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3-16柯长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0期
关键词:应用原则信息化教学微课

柯长城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之一,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其具有短小精悍、灵活、互动性强、个性化和高效的优势,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基于此,文章结合微课的概念与特点,研究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应用原则,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提高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原则;策略

引 言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从传统的黑板和书本模式向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转变,信息化课堂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微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目标,通过精简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制作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灵活和高效的学习体验.因此,将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是一段精简的课程视频,包含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微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微课具有以下特点:

(1)短小精悍.微课的时长一般为3~10分钟,精简了教学内容,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分解和设计,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2)灵活性.微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互动性.微课内容通常以动画、图形等方式呈现,结合声音、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的视听效果和互动体验.(4)个性化.微课制作和使用的方式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學习目标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和应用.(5)高效性.微课教学以互联网为载体,不仅内容丰富,还极具时效性,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的教学形式十分多样化,既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静态形式呈现,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等动态形式呈现.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体验,探索不同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数学类微课,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和模拟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各种几何形状、运算公式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二)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微课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灵活地选择不同形式的微课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比如,在讲授一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讲解和演示,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对于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如特殊教育学生、高水平学生等,教师也可以针对其需求和特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和应用微课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有助于教学资源共享

微课可以在任何有互联网覆盖的区域内使用,能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制作的优质微课资源,也可以获得来自其他教师的微课资源,促进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分享和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学习其他地方的知识,获得更广泛的学习体验.同时,微课的互动性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足和需求,并进行方案完善和调整;学生也可以在微课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指在微课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学生的提问、教师的回答、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课中互动、课后反馈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设计互动环节,如设计小测验、案例分析、习题讨论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同时,在微课使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互动引导,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遵循互动性原则,可以实现教学的双向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精细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二)精细化原则

精细化原则指微课的制作应该具备针对性和细节性,具有较高的信息密度和信息含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小学数学微课制作中,教师要先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选择,关注微课的细节设计(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合理选择制作微课的教学资料和辅助材料(包括课件、作业、答案),确保每个细节都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所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同时,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评估,教师应及时改进微课的制作和使用方式,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四、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优质微课资源,稳步提升数学水平

在使用微课资源时,选择优质的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优质微课资源的特点是内容准确、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要确保微课资源中的信息正确可靠,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要保证微课资源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稳步提高数学水平.

以“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查找一些专业的微课资源平台,如小学数学资源网等,以获取较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适当的语言、图片和动画解释难点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知识.如教师可以利用动画介绍方向的变化:一个小人沿着一条复杂的路移动.当小人转弯时,教师用箭头标明方向的变化,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解释,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方向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轻松地理解知识.此外,微课资源应包括多种不同的题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物体的描述,让学生判断物体的方向,如“电视机在书桌的左边还是右边?”“小明的书包在教室的哪个位置?”“一个人从家里出发向北走500米,然后向东走300米,这个人最后的位置是什么?”不同类型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从而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二)借助先进的作图软件,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现代化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作图软件,提高数学教学的可视化程度.这样做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原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以“认识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作图软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属性.通过绘制不同形状的图形,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属性,理解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如正方形的四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作图软件,用丰富多彩的颜色、线条、填充等效果来加强图形的表现力,让学生的视觉体验更加丰富.此外,作图软件还能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如动画、模拟、虚拟实验等),绘制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加强学生对不同图形的理解,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三)合理安排微课使用时间,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所以微课的使用时间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能耽误课程进度,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概念较为抽象,小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因此,在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进行互动教学,先播放一段关于混合运算的微课视频,通过动画和语音解说呈现混合运算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在课前对混合运算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例题演示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教学,如“对于3+2×4-1算式,应该先计算哪一部分?”如此,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教师也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在复习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習题,帮助学生巩固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回顾混合运算的定义、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特殊运算顺序等知识点,并给出练习题,让学生在复习中全面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此外,微课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疑惑,提供详细的解释和讲解,让学生在复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混合运算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在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向学生介绍更高级的运算技巧,例如,如何应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进行混合运算、如何解决复杂的算术问题等.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市打折、比价购物等.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兴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时间和方式可能不同,教师应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微课的使用时间,确保微课的使用效果最大化.

(四)制作个性化微课,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其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特点制作个性化微课,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调整微课视频的长度、难度等,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喜好,制作不同形式的微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相关知识.

以“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为例,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概念和规律.若有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则可以为这些学生制作更基础、更详细的微课视频,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图形运动的知识.对于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微课视频,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运动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深入理解图形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类的学习资源(如图形运动的应用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注重微课的评估与反馈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客观的认识,所以教师应重视微课的评估和反馈作用,从而调整微课的应用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分类和整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测验和考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或简答题,检测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方法、技巧等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计:以下哪种整理方法适用于分类整理大量书籍?然后,教师在微课中提供几个选项,让学生选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小测验,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评估微课的教学效果,从而调整微课的应用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或者,教师在微课后设置一些话题,如“分类与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类与整理的误区与改进”等,让学生留言互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作业也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例如,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分类并整理自己的书桌或某个物品的材质、颜色、形状、用途等信息,并将分类结果用文字、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出来,以加深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教学新模式.微课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运用,并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使广大师生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静雯.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信息化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J].中小学电教,2023(4):64-66.

[2]陆莉.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2(5):31-33.

[3]李衍法.利用微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164-165.

[4]徐杭萍.微课构建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2):261-262.

猜你喜欢

应用原则信息化教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传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措施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城市居住环境中拼贴艺术的应用原则与方法探究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