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好榜样
——焦裕禄
2023-03-16孙黎海
□ 孙黎海
焦裕禄是人民群众的好公仆,是领导干部的好榜样。他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当地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之际,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努力改变贫困面貌。1964 年5 月14 日,焦裕禄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2 岁。1966 年2 月,《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时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2009 年3 月31 日至4 月3 日,习近平同志到兰考视察,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2014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962 年冬,接连不断的天灾,使得兰考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焦裕禄到任县委书记的第二天,就到了灾情最严重的地方,调查研究、访贫问苦。针对部分干部害怕困难,更害怕犯错误的低迷情绪,他深更半夜领着县委委员来到风雪严寒中的车站,让扶老携幼外出逃荒的灾民激发大家的斗志,帮助县委领导班子打掉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懦夫思想,从上到下坚定地树立了自力更生消灭“三害”的决心。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局势,激发革命精神;喊出“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挖掘群众中的“硬骨头”斗争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
1964 年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肝病越来越重,开会、作报告时,他经常把右脚踩在办公坐的藤椅上,用右膝顶住肝部,天长日久,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县委同志劝他疗养,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都被他婉言谢绝。直到无奈躺倒在病床上,他还在想动手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焦裕禄弥留之际,组织上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在焦裕禄纪念馆,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60 年前,焦裕禄就是蹬着这辆车,到120 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蹲点。他追风沙要追到沙落地,查流水要查到水归河。在他的带动示范下,县委先后抽调120 个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三害”调查队,辛苦奔波几个月,方圆跋涉五千里,记录全县84 个风口、1600 座沙丘,抓到了“三害”的第一手资料,绘制了一幅改造兰考的蓝图。那时的焦裕禄正患着慢性肝病,同志们担心他在风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劝他可以不去现场、只听汇报,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除了开会,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他白天到群众中调查访问,回来读毛主席著作,晚上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并发动县委领导同志到田间地头,集中群众的智慧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摸清了底子,找对了路子,就能走稳解决问题、赢得发展的步子。正是这种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作风,使兰考的治灾方略贴近现实、贴近民心,牵住了改变落后面貌、促进兰考发展的“牛鼻子”。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在焦裕禄到来之前,兰考由于连年受灾,外出逃荒的人很多,县委专门成立了“劝阻办公室”,但并不解决问题。焦裕禄到任后,果断撤掉“劝阻办公室”,改为“除三害办公室”。他说:“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风最大时,他带头查风口、探流沙;雨最大时,他带头观水流、察变化;雪最大时,他带头摸灾情、访贫苦。在兰考发展蓝图上报开封地委时,焦裕禄着重在报告上加了几句:“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在善于当好“班长”,带领县委一班人思想齐、动作齐,不怕难、敢攻坚的同时,焦裕禄非常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在毁灭性的涝灾面前,他发现一些生产队退回国家的救济粮、救济款,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在日常的调查研究中,他看到许多生产队各尽所能、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为激发全县上下发愤图强的热情和干劲,他推动树立了韩村的精神、赵垛楼的干劲、秦寨的决心、双杨树的道路“四面红旗”,并于1963 年9 月召开全县大小队干部会议,亲自为“四面红旗”鸣锣开道,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这次誓师大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激发了革命豪情,鼓舞了冲天斗志,有力推动了抗灾斗争的发展。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在焦裕禄精神里,有一种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从参加革命一直到任县委书记,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常开襟解怀,卷着裤管,异常朴实地在群众中间工作、劳动。他生前盖过的被子有42 个补丁,用过的褥子有36 个补丁……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那把因病痛被顶出一个大窟窿的办公藤椅。大女儿中学毕业后,没有靠他谋一份好工作,而是在食品加工厂当了大半辈子临时工;大儿子看戏没买票,他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把全家叫来训了一顿,要求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到戏院。
焦裕禄不仅对待自己和家人如此,对待工作也是如此。从丰收地区调过来的干部想改善一下县委的办公条件,而且声称可以不花兰考的钱,被他断然拒绝。自己的孩子“看白戏”被训诲后,他又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还研究制定了“干部十不准”在兰考推行,明确提出不准送戏票,礼堂十排以前的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干部;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食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不准到商业部门要求特殊照顾……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种子,不断发芽成长。他去世后的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用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他倡导绘制的改造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变成了现实。从1964 年冬天到1965 年春天,兰考刮了72 次大风,却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1965 年春夏,连续旱了68 天,秋天又连续下了384 毫米的暴雨,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初步实现粮食自给。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党员领导干部秉持公仆初心,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发扬光大。在《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只能扛着自行车走,就这样走遍了全县200 多个村子,探索农村改革脱贫路。在福建东山,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打水井、建水库,筑海堤、造盐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把风沙肆虐的荒岛打造成绿意盎然的东海绿洲;在云南大亮山,杨善洲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义务植树造林22 年,把价值3 亿元的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国家。他们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