在田野调查中地域性的选择;在“整体视野”方法中将田野调查的视野与路径“归向”太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人与土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达,是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人与环境在历史更迭中相互作用、和谐共生的历史关系的全视野写照。千百年来,在与自然依存、抗争、共生中人类文明智慧得以在代际间累积,文化样式也伴随自然空间的差异折射出万千精彩形态。着眼于大数据时代,田野调查中的参与观察法作为一个长期深入实地、注重从“局内人”视角体验、探索社会文化的研究方法,在当今社会学质性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河北建设文化强省之路的研究工作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