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聚变能应用前景现一丝曙光

2023-03-17瞿立建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3年3期
关键词:原子核核聚变增益

瞿立建

2022年12月14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核聚变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能量增益,即输出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物理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尝试,终于实现了这一重要目标。

能量增益了多少?美国的实验中,输出的能量比输入的能量多了相当于1/3千瓦时电能。能量虽少,却是核聚变发电的一大步。

为了了解这项成就的意义,我们要从头说起。

什么是核聚变

我们周围的各种物体都由原子或分子组成,而分子由原子组成。比如,铁由铁原子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组成,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水由水分子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的外面是电子,电子以不同的半径绕着原子核转,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转。原子核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两个原子可以结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或多个新种类的原子,同时减少一点总质量。减少的很小的质量会转变成巨大的能量,这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预言的。

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是非常可怕的,核武器氢弹就是利用的核聚变的威力。天上的恒星,包括太阳,利用核聚变,源源不断地发出光和热。

人类能不能和平利用核聚变

在科学上,没有理由不行,可实际上却是无比困难。核聚变能放出巨大能量,但是启动核聚变也需要巨大的能量,科学家把输入能量启动核聚变称为“点火”。

美国自1997年起开始建造国家“点火”装置,2010年全面启动“点火”实验,向着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即能量增益这个目标前进。

美国的“点火”是用激光实现的,将192束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准确打向装有燃料球的小金罐上,小金罐有同学们的铅笔上的橡皮擦那么大,燃料球直径大约为1毫米,由氢元素的两种同位素组成。激光会压缩小罐,猛然把燃料球压缩得比金属铅还要致密,温度急剧升高到300万℃,约为太阳表面温度的200倍,比太阳中心处的温度还高。

这种状况维持足够长时间,燃料中两种氢同位素就会融合,发生聚变,释放出能量。这里的“足够长时间”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比,显得极其短暂,约为十亿分之一秒。

科学家取得了什么成就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科学家测量了燃料聚变释放的能量与激光中的能量的比值,称为增益因子。这个比值如果大于1,说明前者大于后者,这个技术未来才有可能有利可图,否则就是赔本买卖。

2021年进行的“点火”实验,增益因子为0.7。2022年12月的实验中,打到燃料球的激光的能量为200万焦耳,约为电吹风机工作15分钟所耗的能量,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约为300万焦耳,约为1千瓦时电的能量,增益因子为1.5,大于1。

从开始建造国家“点火”装置到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用了25年的时间!

这是核聚变研究中历史性的一刻,但是核聚变能要走入生產、生活,依然非常遥远。

核聚变研究还有诸多挑战

核聚变不产生放射性核废料,没有碳排放,原料是价格低廉的水。核聚变能如果实现商业应用,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因此,核聚变能被称为“能源圣杯”。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稳步前进,解决核聚变和平利用的一个个难题。不过,要彻底实现核聚变能的商业化难题,还有许多挑战性工作要做。

对于激光“点火”的技术路线,还需要能量更大、能耗更低、光线更集中的激光器。

实现核聚变已经很难了,让核聚变持续进行更有挑战性,燃料球略有瑕疵,发生核聚变就需要耗费更多能量。科学家在想方设法提高激光能量的利用率,目前激光能量的利用率仅为10%~30%。

目前,核聚变的燃料为氢的两种同位素氘和氚。地球上的氘含量很丰富,海水里有的是,但氚含量很少。核聚变反应本身也会产生氚,所以科学家在想办法提高氚的利用率。

解决好这些挑战,家家户户才能有望用上核聚变能发的电。

还需要多长时间呢

不好估计。世界各国在核聚变研究方面正在展开激烈竞争,技术路线各有不同,美国取得的能量增益大于1的新突破给核聚变能研究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中国核聚变能研究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期待着小读者长大后贡献聪明才智。

猜你喜欢

原子核核聚变增益
核聚变能应用前景现一丝曙光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程控增益放大器设计
基于Multisim10和AD603的程控增益放大器仿真研究
关于原子核结构的讨论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燃起“太阳之火”——谈谈“可控核聚变”
德国仿星器:聚变装置造出氢等离子体
自增益电路在激光测距中的应用
受控自持续核聚变的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