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挣一万元要多久
2023-03-16黄丽芬
黄丽芬
近日,一条名为“在农村挣一万元要多久”的短视频引起网友的广泛转发与讨论。视频中的老人纷纷表示,“四五个月挣不下一万块钱”“种地的农民,年份好了,一年挣个万把块钱就挺好了”,等等。
网友的反应也分为好几种:有的感慨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的贫困问题;有的强调视频展示的都是大西北老人的情况,而南方老人经济条件很好;还有的表示要提前存钱做好养老准备。
综合起来,网友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在村老人的收入及区域差异问题、在村老人的消费与生活情况,以及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收入结构
在村老人的收入情况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可以粗略将之分为两种:普通农业型村庄的老人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老人。
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收入包括四个板块:农业种植、新农保、零工和子女孝敬。
在农业种植方面,大多数老人只种自家承包地。调研发现,无论是北方种植小麦和玉米,还是南方种植水稻,刨去农药化肥种子、机耕机收等支出后,在不计算老人劳动成本且年成较好的前提下,平均下来年纯收益是400—600元/亩。在“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五亩”的背景下,即使将所有收成全部变现,也只有三四千元;如果再去掉老人自己、家禽和家畜的口粮,老人每年卖粮食的收入也就只剩2000多元。
在新农保收入方面,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新农保收入为100—150元/月,全年收入不到2000元。
在零工收入方面,普通农业型村庄打零工机会不多,且很不稳定。整体而言,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零工年收入也只有2000元左右,甚至还有不少老人完全没有零工收入。
在子女孝敬方面,大多数老人在生日和过年时能够收到子女的心意,除现金外,还有衣服鞋袜、米面粮油、保健品、营养品等。但总的来说,子女孝敬的钱并不多,大多数老人能收到一两千元。
综上,就像短视频中显示的,除了流转大户、有手艺的匠人等,普通农业型村庄的在村老人挣一万元确实很不容易,平均年收入不足两万元的在村老人较为普遍。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老人的收入结构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老人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务工收入、租金收入、社保收入、集体分红等板块。
在农业收入方面,部分城郊老人利用自家承包地、各种开荒地种植蔬菜,或零卖、或送去批发市场,少的平均每年挣一两万,多的平均每年能挣十多万。
在务工收入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老人依托较近的市场距离,能够找到多种形式的务工机会,且务工收入较高,少的每月挣两三千,多的能挣大几千元。
在工业型村庄,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当地老人基本都或多或少有租金收入,在广东等经济尤为发达且宗族文化浓厚的地方,不仅租金收入是家庭主要收入,且租金多掌握在老人手中,所以老人是当家人,具有较高权威。老人不仅负责家庭日常开支,还支持子代家庭发展、孙辈教育,家庭氛围浓厚且生活相对无压力。
江苏等地农村以“土地换社保”的方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安置,到了年龄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取1000多元甚至更多的社保金。除了社保金外,经济发达地区村集体一般有集体物业和集体产业,所有老人都能获得集体分红。有的村集体每人每年分红几十、几百元,有的高达数万元。
低收入老人是贫困老人吗
不少网友看到老人挣一万元很难后发出感慨,“老年贫困问题真的很严重”。然而,低收入并不一定意味着贫困。
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都实践出了一套“低收入、低消费”的生活模式。首先,在農业生产方面,践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其次,在生活消费方面,节省一切开支,将钱花在人情开支、儿孙们重要人生节点等方面。笔者在某地农村调研时发现,因为婚备竞赛愈演愈烈,老人们普遍压缩日常支出,村里打牌休闲的老人,赌注是一毛钱两颗的糖果,甚至连人情项目都变少了。最后,在养老安排方面,不少老人对儿子养老充满信心,也就不需要存养老钱了。
总之,虽然不少在村老人收入很低,但并不意味着老年贫困的现象很普遍。依托现有农村土地制度、村社集体制度和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多数老人能够较好解决养老问题。但中西部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多处于底线养老状态,如何有效提高养老水平、解决老人照料问题还需要好好探索。
【原载《报刊文摘》】
插图 / 农民收入 / 佚 名