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党独有难题及其表现样态
——以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为分析视角

2023-03-16

社会主义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执政党先进性难题

包 安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进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3页。“大党独有难题”这一重大论断包含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清醒认知,也是对自身面临严峻复杂考验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主动精神。这是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对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入思考和系统回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说,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

从词语释义来看,“独有”是一个比较性概念,意指独自具有、独自据有,强调的是人无我有的独特性;“难题”有不易解答的题目、不易解决的问题等释义,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难度和难处。从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大党难题存在着诸多共性,是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大党难题的有益借鉴。然而必须看到,中国共产党既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政党独特性,必然会生发出中国共产党独有的大党难题。因此,中国共产党求解大党独有难题既要在具有共性的问题上下功夫,更必须在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党独有难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1齐卫平:《大党治理面临哪些独有难题》,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年第12期。。理解和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深刻内涵,首先要从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党身份出发,从“难题”这一关键性概念入手,重点突出“独有”这一重要限定范畴。换言之,大党独有难题的首要前置条件是源于政党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即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党身份。由此出发,我们便可以将该问题的讨论聚焦于特定的时空场景中,系统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独特性及其生发出的大党独有难题。

当然,基于政党分类的不同标准,政党在不同的时空场域中会形成不同的政治身份。“身份具有普遍的多重性,一种身份的重要与否不必抹杀掉他种身份的重要性。”2[印]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页。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在不同的政治语境下有不同的身份表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系统阐述,从性质、规模、角色、地位等方面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最具标识性的政治身份,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独特性及其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直接现实”。进言之,中国共产党集“马克思主义政党、超大规模政党、长期执政党、全面领导党”多重身份于一体的政党独特性,既型塑了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政党样态,同时也揭示出大党独有难题的多重内涵。基于此,本文将从政党独特性的研究进路出发,从性质、规模、角色、地位等不同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独有”之处进行全面总结,并提炼出最能概括中国共产党独特性的理论模式,以期为深入求解大党独有难题及其破解之道提供借鉴。

二、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难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界定,是党最显著的政治身份标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自身的先进性问题,始终把先进性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先进性特质,“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8页。。

先进性是一个表示比较性的概念,是对某事物在同类事物的发展进程中所处比较优势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4梁道刚:《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生成机理研究》,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2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根本上取决于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和理论武装的先进性。

其一,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是由工人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全部社会关系及其历史发展所依存的最终物质力量。因此,衡量社会主体及其实践活动是否具有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5高峰、陈浩辉:《恩格斯工人阶级先进性思想论析》,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10期。工人阶级作为近代以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与以往相比有根本区别的新的生产方式的创造者和继承发展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力量。“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这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是现代社会最有革命性和远大前途的阶级,具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先进性基因。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明确了自身的无产阶级政党立场,强调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3页。。《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8《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页。“两个先锋队”是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内在规定,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其二,党的理论武装的先进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9、538页。科学的思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灵魂。列宁强调:“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2页。马克思主义是在工人阶级运动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工人阶级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理论前提和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此过程中锻造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6页。这一重要论述阐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得以持续保持。

实践表明,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习近平深刻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7页。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中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始终包含着一致性和历史性特征,而一致性和历史性特征又是通过针对性和时代性体现出来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如何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本色,更好担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百年大党必须着力破解的首要难题。这一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9、538页。党的初心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追求在中国场景下的具体表达,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中,党的初心使命赋予了党超越其他政党的先进性本质,党的先进性也成为党坚守初心使命的动力要素。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42页。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坚守初心使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的继续保持和持续发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决好的时代课题。

二是如何始终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70页。党的先进性并不意味着党不会犯错误,而是在于党从不讳疾忌医,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锤炼自身。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依靠自我革命不断革除自身病症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但也要看到,我们“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91页。。因此,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关键要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在革命性锻造中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超大规模政党的规模治理难题

无论是从存续时间,还是从发展规模上讲,中国共产党都无愧于“大党”称谓。超大规模政党是从组织规模上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界定。政党规模关乎政党的整体性力量发挥和组织的稳定延续,政党远景目标的实现必然以组织为载体。斯科特认为:“规模更大的组织,其资源往往也更丰富;规模更大的组织,其内部的功能分化程度往往也更高,因此对环境变迁往往也更敏感。”1[美]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姚伟、王黎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页。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组织建设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最大程度地把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吸收至党内,并建立起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完整纵向层级架构,在实践中锻造了卓越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使得党拥有了其他任何政党无可比拟的组织优势。

中国共产党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必然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政党先进性的历史验证。如前所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一种彻底的革命性区别于之前出现的任何政党。从此之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运动就有了主心骨和引路人。正如毛泽东所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页。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等在内的独特政党优势,这些独特优势让我们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先进分子积极主动加入到党的队伍当中,促使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更好肩负政党使命的客观需要。“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1页。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奋斗目标、崇高使命和伟大事业,决定了它必须以大批量的党员作为基干,组织的大规模是客观需要。4齐卫平:《政党治理视角下执政党组织规模问题的思考》,载于《江汉论坛》2014年第7期。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推翻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致力于“组成一个做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的建设目标。这一时期,力争引导工人、小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农民中有觉悟的先进分子参加革命成为我们党“最重要的责任”。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优势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得以发挥。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大量涌现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作用。为更好推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与现代化建设任务相适应,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随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继续做好在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强调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51页。。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拥有超强的政党组织力,依靠的是超大政党规模所提供的强大政治能量。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超大型组织规模给我们带来“人多好办事”等显性优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难题和考验,亦即超大规模政党的治理难题。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8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载于《求是》2019年第19期。这就是说,在肯定超大型政党规模的组织优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由此生发出的大党治理难题。

一是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57页。然而组织成员的增加和组织体系的发展,必然从组织管理上带来如何增强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问题。当前,社会多样化发展使人们思想多元化、复杂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并深刻影响党员干部的观念和行为,更加大了增强组织控制力、向心力、凝聚力的难度。党的规模大了,执政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的现象,就容易出现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的问题。2赵长军、张东岳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年04月10日。这些现象同党的性质宗旨相违背,严重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发挥。因此,超大政党规模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始终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4页。,凝聚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如何始终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充分调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统一,在行动上做到步调一致。然而,党的组织体系毕竟是由不同党员个体组成的,如何将不同个体变成有机整体,这是一个组织学上的难题。4祝灵君:《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历史考察》,载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2022年第2期。戴维·伊斯顿认为:“一个团体就其规模来说越大,它越不可能直接由自己从事政治性事务,而是必须把责任和权力放到其他人的手中。”5[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24页。对于规模如此之大的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曾明确提到党内存在的“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6《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3、33页。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家长制、“一言堂”以及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时有出现。如何始终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贯彻执行,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正确高效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无疑给大党治理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三是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组织和党员生存发展的环境、氛围、风气、习惯等综合状态。习近平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7《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3、33页。过去一段时间,随着党员队伍规模的扩大以及党员来源的多元化,党员的思想状态、认知感受、价值认同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也趁虚而入,特别是“七个有之”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党的政治生态。在此情况下,党中央从纠正“四风”入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内政治生活展现出新气象。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将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为新征程上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四、巩固长期执政地位提升长期执政能力的难题

长期执政党是从政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角色的定位。执政党是指在一个国家执掌政权、控制政府的政党。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法定的执政党,在中国长期执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地方政权,开始了局部执政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凭借其历史贡献和人民拥护自然而然成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参政党的身份而存在,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从制度形态上使这一政党政治模式得到确认和巩固。党的十六大准确把握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明确提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这是首次以党代会报告的形式对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予以确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战略议题,更为准确地描述了新时代党的历史方位。长期执政党的政党身份,既构成中国共产党独特性的重要内涵,也是理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维度。

一个政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首先必须正确解决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宗旨问题,亦即执政党的代表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赢得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的历史逻辑,决定了其必须始终代表人民而不能脱离人民。早在局部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毛泽东在同黄炎培的“窑洞对”中把人民民主作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答案,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深刻总结党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和回答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6页。等重大问题,强调不断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而言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坚持把人民摆在执政的最高位置,明确提出“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7页。。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为人民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93页。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表明,政权在手不一定人心在握,不掌握人心最终难以保持政权。全国执政初期,邓小平就意识到“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5《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4页。。从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来看,中国共产党面临诸多无法回避的难题,需要给予充分准备和应对。

一是如何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执政为民。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核心问题是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曾明确谈到:“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页。当前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官僚化和专业化越发凸显,政党同社会和选民的关系越发疏远,普遍出现了代表性危机。7郑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共同难题——国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治理及启示》,载于《中国领导科学》2020年第5期。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8《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1页。这种危险在长期执政背景下愈加凸显。习近平反复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这就警示我们,作为长期执掌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比脱离群众、失掉人心更大的危险”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63页。。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以人民至上的执政实践赢得民心。

二是如何始终坚持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保证党在执政活动中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坚决防止各种权力滥用、用权腐败现象。习近平反复强调,“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1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91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4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的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确保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9页。积极探索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的有效治理路径,既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工程,也是百年大党跨越长期执政的“腐败陷阱”的必由之路。

三是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凭借的就是始终保持着一股干事创业、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但也要看到,党员干部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从而导致部分党员干部选择安于现状、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不敢斗争。习近平对此深刻指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1页。这就要求全党要始终保持“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的清醒与坚定,在成就面前保持谦虚谨慎,在困难面前保持一往无前,依靠顽强斗争开拓事业发展新天地,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四是如何始终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绩效。“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79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长期稳固和执政为民能否落到实处。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格局下,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更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准确研判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置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位置,要求“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4页。,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以上重大战略举措的提出,正是契合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长期执政能力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体现了着力解决长期执政党能力不足危险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难题

全面领导党是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界定。习近平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18页。“全面领导党”,顾名思义,就是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党。在西方宪制体系中,没有“领导党”,只有执政党,谁执政谁就领导政权,但领导政权的执政党不见得事实上领导着人民和其他政党、社会组织。6蒋清华:《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之辨——“执政权”之歧义和误用》,载于《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8期。不同于西方国家意义上的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构国家”的全新道路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同时也是革命成功后国家政权建设的领导核心,并直接掌握国家政权。党的二十大通过的最新《党章》对党的全面领导地位予以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7《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3页。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表明党对自身全面领导党的身份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从时间范畴上看,党的领导地位先于党的执政地位而确立和存在。中国共产党“一经出现在政治舞台,就担当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8《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71页。。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党身份实现了内部自我确认与外部他者认同的高度统一。一方面,领导党身份构建在党的领导权意识形成的基础之上。党的二大之后,党就提出了无产阶级能否在民主革命中担任起领导革命的责任问题。1赵绪生:《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三重身份——基于革命党、领导党、执政党视角的分析》,载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强调党的领导权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领导党身份巩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基础之上。旧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备受欺凌,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先进政党领导,导致整个社会就像“一盘散沙”。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才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才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也凭借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成就确立了其领导党的政治身份。全国执政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集领导党与执政党双重制度角色于一体的政党,党的领导地位经过国家宪法的确认,同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系中得到制度化的规定,实现了领导党的身份定位的法治化制度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逻辑中,党的领导与执政一般是作为一组紧密概念共同出现的。这样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它既在政权架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又在国家层面上起着决定作用。邓小平较早对党的这种双重身份进行了阐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的地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工作做得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同时,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党的地位,我们的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习气。”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5页。这就将党的双重制度角色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了统一性思考认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深入思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问题。他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5页。

就“执政党”是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概念而言,“领导党”更多的是从政党与人民的双向关系上进行的言说范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大党,而是因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敢于领导、善于领导中成为人民群众高度认同和衷心拥护的领导核心,也必然要在持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继续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胡锦涛指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6《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习近平也深刻指出:“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2页。这就是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同样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是如何始终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85-86页。保证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是我们党一路走来攻坚克难的重要经验。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中。但随着党员队伍壮大、党员结构变化,以及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严重违反着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特别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1《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6页。。对此,习近平深刻指出:“治理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如果没有全党全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什么事也办不成。”2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于《求是》2023年第2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同步激荡的复杂形势,如何始终做到毫不动摇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回应的时代课题。

二是如何始终以党的强大领导能力获得群众认同的难题。领导有“率领并引导朝一定方向前进”之意。毛泽东认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2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根本上取决于党以其高超的领导能力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拥护和支持。就此而言,人民认同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为此,党必须通过自身的强大组织力量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与社会建立密切而协调的关系,使党成为社会的核心,社会成为党的基础。4林尚立:《领导与执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政治学分析》,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第6期。能力不足、本领不强,就无法带领人民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正如习近平所言:“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页。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凝聚群众,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6、63页。。

六、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7《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3、33页。党的建设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发展中显示出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这种政党独特性的产生和存续,既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也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实践基础。从政党独特性的理论视域出发,中国共产党同时集马克思主义政党、超大规模政党、长期执政党和全面领导党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政党独特性,一方面型塑了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政党样态,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共产党面临多重独有难题。从这一视角出发,既能看清楚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壮大的成功之道,也能弄明白大党独有难题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而为深入求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应对之策提供精准靶向。

全面阐释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准确把握大党发展的独特之处,系统思考大党独有难题的应对之策,是一个需要理论界持续深入探讨的重大时代命题。有几个具体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其一,中国共产党的多重政党身份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赋予其鲜明的先进性品格,促使其在正确处理与内外部环境的关系中逐步成长为“全国性的大党”,并在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确立了自身集长期执政党与全面领导党于一体的独特地位。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党属性,解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难题是伴随党始终的根本性课题,从根本上决定党的发展规模以及执政和领导地位的长久保持。其次,解决超大规模政党的治理性难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重要现实性课题。从建党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的规模治理难题日渐凸显。“大有大的难处”,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削弱党的先进性,进而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再次,长期执政党与全面领导党的政党身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得以确认,同时需要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果不能持续性提升会直接削弱党的先进性,进而影响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就此而言,上述四重难题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根本性难题,难题之间具有相互影响性,且具有一定的从属关系。多重复杂难题的同步性、交互性、叠加性,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党独有难题”。

其二,从大党独有难题之“独有”来看,上述任何单一难题都不构成中国共产党的大党独有难题。从政党建设和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一个政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层次和程度的难题。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多重政党身份生发出的多重难题在同一时空场域下的叠加呈现,同时作用于百年大党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才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独有”难题。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根本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政党独特性,才能深刻理解“大党独有难题”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其三,从大党独有难题之“难题”来看,同样可以有不同维度的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不仅具备西方国家政党所具有的代表和表达两大常规功能,而且还肩负了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所独具的整合、分配和引领三大新功能。1唐亚林:《使命-责任体制:中国共产党新型政治形态建构论纲》,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因此,对于大党独有难题的把握,既可以从政党内部视角出发,也可以从政党的独特使命任务视角加以理解。例如,从“政党—国家”的关系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世所独有的现代化事业,其中面临的道路复杂性和事业艰巨性给中国共产党这一作为领导力量与主体性建设力量,同时兼具主体理性的使命型政党带来的独特使命与挑战同样是独一无二的;从“政党—国家—世界”的更宏阔视角进行分析,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民族国家使命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历史使命的同步推进,使党同时面临“治党兴党、治国兴国、治世兴世”的独特任务及其难题。但无论如何,当我们认真审视“大党独有难题”这一重大命题时,非常必要的一点就是要从“独有”这一限定性概念范畴入手,深入解析百年“大党”的政党独特性及其由此生发出的大党“难题”的具体内涵与现实样态。

猜你喜欢

执政党先进性难题
篆刻
借调难题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难题大作战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巧解难题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