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迟退休对我国基础养老金可持续性的影响

2023-03-16郭凯芬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延迟退休老龄化

郭凯芬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逐渐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财务问题。目前我国采取了延迟退休年龄等措施(有试点但还没有推广实施)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财务可持续性发展问题。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得出实施延迟退休对养老财务问题的影响,并针对基础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合适的养老金收支模型,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财务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3-0099-04

引言

有学者表示,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不断深化将使养老保险制度逐渐走入“生之则寡,食之者众”的境况中,因此延迟退休等解决措施被逐步提上日程。虽然当前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在就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未来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将占据大部分的人口数量,目前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就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还会制约基础养老金的基本收支水平。在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构建收支模型来分析延迟退休对基础养老金财务的可持续性影响,并得出实施弹性的延迟退休制度对养老金财务影响的相应结论。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影响趋势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可阻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目前阶段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 402万人,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各项指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图1所示,2009—2020年间我国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呈现出稳步攀升的趋势,占人口数的比例也在不断加大,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且保持了持续增长。

(二)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分析

人均寿命随着科技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不断延长,出生率不断降低,且死亡率也在不断降低。18世纪中叶的英国人口死亡率从工业革命前的22.2%下降到19世纪90年代的16.4%,德国的人口死亡率同样从19世纪80年代的25.3%下降到20世纪初的19.3%。从中国历年人口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人均寿命从2009年的75.2岁提高到2020年的77.3岁。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教育方面的诉求也更加重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也是我国家庭支出占比的一大重点项。人们面临着对当前社会状况发展的重新思考和顾虑,家庭支出是否能承担生育期及教育期所产生的费用,使得大多数家庭在考虑自身经济状况的同时,做出继续工作的选择来获取家庭支出产生的费用,以促使子女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这就使得生育率不高且死亡率降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老龄化的进程。

(三)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我国正从人口红利期转为人口负担期,到2022年预计老龄人口占比超14%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2033年预计老龄人口占比超20%并达到超级老龄化社会,并在之后持续上升直至2060年占比到达35%左右。未来养老负担、社保支出和政府债务将大幅上升。劳动年龄人口的大幅下降,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2010—2020年之间的15—59岁人口占比下降了6.79%。中国适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规模分别在2010、2013年时见顶,人口数量增长带来的红利逐渐消失,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人口数量红利正是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我国社保收支发展不均衡,养老金的财政缺口也不断扩大。从长期趋势看,随着生育政策带来的利好逐渐消失、育龄妇女规模数量出现下滑、新一代年轻人观念变化、抚养成本上升等,新生儿人口仍将处于快速下滑期,据估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1 100万。2020年每户规模降至2.62人,2010—2020年平均每户规模由3.1人降至2.62人,家庭户规模逐步缩减变成小型化。此外,政府遭受收入减缓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直接和间接引导投资的能力。

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及国际经验借鉴

(一)延迟退休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受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转变、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原因影响,西方实行的社会保障措施受到了一定挑战。各国开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延迟退休是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延迟退休将减少养老金支出,有利于增加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大部分发达国家逐步计划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0或65岁以上。延迟退休将会实行渐进式推进与差别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即将不同岗位和工种划分为脑力劳动、轻重级体力劳动、风险性劳动等等级,依据不同地区、年纪、身体状况、工作强度,在“早退少拿、迟退多拿和多交多拿”原则下,实行不同的弹性退休年龄最低下限选择。我国在2021年提出了三孩政策,眼下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结构现状,使得延迟退休成为解决劳动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预计到2030年老龄化的比重将达到30%,如果法定退休年龄提高1%,养老金财政缺口就会相应地减少1.949%。为了减少养老金缺口带来的养老支出压力,推行延迟退休制度当下十分必要。

(二)延迟退休的国际经验借鉴

退休政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对于国外其他国家的劳动人口来说也是一样。美国预计到2030年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占到总人数的20%,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于是那种有人进行管理服务的退休社区在美国55岁以上老年人群体中备受欢迎。以英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职职工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退休年龄,显然职工的工作时间加长对英国经济发展有利。发达国家一边制定和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同时也着重推动老龄劳动市场的建设。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和退休制度建立于1951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但是法定的退休年龄却依旧未发生变化。如表1显示,与国外大部分国家已经调整法定退休年龄的国家相比,我国制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仍然处于相对低齡的状态。

世界各国中,尤其是发达国家,大部分退休年龄在62—67岁,且女性退休年龄比男性要早,这对我国延迟退休等制度的实施有一定借鉴意义。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在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一直保持不变,这难免导致劳动力供给需求失衡。郑功成教授认为正是由于退休年龄较低,所以老龄化不会直接导致养老保险的财务危机,在未来30年中还有实施退休政策充分的调节空间。但也有其他说法认为政府的养老金财务压力直接转移到劳动者身上,无疑加重了劳动者的家庭生活负担和成本。

三、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财务的影响

(一)基础养老金的给付制度

社会缴纳的基本养老金中包括基础养老金,我国目前实施的法律规定,在职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退休前所交的保险年限不足15年,不对职工进行基础养老金的发放。只有职工退休前的养老金缴费年限大于或等于15年,才有资格在退休后享受单位的基础养老金发放。并且各省市区需要按照不同岗位来实施不同待遇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合理衔接新政策和老政策,做到政策间的有效过度,并且在制定好详细的养老金发放政策后还需要及时上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进行审核和备案。

(二)人口老龄化对基础养老金财务的不利影响

基础养老金的收支与缴费和劳动人口的层次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早在21世纪初,我国就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进行分析,以此基础制定了关于职工养老保险相关的法律制度条例。初始建立时期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方式为现收现付制。相关数据显示,在现收现付模式下,我国用于养老金支出与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年时将会上涨到48%左右,这一数额的比例甚至会超过国际的最高标准20%—50%。目前我国资金筹集方式已开始使用部分积累制,通过实施部分积累制达到暂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务压力的目的。各地的养老金政策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实施部分积累制可以有效达到全国统一制度的目标模式。但随着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使得本该发放的基础养老金数额就必须增加,养老金缴纳区域的覆盖面积也亟须扩大,导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也在逐渐扩大,从20世纪的150亿元缺口发展到现在已产生近10 000亿元的缺口。所以政府方面需要加大对基础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不断弥补资金缺口使养老保险基金能持续足额发放,否则产生的财务危机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

(三)延迟退休对基础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影响

基础养老金财务的可持续性分析可以根据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财务支付水平来用精算预测的基本模型进行分析。在原有构建模型条件下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动补充,使得基础养老金财务可持续性能更准确地被预测。基础养老金财务的模型是以养老金长期财务预测模型作为依据,可构建4个模型:

1.基础养老金财务的收入模型为:I =L W P

Ix为x年的养老金收入情况,Lx为养老金财务的缴费率,Wx为测算的x年时限内的全年职工平均收入,Px是指x年所在年份在职职工的参保人数。

2.基础养老金财务的支出模型为:E=R W P

Ex是指第x年时限内的养老金基本支出情况,R 是指养老金的替代率,W是指第x年时限内所在职工的平均收入,P是指第x年时限内参保职工的离退休人数总和。

3.基础养老金财务的收支平衡模型为:I=E

I是指第x年度时限内养老金的征缴收入情况,E是指第x年度时限内养老金的支出情况。

结合当前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的基础养老金财务的缴费率和替代率这两者属于固定的参数,但是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和参保职工离退休人数这两者会被影响且发生变化。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在职职工的社保缴纳人数,根据上述公式可得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职工领取养老金的总年限时长缩短,则会有效减少基础养老金的支出。因此,基础养老金财务的收入增加和支出减少能有效缓解养老保险的赤字压力,并且也有利于我国基础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

表2    各年份下延迟退休的养老金统筹账户收支比

从表2数据的相关预测可以看出,延迟退休的政策开始实施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养老保险的赤字压力。然而自2030年开始养老保险基金又开始出现赤字,至2040年达到最高,此后又逐年减少。可以看出短期内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虽有利于缓解基础养老金赤字压力,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度膨胀的老年人口数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4.基础养老金财务的累计结余模型:T=(I-E)+ T(1 +b)

T是指第x年养老金所剩的总结余。T>0表示基础养老金财务不存在缺口,T<0则说明基础养老金财务出现了缺口,T是指第x-1年度时限内基础养老金财务所剩的总结余,b是指征收基础养老金的收益比率。

结语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付凌晖指出,目前我国仍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生育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通过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三孩政策等措施来改善劳动人口年龄结构,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适度地将部分老年劳动人口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一部分,是有效应对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可行方案之一,且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延迟退休等相关措施来丰富完善我国的退休制度,根据我国国情基础可以实施渐进式弹性退休方案制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结构失衡所带来的养老金财政赤字压力,但是影响基础养老金财政可持续性的还有其他因素,彻底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财务问题还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发揮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贵富.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2]   王欢,黄健元.生命周期、工作权益与延迟退休[J].人口与社会,2019,(6):57-70.

[3]   邵岑,赵昕东,王嘉顺.中国人力资本转型特征与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必要性、问题与对策[J].社会发展研究,2018,(3):86-102,244.

[4]   郑功成.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基本认识[N].光明日报,2012-09-12.

[5]   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2).

[6]   郭凯明,颜色.延迟退休年龄、代际收入转移与劳动力供给增长[J].经济研究,2016,(6):128-142.

The Impact of Delayed Retirement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Basic Pension in China

Guo Kaife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00)

Abstract: As the aging problem of our socie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people als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nsion financial problems brought by the aging population. At present, China has adopted measures such as delaying the retirement age to deal with the pension finan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rought by the ag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and its caus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impact of delayed retirement on the pension financial problems, and builds an appropriate pension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mode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pension financial problems, and draws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Key words: aging; delayed retirement; pension finance

[責任编辑   白   雪]

猜你喜欢

延迟退休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研究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