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内涵特质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3-03-16姜晓萍林熙李娟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价值引领教学质量

姜晓萍 林熙 李娟

摘要:教学质量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环节。新文科教学质量着重反映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实现新文科人才培养新目标的综合能力。建立能体现新文科教学理念和人才目标的新评价体系,有利于监测新文科教学改革效果,引导和促进新文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文科教学具有不同于传统文科教学的新特征,其中,“价值引领”实现新文科教学的理念转变,“交叉融合”推动新文科教学的知识再造,“数智驱动”加快新文科教学的模式创新,“培元弘通”促进新文科教学的课程重组。据此提炼出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内涵特质,建立以价值引领、培养目标、毕業能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为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观测重点,方可初步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价值引领;数智驱动

DOI: 10.20066/j.cnki.37-1535/G4.2023.03.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四川省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高等学校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及监测体系研究与实践”(2021210009)的阶段性成果。

新文科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趋势、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的重要举措,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推动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新文科建设更要聚焦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尤其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着力点,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突破传统文科教学质量评价的单向性、平面化局限,建立能体现新文科教学理念和人才目标的新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监测新文科教学改革效果,引导新文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一、引 言

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指出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文科特色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文科教育质量常态监测体系,实施文科专业认证,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促进文科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①。新文科建设无疑为新文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长期以来,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落实举措等作了全面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监测制度,引导督促学校遵循教育规律,聚焦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评估监测指标体系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各专业提出了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要求,规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要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要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③。《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发挥大数据分析、决策模拟等在政策研制中的作用,注重监测评估中的成效追踪与问题预警④。但是,在这些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顶层设计下,直面新文科需求的高等学校文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规范性描述和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尚存空白。一方面,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内涵特色认知尚未达成共识,评估的维度有待清晰;另一方面,新文科教学质量的构成要素尚需探讨,评估的指标有待精准。需要遵循新文科教学的本质属性与特有属性,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而在教学研究领域,教学质量评价一直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有代表性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现有质量评价体系的结构研究、短板分析、优化路径是较为主流的研究取向。例如,在质量评价的结构要素方面,李国强归纳指出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已逐渐形成了包括教学评估、课程评估、教学督导、课堂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学生调查、毕业生跟踪反馈等较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⑤。而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短板方面,韩建华通过选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2015—2016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部分高校存在质量主体意识不强、内部质量保障建设的系统性有待提高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共识等问题⑥。在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王蕾立足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提出了面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思路⑦,安卓、杜瑞军、陈燕等学者则就增强评估主体的多元化,优化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导向,强化评估指标对评估条件和评估文化的关注,优化评估结果运用等层面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优化路径进行了阐述①。自新文科建设启动以来,如何立足新文科教学的新要求建构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部分学者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例如,在新文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方面,苑帅民等立足课程思政的新要求,从质量标准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态度评价三个维度对质量标准建设做出了研究②;而在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方面,郭宗怡从新文科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建构探索,提炼归纳了评价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二级指标③;在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技术维度,陆晓静等提出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双向互动模型,提出通过相关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帮助教师开展测评数据观测④。同时,针对新文科背景下特定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也受到了关注,例如刘东玲等以新文科建设要求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为对象,探索适应行管专业特征的教学质量考核方式⑤。此外,伴随近年来线上、远程教学模式的兴起,数字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研究者开始关注数字时代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建构,例如李爽等对在线教育质量评价提出了数据驱动的评价理念、方法和路径⑥;赵敏、詹玮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专家教学质量评价样本,构建了卷积神经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模型⑦。这些研究凸显了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的视野和方法均与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有所差异。

但是,相关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新文科建设理念和教学质量评价的结合不够紧密,新文科的内涵、特征未能充分嵌入教学质量评价的维度和要素中。再如,大多数研究呈现了教育质量评价的宏观视野,但未能厘清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关联和差异。因此,无论从政策语境还是从现有研究基础考量,亟待建构能充分体现新文科理念特征的、面向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内涵与特质

新文科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新文科教学质量的认知需要建立在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乃至教学质量的本质性、规律性认知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厘清新文科教学质量区别于其他维度教学质量的特质,从而为把握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之特殊性建立基础。

(一)教学质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内涵认知

要理解教学质量,首先需要理解何为质量。质量二字有两层含义:其一源于物理学中对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代表物体所具备的一种典型的物理属性;其二源于生产生活中对优劣的判断,例如《辞海》对质量的释义为“事物的优劣程度”。而作为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度量概念,质量二字在实践运用中主要指事物实现其固有效能的程度,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 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对质量的定义便是“反映实体满足主体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性综合”。这一内涵无疑具有功能主义的特质,也即是事物的质量反映于其实现主体所需的特定功能的能力。因此,教学质量可以理解为教学实践活动满足主体受教育需求的能力。从结构上看,教学质量包含了两个维度:教学投入维度和教学效果维度。在理想情况下,这两个维度应当具有逻辑上的因果一致性,教学投入是实现教学效果的保障,教学效果是反映教学投入的表征。但是,二者又非充要条件的关系。教学投入维度指向教学资源建设的客观面向,例如,充足的教学资金、全面的教学设施、优质的教材选用、高学历的师资团队等,都是教学投入的要素,而即使在特定情境下,教学投入未能呈现足堪匹配的教学成效,也不可抹杀其客观必要性。同样的道理,毕业生成就高固然离不开教学投入,但不能仅依据成效来证明教学投入的全面性。例如,在中国高教史上取得辉煌成就、至今令人津津乐道的西南联大,单以毕业生素质论,其教学效果堪称中国近现代高教史上的“顶流”,但却不能据此认为西南联大的教学投入可得满分——西南联大的毕业生成就高,很大程度上与其任教老师水平极高、教学态度极其认真这些主观教学投入要素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彼时西南联大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育体系等其他方面的客观教学投入是存在不足的;或者说,如果能够给予其一流的教学资源,想来可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教学成效。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的基本结构中,教学投入和教学效果是缺一不可的。而教学投入维度则可以体现为师资、教材、方法、管理、保障等要素,效果维度则可以体现为学生成长、毕业能力的达成等要素。这些要素都是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教学质量是一个主客观统一体。教学质量的客观维度在于其满足主体需求的能力,而教学质量的主观维度则呈现主体对教学的需求形式——也即是通过教学这一功能性过程的嵌入后,主体应当实现怎样的改变。显然,教学质量不是一个恒久不變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教学质量,是在时空条件下的教学目标约束下形成的。因此,与时俱进是教学质量的基本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这一阐释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时代教学质量的认知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教学质量在我国当前的时空语境下,集中体现为教学的承担主体是否具备立德树人的基本能力,及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具体到高等教育教学,自然也有其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殊目标,而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就有其特殊的内涵。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历史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高等教育发表重要讲话,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① 在2021年底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双一流”建设新一周期的发展方向,其中包括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几个核心维度。这意味着,培养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一流人才,是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的核心使命。那么,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就可以概括为:高等学校培养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一流人才的能力。在此意义下,高等学校就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并培养出服务国家需求、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流人才。

在这一逻辑下,新文科教学质量也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指向高等学校对文科人才培养的能力。新文科的教学质量既要承载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内容,又要承载高等学校对文科人才培养新要求的实现能力。因此,新文科教学质量要针对的是,新时代对文科人才有哪些新的要求,要对新文科之“新”做出理解。新文科的“新”,并不是时间维度下的新旧之“新”,而是彰显价值内涵转换的创新之“新”,是与时俱进的“新”。这就需要新文科教学融入时代、面向未来,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新需求。文科本质上是研究人的意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学问,文科教学便是将这些学问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这些学问来从事处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工作,或者继续研究探索以深入这些学问。当今社会是新技术引导下的新生产方式对社会进行颠覆性重塑的社会,社会的组织方式在变化,认知社会的方法在变化,时代赋予文科人才的使命也在变化。今时今日,时代对文科人才的新需求集中体现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文理兼通的知识和方法储备,能够充分理解和融入数字时代下的社会新形态的复合型人才。文科人才培养需要顺应新技术浪潮之下数字人文、数字社科发展趋势,对标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打破现存学科壁垒,从教学理念、知识体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新文科的教学质量便需要集中体现是否能够实现对具有中国本位的价值引领、跨越文理的学科交叉、数字时代的技术融入的人才培养要求。要实现这样的要求,就需要打造高质量的文科教学体系,体现新文科教学的融合化、时代化、本土化与国际化辩证融合的特征。新文科的提出对文科教学质量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求文科教学从教学理念、知识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要素进行的创造性革新,并充分体现这些教学要素的转型能够切实地实现符合新文科人才培养要求的一流人才。在此意义下,要充分呈现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内涵,就要从新文科教学理念转换、知识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重组这四个维度来认知和把握新文科教学质量的特质。

(二)新文科教学质量的核心特质

1“.价值引领”实现新文科教学的理念转变。从理念维度衡量新文科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其是否充分体现价值引领。家国情怀、价值引领是文科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测度新文科教学质量的根本内核。文科是研究人的行动和意识的学科,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①,不仅指明了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也是开展新文科教育教学的根本遵循。如果文科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对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担当,无法充分体现家国情怀、价值引领,那么就不可能成为高质量的文科教学,甚至可以说是不合格的文科教学。

在文科教学中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必须扭转近30年文科教学范式日趋西方化的趋势,重新找准植根中国大地、面向中国问题的切入点,大力推进立足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人文社科本土化教育教学。因此,新文科教学的理念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两翼、双管齐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尤其要强调在教学中立足中国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构建具备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在守正创新中挖掘和发扬中国特色、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为文科理论视野贡献中国话语②。不难发现,在许多文科专业领域内,越来越多的富含中国文化内在语义的新表达开始成为共识。这一大势所趋要求将中国站位、本土立场、民族自信充分融入对文科教学质量的表达中。所以,对新文科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将教学全过程中是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及其实践运用的方式方法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作为考核要点。

2“.交叉融合”推动新文科教学的知识再造。从知识体系维度衡量新文科教学质量,在于其是否充分体现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合。新文科的肇始,源于新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的重构,对文科问题、理论、方法的重塑,本质上表现为文科知识体系的再造。新科技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对知识复合、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③。因此,新文科教学质量内涵需要充分体现文科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迭代,充分呈现交叉融合下文科知识体系的再造。具体而言,这一维度的质量包含文科知识体系与理工农医科知识体系的融合程度,文科专业教学与其他学科领域专业教学的融合程度,文科教学与技术实务的融合效度三个维度,涵盖知识复合程度、学科融合程度和实践导入程度三种质量考察点。第一,专业教学的知识复合程度指知识体系对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融合程度,以及对其他理工农医科知识体系的有机结合。第二,学科融合程度指文科学科和理工农业各学科的交叉程度,例如是否引入跨院系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是否引入跨专业交叉实验班等致力于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等。第三,实践技能程度指理论知识和当前社会需求的对接程度,指向是否具有充分有效的实践实训体系、是否能够实现充分的毕业能力建设等方面。

3.“数智驱动”加快新文科教学的模式创新。从教学模式维度衡量新文科教学质量,在于其是否充分体现“数智驱动”。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文科教学已进入数智融合时代。以文本解读、言传身教为传统形态的文科教学亟须适应和拥抱数据与智能融合驱动的新生态。新文科建设要求文科教学立足第四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的智能化、智慧化改造,适应文科教学模式对数字时代的呼应,一方面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加持下的现代教学手段更深刻地吸纳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数字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得以提前储备数字环境认知和进行数字技能训练。因此,文科专业的教学是否能够充分做到“数智驱动”,能利用现代化、多维度的数智技术进行赋能,能让教学过程突破传统时空限制,成为教学模式质量的核心表述。其中,教学素材的数字化程度,教学技术的数字化水平,借助信息技术重构教学过程的灵活化程度,都可以作为这一质量维度的具体表征。

4.“培元弘通”促进新文科教学的课程重组。从课程体系维度衡量新文科教学质量,在于其是否充分体现“培元弘通”。要呈现价值引领的教学理念,要建构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要践行数智驱动的教学模式,最终的实践落脚点是课程体系的重构。通过强化通识教育,增强跨学科交叉文科专业黏性,促进新文科建设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大格局。课程体系建设质量又分别体现于课程设计、课程团队、教材建设等维度的质量中。例如,在课程设计维度,要增设能够适应新文科要求的新专业、新方向、新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充分推动知识聚合度高、基础性和现代性兼具的通识教育;在课程团队维度,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课程团队;在教材建設维度,推动适应数字社会新方向的教材建设,构建体现学科交叉的教材组合体系。

三、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维度

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其基本原则。开展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在厘清新文科教学质量内涵特质的前提下,结合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征,形成多向度的评价维度。评价维度一方面形成新文科人才培养内涵特质外延的具体表达,另一方面形成质量评价指标建构的具体抓手。因此,在维度的提出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其对新文科教学质量内涵的呈现,又要体现可及性、可行性,尤其需要注重在当前主流教学评价维度的创造性结合中,尊重教育教学的内在逻辑,把握好技术变革与社会需求转型过程中文科教学的变与不变。以此为原则,本研究提出了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维度的具体建构。其中,价值引领、培养目标、毕业能力三个维度共同建构了新文科质量评价维度的理论核心,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逻辑起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四个维度则构成了支撑评价核心的过程质量;学生成效维度呈现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质量;个性指标维度则体现新文科教学质量的个性化诉求,是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的外延拓展。

(一)价值引领维度

新文科专业教学的核心要义是遵循中国本位,一方面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以建构区分西方话语习惯的思维形式;另一方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践,面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家国情怀、价值引领是新文科教学的核心特征,也是评价新文科教学质量的核心维度,表达着新文科教学的理念转型,是贯穿新文科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精神锚点。

价值引领维度重点考察文科专业教学是否能建构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使命和专业价值。高等文科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要强化价值引领与创新,坚持立德树人;考察课程思政要素的融入程度,多维度挖掘新文科各专业教学素材中的传统价值和中国属性。

(二)培养目标维度

新文科建设最终需要落脚在人才培养效果上,是否能培养时代新人,是新文科背景下专业教学首先需要诠释的内容。如果说价值引领的理念转化是专业的内部共识,那么培养目标的创新转型就代表着外在呈现。需要通过培养目标之新立意、新定位、新表述,来体现新文科专业之新。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便可一目了然地研判该专业是否能适应新文科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新目标,是否在专业培养中融入了新的人才定位和技能表达。

在这一维度,需要考察文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否能满足文科发展的未来需求;是否能为国家或区域文科发展需求提供适合的人力资源储备;是否能正确体现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体现前瞻性和引领性;是否能培养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充分体现呈现学生通过培养能够达成的收获,是否清晰、具体且具备充分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三)毕业能力维度

新文科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的价值特征和培养目标的文本设置,只是专业的培养预期,对应专业的应然部分;而新文科人才培养成效、培养出来的人才本身是否能够体现这一价值、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直面人才的输出效果,立足毕业生能力建设来进行质量评价。因此,在价值理念、培养目标之后,毕业能力维度便是集中体现新文科教学质量成果的重要维度。

在这一维度中,需要具体考察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是否能够体现文科教学理念和基本特征,例如是否具备与文科专业相适应的本土关怀、国际视野、技术能力等;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一维度的测评方式可以通过显性的公开数据(如新闻报道、通知公告等)、隐性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类网络媒体的评论点赞等)、问卷形成的结构化数据进行考察。

(四)课程体系维度

新文科教学质量的价值、目标、成效这三大维度是对教学质量的总体把握,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逻辑起点。那么接下来便需要呈现如何达成高质量教学的过程质量维度。首先需要衡量的过程质量维度便是课程体系维度。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建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载体。新文科教学之新,人才培养之新,便要充分展现于以课程设置、教材素材、课程实践、考核方式等要素构建而成的课程体系中。因此,对新文科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充分围绕课程体系设计指标来进行。

在考察课程体系的建设质量过程中,需要重点考察课程设置是否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满足交叉融合的知识再造和“培元弘通”的课程体系理念。教学大纲是否能体现课程设置中的教学逻辑,教材的编制、开发和使用是否能满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否具有立足信息化、融合化的教学质量内涵的教学素材,课程是否具有与社会需求充分对接的实习实训机制,课程考核是否具备多元灵活的方式体现新文科以学为中心、注重人才培养实效的考核方法。

(五)师资队伍维度

教师是教学的实际担纲者,是课程体系的实际运行者,是人才培养的实际践行者。新文科教学质量内涵的充分贯彻,有赖于教师队伍在理念上的认同、学养上的匹配和能力上的培育。只有当教师队伍具备运用新文科现代教学方法和能力、具备前沿知识方法和基础理论兼具的能力储备、具备对新文科教学内涵的充分认同时,新文科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在教学环节得以贯彻。

在这一维度,要突出考察师资队伍数量、结构、专业背景,不仅需要涵盖教学科研教师的能力建设,还需要重视教学管理部门,尤其是直接辅助学生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的辅导员、教学管理教师的结构和素质。不仅需要考察现有教师队伍的存量知识能力,还应考察是否具有能够帮助教师不断适应新文科教学质量内涵的教师选培留用制度。

(六)教学方法维度

新文科教学的高质量达成,有赖于教学方法的持续更新。新文科教学质量的“数智驱动”内涵,要求教师从思维到方法紧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一方面,新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让学生能够拥抱和回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这也在客觀上需要教师成为学生“数智”能力的引路人,使教师至少能熟悉未来的人才需求方向和知识储备趋势;另一方面,新文科教学的对象——学生——伴随世代更迭,其对世界的认知及其对认知的表达与接受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对知识吸纳的语境特征要求教师能够适应学生的语言环境和认知环境,用学生熟悉的语言结构来传递知识。

在这一维度,需要重点考察教学设计是否容纳、强调、引入了数字方法的运用空间,教学素材是否能支撑智能化、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教学场景(如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和资源平台的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要素,是否能够体现新文科技术融入的核心特色。

(七)实践教学维度

新文科高度面向社会需求,需要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特征。从这个意义讲,传统文科讲究的“君子不器”,不能照搬于新文科教学当中。新文科培养的学子既是国之栋梁,更要脚踏实地。新文科教学需要充分突出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研学实践等实践维度,并且为实践项目推进出政策、搭平台、拨经费,切实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知行合一。

这一维度的考察范围广泛,主要立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从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综合考察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能否适应文科教学实践需求,能否体现新文科教学和劳动教育计划的融合发展等质量维度。

(八)学生成效维度

学生成果、学生产出、学生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效能的最终指标。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必然在学生成效上。学生成效是呈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关键维度。

在这一维度中,既需要考察在校生是否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平台获得了相应收获,并且有较为显著的学生成果;还需要考察毕业生是否收获相关能力,获得社会和单位的好评。既需要涵盖具有客观可比性的硬性指标(如学生科创作品、学生科教成果等),也需要涵盖能体现毕业生评价、学生满意度的软性指标(如学生调查、毕业生追踪问卷等)。

(九)特色指标维度

新文科并非千篇一律,而应百花齐放。新文科包含文史哲经管法等传统文科、社会科学,还包括大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新文科的教学质量评价应允许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目标、专业建设逻辑设立能体现新文科目标和文科专业培养相融合的特色指标。这些特色指标也能够进一步帮助开拓新文科教学的新领域,拓展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内涵外延。

四、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要素构成

新文科教学质量的指标要素需要充分体现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内涵特征,通过将教学理念、知识体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质量内涵转化为九个评价维度,并通过建构指向九个评价维度的指标点,同时结合指标点的考察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和重点考察点。

(一)各维度的指标点设计

首先,一级指标由教学质量评价的九个维度构成。指标点则是对这九个指标维度的具体诠释。指标点对指标维度的诠释不是僵化、唯数字化的定量,而是通过定性的方式将指标维度所欲呈现的内涵外延特征具象化。它是对新文科教学质量九个构成维度的具体展示,通过指标点的解读,能够直观、清晰地认知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具体呈现要素,便于测评机构把握质量监控的要旨。

其次,指标点的设计尝试将教学质量评价的习以为常的框架和新文科的质量内涵相结合。新文科并非标新立异,各高校长期运行的教学结构以及评价内容已然形成路径依赖,因此指标点的设计尽可能地避免为新而新,而是将对新文科教学质量的考察融入到相对传统的教学结构要素中,避免在指标运用过程中增加不必要的学习成本。

对于价值引领维度,指标点将使命、影响、创新、知识创造四个要素相结合进行考察。对于培养目标维度,指标点关注培养目标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情况,对毕业生发展预期的明确程度等。毕业能力维度是考核的重点,新文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必然体现于毕业生能力的达成情况,因此本部分设计了结合价值观、知识获取、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国际视野来建构指标点。课程体系维度则通过通识课程、教材建设、跨专业协同育人等维度考察其质量。师资队伍维度既涵盖结构、投入程度等传统要素,也融入了适应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师发展、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内容。教学方法维度,主要通过融入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流程等维度来进行考察。实践教学维度,重在通过产教学研的结合来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效度。学生成长维度则通过在校生和毕业生两方面的成果显示来呈现其质量表征。特色项目允许各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来呈现可以体现新文科教学质量内涵的项目。

(二)评价和考察方式

教学质量评价考察方式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质量的考察最终落脚于学生的获得感与能力培育。因此,在评价和考察方式的选取上,一方面纳入一部分量化指标,如生师比、教师年龄学历结构、跨学科教学平台数量、实践实训基地数量等量化指标;另一方面重视非量化指标,例如以在校生、毕业生追踪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跟踪调查,形成以学生收获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考评资料的获取尽可能不依赖教学单位工作人员的填报,而是通过采用公开数据、电子印记数据、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测度,尽可能增加测评的客观性,增加质量评价的公信度,同时为深度学习等大数据运用方法在质量评价上的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便于在指标体系的后期运用中践行数字化、自動化的识别和监测。

(三)评价体系的要素构成

需要指出的是,文科专业一直缺乏标准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逻辑无疑是相同的。其中,较为成熟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其评价体系建设逻辑值得借鉴和参考。作为“四新”建设率先启动的学科,新工科建设以来,以“北京指南”“天大行动”“复旦共识”为基础,启动了一批能够体现新工科发展要求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并促进这些新工科专业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进行建设,并尽快通过相关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有资质的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单位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专门性认证,主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与该领域教育专家、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认证,其目的在于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其认证以教育质量的效果为核心,组织相关指标进行考核,在工程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且与国际专业认证体系接轨。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三个基础理念分别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其中以学生为中心是宗旨,注重成果导向是要求,保证持续改进是机制。这一理念所引导的工程教育认证,首先对教学质量的目标层面进行测度,形成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三个评价维度,呈现教学所欲达成的目标是否符合工程教育的要求;然后依据毕业生要求达成情况和过程保障,形成持续改进维度,考察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教学“出口”的质量;最后基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三个能呈现教学投入的要素,来评价教学投入是否足以支撑教学效果的实现。这一套体系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成果——教学过程——教学投入为基本评价逻辑,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价,对教学质量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呈现。而由于其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符合《华盛顿协议》(全球通用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的基本要求,因此其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具有国际通用性。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评价体系建设逻辑,以学生培养成效为核心,以人才培养过程为依托,以教学投入支持为客观基础,本文通过整合新文科背景下的文科教学内涵特征、评价维度、指标设计、考评方法,建构对实现新文科教学高质量教学的全流程进行考评的指标体系,初步提出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要素构成,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运用奠定基础,构建以下评价新文科教学质量的一级指标、指标点、评价方式和考察方式:

五、总 结

新文科建设对文科专业的教学理念、知识体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提出了全新要求,亟须提出能充分诠释、准确评价新文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本研究通过把握新文科教学质量的内涵特质转型,从新文科教学理念转换、知识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重组这四个维度厘清了新文科教学质量的认知转型;从价值引领、培养目标、毕业能力、课程体系等九个方面形成对新文科教学质量的评价维度;结合各测评维度的指标点和评价方法建构评价体系的结构要素。这一质量评价体系以内涵——维度——指标为基本逻辑,对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全流程探索,为智能化的评价方法与监测系统的引入做出了相应的理论铺垫。通过建构体现新文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新文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化、个性化,推动教育治理高效化、精确化,为进一步提升新文科教育管理效率和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贾乐耀]

① 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10期,第10-13页。

① 《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2020年11月3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 t20201103_498067.html,2023年8月18日。

②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育科学论坛》2020年第12期,第4页。

③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

④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年第3号,第18页。

⑤ 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2期,第1-11页。

⑥ 韩建华:《普通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基于31所普通本科高校2015—2016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高教学刊》2020年第2期,第187-189页。

⑦ 王蕾:《后疫情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探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第82-87页。

① 安卓、杜瑞军、陈燕等:《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现实挑战及未来走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19学术年会综述》,《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年第3期,第50-56页。

② 苑帅民、王娢钰、任天阳:《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及量化评析》,《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第96-99頁。

③ 郭宗怡:《高校“新文科”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研究》,《高校后勤研究》2021年第10期,第64-65+75页。

④ 陆晓静、罗鹏程:《“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与质量保障双向互动的实证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2020年第3期,第45-54+101页。

⑤ 刘东玲、张福磊、邵玉东等:《基于行为锚定评价法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考核研究》,《经济师》2020第9期,第179-181页。

⑥ 李爽、刘紫荆、郑勤华:《智能时代数据驱动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探究》,《电化教育研究》2022年第8期,第36-42+76页。

⑦ 赵敏、詹玮:《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现代电子技术》2020年第13期,第143-146+149页。

①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4页。

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6-377页。

①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2022年4月25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05.htm,2023年8月18日。

② 吴岩:《“守城”到“攻城”: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转向》,《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1期,第26-28页。

③ 郁建兴:《以系统思维推进新文科建设》,《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4期,第72-78+178页。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评价价值引领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独立学院内部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预选士官模块化培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